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鼎立:诸葛亮上出师表,魏延献计被否定

三国鼎立:诸葛亮上出师表,魏延献计被否定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萧家老大 访问量:3069 更新时间:2024/2/21 16:09:23

三国鼎立:诸葛亮上出师表,魏延献计被否定

诸葛亮复与民休息,安养两年,国富民饶,于是拟出师北伐,规复中原。时魏主曹丕已经病殁,遗嘱中军大将军曹真、镇军陈群、抚军司马懿等,立平原王曹叡为太子即日嗣位。曹叡谥曹丕为文帝,尊太后卞氏为太皇太后,皇后郭氏为太后,即用一班顾命大臣,秉持国政,统驭四方。吴主孙权乘丧进攻,围江夏城。魏太守文聘,登陴拒守,坚持不下。吴将诸葛瑾转击襄阳,也被司马懿击退;孙权乃收军东归。诸葛亮却缓了一年,然后兴师。外使中都护李严移屯江州,护军陈到驻永安,作为东防;内使中部督向宠典宿卫兵;尚书陈震、侍中郭攸之、费祎、董允、长史张裔、参军蒋琬,分治宫府诸事。乃上《出师表》一篇,陈明宗旨。表云: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治;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穆,优劣得所也。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亮死节之臣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帅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咎,以彰其慢。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人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这表上陈,系在建兴五年三月间,后主刘禅年已逾冠,立故车骑将军张飞之女为后,生男育女,年富力强;只是生性庸懦未识大体,一切军国重事,幸由诸葛丞相处理。诸葛亮既表请北伐,后王自然依从,当下催趱人马,次第出发,振旅阗阗,伐鼓渊渊,由阳平关进兵往驻汉中。

话说诸葛亮领兵伐魏,已出汉中,屯驻石马城。魏主曹叡甫经嗣位,改元太和,闻得蜀兵进攻,即欲亲出御敌。散骑常侍孙资谓南郑斜谷,险阻异常,不宜劳师进取,但命大将据守要害,自足震慑寇敌静镇疆场,曹叡乃罢议。但进抚军将军司马懿,为骠骑大将军,都督荆豫二州诸军事,屯兵宛城,堵御东西。大将军曹真都督关右,专拒蜀兵。新城太守孟达本与魏侍中桓阶,将军夏侯尚友善,夏侯尚、桓阶相继病殁,孟达达心不自安。事为诸葛亮所闻,嘱中都护李严招孟达,孟达复书如命;偏魏兴太守申仪与孟达有隙,时常侦伺,一闻孟达阴通蜀使,即报知曹叡,曹叡令司马懿相机进讨。司马懿对孟达佯为慰解,暗中却调动兵马,潜赴新城。孟达得司马懿书迟疑未决,因遣人访问诸葛亮。诸葛亮令孟达赶紧加防,毋堕司马懿计。孟达尚复书与诸葛亮道:“宛城距洛阳八百里,至新城且一千二百里,若司马懿前来,亦当表闻魏主,往返须一月间事,孟达城池已固,自足拒司马懿,幸请放怀。”这书递至石马城,诸葛亮阅毕惊叹道:“孟达必为司马懿所擒了!”果然不到半月,便由孟达飞书乞援,内称孟达举事。八日,司马懿兵即到城下,神速异常,请即发兵相救。诸葛亮又叹为无及,不得已派遣偏师,往援新城。兵方就道,孟达败死的消息便即传到,诸葛亮乃将偏师调回,合力北向。行至南郑,镇北将军魏延出迎,诸葛亮即使魏延为丞相司马,统领前军。魏延献议道:“魏令夏侯楙都督长安,夏侯楙系掯子,曾娶操女为妻,年少志骄,毫无谋略,魏延愿得精兵五千,取道褒中,沿秦岭东进,绕出子午谷,不过旬日,可到长安;楙闻延掩至,必不敢持久,弃城东走,丞相可从斜谷,进与延会合,并力一举,咸阳以西,便可平定了。”诸葛亮摇首道:“此计甚危,不如安从坦道,方保万全。”魏延又说道:“丞相从大道进兵,彼必沿路防守,旷日持久,何时得取中原?”诸葛亮慨叹道:“天若祚汉,何患不胜?”遂不从魏延计,魏延怏怏退出。诸朝亮佯言由斜谷取郿,却使赵云为镇东将军,邓芝为扬武将军,据住箕谷,作为疑兵;一面亲率诸军,进攻祁山,队伍整齐,号令严肃。南安、天水、安定三郡,闻风请降。天水太守马遵正与参军姜维,功曹梁绪等,案行属县,闻得蜀兵已至祁山,郡县响应,料知无路可归拟往投上邽,姜维劝马遵仍归郡治,马遵疑姜维有异志夤夜自去。姜维还至天水郡中,吏民已相率降蜀,闭门拒姜维,害得姜维进退维谷没奈何奔投蜀营。姜维本天水郡冀县人,字伯约,少读兵书,熟谙韬略。诸葛亮引与共语,皆中机要,当然心喜,遂举姜维为仓曹掾,加号奉义将军。

(本篇完)

标签: 魏延

更多文章

  • 魏延死于窝里斗?诸葛亮一条密令把他逼上绝路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魏延

    李严之废、马谡之死、魏延之乱是诸葛亮时代的三大疑案,对于这一段历史,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有人说魏延是乱臣贼子,死有余辜,也有人说魏延一案是内讧,应各打五十大板。到底哪一种说法更接近历史的真相呢?很多人都熟悉《三国演义》里魏延谋反的那一段情节: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八月,诸葛亮病逝于北伐军中。按

  • 魏延兵变被杀,为什么姜维要袖手旁观,眼睁睁看着魏延死去?

    历史人物编辑:蔡良安标签:魏延

    公元234年,是蜀国的罹难之年,先是丞相诸葛亮在五丈原前线突然去世,接着大将魏延兵变被杀。对于当时的蜀国而言,这俩人不亚于支撑蜀国的擎天白玉柱和架海紫金梁,诸葛亮自不用说,而没有了五虎大将的蜀军,魏延可谓是蜀国军事力量的中流砥柱。失去了这一文一武的庇护,蜀国可以说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魏延之死,明眼

  • 魏延作为蜀汉后期为数不多的大将,为何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魏延

    魏延是蜀汉末期为数不多的将领之一。五虎将相继离世。再加上年轻将领的匮乏,魏延无疑成为了蜀汉的中流砥柱。诸葛亮每次出征都以魏延为先锋,可是诸葛亮死后,蜀汉为何要断臂杀魏延呢?魏延有外貌问题魏延为了救黄忠,杀了长沙太守韩玄,投降了刘备。诸葛亮说魏延叛逆,以后要造反。魏延险些丧命,幸好刘备及时劝阻。魏延无

  • 魏延守汉中,固若金汤,原因何在?靠的就是这两招!

    历史人物编辑:社工师罗先生标签:魏延

    来源:高台兴南加油站公元219年,在三国鼎立之势已经形成的关键时刻,汉左将军、荆益二州牧刘备,从汉丞相、魏王曹操手中夺取了汉中,自立为汉中王,以汉中、巴、蜀、广汉、犍为为国。这时的汉中,除统辖今陕西省汉中市全境外,实际控制面辐射到此前两年刚被曹操从汉中郡分离出去的西城、上庸二郡,即今湖北竹山县以西迄

  • 如果诸葛亮死后,魏延接管大权,他能打下中原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盏历史标签:魏延

    我们看历史的时候,经常会面对各种各样遗憾的事情,有的是壮志未酬身先死,有的则是功败垂成功亏一篑,有的则是犹犹豫豫错失良机,看书的时候恨不得自己变成主角。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不自觉地想,要是当初如何如何,说不定历史就改写了,这种想法,有些时候是合理的,但更多的时候,这种想法并不合理。很多事他本质上是一个

  • 魏延之死:并不应该归咎于诸葛亮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魏延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是想杀魏延,那是因为演义的影响,魏延是被杨仪害死的,跟诸葛亮没有关系梁、诸葛亮对魏延的评价很高,证据如下:汉初,汉前军事谋士魏延极为勇敢,善于养兵。每次上演,都要请数万将士到潼关与梁会面,就像韩信的故事一样,是梁所不允许的。延昌说梁胆小,感叹他的才干用之不竭。杨怡是个敏感的人。梁每出

  • 若魏延单挑五虎上将,他能打败谁?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魏延

    《三国演义》的很多读者都非常讨厌魏延。诸葛孔明初见,就看出他叛逆,要杀他,被刘备阻止。后来,诸葛亮在五丈原点灯续命时,也被魏延打断了。诸葛亮死后,魏延更加猖狂,直接倒戈。好在诸葛亮有后援,斩杀了他。不过魏延的武力值也是可以接受的。如果和刘备的五虎将相比,他能打得过谁?他打不过任何人。我们先来看赵云。

  • 煮酒论三国,魏延脑后真的生反骨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魏延

    魏延这个人物,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描述中虽形象迥异,但结局是一样的,被仇人杨仪获得先机,以谋反罪杀之而后快。《三国演义》里面写魏延是降将过来的,诸葛亮一开始判定其脑后有反骨,将来必生反心,所以处处压制魏延,以至于死后都留了一手儿,埋伏人暗中盯住魏延,待其有异动之时,一刀斩于马下。小编认为,演

  • 从魏延生平看蜀汉兴衰——当为魏延辩冤

    历史人物编辑:华夏历史人物标签:魏延

    魏延也是三国时期的名将,对于蜀汉,除所谓“五虎大将”之外,实在是找不出一个勇、谋都胜过魏延的人物。对于为将之人,论谋,魏延并不输于关羽;论勇,如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也是毫不逊色于刘备的“五虎大将”。但是,魏延的结局实在是一个悲剧式的历史人物,一生并未大放光芒,而又死得糊里糊涂,这不能不让人叹息。关于魏

  • 魏延真的是死于诸葛亮之手吗?如果魏延不死,蜀汉会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魏延

    魏延堪称三国最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惨死给后人留下了千古悬念和谜团。魏延是猛将,因与刘备一起对四川有功而受到重用。刘备建立蜀国后,任命英雄魏延为镇远将军兼汉中太守。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可见刘备对他的重视和信任。然而,魏延的致命缺陷是:他天生孤傲自负。这样一来,魏延的为人处事风格就与诸葛亮背道而驰,因此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