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贾诩:多次跳槽易主,乱世之中得以善终,究竟是谋臣还是毒士?

贾诩:多次跳槽易主,乱世之中得以善终,究竟是谋臣还是毒士?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南国一张 访问量:1722 更新时间:2024/1/17 11:57:27

东汉末年到三国这段时间,是我国最动荡的时期之一。在这个时期,诸侯军阀林立,四处混战。

乱世也造英雄,英明的主公有曹操、刘备和孙权,武将有赵云、关羽和张飞。智囊就更多了,主要以卧龙、凤雏出名。剩下的都水平参差不齐。

这么多人里有一个很特殊,他就是贾诩。因为他的很多精彩预言他位列首席谋士,也因为他频繁更换队伍也被称为毒士。

那么他到底是谋士还是毒士呢?

一、早年多智演技高

东汉末年,贾诩出生于武威姑臧。年轻的时候就有人说他有张良陈平的才华。

早年被人推介为孝廉,他不太满意就辞官了。在回家乡武威的时候遇到氐人作乱,同行的众人因为胆怯全部被杀。只有他冷静的表现自己的演技,谎称自己是段熲的孙子,只要他们别碰他,他就会写信让家里人带重金来赎他。

这段事情被记载在正史中,可见他随机应变的能力很强。

后来他加入了董卓的团队。吕布杀死董卓后,董卓的人全部四散奔逃,而王允等人追杀血洗董卓的人。

贾诩认为反正横竖都是死,提议拿下长安作为根据地。结果他们攻下了长安,终于有了自己的安身立命之地。

二、频繁跳槽遇明主

郭淮等人率军长安大肆屠杀百姓,百姓都很恨他们,贾诩被认为是毒士,很多人都说他们的军队“乱武”。那时的他也明白了李、郭两人,这两个人除了欺负手无寸铁的百姓,什么也不会。他也耻于与他们为伍,有另寻明主之念。

在那个时候,大部分人都心怀鬼胎。忠臣不忠臣让所有人都觉得很无所谓,忠臣是有,但寥寥无几,没有能力的忠心是很不切实际的。

东归之后,李、郭劫持了汉献帝刘协,他们俩打算让贾诩做丞相,他俩当大将军。

但是贾诩果断拒绝,他选择继续为汉室效忠。如果他答应了,就可以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高官利禄。但他没有,他怎么会因为这点蝇头小利而看不到背后的祸患呢?

后来张济来劝降,他顺势把李、郭两人说服到位,打消了二人的顾虑。

和解之后,他就投靠了张绣。毕竟李、郭二人都是扶不起的阿斗,他早就把这两个人看透了,再跟着这两个人迟早得完蛋。

投靠之初,张绣就已经被曹操给盯上,他知道张绣的综合国力远逊于曹操,迟早会被曹操吞并。

此后曹操多次攻打张绣都被贾诩提前识破,曹操多次丢盔弃甲而逃。

后来曹操也发现张绣身边有高人指点,开始谨慎小心。

曹操的实力一览无余,让贾诩有想投之意。

当张绣已经无法和曹操抗衡后,贾诩提出让张绣主动归降曹操。

这样张绣又不至于被灭亡,自己也可以更上一层。贾诩这招可谓一箭双雕。从侧面也看出他对张绣以及曹操实力和心理的极致把控。

众所周知,曹操是一个礼贤下士的人。贾诩认为曹操待他也对自己的亲信一样。不会因为他是降将就不信任他。

曹操是一个会用的人,贾诩知道他跟着这样的领导才会有出路,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不负此生。

三、次次都是神预言

他刚和张绣说了此事,没多久袁绍也派人来招降张绣。张绣开始迷惑,因为他不想得罪曹操,可是袁绍四世三公,势力范围又远胜曹操。

选谁好呢?就在张绣头疼的时候,贾诩劝说张绣归降曹操,他深知袁绍刚愎自用,不能容人。当年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大家都奉袁绍为盟主,没想到被他搞得乌烟瘴气。

曹操接到张绣来降消息后,专门出城迎接。曹操知道张绣是废物,真正有用的人是贾诩。有贾诩在手,曹操集团如虎添翼,曹操开心地晚上都睡不着觉。

之后袁绍想灭了曹操,他们在官渡开始大战。曹军数次挡住了袁绍的猛攻。

当粮草用尽的时候,曹操怕再扛下去会全军覆没。连忙问他,我们能赢吗?贾诩说:您在用兵、用人、治军、统将都要远胜袁绍。如果您“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不久后,曹操抓住机会,放火烧了袁绍的粮道乌巢,这下该袁绍陷入被动了,袁绍十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知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力。大战结束后,曹操接收了袁绍所有的势力范围,平定了河北。消灭袁绍的残余军队后,曹操实力大大壮大,在中国北方再无敌手。

本来曹操已经丧失继续下去的斗志了,就因为贾诩给的信心,使这场基本不可能赢的战争反败为胜。这才是一个谋士最大的作用。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谋士也有自己的战场,虽然没有硝烟,但是更加考验人的智慧与毅力。所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就是这样的道理。

当曹操一统北方的时候,他开始对孙刘有了想法。只要把孙刘消灭,他就是称帝也无不可。他问贾诩可行吗?贾诩认为看似天下无敌,其实百姓历经群雄割据,现在都是人心思归。

不妨先发展农业,等根基稳固了在南下一统天下。

可是曹操已经被胜利冲昏了头脑,急不可耐。曹操率军出征,被孙、刘联军大败于赤壁。彻底丧失一统江山的机会。

赤壁之后,统领夏凉军的马超为报父仇来找曹操麻烦。由于在赤壁曹军主力尽失,所以马超带着西凉铁骑打的曹军一直节节败退。曹操本人都只能为保留性命而割须弃袍。这个时候贾诩提出离间马超韩遂,让他们内部分化自然不战而退。

果不其然,曹操略施小计,西凉军就分裂了,曹军也乘胜追击把它们打回了西凉,北方再次恢复安定的局面。

从此曹操实行屯田,再也没提过南下。

有大臣提议立世子,这让曹操有点为难。因为曹操很喜欢植,曾有意立他为世子,但曹丕是长子废长立幼是大忌。

曹公问了贾诩的意见,贾诩向曹操说想想袁绍的事就知道立谁合适。曹丕曾问他,怎样才能赢了曹植?三国志记载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意思很简单,做好自己儿子的本分即可。

曹丕继位后,曾问他要是统一天下先打蜀好,还是先打吴好。贾诩回答说,时机还不成熟,稳定发展好。

曹丕不听,非要伐吴,最终江陵之战深受重伤,回来不久就因病去世。

曹魏的谋士很多都不得善终,贾诩最后能功成身退,看事情真是看得通透。

总结

贾诩这一生,从少年的演技派,到频繁跳槽遇到明主。可谓是步步为营。张绣听他的话就胜,曹操、曹丕父子不听他的话就失败。真是神预言。他也靠自己的智慧得以善终,三国里可谓无双。

标签: 贾诩

更多文章

  • 贾诩:三国时代最聪明的利己主义者,为什么不值得我们欣赏?

    历史人物编辑:船长趣谈标签:贾诩

    贾诩谁是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曹操最欣赏的智囊郭嘉?还是蜀汉的重臣诸葛亮?我觉得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有一个人一定值得我们认真考虑,他就是贾诩。在我看来,说贾诩是整个三国时代最聪明的人也不为过,不过虽然这个人十分有智慧,但他的为人却并不值得我们学习。贾诩出生在凉州地区,年少的时候被举为孝廉,但并不为人

  • 谁是毁灭汉室的元凶?并非曹操父子,而是最强毒士贾诩

    历史人物编辑:惊鸿似人间标签:贾诩

    谁是毁灭汉室的元凶?看到这个耸动的标题,我想大家心中会很快地闪过几个人名。对三国有点概念的朋友可能会直觉性地回答:“曹操!”。而再深入研究一点的朋友,可能会准确地回答出:“不是,是曹丕篡了汉室!”而精通三国、涉猎更多的朋友可能会回答得更细微:“宦官和外戚内斗严重、董卓引兵进京废立少帝,诸侯逐鹿中原而

  • 贾诩一句话,曹操坚定了传位给曹丕的决心!

    历史人物编辑:根想说娱标签:贾诩

    曹操文武兼资,曹丕、曹植也非常有才,父子三人被称为“三曹”。这对同胞兄弟也没能免除帝王家的烦扰,曹丕和曹植曾经有过夺嫡之争。不过贾诩只说了一句话,就坚定了曹操传位给曹丕的决心!曹操一生有25个儿子,因为曹操长子曹昂在南征张绣的过程中战死,所以曹丕成为嫡长子。公元211年,曹丕为五官中郎将,副丞相。看

  • 三国第一毒士!贾诩和郭嘉,诸葛亮都不敢招惹

    历史人物编辑:王朝说文史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随着战争的发展。战略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蜀之所以能在三国时期生存下来。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蜀国宰相诸葛亮足智多谋。但也因为诸葛亮的形象过于光鲜,掩盖了别人的才华。其实,蜀中不仅有诸葛亮,还有一种威力更大的毒药。此人包括贾诩和郭嘉。他们太强大了。连诸葛亮都很嫉妒。这个人是Fa-cor

  • 三国里被低估的神秘猛将,与贾诩、典韦是结拜兄弟

    历史人物编辑:若木小刀标签:贾诩

    核心提示:他陷入两难的境地,杀死典韦,实在不忍,很少有人愿意动手杀死一个和自己情投意合的人;一胡车儿,自小生活在甘肃的少数民族人士,东汉末年武将,张绣府中的死士,为其心腹猛将,与贾诩是八拜之交。此人力能举鼎、豪饮不醉。据说“力负五百斤,日行八百里”。胡车儿曾经和张绣在府中饮酒,张绣大醉而卧,而胡车儿

  • 贾诩智谋堪比诸葛亮,名声不如司马懿,次次影响历史进程!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小前沿标签:贾诩

    《三国演义》尊刘贬曹,让魏国阵营的著名人物在民众眼里都不是那么熟知,邓艾,张辽夏侯许褚等,虽然知道,但不能和关羽赵云这些比,而历史上同时期的武将,很难分辨谁高谁下。作为谋士集团,知道诸葛亮却忽略了魏国后期除司马外最厉害的谋士,贾诩!这就是文学的与史实的区别。微小之处断定曹军大势,建安三年曹操南征张绣

  • 曹植为何斗不过曹丕?贾诩一句话说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字句的青苔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的魏国是在魏蜀吴三国中最强大的一个。曹操建立了魏国,称魏王之后,他的家族也发生了一系列的事情。在曹操身上,也发生了与康熙九子夺嫡相似的事情,只不过参与争夺魏王的只有两个王子。曹丕和曹植都是曹操的孩子,一个是二子,另一个是三子。两人都非常的优秀,曹操称魏王之后,就已经开始考虑接班人的问题。最终

  • 贾诩一生做了哪些事情,为什么被人叫做“毒士”?

    历史人物编辑:篮球一会标签:贾诩

    众所周知贾诩是一位杰出的谋士,此生所献的计策无一例失败,同时他还是曹魏的开国功臣。可以说他是汉末三国时期里,一个不折不扣的人才,但为什么这样的人才被称为“毒士”呢?原因就在于他的计谋虽然有用,但是都太阴险了,登不上大雅之堂。历史上的贾诩虽然才华横溢,却不是一个有正义感的人。他总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首位

  • 荀后嘉妃诩美人,为什么对曹操来说,荀彧比郭嘉和贾诩还重要?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贾诩

    提及曹操帐下的谋士,最为人津津乐道最有代表性的三位当属荀彧、郭嘉和贾诩。虽然都是谋士,但三人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却有着很大的差别,以至于出现了“荀后嘉妃诩美人’的说法。为什么奇计百出、智慧过人的郭嘉贾诩仅仅为“妃子”和“美人”,而“皇后”却是荀彧? 荀彧字文若,出身于世家大族颍川荀氏,是荀子的后人。曹

  • 贾诩与司马懿,究竟谁才是魏国第一谋士?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书院标签:贾诩

    三国人物中,被神化最严重的非司马懿莫属。司马懿给人以“鬼才”,“深不可测”的形象,多是因为他在三足鼎立的形势下成功收割了曹操的奋斗成果,并且最终他的后代结束了三分天下的局面,唯结果论,则司马懿真乃“螳螂背后之黄雀,三国名流第一人”。然而,司马懿的所有表现,含金量却并不高。以奇袭孟达为例。孟达准备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