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谁是毁灭汉室的元凶?并非曹操父子,而是最强毒士贾诩

谁是毁灭汉室的元凶?并非曹操父子,而是最强毒士贾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惊鸿似人间 访问量:663 更新时间:2024/1/16 23:02:19

谁是毁灭汉室的元凶?

看到这个耸动的标题,我想大家心中会很快地闪过几个人名。

对三国有点概念的朋友可能会直觉性地回答:“曹操!”。

而再深入研究一点的朋友,可能会准确地回答出:“不是,是曹丕篡了汉室!”

而精通三国、涉猎更多的朋友可能会回答得更细微:“宦官和外戚内斗严重、董卓引兵进京废立少帝,诸侯逐鹿中原而天下大乱,汉室倾颓而造成天下三分,这些都是造成汉室覆亡的原因,才会有之后曹魏拥兵自立,曹丕篡汉之举!”

这些回答都很棒,但不会是这篇文章所要探讨的重点,今天的文章是要介绍一位小弟一向十分欣赏的“谋士”。

许多人在提到曹操手下的第一谋士时,通常都会马上回答在游戏中智力直逼诸葛亮和司马懿,但却英年早逝的郭嘉,毕竟连曹操都在赤壁之战之后说了:“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

连曹操都用这种话来替郭嘉打广告拉票,因此很多人认为郭嘉的早夭甚至改变了三国历史,让刘备、孙权两个政权得以“苟延残喘”多年。

历史不容假设,但我个人仍对这样的说法存疑,因为以曹操本身的韬略和手下一票优秀的虎将谋士,如真能那么轻易算计刘备和孙权这两个英雄人物,那早就完成大业了,更何况郭嘉的才智是否真的在曹营排在首位,我是持保留态度的。

至少本文所要介绍的角色,我认为其才智和韬略才是真正的“曹营之首”,其诡诈多计决不在任何人物之下。

他就贾诩。

演义虽然过于吹捧蜀汉阵营、极力地贬抑曹操的功绩,但其实罗贯中对于曹营手下的良将谋士还算“手下留情”,他们重要人物的生平并未篡改过多,反而保留许多史书上的原汁原味,但苦于一般观众还是比较偏好“蜀汉控”,因此书中对曹营诸将的篇幅描写并不算多,有的甚至会草草带过。

三国的人物之所以奇、之所以令人神往,都在一个“全才”之上,你会发现在那个时代能扬名天下的人物,多是有勇有谋,勇冠三军的虎将若没有行军的谋算机变,则终究只能流于许褚、典韦等护卫队之流,而算无遗策的谋士若没有行军打仗的本领,也容易被归类为众多文官之一,难以成为出类拔萃之者。

是故,我们在认识三国人物时,常会发现许多谋士有很重的江湖味,而武将却又足智多谋,贾诩就是一个“武夫气”、“流氓气”极重的谋士,但他又神机妙算,是很有吸引力的一个人物!

贾诩,字文和,他在正史《三国志‧魏书》中的地位相当高,和曹魏重臣荀彧、荀攸叔侄并为一传,文列魏国众文臣之首,紧接在诸夏侯、诸曹列传之后。

贾诩的故事相当传奇,虽然普世皆认为他应该为文官之列,但其实由于他出身西凉之地,沾染当地豪迈放浪之气,行事大胆而且作风强硬,常常献上危险性很高、但若成功收获必极丰的谋略,这完全颠覆一般人对谋士文人那种弱不禁风又文绉绉的形象。

贾诩是武威姑臧人,姑臧是匈奴语,此地在古代是凉州的州治,所以贾诩身上的西凉印记是最难洗掉的。

《三国志‧魏书‧荀彧荀攸贾诩传》中记载贾诩:“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诩有良、平之奇。”,这段话是说他年少的时候故乡没有什么人注意到这个读书人,唯独汉阳的阎忠对他另眼看待,认为这个年轻书生不简单,有汉初时代的张良陈平之“奇”,这个“奇”是指贾诩有张良、陈平这两位汉初优秀谋士的韬略,而且好行奇计,而贾诩的“奇”,在一件事情中立刻展现。

最初贾诩是在汉朝只当了一个不知名的小官,但很显然他对大势倾颓难挽救的汉王朝没有什么兴趣,干没多久他就决定装病去职,准备返乡去另做打算。

当时的凉州地处汉朝边疆,而且正逢朝廷力量衰败、地方秩序失控的时代,时常会有边境部族和土匪强豪出现在乡里之间,因此就在贾诩返家的途中,他就遇上了一点小麻烦。

他向西走到汧地时,正好遇上反叛汉朝的氐族士兵,和他同行的数十个人都被叛军抓了起来。

而就在此时,心有奇计的贾诩完全不慌乱,竟然还不慌不忙地对这些叛军说:“我乃段公的外孙是也,你们千万别活埋我,日后太尉一定会用丰厚的赎金来向你们赎取我。”

而这“段公”是何人也?

当时的汉朝太尉段熲,是久经沙场并且威震西凉的边疆大将,在凉州当地威名远播,贾诩故意假冒为他的亲戚,因此让氐族叛军不敢轻易对他加害,甚至还和他称兄道弟的热络起来,甚至送他离开,而其他同时被捉的数十人则全部惨遭活埋,从这段故事就可以看出贾诩的脑袋灵活,而像这样的“奇计”在他的一生中并不少见。

我们从这里可以看历史学到几件事,首先就是当你想要转换工作跑道时,最好还是确定一下跳槽的过程中不会遇上什么人事上的麻烦,别看另一家公司明明水深火热你还硬要往里面跳。

其次就是当你不幸遇上匪徒挟持时,就算你想乱攀关系吓退对方,也千万不要搬个没有实力的靠山出来,贾诩遇上危险时,他可没乱喊说他是当朝皇帝的亲戚,人家歹徒才不甩你什么皇帝不皇帝,先埋了再说,对付“武力派”的人就是要搬个“更武力派”的人出来威赫,说个威震西疆、武力雄厚的太尉出来,就由不得你乱来了!

而贾诩后来在董卓麾下打工,贾诩在董卓集团干得不错,不过好景不长,董卓被他的义子吕布所杀,手下大将李傕郭汜生怕被清算,都想逃亡,贾诩却及时劝谏:“如果现在逃走的话,只需要一个小小亭长就能将我们一网打尽,我们应该回军攻打首都长安。”李傕、郭汜两人采纳了贾诩的建议带军回攻长安,果然大破吕布,掌握了朝政大权。连天子汉献帝都在他们手中,贾诩也因此深受重用。

稀客李傕、郭汜两人都是没什么脑子的纯粹武夫,起初合作非常愉快,但随着权力的争夺,两人的隔阂越来越明显,最终冲突一发不可收拾,贾诩又出来痛骂两人:“看看你们给老百姓带来的灾难!”李傕、郭汜这次把贾诩的话当耳边风,心灰意冷的贾诩决定帮助汉献帝刘协与其他大臣逃离两人的魔掌。

汉献帝希望返回汉朝的旧都洛阳,在贴身武将段煨等人护送下返京。贾诩认为段煨与他是同乡,或许是值得跟随的老板,而段煨也对贾诩的智谋能力赞誉有加。然而,生性多疑的段煨渐渐就故态复萌,生怕能干的贾诩会取代他的地位,想趁机会加害他,不料诡计早就被贾诩识破,但贾诩并没有因此跟老板反目,反而选择好聚好散,自己捆包袱离开。

贾诩接下来投靠割据南阳的张绣,成为其身边的重要谋士,他不仅帮张绣制定了发展方略,还在战争中屡献妙计。贾诩先劝说张绣与南边的刘表结盟,一起对付崛起的曹操,还在“宛城之战”设下计谋,成功击杀了曹操手下大将典韦,以及曹操的长子曹昂,贾诩的谋略可谓刀刀见骨,让当时的曹操又敬又害。

虽然贾诩与张绣重挫了曹操的势力,但他们仍挡不住一代枭雄的崛起,北方已成曹操、袁绍两强争霸的局面。公元200年,曹操、袁绍间的大决战“官渡之战”已是箭在弦上,贾诩认为曹操“挟天子”有合法性,推测曹操日后必定会战胜袁绍统一北方,于是劝说张绣投靠曹操,张绣担心过去曾杀害过曹操的儿子以及大将,担心会被曹操所害,但贾诩认为曹操并非心胸狭隘之辈。

果然,贾诩的预测又料中了,曹操不计前嫌收留了两人,最终还以寡击众大败袁绍,一统北方,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势力。

投靠曹操后的贾诩随着曹操征讨西凉的马超、韩遂,远道而来的曹军起初被勇猛善战的西凉军打得落荒而逃,不过善于出奇计的贾诩很快就向曹操献出了“离间计”,这出离间计让马超、韩遂两人起了内讧,最终惨遭曹军打败,贾诩为曹操立下大功。

晚年的贾诩更劝说曹操不要学袁绍、刘表“废长立幼”,应该按照传统选择长子曹丕继承大业,避免夺嫡内乱。

曹操听完觉得有理,最后立曹丕为继承人。

公元220年,曹丕逼汉献帝刘协退位,开创魏国,曹丕登基后为了报答当年贾诩帮他确定继承人地位,册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贾诩的两个儿子也加官进爵,享尽富贵。

纵观贾诩一生,你就可以看出汉室的覆灭,完全是他一手导致的。你可以说他不够忠诚,但他凭借着过人的智谋与胆识,得以在乱世中生存,更“慧眼识英雄”投靠曹操建立霸业,可见他不凡的智慧。贾诩也知道曹操可能会心生猜忌,因此他一生严于律己、不攀亲带故,最终这位最强毒士位极人臣,得以善终。

最后推荐一下我自己的专栏《枭雄董卓的热血时代》,我在其中详细描写了贾诩跌宕起伏的一生,以及他最后的心路历程,人在乱世,身如浮萍,究竟是活得痛快、死得其所者聪明?还是如他这般,费尽心思、战战兢兢地活下来,拖得一身老病还得逢迎应付,才叫聪明呢?

专栏正在活动打折中,喜欢三国的朋友,可以去观看支持一下,有任何意见仍请不吝批评、指教↓↓↓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贾诩一句话,曹操坚定了传位给曹丕的决心!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贾诩

    曹操文武兼资,曹丕、曹植也非常有才,父子三人被称为“三曹”。这对同胞兄弟也没能免除帝王家的烦扰,曹丕和曹植曾经有过夺嫡之争。不过贾诩只说了一句话,就坚定了曹操传位给曹丕的决心!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因为曹操长子曹昂在南征张绣的过程中战死,所以曹丕成为嫡长子。公元211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看

  •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和郭嘉,诸葛亮都不敢招惹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随着战争的发展。战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蜀之所以能在三国时期生存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蜀国宰相诸葛亮足智多谋。但也因为诸葛亮的形象过于光鲜,掩盖了别人的才华。其实,蜀中不仅有诸葛亮,还有一种威力更大的毒药。此人包括贾诩和郭嘉。他们太强大了。连诸葛亮都很嫉妒。这个人是Fa-cor

  • 三国里被低估的神秘猛将,与贾诩、典韦是结拜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若木小刀标签:贾诩

    核心提示:他陷入两难的境地,杀死典韦,实在不忍,很少有人愿意动手杀死一个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一胡车儿,自小生活在甘肃的少数民族人士,东汉末年武将,张绣府中的死士,为其心腹猛将,与贾诩是八拜之交。此人力能举鼎、豪饮不醉。据说“力负五百斤,日行八百里”。胡车儿曾经和张绣在府中饮酒,张绣大醉而卧,而胡车儿

  • 贾诩智谋堪比诸葛亮,名声不如司马懿,次次影响历史进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贾诩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让魏国阵营的著名人物在民众眼里都不是那么熟知,邓艾,张辽夏侯许褚等,虽然知道,但不能和关羽赵云这些比,而历史上同时期的武将,很难分辨谁高谁下。作为谋士集团,知道诸葛亮却忽略了魏国后期除司马外最厉害的谋士,贾诩!这就是文学的与史实的区别。微小之处断定曹军大势,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

  • 曹植为何斗不过曹丕?贾诩一句话说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字句的青苔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的魏国是在魏蜀吴三国中最强大的一个。曹操建立了魏国,称魏王之后,他的家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在曹操身上,也发生了与康熙九子夺嫡相似的事情,只不过参与争夺魏王的只有两个王子。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孩子,一个是二子,另一个是三子。两人都非常的优秀,曹操称魏王之后,就已经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最终

  • 贾诩一生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被人叫做“毒士”?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一会标签:贾诩

    众所周知贾诩是一位杰出的谋士,此生所献的计策无一例失败,同时他还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可以说他是汉末三国时期里,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才,但为什么这样的人才被称为“毒士”呢?原因就在于他的计谋虽然有用,但是都太阴险了,登不上大雅之堂。历史上的贾诩虽然才华横溢,却不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 荀后嘉妃诩美人,为什么对曹操来说,荀彧比郭嘉和贾诩还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贾诩

    提及曹操帐下的谋士,最为人津津乐道最有代表性的三位当属荀彧、郭嘉和贾诩。虽然都是谋士,但三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以至于出现了“荀后嘉妃诩美人’的说法。为什么奇计百出、智慧过人的郭嘉贾诩仅仅为“妃子”和“美人”,而“皇后”却是荀彧? 荀彧字文若,出身于世家大族颍川荀氏,是荀子的后人。曹

  • 贾诩与司马懿,究竟谁才是魏国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贾诩

    三国人物中,被神化最严重的非司马懿莫属。司马懿给人以“鬼才”,“深不可测”的形象,多是因为他在三足鼎立的形势下成功收割了曹操的奋斗成果,并且最终他的后代结束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唯结果论,则司马懿真乃“螳螂背后之黄雀,三国名流第一人”。然而,司马懿的所有表现,含金量却并不高。以奇袭孟达为例。孟达准备投降

  • 聪明人的活法,“毒士”贾诩的谋略之道

    历史人物编辑:白茹雪标签:贾诩

    建安五年,袁绍围曹操于官渡,曹军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曹操曰:“善。”官渡之战时,曹操犹豫不决,贾诩给曹操树立信心,找袁绍主力决战,最后抓住时机大破袁绍。渭南于马超、韩遂决战时,贾诩出离间计,助曹操

  • 贾诩为什么被称为“毒士”?除了计策毒辣,眼光同样毒辣!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贾诩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感谢关注本期的《墨说三国》,这一期我们聊聊曹操麾下五大谋臣之一的贾诩。贾诩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不论是年轻时期还是辅佐曹操时期,亦或者是辅佐曹丕时期,贾诩最著名的只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毒辣,一个保命。毒辣不仅仅是说贾诩不献计则以,一献计便是毒计。还有一点是说的贾诩眼光毒辣,乱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