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史料记载:曹操并没杀错,那陈宫为何要反

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史料记载:曹操并没杀错,那陈宫为何要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茶煮历史 访问量:2332 更新时间:2024/2/5 12:33:39

《三国演义》中曾将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归结于曹操曾错手诛杀了吕伯奢一家。

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以后被抓,而陈宫欣赏其壮举将其放走,二人仓皇逃命。恰巧在逃回家乡的途中,曹陈二人遇见了曹父的至交好友吕伯奢。当时吕伯奢十分热情地留曹操等人在自家留宿一晚。

后半夜曹操却听见隔壁有磨刀的声音,曹操偷眼观瞧发现磨刀的人正是吕伯奢父子。随即曹操便以为吕伯奢留宿自己是不安好意,想要将自己擒杀献给董卓。于是曹操便决定先下手为强,先行除去吕伯奢一家。

就在曹操诛杀了吕伯奢及其儿子时,陈宫和曹操却发现,是曹操多疑错杀了无辜。原来吕伯奢父子磨刀是为了杀猪款待曹操,但大错已经铸成,一不做二不休的曹操便斩草除根,屠戮了吕伯奢满门。随后陈宫便因曹操自私,乱杀无辜而与之反目成仇,分道扬镳。

但在魏国史书中却记载,曹操诛杀吕伯奢一家并不是乱杀无辜。

魏国史书记载:当时的曹操因行刺董卓失败,便带着几个家丁向家乡逃跑。几人骑马路过成皋吕伯奢家时,吕伯奢并不在家中,恰巧吕伯奢的几个儿子正在宴请宾客。

吕伯奢的儿子见曹操几人骑乘良马路过,决定动手劫掠,他们想要抢走曹操等人的良马及财物。随即恼羞成怒的曹操便诛杀了吕伯奢的几个儿子。

通过这段记载便可得知,曹操并非无缘无故诛杀了吕伯奢的儿子,而是因为对方劫道在先,不愤的曹操才自卫在后。

吕伯奢本是曹操父亲的至交好友,想必吕伯奢的儿子也是认识曹操的。那么他们为何要劫道于曹操呢?

首先很可能是为了悬赏,要知道曹操刚行刺完董卓,成为了天下缉拿的逃犯。其次汉灵帝时期中原就已经缺马,一匹良马在当时是可以换来二十斤黄金的(虽然不是现在的二十斤,但也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财帛动人心,吕伯奢之子随之便不念旧情,想要劫掠诛杀曹操众人。

既然曹操没有错杀吕伯奢一家,那陈宫又是怎样与曹操反目成仇,分道扬镳的呢?

根据《三国志》的记载:曹操诛杀完吕伯奢的儿子后,陈宫不但没有与他分道扬镳,反而是成为了曹操麾下重要的谋士。当时的陈宫官拜曹操麾下的从事中郎之职,而陈宫与曹操反目成仇,是发生在曹操东征陶谦期间。

《三国志》记载:公元194年,曹操再次东征陶谦,陈宫、许汜、王楷等人共同为曹操出谋划策平叛。史书评价:此时的曹操以赤诚之心对待陈宫,可见曹操此时是极度信赖陈宫的。虽然《三国志》没有详细记载曹操和陈宫反目成仇的原因,但随后又加了一句:后自疑。

这就很奇怪了,既然曹操十分信赖陈宫,那又有什么可疑的呢?

史书中有一句话记载了曹操征伐陶谦时的所作所为:曹军所过之处多残戮,这可能就是陈宫与曹操反目成仇的原因——曹操在东征陶谦时杀戮过重,让陈宫极度反感。于是不满曹操暴行的陈宫,便联合张邈张超等人背叛曹操,投靠吕布

两年后曹操不但逐步夺回了被吕布占领的城池,钜野之战曹军更是大败吕布。无奈之下的吕布只好向东逃窜,投靠刘备。此时陈宫和张邈都追随在吕布身边,雍丘城只有张邈的弟弟张超在带着家眷镇守。随后曹军又战胜了张超,占领了雍丘城。率军进入雍丘城的同时,曹操还下令屠城,杀尽张邈一家老小。听闻全家被曹操所杀的张邈,急忙赶去袁术处求援,谁曾想张邈却在求援的路上被部下所杀。

在吕布逃往刘备处时还发生了一件事,吕布的部下郝萌反叛吕布,幸好当时郝萌的部下曹性也反叛了郝萌。曹性向吕布供述了郝萌准备反叛的消息,吕布先一步将郝萌镇压。

在吕布斩杀郝萌时,吕布问郝萌,你准备投向何处?郝萌答道:准备投靠袁术。随后吕布又问郝萌,你可有同谋者吗?郝萌答道:陈宫便是我的同谋。吕布斩杀郝萌后,便以此去质问陈宫,而陈宫却百口莫辩,就此陈宫失去了吕布的信任。

公元198年曹操亲率大军围攻邳城。因吕布和陈宫早已失和,最终邳城被曹军攻占,吕布、陈宫及高顺等人被曹军活捉。在曹操决定诛杀吕布以后,曹操问陈宫:公台平生自诩足智多谋,今日为何会落到此等境地?陈宫答道:是吕布不信陈宫,才落入如此境地。如果吕布听我的话,一定不会被你生擒。随后曹操又以陈宫的妻子、母亲来劝说陈宫投降自己。但陈宫却拒绝了曹操的好意,自请死刑。陈宫死后,曹操更是为他伤心落泪。由此可见当时的曹操还是很想劝降陈宫的。陈宫因曹操讨伐陶谦时,杀戮过重而选择了与曹操分道扬镳,二人反目成仇很可能是好友间斗气的意气之争。

参考资料《三国志》

标签: 陈宫

更多文章

  • 陈宫的诱敌之计如何破之,请看事后诸葛亮来分析!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陈宫

    这集说道曹操在攻取濮阳的时候,连吃两次败仗头疼不已,这个时候陈宫又想了一个计谋,美其名曰“诱敌之计”,然而曹操并没有看破这个计谋,当然郭嘉也没有看出来这个计谋,只有当时刘晔说吕布无谋,但是陈宫多计,还是要多加小心,但是曹操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那这个计谋怎么破呢?如果诸葛亮的话会这么破这个计谋呢?如果

  • 陈宫为何宁愿投靠吕布,也不愿意投靠刘备?这3个原因值得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陈宫

    所谓乱世之中出英雄,但也会出现很多野心家,毕竟处于乱世之中,谁不想成为救世主或者借机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正是介于这样的想法,每一个乱世之中,都会出现很多势力,他们相互之间争夺,为的就是最后能够一统天下。而在这些争权夺利的势力群体中,三国时期的群体留下足够多的历史回忆,比如曹操的奸雄形象,刘备的仁义形象

  • 陈宫在下邳提出分兵之计,为什么吕布没采纳?是个正常人都会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时愿历史标签:陈宫

    三国时期的吕布是一代猛将,奈何他的智商实在是太低,而且贪恋女色,身边儿虽然有陈宫辅佐,但是在后期他不听陈宫的意见,最终在下邳城被抓,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一代猛将以这样的结局收场,实在令人可悲可叹。在吕布被曹操围困在下邳的时候,陈宫给他出过一个计策,这条计策就是分兵之计。大概意思就是让吕布带着骑兵出城

  • 陈宫为何舍弃曹操投靠吕布,失败后还宁死不降,只因想辅助仁君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陈宫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可以说“浪淘千古风流人物”,有的英雄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也有的人选择了殉国。在他们生活的几十年里,这些人运筹帷幄,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危难之际,他以死捍卫人格。陈宫就是这样的人。陈宫是山东人,年轻时结交了很多名人。当时,中原大乱,陈宫目睹了流离失所、尸横遍野

  • 陈宫为何舍弃曹操辅佐有勇无谋的吕布,不愿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陈宫

    陈宫是东汉末年一个昙花一现的小角色,原本跟着曹操好好的,如果陈宫不反曹操,等到日后曹操封公晋王时,陈宫好歹也算个元老级人物位高权重,可陈宫偏偏不识货,放着绩优股的曹操不要,就连刘备这样的潜力股也不选,就选了吕布这个垃圾股,陈宫的眼光真是有问题的。关于陈宫反叛曹操的原因历来就是认为曹操杀了边让以及部分

  • 为什么像陈宫这样明智的人,不选择曹操做主公?而是去投靠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陈宫

    按照企业级理解,又岂止是“明智”,而且还“仁孝、刚毅、正直”!来看裴注《三国志》引《典略》中的一段——陈宫临刑前与曹操的一番“智斗”。下邳兵败后,吕布与陈宫一齐被押上“白门楼”。太祖谓宫曰:卿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如何?宫顾视(身旁的温侯)曰:倘若此人能听我言,未必为所禽也。太祖笑道:今日之事又当如何

  • 陈宫好心做了坏事受尽屈辱?被收留的日子如何度过?吕布的心境是

    历史人物编辑:王小建标签:陈宫

    尽管被刘备收留,但吕布在徐州的日子过得并不顺心。关羽、张飞等人时刻对他流露出反感的态度。陶谦的旧部陈珪、陈登父子更是老谋深算,给刘备当起了“卧底”,他俩经常假装忠心耿耿地给吕布出主意,其实一步步地把他往火坑里送。陈宫看到这种局面,急在心里。有一次,他听说袁术派了韩胤来给吕布说媒,想让自己的独生子迎娶

  • 陈宫为曹操立下无数功劳,为何在关键时刻,背叛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陈宫

    陈宫是曹操前期创业艰难时的重要谋士。在《三国演义》里面,曹操因为自己多疑的毛病,杀了吕伯奢一家老小,陈宫见曹操毫无人性,觉得自己没有跟对人,转而离开曹操最后投入吕布的麾下,专门和曹操作对,最后至死也不投降。但这只是小说加工的事迹,并不是历史的真相。当时的陈宫和曹操素未谋面,而是一年之后才投靠曹操。历

  • 陈宫到底是个怎样的人?为何弃曹操而去,最后宁死也不投靠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记录幸福生活标签:陈宫

    说起陈宫这个人,在读过《三国演义》的人印象中,他仁义、忠信且悍不畏死,是位有着文人风骨的谋士,不谈正史,只谈演义,陈宫为何弃曹操而去,最后宁死也不投靠曹操呢?曹操错杀吕伯奢十常侍之乱后,董卓进京掌控大权,荒淫朝政,当时的曹操满怀报国之心,借献刀之名企图刺杀董卓,但计划失败,曹操匆忙逃命。曹操逃到中牟

  • 真实的陈宫有多厉害?玩转过曹操、刺杀过吕布,致力于称雄

    历史人物编辑:王增涛标签:陈宫

    引言:受益于《三国演义》广为流传和影响深远,三国成了国人心中长久的话题。是个人都可以说一句,以至于不谈三国,不足以语历史,不知刘关张,都难说自己是国人。这影响力除了影响东瀛外,因为游戏的输出,还让外国朋友中有了无数三国爱好者!也因此,三国无双中的吕布,成了最让人念叨的话题,一个勇将封神,就是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