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东吴的最后一任君主孙皓不是个合格的好皇帝,但绝对是个最会怼人最嘴硬的皇帝。
孙皓的皇位,可谓是捡来的,也可以说是天命所归。他是孙权之孙,父亲孙和本来就是太子。但因其叔孙霸争夺太子之位,二人搞得两败俱伤,朝野不和。孙权一怒之下赐死孙霸,也废黜了太子,另立储君。孙权死后,废太子孙和也被赐死。也许是幼年的经历,让他憎恨那些搬弄是非的群臣百官。
吴景帝孙休过世时正逢蜀国被晋所灭,东吴群臣怕孙休年幼的儿子难堪大任,于是迎立孙皓为帝。
皇位来得便宜,丢得也便宜。孙皓掌权以后残酷无比,大肆屠戮百官,最终搞得君臣上下离心离德,很快被晋所灭。
孙皓带群臣到洛阳向晋主司马炎请罪称臣,司马炎毫无掩饰自己的得意,"朕在这里设置座位等待你很久了啊… 这是胜利者对失败者的高傲,孙皓虽然残酷,却不肯嘴软,立刻怼了回去,"臣在南方也设置了座位等待陛下…”
我们都是皇帝,还真想得一样,你虽然吞并了我,我当初还想吞并你呢。无非是你赢了而已…
典型的肉烂嘴不烂,死到临头不嘴软。
司马炎当时没有太计较,毕竟刚刚胜利不久,需要笼络人心,善待孙皓才可以赢得名声。
贾充曾经亲自带人把魏主曹髦弑于街头,为司马家族篡位立下了功勋。他在酒席上不怀好意地问孙皓,“听说你在南方挖人眼睛,剥人面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
孙皓毕竟是做过皇帝的,虽已称臣却依旧霸气十足。他马上回答:“臣子有弑君或奸诈不忠的行为,我就对他用这种刑罚…”
贾充听了羞愧无比,而孙皓却面不改色。
司马炎也许是想找回点面子,于是对孙皓说:“听说南方人喜欢唱《尔汝歌》,你会作吗?”
尔、汝都古人对“你”的称呼,能表示亲近,但不太尊重对方,通常是上级称呼下级。《尔汝歌》是民间流行的粗俗民歌,司马炎让孙皓作此歌,是在提醒敲打他,“你已经是个小民”,别摆出那么高的姿态。
这种情况下比较为难,作吧,那是甘为小民;不作吧,又显得好像没点文才。
孙皓可不傻,他马上举起酒杯对司马炎祝咏:"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 字面意思是很正常的,似乎认清形势,甘愿为臣。但是作为臣子,而且是降君阶下囚,对君主口称"汝",是十分不尊重的表现。尤其是一个“令”字用得非常带刺,似乎在发号施令。
但是司马炎还真没法挑理,因为是你自己让人家作歌,人家还祝你“万寿春”呢,他只能认栽。
司马炎表面一直善待孙皓,并把他封为“归命侯”。
孙皓四年以后病逝,很多人猜测,是司马炎故意加害。
西晋在司马炎去世之后爆发内乱,晋帝司马衷愚弱,皇后贾南风(贾充之女)干政,促成了"八王之乱",对西晋国力造成严重破坏,北方游牧民族崛起,大批世家望族南渡,帮助司马睿在南方建立东晋政权。东晋建都在当初吴国的都城建业,还真坐上了孙皓当初准备的椅子。
司马家族的命运,也可谓是种下孽因受孽报。
感谢您的支持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