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感谢关注本期的《墨说三国》,这一期我们聊聊曹操麾下五大谋臣之一的贾诩。
贾诩的一生可以说是非常精彩,不论是年轻时期还是辅佐曹操时期,亦或者是辅佐曹丕时期,贾诩最著名的只有两个特点:一个是毒辣,一个保命。
毒辣不仅仅是说贾诩不献计则以,一献计便是毒计。还有一点是说的贾诩眼光毒辣,乱世中看人极为准确,屡试不爽。
至于第二个特点:保命。可以说三国时期最擅长保命的人里面,贾诩绝对能排到前三。
但是在正式开始讲述贾诩的故事之前,先澄清一点:贾诩之所以被称之为“毒士”,并不是国人说的,而是来自于日本游戏。
日本人从唐宋开始就非常喜爱三国故事,到了现在随着技术的发展,更是把三国系列开发成各种各样的游戏。在这些游戏中,游戏开发者为了给魏朝诸位谋士起一个和“卧龙”、“凤雏”相当的绰号也是大费脑筋。什么毒士贾诩、冢虎司马懿等等就是这样诞生的。
结果游戏传播到国内后,许多玩家都以为这些绰号是真的历史存在,也是醉了。
一、计策毒辣
而贾诩被称为“毒士”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贾诩一计使得王允丧身、吕布逃命,长安大乱,百姓死亡无数……这一切虽然不是贾诩所想见到的,但是毕竟缘起在他,称之为毒士并不为过。
我们看看贾诩这个计策到底有多毒辣。
王允自从理由美人计杀了董卓后,就和吕布一文一武垄断朝廷大权,然后大肆报复性屠杀和董卓有关系的人。
董卓麾下的西凉将士们首当其冲。而且一度传出谣言称王允和吕布要杀光西凉人。于是西凉将士们纷纷人心惶惶,李榷郭汜等几个主要将领也都打算赶紧逃亡。
贾诩一看,跟着董卓女婿的他也算是董卓余孽,要是这么乱跑大家全完了。于是赶紧拦住这几个有勇无谋的西凉将领,对他们说:
现在传言要杀光西凉人,你们这么孤身逃跑,随便路上一个片警就逮起来杀了。莫不如我们先把队伍集结起来,以替董卓报仇的名义帅军往西奔长安试试,要是失败了,我们再逃亡也不迟。
李榷郭汜等几位一寻思:对啊,是这么个事,就照你说的办!
然后这哥几位带兵一路打到长安,王允玩阴谋诡计一把好手,吕布单挑厉害。但是比起人数众多的西凉将士们也是没办法。于是吕布一看打不过就逃命去了,王允没法子跑,就被叛军杀了全家。
叛军杀了王允,打跑了吕布,劫持了皇帝百官。没有了对手的他们,于是开始争权夺利,互相攻杀。
贾诩这个时候也知道自己这一计太过毒辣,锋芒毕露,引得众人忌惮。于是干脆跳出长安乱局,最后投奔张绣去了。
李榷郭汜等人没了顾忌,于是双方放开手脚,往死里打。结果好好的长安之地,被打成了废墟。短短几年时间,长安的百姓几乎都死光了。
这一计虽然是贾诩为了逃命被迫之下献给西凉将领。但是毕竟此计过于毒辣,因此贾诩被称为毒士,倒是也算准确。
二、眼光毒辣
贾诩的一生中,虽然起步很差,一开始就处于必败的董卓阵营;
但贾诩硬是一步步算计,在西凉兵败的危局之下,成功的脱离苦海,又带着张绣击败曹操,投降曹操,最后成为曹操五大谋士之一,最后还跟对了曹丕。
这一系列操作简直眼花缭乱,如果没有毒辣的眼光,万万没有可能做到。
贾诩在张绣麾下的时候,建议张绣对付曹操和投降曹操的时机选择就可以看出其眼光之毒辣。
张绣联合刘表、袁绍对抗曹操,曹操虽然屡次击败张绣,但是因为刘表和袁绍的关系,一直不能完全稳定局势。
一次曹操击败张绣后,因为袁绍的关系迅速撤军,张绣觉得这是好机会,决定去追击,贾诩劝张绣说:别去,去了必败。
张绣不听,结果果然有伏兵,吃了个败仗垂头丧气回来了。贾诩呵呵一笑,说:你赶紧追曹操啊!
张绣:先生我知道错了,我一定听你的,你就别啥讽刺我了!
贾诩:谁顾得上讽刺你?现在追赶曹操,一定能取胜!别说了,赶紧走!
于是张绣再一次追击曹操,果然取胜而回。
张绣问:同样是追击?为啥第一次败了,第二次就赢了?
贾诩说:这个很简单啊。曹军紧急撤兵,曹公必然亲自断后,在用兵上我们都比不过曹操,所以必败。但是曹操撤军肯定是后方不稳,一旦击败了追兵,曹操肯定要去前面指挥,后面断后的就是普通将领,而且刚刚打了胜仗,警惕不足,所以第二次追击必定取胜。
张绣:听上去是很简单,可是贾诩你心理学到底考了几级了?
等到张绣宛城降而复叛,曹操差点死在宛城后,张绣就觉得自己这辈子估计只能和曹操作对了,毕竟曹操长子、侄子、典韦全死在宛城。等到官渡之战时,袁绍派人联合张绣,打算南北夹击曹操,张绣马上就要同意,结果贾诩站出来,指着袁绍使者鼻子骂道:
袁绍连自己兄弟袁术都容不下,还能容纳天下的豪杰吗?
一句话彻底得罪了袁绍,双方合作泡汤了。张绣急忙问:我已经得罪了曹操,你现在又得罪了袁绍,我怕是要完了,这下可咋办啊?
贾诩说:我们还是投降曹操吧,锦上添花不如雪中送炭。而且曹操胸怀天下,这个时候肯定不会计较我们和他的私仇的。
张绣也同意了,曹操知道后大喜过望,亲自接见贾诩,执其手说:“使我的信誉扬于天下的人,是你啊!”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参司空军事,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在官渡之战这个关键节点,贾诩成功再次跳槽,成为曹魏集团的核心层,也为之前的旧主张绣谋了一个好的出身。当然张绣后面的故事就和贾诩无关了。
贾诩政治眼光极为毒辣。
曹操在立储一事上来回纠结,对于曹丕和曹植两个亲儿子不好拿捏。
曹植占上风的时候,曹丕曾经偷偷去拜访贾诩求计,贾诩只说了:“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这话可以说正确之极的废话,谁传出去都不怕,但是却给了曹丕一个定心丸。毕竟曹丕是嫡长子,只要自己不犯错,曹操就没有理由废了自己。
等到曹植屡次犯错,曹丕的位置就更加稳固了。在这个时候,贾诩再次给曹操吃了一个定心丸。
曹操故意逼着贾诩问立储之事你怎么看。贾诩这个时候说曹丕、曹植都不合适,不管说谁好或者不好都显得自己有政治诉求。
贾诩故意不回答。
曹操等了一会,不见贾诩说,又催问道:你想撒呢?赶紧给个意见啊!
贾诩说:我再想袁绍和刘表当时是咋处理的?
曹操哈哈一笑,坚定了立曹丕的信心。
曹丕继位后,贾诩位列三公,但是从不和豪门贵族结交,保持孤臣的身份一生,这也是贾诩极其聪明的做法。
另外贾诩在三国乱世中,活了77岁,几乎战胜了99%的人。
我是以史为鉴,每天都有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