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魏延守汉中,固若金汤,原因何在?靠的就是这两招!

魏延守汉中,固若金汤,原因何在?靠的就是这两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社工师罗先生 访问量:3357 更新时间:2024/2/18 22:36:21

来源:高台兴南加油站

公元219年,在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形成的关键时刻,汉左将军、荆益二州牧刘备,从汉丞相、魏王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

这时的汉中,除统辖今陕西省汉中市全境外,实际控制面辐射到此前两年刚被曹操从汉中郡分离出去的西城、上庸二郡,即今湖北竹山县以西迄至陕西安康的大片土地,亦即战国时楚国所置汉中郡的版图。

它的正北和西北面对曹操的威胁,东面则承受曹操、孙权的双重压力,战略地位不亚于荆州。对这样一个战略要地、军事重镇,让谁来镇守呢?

史载,“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除了张飞,黄忠马超、赵云都是可用之人。因为正是由于黄忠在定军山(今陕西勉县南)击斩曹操留守汉中的主将夏侯渊,刘备才拥有了汉中;马超乃关辅名将,归属刘备前曾依汉宁太守张鲁,对汉中情况较他人熟悉;而赵云亦刚施“空城计”在汉水北岸大败曹军。但是,“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的刘备,却简拔了名位俱微的牙门将军魏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使“一军尽惊”。原因何在呢?

而魏延为何又在诸葛亮死后被马岱斩杀,其三族亦遭夷灭呢?

这都得从魏延其人说起。

据陈寿《三国志》记载,魏延以部曲(私人武装)随先主(刘备)入蜀,在对张鲁、刘璋和曹操的作战中,数有战功,迁牙门将军。

魏延虽是刘邦手下的小军阀,却非常受刘备的信任。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在沔阳称汉中王,定治所于成都,此时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汉中需要一个人来镇守。《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汉中北瞰关中,南蔽巴蜀,东达襄邓,西控秦陇”,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要地。

从一开始便跟随刘备打天下的几员大将刘备都没有选,最后却选中了魏延,刘备亲封他为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此消息一出震惊了蜀军上下,要知道此时魏延的地位,几乎已要和镇守荆州的关羽相比了。为此,军中诸将不服,不得已,刘备召开了会议,招对了魏延。

据《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刘备“问延曰:“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延对曰:“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

这里说的就是,刘备问魏延,今天我刘备委以重任于你,你将如何行动啊?魏延说:如果曹操带领天下之兵攻来,我将为大王您抵挡,如果是曹操的部将带来10万之众攻打,我就将为大王您消灭他们!

此言一出,“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

而魏延在汉中又是怎样做的呢?

据《三国志·蜀书·姜维传》,魏延在独任北方防务中,采用《易经》上的“重门”之法,创立“围守”御敌,即在汉中一线依地势筑起一座座土围为营寨,各围积粮屯兵,“敌若来攻”,各围即出兵,相互救援,消灭敌人,“使不得入”,用魏散骑常侍王肃咒骂蜀将的话,就是“是贼偏得以逸而待劳,乃兵家之所惮也”。这种战略,既符合蜀汉北方边防线长、地形复杂的实际,又有效地化解了兵力有限的问题,在保卫汉中、保卫蜀汉中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

与此同时,魏延还注重休养生息,发展当地经济,使前线重镇汉中在遭遇战争严重破坏后取得了恢复和提高,有力地支持了蜀汉抗曹、抗魏大业。建兴二年(224)春,蜀汉实行“务农殖谷,闭关息民”的政策,魏延必定利用汉中有利的经济条件大力推行之。蜀汉休养生息的做法,是从刘备开始的。《三国志》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载:“益州既定,时议欲以成都中屋舍及城外园地桑田分赐诸将。(赵)云驳之曰:‘……须天下都定,各反桑梓,归耕本土,乃其宜耳。益州人民,初罹兵革,田宅皆可归还,令安居复业,然后可役调,得其欢心。’先主即从”。在魏延恢复经济的政策下,在诸葛亮屯兵汉中、北伐曹魏的7年多时间里,汉中承担了大部分粮草。这里与魏延治理下汉中的经济基础密不可分。

正是因为魏延守备汉中固若金汤,还成为了诸葛亮北伐的基地,刘备称帝之后魏延又被封为了四镇将军之一的镇北将军。建兴元年(223年)四月刘备去世,而刘禅一登基就将魏延封为了都亭侯。不过此时蜀国已经彻底的改天换地了,刘备死后诸葛亮便军政大权一把抓,在蜀国说一不二。

在蜀国五虎上将相继离世后,魏延也成了蜀国的最强战力了。这也让魏延开始有些飘了,他经常和蜀国重臣发生矛盾,每次都要诸葛亮在其中来做调节才能缓和,尽管如此,魏延永远也不做先低头道歉的哪一方。

建兴十二年(234年),诸葛亮第五次北伐,诸葛亮的身体已经每况日下,最终在这一年的秋天病逝在了五丈原。“出师未捷身先死”诸葛亮在无奈感叹的同时还下了最后一道军令,那就是撤军。

可是魏延丝毫的不以为然,他说:“丞相虽然身亡了,但还有我魏延,怎么能因为一个人的死而荒废了北伐的大业呢?”魏延此刻的野心已是毕露无疑,另一面杨仪王平则坚定的奉行诸葛亮的遗命,与魏延原本负责断后的军队对持了起来。

据《三国志》载,在护送丞相灵柩回成都路上,殿后的魏延突然赶在前面,于南谷口设伏,遣兵逆击长史杨仪等人,杨仪等令何平在前御延。何平登高呵斥魏延道:“诸葛公刚死,身尚未寒,你怎敢如此放肆!”魏延的士卒众知错在魏延,便一哄而散。延只能与其子数人向汉中逃亡。杨仪便遣马岱在路上追斩了魏延,将他的头颅献给杨仪,杨仪一脚踩在魏延人头上,骂道:“庸奴!复能作恶不?”遂夷灭了魏延三族。

日后,这个故事到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就成了诸葛亮早早识破魏延“反骨”,留下锦囊妙计,在自己死后要杨仪则根据诸葛亮的遗计挑衅魏延,魏延大喝一声“谁敢杀我”后被潜伏在一旁的马岱斩死。

在这里,罗贯中的小说家言,令故事更有了戏剧性,然而,现实中的魏延一方面具有雄才伟略,另一方面又因骜不驯,终究导致了个人和家族的悲剧,同时亦为历史文化名城汉中留下了动人的传说。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如果诸葛亮死后,魏延接管大权,他能打下中原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魏延

    我们看历史的时候,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遗憾的事情,有的是壮志未酬身先死,有的则是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有的则是犹犹豫豫错失良机,看书的时候恨不得自己变成主角。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想,要是当初如何如何,说不定历史就改写了,这种想法,有些时候是合理的,但更多的时候,这种想法并不合理。很多事他本质上是一个

  • 魏延之死:并不应该归咎于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魏延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是想杀魏延,那是因为演义的影响,魏延是被杨仪害死的,跟诸葛亮没有关系梁、诸葛亮对魏延的评价很高,证据如下:汉初,汉前军事谋士魏延极为勇敢,善于养兵。每次上演,都要请数万将士到潼关与梁会面,就像韩信的故事一样,是梁所不允许的。延昌说梁胆小,感叹他的才干用之不竭。杨怡是个敏感的人。梁每出

  • 若魏延单挑五虎上将,他能打败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魏延

    《三国演义》的很多读者都非常讨厌魏延。诸葛孔明初见,就看出他叛逆,要杀他,被刘备阻止。后来,诸葛亮在五丈原点灯续命时,也被魏延打断了。诸葛亮死后,魏延更加猖狂,直接倒戈。好在诸葛亮有后援,斩杀了他。不过魏延的武力值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和刘备的五虎将相比,他能打得过谁?他打不过任何人。我们先来看赵云。

  • 煮酒论三国,魏延脑后真的生反骨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魏延

    魏延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描述中虽形象迥异,但结局是一样的,被仇人杨仪获得先机,以谋反罪杀之而后快。《三国演义》里面写魏延是降将过来的,诸葛亮一开始判定其脑后有反骨,将来必生反心,所以处处压制魏延,以至于死后都留了一手儿,埋伏人暗中盯住魏延,待其有异动之时,一刀斩于马下。小编认为,演

  • 从魏延生平看蜀汉兴衰——当为魏延辩冤

    历史人物编辑:华夏历史人物标签:魏延

    魏延也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对于蜀汉,除所谓“五虎大将”之外,实在是找不出一个勇、谋都胜过魏延的人物。对于为将之人,论谋,魏延并不输于关羽;论勇,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是毫不逊色于刘备的“五虎大将”。但是,魏延的结局实在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一生并未大放光芒,而又死得糊里糊涂,这不能不让人叹息。关于魏

  • 魏延真的是死于诸葛亮之手吗?如果魏延不死,蜀汉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魏延

    魏延堪称三国最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惨死给后人留下了千古悬念和谜团。魏延是猛将,因与刘备一起对四川有功而受到重用。刘备建立蜀国后,任命英雄魏延为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可见刘备对他的重视和信任。然而,魏延的致命缺陷是:他天生孤傲自负。这样一来,魏延的为人处事风格就与诸葛亮背道而驰,因此一直

  • 正史中的魏延是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靠谱学标签:魏延

    在说魏延的死因之前,咱们先来看看魏延其人。魏延是蜀汉的名将,其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刘备派魏延戍守汉中,他没有辜负刘备的希望,将其打造成为了牢不可破的堡垒。他建立的这套防御体系让姜维等继任者受益匪浅。了解完魏延的生平,咱们再来看看他的死因。令延断后,姜维次之;若延或不从命,军便自发诸葛亮在死前颁布密令,

  • 关羽不满黄忠的封赏,为何对魏延的封赏沉默不语?你看魏延干了啥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魏延

    关羽对黄忠的封赏感到不满,却为何对魏延的封赏沉默不语?你看魏延干了啥!关羽不满黄忠刘备打下汉中之后,大肆分封众将,其中魏延被封为汉中太守,黄忠被封为五虎上将,这个局面看似皆大欢喜,然而关羽却对此非常不满,因为他觉得黄忠不配与自己为伍!关羽第一次听到黄忠的名字,就表现得非常高傲!当时诸葛亮让关羽出兵进

  • 庞统生前看清刘备真面目后,在宴席上曾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重视

    历史人物编辑:秦风猎猎标签:魏延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是三国时期著名隐士水镜先生说的话,其中的卧龙指的是诸葛亮,而凤雏便是指庞统,可见,当年的庞统后来虽然在落凤坡中箭早夭,可他的能力并不比诸葛亮差,而刘备当年虽然拥有庞统,但他们君臣之间早就有了隔阂,庞统生前看清刘备真面目后,在宴席上曾暗示魏延,可惜魏延没重视。那么,庞统为

  • 诸葛亮为啥非要除掉魏延?并非魏延有反骨,真实原因很残酷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魏延

    事实上,诸葛亮之所以非要除掉魏延,并非魏延脑后有反骨那么简单!真实的原因很残酷!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的恩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和魏延之间的恩怨,由来已久!早在两人初次见面时,厌恶的种子就已经相互种下了!当时魏延两次主动投靠刘备,还帮助关羽成功拿下了长沙城,令刘备非常感动,就连一向非常高傲的关羽,都对魏延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