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儿有泪不轻弹”,在很多影视剧中,都会把刘备演成一个性格软弱、能力平庸的窝囊废,平时只会逃跑和哭鼻子。
但其实,透过对正史的了解,我们可以知道,刘备的真实形象跟电视剧演的大不相同;刘备是很豪爽、霸气的,不会轻易哭鼻子。根据《三国志》记载,刘备的一生只为两个人痛哭过,一个是庞统,另一位则是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的人。
▲刘备一生只为两个大臣痛哭过!(示意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一、庞统
第一位让刘备痛哭的,就是与诸葛亮齐名的“凤雏”庞统了。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荆州襄阳人。庞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但最开始并不受重用。
刘备督管荆州时,最初只是让庞统当一个小小的耒阳令,但庞统在任内无法将职务做好,被免官。鲁肃曾寄书信给刘备为庞统求情:
“庞士元不是管理百里之地的人,命他为治中、别驾的职任,才展示出其杰出的才华。”
诸葛亮也多次推荐庞统,使刘备再任用他,后来刘备入蜀,内务大小事宜都是由庞统帮忙处理,最后与诸葛亮同拜为军师中郎将。
可惜刘备与刘璋决裂,进围雒县时,庞统率众攻城,不幸中流矢而亡,命丧落凤坡;庞统遇难后,刘备极为惋惜,一提到他的名字便会痛哭不止(先主痛惜,言则流涕。),由此可见对他的打击之深。
▲庞统是百年难得一见的人才,可惜命丧落凤坡。(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二、法正
另外一位让刘备痛哭的,就是法正了。
法正,字孝直,生于陕西眉县,小时候家贫,家里只有一只老母鸡为生,可是他没有放弃学习的机会。他刻苦读书,长大后投奔刘璋,曾担任新都令,后被提拔为署军议校尉,但法正不受刘璋重用,又经常被其他人诽谤,非常不得志。
后来,刘备围成都时,法正劝说刘璋投降,而后又与刘备进取汉中,献计将曹操大将夏侯渊斩首。法正善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刘备进位汉中王,封法正为尚书令、护军将军。
▲法正善于奇谋,深受刘备信任和敬重。(图/翻摄自百科词条)
法正虽然不如诸葛亮那般的有名,但他却在刘备身边,默默地贡献着自己的才华和智慧。他善于看人和事,懂得怎样利用人才,这让刘备对他十分信任。做为刘备最器重的谋士,法正的重要性,堪比汉高帝刘备身边的“谋圣”张良。正因如此,刘备自称汉中王后,便进拜法正为尚书令,命其与诸葛亮一起处理国政。
然而,法正是个短命鬼,爬上高位才1年时间便病死,终年45 岁。刘备得知法正的死讯后,悲痛至极,一连数日都痛哭不止(先主为之流涕者累日),而他的死对蜀国影响深远。
法正不仅在军事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而且在政治上,也给刘备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不仅如此,连一向自视甚高的诸葛亮,也对法正深感佩服。法正的离去,对于刘备和整个蜀国来说,都是一个无法弥补的损失。
刘备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还险些被俘。诸葛亮闻讯后,曾极为感慨地说道:“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由此可见,法正对刘备的重要性,连诸葛亮都自叹不如。
参考资料:《三国志》《蜀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