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刘备、曹操三人分别是三国时期东吴、蜀汉、曹魏的开创者,凭借能力在三国开创了一片基业而青名留名,正所谓打天下难,治天下更难,然而关于他们的儿子们,却没有父辈的那份雄心壮志和功成名就,几乎是一代不如一代了。
说到孙权的儿子,能够被记住的就是孙权的幼子孙亮,说到刘备的儿子,青史留名的就是刘备的长子刘禅,但说到曹操的儿子们,那大名鼎鼎的可就多了。
孙权有七个亲生儿子,孙亮是最小的一个,也是东吴的第二位皇帝,原本东吴的帝位是轮不到孙亮的,由于孙权的长子孙登过早病逝,而导致孙权的三子孙和与四子孙霸争夺帝位,孙权贬了孙和,赐死了孙霸,帝位才轮到孙权最小的嫡子孙亮身上。
孙亮十岁登基为东吴第二任皇帝,十五岁亲政,十六岁被权臣废为会稽王,十八岁被毒死,走完了一任皇帝悲惨而凄凉的一生,虽然没有证据表面孙亮是一个软弱无能的人,但作为东吴的皇帝,由于鲁莽行事,与权臣孙綝的政治斗争中,被废为王再被毒杀,只能显得孙亮鲁莽冲动了。
在皇帝与权臣的政治斗争中,如果权臣握有绝对的优势,作为皇帝来说,唯一切实可行的就是明里装孙子,暗中培养势力,等到时机成熟再趁机除了权臣,在三国之前有不少这样的例子,比如西汉的汉宣帝,东汉的汉和帝等等。
可孙亮失败了,虽然不敢说孙亮是个无能的人,但起码孙亮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至少比起北边的魏国皇帝来说,差远了,如果把曹操与孙权当成平辈的话,那么孙权这个儿子孙亮,明显就不如曹操的儿子们。
再说刘备的儿子,刘备其实有三个亲生儿子:刘禅、刘永、刘理,刘禅是长子,也是蜀汉的第二任皇帝,在位时间长达40年,是三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别的不说,就说这在位时间这么长,就说明了蜀汉政治稳定,而不像东吴那样,权臣杀皇帝,皇帝杀权臣,互相杀害。
刘禅虽然在历史上有”扶不起的阿斗“之称,但同时也有人说刘禅是”大智若愚“的人,在投降了司马昭掌权的魏国后,凭借刘禅大智若愚的来一句”此间乐,不思蜀也“,而让心狼手辣的司马昭放弃了迫害之心,别的不说,刘禅这保全性命的办法,还是有效果的。
但刘禅再大智若愚,也不能掩盖他任用宦官,祸乱朝政,不思进取,一心投降的本性,刘禅与孙亮相比估计是半斤对八两不相上下的水平,但与曹操的儿子们相比,则是差了几个档次了。
说了好多次曹操的儿子,曹操有哪些儿子呢?
曹操一生有二十多个儿子,能够被历史记住也就是区区那么几个,最为著名的就是曹丕、曹植、曹彰,还有作为神童却英年早逝的曹冲。
曹丕和曹植与曹操并称为建安三曹,可与当时的建安七子齐名,那可是大文学家,曹操的儿子中就出了两个,而且曹丕与曹植各有特色,曹丕是曹操所有儿子中综合能力最强的一个,曹植是曹操所有儿子中文学能力最强的一个,而曹彰则是曹操所有儿子中军事能力最强的一个。
为何曹操的儿子都这么优秀,比刘备和孙权的儿子们优秀多了,是曹操有什么教育秘籍吗?
三字经说:养不教,父之过。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作为君主的儿子们,其实能亲自教育孩子的时间非常短,曹操、孙权、刘备更是如此,能够与儿子待在一起的时间本来就短,谈教育则更加稀少。
曹操、刘备、孙权征战一生,极少有时间教育儿子,他们的儿子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母亲的教育,曹操的儿子之所以比刘备、孙权的儿子优秀,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曹操有一个好妻子,曹丕、曹植、曹彰有一个好母亲。
刘禅的母亲甘夫人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大概是在赤壁之战后的一两年时间去世的,当时刘禅才三岁左右,没有母亲的孩子,刘备只能请其他人来教育儿子,再好的老师也不如母亲的言传身教。
孙亮的母亲是潘皇后,潘皇后虽然人长得非常漂亮,但是性格却阴险善于嫉妒,多次因为嫉妒而恶意中伤受到孙权宠信的其他妃子,潘皇后也因为狠毒被后宫的宫女勒死,这样的母亲是教不出一个好儿子的。
而曹丕、曹植、曹彰却有一个极为出色的好母亲,就是卞夫人,卞夫人虽出身低微,但懂得相夫教子,不仅懂得谦让,而且处处以大节为重,曹操早年创业不顺之时,袁术带来了曹操被杀的假消息,引得曹操部下准备分散离去,是卞夫人力排众议,劝大家不要轻信谣言,以静观其变,为曹操稳定了后方,这是卞夫人的大节。
曹操的正妻原本是丁夫人,因为曹昂被杀,离开了曹操,虽然曹操后来扶正了卞夫人,但卞夫人非常懂得谦让,几次邀请丁夫人回来,而且执意将曹操正妻之位留给丁夫人,让丁夫人很感动,丁夫人去世后,卞夫人还主持操办了丁夫人丧事,这是卞夫人的谦让。
这样一个优良品质的母亲教出来的孩子确实都是人才,曹丕、曹植、曹彰都是卞夫人所生的儿子,儿子个个成才,本身就说明了卞夫人是教育孩子的高手,如果三迁住所的孟母一样,为孩子成才提供了优秀的环境,这也就是曹丕、曹植、曹彰比孙亮、刘禅优秀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