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病逝后,为什么李严哭得最伤心,甚至“激愤而亡”?

诸葛亮病逝后,为什么李严哭得最伤心,甚至“激愤而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五千年桑田 访问量:2222 更新时间:2024/1/16 13:36:21

李严,是荆州南阳人,素有才干。刘表在担任荆州牧时,听到李严的名声后,便任命李严为郡吏,让他到郡中各县任职。从刘表的这一项任命来看,李严是一个很有政治才干,多有政绩的能人。

在公元208年,曹操率军南下,蔡瑁伙同其他人劝刘琮投降。曹操在兵不血刃的拿下荆州后,全面接管了原荆州的人才,李严也被曹操任命为秭归县令。但可惜的是,李严不愿意在曹操麾下任职,便弃官不做,向西投奔益州牧刘璋

到了益州后,李严被刘璋任命为成都县令。在担任成都县令期间,李严再次以能干闻名,多得称赞。到了公元213年,刘备和刘璋反目,在绵竹之战中,刘璋派遣李严带兵前往抵抗。但令刘璋意想不到的是,李严率领部下直接投降于刘备。

李严带资入仕刘备后,让刘备十分欣喜,而且当时在新野的时候,刘备也听过李严的名声。所以,刘备直接升任李严为裨将军。在平定益州后,刘备再次升李严为犍为太守,兴业将军。在蜀汉为官期间,李严在刘备的心中还是蛮有地位的。

当时蜀汉要整改法制,刘备让李严、诸葛亮、法正,以及刘巴和伊藉等五人一起制定《蜀科》。在刘备晋位为汉中王时,当时大臣们的汉中王劝进表中,李严是蜀汉11位重臣之一。要知道,这里面的人都是诸葛亮,关羽,以及张飞和马超等人。所以说,李严在蜀汉的地位,以及在刘备的心中还是占据很重要的位置的。

在公元222年,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退守白帝城,征召李严为尚书令。而在刘备驾崩后,李严以中都护的身份辅佐刘禅。所谓中都护,有总领内外军事的职能呢个,相当于东吴的大都督。换句话来说,当时蜀汉的军权在李严的手中,而不是在诸葛亮的手中。

但可惜的是,在政治上,李严最终斗不过诸葛亮。在第三次北伐时,诸葛亮借着李严运粮不利,耽误国家战事为由,趁机夺了李严的兵权,并且上表刘禅,把李严废为平民,流放梓潼郡。

那么,李严被废有诸葛亮的关系,可诸葛亮在病逝五丈原后,李严为何大哭不止,最后激愤而死呢?

实际上,李严之所以大哭不止,最后更是激愤而死,主要是因为李严考虑到蜀汉其他大臣不可能任用他,以后为官无望了,才忧郁激愤。

李严虽然有才干,但是他为人自视清高,和同僚们的关系不好。在担任犍为太守时,李严为了一己之私,要大盖房舍。当时郡公曹杨洪反对李严的做法,并和他争执不下,最后气得杨洪辞官不做。在都督江州时,李严和牙门将王冲发生矛盾,王冲害怕李严的报复,最后叛逃降魏。

因为李严做到了中都护一职,他自视清高,不愿与护军辅匡等地位差不多的人来往。正是因为李严这一性情孤傲的性格,使得他和同僚们的关系并不好。这么一来,在诸葛亮去世后,李严也不指望他们能够重用自己了。

此外,李严心术不正。当时李严这一中都护的身份,已经是蜀汉的高层官员了。但是李严并不满足于此,相对的,他曾建议诸葛亮划分五个郡来组成巴州,并让他担任巴州刺史,以此来称为一方的封疆大使。

更为重要的是,李严在私下里还劝诸葛亮受九锡,怂恿诸葛亮进爵称王。李严的这一做法,完全是大逆不道。也正因为如此,诸葛亮和李严拉开了距离。而作为诸葛亮的继任者,蒋琬费祎等人自然是得知李严心术不正。

而且李严在蜀汉中的地位高,又性格孤傲。蒋琬和费祎等人没有诸葛亮这般威望,如果要任用李严的话,他们根本不可能压制得住李严。所以,李严也正是知道自己没有重用的可能,最后才激愤而死。

总而言之,李严是一位很有才干的能臣,但可惜的是,李严心术不正,又没有能够和同僚们搞好关系。更为主要的是,李严公私不分。在诸葛亮北伐曹魏这样的大事上,李严居然敢向诸葛亮索要官职,而且还在运粮不备的情况下,对诸葛亮进行诬陷。正是因为如此,李严最终落得个被废为民,流放梓潼郡,最后激愤而死的悲惨结局。

标签: 李严

更多文章

  • 李严大战黄忠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他到底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李严

    在《三国演义》中,并没有一个明确的武将排名,只能根据他们的表现来大致衡量。李严出场机会不多,而上阵厮杀更是只有两次:第一次是刘备进攻绵竹时,费观命李严出战,刘备派黄忠出马,两人战了四五十合不分胜负。第二次则是次日,诸葛亮派黄忠出马诱敌,和李严战了十合以后诈败而走,将李严引到了山峪之中,以弓弩手逼降了

  • 刘备托孤为何把军权给李严不给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草堂读史标签:李严

    刘备夷陵惨败之后,来到白帝城托孤,而被他托孤的重臣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鼎鼎大名的诸葛亮,另一个是李严。刘备给诸葛亮托孤的时候,甚至还说出了子若不才,君可自取的话。说明他对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然而却把军事权力交给了李严。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有三点原因。第一:刘备不想诸葛亮一家独大这个观点应该是大部分人

  • 刘备的托孤重臣李严,为何面对诸葛亮毫无招架之力

    历史人物编辑:摩尔历史标签:李严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被神化成无所不能,而那个同为托孤大臣的李严,却几乎成了个毫不起眼的小卒子。在诸葛丞相的号令之下,李严无所适从,反不能反、抗不能抗、逃不能逃,最后落得任人摆布。然而,在史书记载中,李严是否也是如此懦弱不堪,不值一提呢。答案当然是否定的,虽然《三国志》对于蜀国的历史记载极为粗疏,

  • 李严单挑黄忠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他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椒盐侃影标签:李严

    众所周知,在演义当中五虎上将可以说是武将当中的顶级战力了。其武艺上的水平可以说是仅仅次于三国第一人吕布吕奉先。而与此同时,这五个人作为蜀汉最为重要的将领,可以说在演义当中是身经百战,每一个人都有着不凡的武功。那么李严大战五虎上将之一的黄忠五十回合不分胜负,他到底有多厉害?接下来就以演义当中的描述为范

  • 刘备临终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小白读资治通鉴标签:李严

    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公元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之际,派大将吕蒙突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逃至临沮时,被吴将马忠伏杀,吴蜀联盟自此彻底破裂,两国反目成仇。章武元年(221年),曹丕篡汉建魏后不久,刘备也在成都登基称帝,三个月后,刘

  • 蜀汉内斗:李严掣肘诸葛亮,是为了利益还是为了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风雪忆史标签:李严

    诸葛亮和李严都是刘备在去世前确立的辅政大臣,可以说地位不相上下。然而没过多久,李严就被诸葛亮废除了辅政大臣的地位,还被赶出了成都,发配到了地方。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位辅臣这么快翻脸的?地位相当的两位大臣,却一直都没有团结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卧榻不起。在去世前,刘备深知自己的儿子年龄小,无法独立处置朝政

  •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是丞相,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

    历史人物编辑:忘了遇见你标签:李严

    公元223年,刘备因病在白帝城去世。临终时,刘备委托诸葛亮接管满朝文武大臣的任务,并将总权力分配给李严。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重。夷陵战败后,蜀国的国力大受损害。当时,刘备的长子刘禅才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刘备临死前,选诸葛亮等人为大臣,协助刘禅。一般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供养孤儿的大臣。但当

  • 白帝城托孤,刘备对李严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李严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战败以后退回永安。刘备年事已高,又连遭挫折,备受打击,因此一病不起。刘备自知时日无多,此时蜀汉外有曹魏、东吴两个强敌,自身又因为几次败仗损失惨重,还时有叛乱发生,可谓内忧外患。而太子刘禅年纪还小,显然无法应付如此复杂的局面,必须找可靠的人托孤辅政,才能度过危机。章

  • 刘备托孤两人,为何世人只知诸葛亮而不知李严?孔明对李严做啥了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李严

    水镜先生司马徽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由此可见卧龙凤雏的能力。而刘备得以建立蜀汉,并能与吴、魏鼎足于三国,卧龙凤雏是居功至伟的。虽然凤雏早早地便在落凤坡陨落,但诸葛亮还是一个人扛起了整个蜀汉。当然,仅靠诸葛亮一人是不行的,他也需要帮手。李严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而从刘

  • 同为蜀汉托孤重臣,李严为何斗不过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李严

    李严是荆州南阳人,本来是刘表下属官员,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荆州时,他入蜀成了刘璋下属。等刘备入蜀后,镇守绵竹的他,选择放弃抵抗,改为刘备效力。刘备得益州后,任命他为犍为太守。李严在任期间,平定了本地的马秦、高胜的叛乱,颇有才干。在刘备临终前,把他招到永安来,火线提拔,任命为尚书令,和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