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临终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刘备临终前,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而不交给诸葛亮?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小白读资治通鉴 访问量:4285 更新时间:2024/3/14 20:26:28

先主病笃,托孤于丞相亮,尚书令李严为副,以严为中都护,统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三国志》

公元219年,孙权趁关羽北伐之际,派大将吕蒙突袭荆州,关羽腹背受敌,兵败逃至临沮时,被吴将马忠伏杀,吴蜀联盟自此彻底破裂,两国反目成仇。

章武元年(221年),曹丕篡汉建魏后不久,刘备也在成都登基称帝,三个月后,刘备打着为关羽报仇的旗号,御驾亲征讨伐孙权,欲夺回荆州,孙权闻讯后,派使者向刘备求和,刘备不同意,两军相持七八月后,蜀汉军大败于夷陵,刘备几乎全军覆没,损失几万人,刘备为此感到愧恨,次年四月刘备一病不起,病逝于永安。

当刘备的生命进入倒计时时,他急召诸葛亮、李严到永安交代后事,往往新、旧政权交替之时,各种势力错综复杂,容易出现动乱,刘备精明一世自然明白其中的道理,所以他安排“亮正严副”的辅臣结构,顾名思义就是刘备把幼主刘禅托付给丞相诸葛亮和尚书令李严,并以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且以诸葛亮为文掌管行政大权,李严为武掌管军事大权。

从刘备的托孤可以看出,除了诸葛亮以外,李严也是钦定的托孤重臣。那么作为蜀汉政权的核心人物诸葛亮,刘备生前托孤为什么把军事大权交给李严呢?这恐怕要从蜀汉政权的派系开始说起。

刘备自登基以来,根基不稳,蜀汉政权存在三股势力,即本土势力、刘璋旧部、刘备亲信。

(一)本土势力(益州集团)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王室衰弱,朝纲混乱,刘焉向汉灵帝提议,派清廉的官员去地方州担任长官,并自请担任益州牧,此时在益州担任刺史的是郤俭,他没有行政能力,靠花钱买官坐上刺史的职位,郤俭为官期间贪得无厌、横征暴敛,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朝廷封刘焉为阳城侯,命他逮捕郤俭。

刘焉在去往益州的途中,郤俭被黄巾军首领马相杀害,马相在益州称帝没几天就被本土豪强大族贾龙一行人杀害,贾龙随即迎接刘焉入蜀,贾龙因镇压黄巾军有功,被刘焉任命为校尉。

当时以贾龙为首的益州本土豪强,他们希望刘焉做个傀儡长官,把军政大权掌握在自己手中,奈何刘焉不是懦弱无能之辈,他也想独掌益州大权,但是初来乍到的刘焉无兵无权,想要立足谈何容易。

刘焉最初实行一系列有利于百姓的政策,很快得到老百姓的拥护,待他站稳脚跟后,便开始打击本土豪强,借故杀害王咸、李权等十几人,从而引发贾龙之乱,贾龙兵败被杀,自此刘焉与益州豪强的矛盾开始激化。

州从事贾龙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界,摄敛吏民,得千余人,攻相等,数日破走,州界清静。龙乃选吏卒迎焉。——《三国志·刘二牧传》

(二)刘璋旧部(东州集团)

刘焉眼看益州人靠不住,于是想发展自己的势力,正好此时南阳、三辅一带的流民大量涌入益州,刘焉将他们收编,为自己所用,这股势力史称“东州军”。

刘焉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一边对付地方豪强,一边极力拉拢东州军,与他们建立良好的关系。

刘焉虽然暂时在益州站稳了脚跟,但是益州人与东州军之矛盾却没有得到改善。

刘焉去世后,并没有立继承人,他的四个儿子只剩下两个,即三子刘瑁和四子刘璋,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刘瑁理应即位,但是益州本土豪强认为刘璋柔弱,好控制,便拥立刘璋为益州牧。

刘璋性格柔弱,缺乏谋略,根本驾驭不了益州本土势力和东州军,原本依附刘璋父亲的张鲁也自立门户,与刘璋为敌。

建安五年(200年),益州本地豪强赵韪发动叛乱,益州各地纷纷响应,东州兵拼死抵抗,才将起义军镇压,可见刘璋在益州的日子并不好过,为了改变局势,他不得不求助于自己的宗族兄弟刘备。

璋然之,遣法正将四千人迎先主,前后赂遗以巨亿计,正因陈益州可取之策,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三国志》

(三)刘备亲信(荆州集团)

刘璋畏惧北方的张鲁,又闻讯曹操欲伐汉中,非常害怕,于是采纳张松的建议邀请自己的宗室兄弟刘备入蜀对付张鲁,此时的刘备在荆州是夹心饼干,北有曹操,南有孙权,日子过得艰难,对于刘备来说取益州是上策。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派诸葛亮、关羽留守荆州,自己亲率几万人马入蜀。

刘备入蜀一年后,借口支援孙权,向刘璋借兵,刘璋可气愤了,刘备自入蜀以来不但没有消灭北方的张鲁,还问自己借兵,于是刘璋只拨给刘备四千老弱残兵,刘备一怒之下率兵攻打益州。不久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也率军入蜀,刘璋仁弱不想连累无辜百姓,加之益州将领纷纷投降,让他无心抗战,万般无奈他选择投降。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登基称帝,建国号“汉”,这支跟随刘备入蜀的一批人,被称为“荆州集团”。

(四)刘备临终前为什么把军事大权交给李严?

李严本来是荆州南阳人,最初在刘表手下任职,曹操攻取荆州之后,李严不愿降曹,于是逃往益州投靠了刘璋,刘备反客为主夺取益州后,李严投降刘备,所以说李严属于东州集团。

刘备登基以后,根基不稳,各派系分立,他面临的是三股势力,即益州集团,东州集团,荆州集团。

1)益州集团,益州本土就有两股势力,一股是本地籍官僚,他们在东汉时期就在朝中为官。另外一股是本土豪强,这两股势力合称益州集团,代表人物有谯周、彭漾、张松等人。

2)东州集团,刘焉、刘璋入蜀时,带着一批人,加上之后投靠他们的贤才良将,形成“东州集团”,代表人物有李严、吴懿等,他们都是刘璋的旧势力。

3)荆州集团,这股势力是跟随刘备入川的一批人,代表人物有诸葛亮、魏延、杨仪等人。

刘备登基以后极力拉拢士族,不惜用和亲的方法,刘备晚年又遭受夷陵之战的惨败,动摇了国之根本。刘备临终前面临蜀汉政权的特殊性和夷陵之战带来的损失,交代后事成为难题。

刘备想要稳固荆州政权,他就要与东州集团搞好团结,而且还要防范益州集团。只有协调好新旧势力之间的关系,蜀汉政权才能长治久安。

所以说蜀汉政权最大的忧患不是曹魏,也不是孙吴,而是在其内部,内部不团结,政权自然不稳固。

刘备托孤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是刘备精心设计的政治安排,目的是为了平衡各方势力,巩固蜀汉政权。加上李严很有能力,选他主管军事最合适,刘备希望他在各派系分立的情况下,充当润滑剂。

参考文献:《三国志》等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删除

标签: 李严

更多文章

  • 蜀汉内斗:李严掣肘诸葛亮,是为了利益还是为了国家?

    历史人物编辑:风雪忆史标签:李严

    诸葛亮和李严都是刘备在去世前确立的辅政大臣,可以说地位不相上下。然而没过多久,李严就被诸葛亮废除了辅政大臣的地位,还被赶出了成都,发配到了地方。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两位辅臣这么快翻脸的?地位相当的两位大臣,却一直都没有团结刘备在夷陵之战失败后卧榻不起。在去世前,刘备深知自己的儿子年龄小,无法独立处置朝政

  • 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是丞相,为何将兵权交给李严?

    历史人物编辑:忘了遇见你标签:李严

    公元223年,刘备因病在白帝城去世。临终时,刘备委托诸葛亮接管满朝文武大臣的任务,并将总权力分配给李严。公元223年,刘备在白帝城病重。夷陵战败后,蜀国的国力大受损害。当时,刘备的长子刘禅才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刘备临死前,选诸葛亮等人为大臣,协助刘禅。一般我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供养孤儿的大臣。但当

  • 白帝城托孤,刘备对李严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郑玉佼标签:李严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战败以后退回永安。刘备年事已高,又连遭挫折,备受打击,因此一病不起。刘备自知时日无多,此时蜀汉外有曹魏、东吴两个强敌,自身又因为几次败仗损失惨重,还时有叛乱发生,可谓内忧外患。而太子刘禅年纪还小,显然无法应付如此复杂的局面,必须找可靠的人托孤辅政,才能度过危机。章

  • 刘备托孤两人,为何世人只知诸葛亮而不知李严?孔明对李严做啥了

    历史人物编辑:紫缘历史阁标签:李严

    水镜先生司马徽说过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他说:"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安天下",由此可见卧龙凤雏的能力。而刘备得以建立蜀汉,并能与吴、魏鼎足于三国,卧龙凤雏是居功至伟的。虽然凤雏早早地便在落凤坡陨落,但诸葛亮还是一个人扛起了整个蜀汉。当然,仅靠诸葛亮一人是不行的,他也需要帮手。李严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而从刘

  • 同为蜀汉托孤重臣,李严为何斗不过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潇湘历史坊标签:李严

    李严是荆州南阳人,本来是刘表下属官员,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入荆州时,他入蜀成了刘璋下属。等刘备入蜀后,镇守绵竹的他,选择放弃抵抗,改为刘备效力。刘备得益州后,任命他为犍为太守。李严在任期间,平定了本地的马秦、高胜的叛乱,颇有才干。在刘备临终前,把他招到永安来,火线提拔,任命为尚书令,和诸葛亮

  • 三国疑云:刘备为何会托孤李严?

    历史人物编辑:楠者电影解说标签:李严

    蜀汉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先主刘备病逝于永安,时年六十三岁,谥曰昭烈皇帝。五月,十七岁的太子刘禅继位,是为后主。在这里,还要先讲讲之前的猇亭之战。汉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镇守荆州的关羽被东吴的吕蒙偷袭、兵败身死,荆州南部就全归了孙权。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在正式称帝后立刻

  • 刘备死后,诸葛亮为什么和李严反目成仇?

    历史人物编辑:回看历史振我中华标签:李严

    核心提示:李严也绝非一个任人随意摆布的庸才,否则当初也不会被刘备选为托孤重臣一公元263年,邓艾偷袭成都,刘禅举国而降,存了近半个世纪的蜀汉政权在三国之中最早灭亡。史家对此多有论说,诸如国小力弱,难以自存;刘禅昏庸,宦官专权;北伐中原,虚耗国力等,这些都与蜀汉的灭亡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联。二但是,“人

  • 刘备临死前,为何把兵权给李严而不给孔明?5年后发现刘备真聪明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李严

    在大家的印象中,刘备对诸葛亮是非常信任与欣赏的,然而在刘备临终前,他却没有把兵权交给诸葛亮,而是给了李严,这是为什么呢?刘备不信任诸葛亮?他在架空诸葛亮?白帝城托孤刘备前半生,虽然有关羽张飞等猛将相助,但一直颠沛流离,而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则主要是因为刘备缺乏战略规划!在很长一段时间,刘备都是以雇

  • 除了诸葛亮,李严也是刘备的托孤大臣,为何刘备会这么重视李严?

    历史人物编辑:依伊文史社标签:李严

    据《三国志李严传》记载,刘备伐吴大败后,征召李严进永安宫,任命他为尚书令。尚书令是尚书台的长官,权力很大,在此之前的两任尚书令分别是法正、刘巴,他俩都深得刘备信任。刘备病重,李严与诸葛亮一道受遗诏辅佐少主刘禅,成为诸葛亮正李严副的托孤大臣;刘备临终,以李严为中都护,统管内外军事,留镇永安,以抵御东吴

  • 诸葛亮废李严为庶民,断其前程,为何李严在诸葛亮去世后痛哭而亡

    历史人物编辑:候塞雷历史手札标签:李严

    汉昭烈帝刘备去世时,在文官之中选择了两位大臣托孤,一个是创业集团核心之一诸葛亮,另一位则是蜀中旧臣李严。这二人在蜀汉政权建立过程之中贡献卓著,刘备本来期待二人联手能为蜀汉再造辉煌,但没想到的是,刘备一死,二人之间屡屡发生矛盾,并公开化且愈演愈烈,这场蜀汉高层的内战最终以李严被诸葛亮废为庶民而画上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