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备最厉害的不是剑,而是更锋利的两个字,连张飞庞统也不能幸免

刘备最厉害的不是剑,而是更锋利的两个字,连张飞庞统也不能幸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柯秋婵 访问量:2756 更新时间:2024/1/26 21:01:52

提及三国乱世,群雄逐鹿,烽烟不断,其中魏、蜀、吴三家独大;尤以“刘备”代表的蜀汉和“曹操”代表的曹魏之间的争斗最为精彩。再看“刘备”虽名为汉室宗亲,实则乱世中不过是一“织席贩履”的街头货郎而已,论出身是无论如何不能跟“曹操”和“孙权”比的;但就是这么一位出身不好的“皇叔”一路南征北讨,最后竟然走上了“汉中王”的宝座,着实让人佩服。

乍一看“刘备”素以仁义自居,深得人心而取天下,似乎一切都那么水到渠成;但自古“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备的“仁义”背后却埋下了多少英雄豪强的尸骸,这才最终登上了人生巅峰。这么看,“刘备”不仅是三国中最励志的一位,也是三国诸侯中最“晦气”的一位;甚至可以说刘备到哪,当地不是战火不断,就是地方诸侯死的悲惨。

最初的“刘备”几乎无名无姓,世人皆不知他“汉室宗亲”的显赫身份;直到碰上了张飞和关羽,貌似三人情投意合,皆有扶汉之心,于是就有了“桃园三结义”的千古美谈。殊不知“张飞”乃是地方豪强(不限于杀猪),为帮刘备“匡扶汉室”不惜放弃先前的无忧生活,毅然变卖家财助其招兵买马;当然,“张飞”有梦想,为理想散尽家财也不能说完全是“刘备”的错。

之后“刘关张”诛杀黄巾军有功,朝廷却不为所动,“张飞”一气之下鞭打邮督,三人不得已投奔公孙瓒;从这里开始,刘备也正式开了逐鹿中原的征程,所谓的“仁义”也开始充分展现出威力。说起刘备投奔“公孙瓒”,既然被人收留总要做出些成绩,甚至助其成就霸业也不为过;可是刘备却并非如此,过了段消停日子就要走。说白了,这种行为别说“仁义”,恐怕连最起码的礼貌也不算;可刘备的理由颇为高大上,曾经的“恩人”孔融遭难,出于“仁义”要赶往相救。

“公孙瓒”倒真的是仁义之主,又借兵又送钱;这些本就是“公孙瓒”资助,可刘备却理所当然的据为己有,领着这些兵却没投奔孔融,而是“救”徐州。当然仍是“仁义”借口,说陶谦乃是汉室忠臣;结果陶谦临死把自己亲儿子丢一边,硬是将偌大的“徐州”给了刘备,这其中因由恐怕仍少不了刘备的“仁义”作祟。这是刘备人生中第一次占据地盘,陶谦也是因刘备“仁义”而死的第一人;可好景不长,碰上了“不仁义”的吕布,这次刘备不仅丢了徐州,还配合曹操弄死了吕布。

刘备再投“曹操”,还被引荐给皇帝正式得了个“皇叔”的名号。对于刘备的“仁义”曹操看的十分透彻,“青梅煮酒”已经说明了一切,因此既没给兵也没给地盘,就这么留在身边;刘备再也找不出“仁义”的理由离开,只得韬光养晦的等待机会。正是由于刘备的“仁义”,还间接引出了汉献帝的“衣带诏”,又恰逢袁术称帝;这次刘备有了充分的理由,窃取曹操之兵重新夺取“徐州”,还拿出“衣带诏”作为自己“仁义之师”的佐证,并开始公开与曹操作对。殊不知,刘备拿“衣带诏”当成武器,汉献帝却被“衣带诏”害的几经生死,皇室宗亲多人被诛;如果说这跟刘备的“仁义”一点关系没有,恐怕难以堵住悠悠之口。

刘备以“仁义”为武器,虽然比手中剑还锋利,但也要分人。碰上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结果刘备还是弄丢了徐州,刘关张三人还落了流离失所的下场。最终关羽被“曹操”骗降,可二爷“忠义”却是货真价实的,过五关斩六将,不离不弃的又来寻找刘备;当然,后来张飞也得以回归,还得一大将“赵云”。再说刘备,被曹操的死敌“袁绍”收留;这里还要穿插一件事,此时“公孙瓒”死于袁绍之手。说起“公孙瓒”也算是刘备的恩人,想当年“孔融”有恩与刘备,他就马不停蹄的去救;为什么到了同时恩人的“公孙瓒”落难时,“仁义”的刘备反坐视不管了?

好吧,如果说“公孙瓒”覆灭时,刘备正在与曹操征杀,无暇顾及也算一个理由;可是杀害公孙瓒的正是“袁绍”,刘备听闻后却没一点表示,只是发出了些许叹息之声。难道“公孙瓒”是咎由自取?难道“公孙瓒”当年借兵是理所当然?只有一个解释,现在刘备用得着“袁绍”,“仁义”这件武器也就用不上了。

刘备仁不仁义暂且不提,当时的“袁绍”是真的做到了仁至义尽,待刘备如上宾,甚至要打大仗也带着他;其目的自然很明显了,刘备与曹操多次交锋,这次袁绍也想让他在军前出谋划策。可谁料想曹操军中有刘备的兄弟“关羽”,斩颜良文丑,短时间内杀了袁绍帐下两员上将;当然,这不能说是刘备的错,毕竟当时谁都不知道对方的情况。“袁绍”虽然怒不可遏,可最终没杀刘备;按理说“袁绍”先收留,又间接因刘备损失了两员大将,此时刘备怎么说也要做出些表示,就是召回关羽替袁绍打几仗也不为过。

可是刘备又跑了,“仁义”的理由是看出了袁绍并非雄主,早晚要完;这时候刘备的“仁义”又在何处?明知曾好心收留自己的“袁绍”要完,非但不帮忙反釜底抽薪的逃了;结果“袁绍”官渡一战大败,虽直接原因不在刘备,可毕竟少了“颜良”、“文丑”,这两人在虽主导不了全局,但至少多了一份力量与曹操对抗。再看“刘备”,在袁绍处不仅力量上没削弱,反增强了不少,还添了一员当世虎将“赵云”;这就跟损失惨重的“袁绍”形成了鲜明对比,正应了“好心没好报”这句俗语。

之后刘备又投靠了所谓的“宗亲”刘表。刘表也够仁义,好吃好喝的招待刘备;可荆州氏族不“仁义”,要赶刘备走。死皮赖脸不肯走的刘备被“刘表”好心安排在新野驻扎;刘备是留下了,可“荆州”城内却被搅得乌烟瘴气,所谓的“宗室夺权”恐怕跟刘备也脱不了干系。当然,这还是小事,关键是“仁义”的刘备还引来了他的死敌“曹操”;结果荆州就这么轻易的被曹操窃取,还赔上了刘表儿子的性命。

这中间当然也穿插了另一重要人物——诸葛亮。此人号称“卧龙、凤雏,得一可得天下”,身有经天纬地之才;就是这样的大才之人,仍旧难以抵挡刘备的“仁义”武器,最终替刘备辛苦干了一辈子。当然少不了另一位大才之人——庞统,此人号称“凤雏”,与诸葛亮齐名;可在取益州之时,刘备“不愿夺宗亲之地”,这一高大上的“仁义”理由又把一经天纬地的大才给害死了。也正是刘备的“仁义”太厉害,害死“庞统”非但没留骂名,还成了进取“益州”的正当理由。

当然,刘备“仁义”的威力不仅如此,其他诸人就不多加累诉了;但不管怎么说,刘备最厉害的武器绝对不是“双股剑”,而是更加锋利锋利,杀人不见血的“仁义”。

标签: 庞统

更多文章

  • 庞统不死,刘备能一统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庞统

    庞统不死,刘备能一统天下吗?三国有两位闻名天下的谋士,一个是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一个是人称“凤雏先生”的庞统,两个人后来都到刘备手下做事,并且都得到了肯定和重用。水镜先生司马徽在诸葛亮出山钱曾给刘备推荐过这两个人,并且说“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由此可见这两位谋士的高深能力。但是很可惜,

  • 庞统有一计能保关羽;刘备不听,只信诸葛亮的;然后关羽死了。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庞统

    三国时期,世界紊乱,英雄们齐聚一堂。除了占领领土和资源外,更重要的是抢夺人才。任何有才的人都能在三国笑傲天下。。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是三国时期的名士水镜先生的预言。但是,刘备先后得到卧龙诸葛亮和凤雏庞统,但还是没有得天下,是水镜先生在胡说吗?其实水镜先生在那之后还说了一句话。就在刘备三顾茅庐之前

  • 《三国演义》之庞统巧妙设计,曹操浑然不知

    历史人物编辑:爱雨一生标签:庞统

    各位看官大家好,今天星大河给大家带来的是庞统如何解决曹操军队水寨行船蒋千真是蠢透了!你想,周瑜把他软禁在西山庵,怎么会如此巧遇到大名鼎鼎的庞统,又如何能如此顺利地避开周瑜军士的封锁,平安到达江北,这不明摆着是周瑜设下的圈套吗?蒋千满心欢喜地先进去向曹操汇报了情况,自以为替曹操立了一大功。曹操听说庞统

  • 除了庞统、魏延、黄忠,刘备入蜀还带了六员战将!留关羽孤身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庞统

    作为蜀汉中后期的主力将领,魏延第一次出现是在刘备率领人渡江到襄阳的时候。当时,刘伯伯带着数十万人来到襄阳城外。让人进城,刘聪年少不知如何是好。蔡懋故意不放过吊桥,在门楼上布置了大批弓箭手射了一些人。他进了城门,招手让刘备进城杀了蔡家,刘备不答应就走了。文聘出战魏延,魏延见刘备不见了,回不了襄阳,就去

  • 凤雏先生庞统,在智谋方面是否能够超过司马懿?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庞统

    水镜先生司马徽曾对刘备说“卧龙凤雏,得其一便可安天下”。无疑,这句话给了人们一种“诸葛亮和庞统是同一层次的谋士”之错觉。实际上,根据诸葛亮和庞统二人对刘备的贡献,以及二人在为刘备效力过程中展现出的能力而言,庞统相比诸葛亮,差的不是一星半点儿。诸葛亮对刘备集团的贡献,集中在两个方面:为刘备制定了一套符

  • 庞统如果没死,刘备可以成就大业吗?

    历史人物编辑:高丙坤标签:庞统

    吾乃庞统,庞士元。一个贪生怕死的庞士元。(一)在攻取西川的时候,我并没有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换取刘玄德名正言顺攻取西川的借口,而是给他继续出谋划策,帮他成就帝王大业。经过巨大的代价之后,我们还是以刘璋待客不周的名义攻下了西川,刘备还是当了汉中王。(除了关云长败走之前,跟《三国演义》的情节一模一样。具

  • 此人能力强于庞统,刘备想留他一命重用,却被诸葛亮暗中下令处斩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庞统

    话说刘备与张任交战,攻打雒城,虽然付出了庞统的生命,但终究将其攻破,张任被俘。刘备本想留住这位川蜀名将,为自己所用,却被诸葛亮阻挠,最终只得下令将张任斩首。然而,这位川蜀名将的背后,却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刘备初入益州,虽然借助法正、庞统之计,一步步蚕食刘璋的地盘,但却也遭遇了来自张任等名将的顽强

  • 诸葛亮眼中的宝地荆州,为什么被庞统嫌弃?

    历史人物编辑:茅舍品历史标签:庞统

    东汉末年的三国时代风起云涌,英雄人物层出不穷,相比于那些勇武威猛的武将,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士们更加令人神往,而其中诸葛亮和庞统这一对卧龙凤雏无疑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存在。虽然诸葛亮和庞统两人都是刘备麾下的谋士,但是在一些政治意见上诸葛亮和庞统还是有矛盾的,尤其两人关于荆州战略地位的分歧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 庞统没怎么出谋划策,凭啥和诸葛亮齐名?

    历史人物编辑:莹兮历史阁标签:庞统

    三国鼎盛时期,刘备求贤若渴,便去拜访水井司马辉先生。于是司马辉把诸葛亮和庞统推荐给刘备,称他们为“卧龙凤辰”。他还告诉刘备,只要他有一个,他就能得到这个世界。在怀疑下,刘备将诸葛亮和庞统交给他指挥,但许多读者可能并不相信:庞统一辈子都不为人所知,但他怎么能给刘备出谋划策呢?为什么他和诸葛亮一样著名?

  • 《三国演义》之庞统胸怀韬略,美名远扬千里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庞统

    各位看官,大家好,今天星大河给大家介绍一下三国时期经典的火烧赤壁前奏的故事。庞统有个叔叔叫庞德公,也是三国时有名的人士,庞德公娶诸葛亮的姐姐为妻,与诸葛亮关系密切。因此说起来,庞统和诸葛亮还有亲戚关系呢。庞统年幼的时候,看上去憨厚朴实,甚至有几分迟钝,不像一个神童,似乎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年龄大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