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时,为什么陈宫一直看不上刘备,明知吕布无能也不改投刘备?

三国时,为什么陈宫一直看不上刘备,明知吕布无能也不改投刘备?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巨昕宇 访问量:3256 更新时间:2024/3/14 20:31:37

个人觉得,陈宫吕布的关系,也并不是什么“投靠”与“被投靠”的关系,准确地说,他们应该是一种合作的关系。

因为汉末天下大乱,因此,天下的名士们,都有一种“溯本清源”的心思,这是读书人或者士人的一种本能。

他们都希望能为这个天下出点力,做点事情,一来呢,既可以实现自己济世安民的理想,二来呢,也可以让天下重归安定,生民得以立命;当然啦,若能实现理想,那肯定地也会握有权力,那家族便可得延续,富贵可期!

但想要拔乱反正,就要有武力,就要有军队。于是,有的名士便自己单干,拉起一支队伍,比如河内太守名士王匡,“八骏之一”的荆州牧刘表等等……

如果手上实在没有军队,那么他们便会描上那些军阀头子们,然后暗中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察看他们的胸怀格局,若是看中了,便加入其中,对他们进行规劝、指导,来一展心中抱负。

因此,在乱世中,既是君择臣,也是臣亦择君。我在这里说,陈宫和吕布的关系,是合作关系,就是这个原因。

并且,陈宫选择与吕布合作的原因还有一些特殊。

东汉初平三年,即公元192年,曹操任东郡太守,陈宫在曹操手下做事。

同年,兖州刺史刘岱在平定青州黄巾军时战死,兖州刺史之位空虚无主。于是,陈宫通过了人脉关系,打通了各个环节,并且获得了济北相鲍信的支持,最后帮助曹操荣升兖州刺史之位。

公元194年,曹操的父亲曹嵩,带着少子曹德来投奔曹操,但被害死于徐州,这让曹操痛不欲生。

同年,曹操兵出徐州,声称要屠城以报父仇,这让徐州刺史陶谦胆颤心惊,于是他便请求北海相孔融来救,孔融便请刘备同去,于是刘备带领关、张、赵数千兵马来救徐州。

但是,当曹操带兵东征徐州陶谦之时,陈宫就“叛变”了,他联合了陈留太守张邈、以及张超、许汜、王楷等官员,迎吕布入兖州。

当时兖州数郡郡守都响应陈宫,只剩下鄄城、范城、东阿三座县城还在坚守,陈宫在此其后,还数度打败了曹操的回军夺城,这让曹操更是雪上加霜。

但曹操也是一时枭雄,硬是打而不死。最后以高明的战术击败了陈宫和吕布。

而在此之前,徐州刺史陶谦“三让徐州”,把位置让给了刘备,刘备入主徐州。于是,陈宫跟着吕布逃往徐州投靠刘备。

但是,在此之后的几年,到吕布被彻底地被曹操打败之前,陈宫为什么不选择更有枭雄之姿的刘备呢,而是还跟着吕布呢?这就要从陈宫的“叛变”说起了。

陈宫抛弃曹操,选择吕布的原因可能有二:

一是曹操“唯才是举”的人才选拔制度,得罪了陈宫。曹操对名士不高看一眼,对待庶民也不低看一眼,只要有才,他都会用,这让士人集团对曹操十分不满意,甚至是痛恨!

二是曹操的“依法治国”,因为当时乱世,国家疲弊,民生艰难,只有用重法,才能有效地整合整个地方的力量。因此,兖州的数位名士被曹操“以法诛之”,这里面可能就有陈宫的好朋友。

因此,《三国志》中的“曹操的父亲在徐州被杀死”、“曹操出兵徐州”、“陈宫叛变,吕布入兖州”、“陶谦三让徐州”这几件事情中,到底有没有阴谋论,这个就让大家讨论去吧!

但从陈宫帮助曹操谋取兖州刺史之位、到陈宫叛变,迎吕布入兖州对抗曹操、再到陈宫吕布逃亡徐州的这三个阶段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一,陈宫的人脉很广,因为他也是一时名士。

二,他能帮助曹操夺取兖州刺史之位,说明他的运作手段很高超。

三,能一呼百应,顷刻之间,就能让兖州数郡风闻响应,说明他有着极高的号召力,和极强的组织能力。

四,在迎吕布入兖州这件事情上,说他投吕布并不准确,因为是他在主导这件事情,而不是吕布主导的,吕布干的都是打手的活。

五,陈宫最终选择了抛弃了曹操,并不是说吕布能给他带来更多的富贵,而是他不认同曹操的执政理念。

六,曹操打败吕布之后,还是坚持让陈宫出仕,但陈宫还是选择了“宁死不降”,这说明他并不怕死。

所以,“陈宫为什么选择吕布而不投刘备”的这个问题,作者也挠头。

个人认为,陈宫选择吕布,并不是因为吕布能给他带来什么“更滔天的富贵”的,而是他想主导这件事来坚持他的某一个理念,来反对曹操,史书称陈宫这个人的性格是很“刚烈”的。

所以,对陈宫来说,刘备是否是枭雄,以后是否能开创基业,是否能当上皇帝,这跟他没有多大关系!

标签: 陈宫

更多文章

  • 一叛曹操二叛吕布,历史上的陈宫其实是一个私心极重之人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陈宫

    陈宫东汉末年,人才辈出,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虽多,在这乱世中明主却难寻,若能有幸寻得一位明主,一展自身抱负,那自然是幸运无比,徒留人羡慕,比如刘备之于诸葛亮。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似诸葛亮这般幸运,谋士陈宫就未寻得符合他心中"明主"之人。陈宫先是追随曹操,后背叛曹操入吕布麾下。不过吕布没

  • 三国人物分析:曾经背叛曹操的陈宫,一句话保住了全家人的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揭秘时空机标签:陈宫

    三国人物分析:曾经背叛曹操的陈宫,一句话保住了全家人的性命。陈宫被曹操抓住的时候他是吕布手下的谋士,由于吕布刚愎自用,不听取陈宫的计谋,以至于最终被曹操击败,陈宫和吕布等都被曹操所擒拿,陈宫和曹操早已相识,当时陈宫弃曹操而去,转而投奔了吕布,如今却这个下场,面对这位昔日背叛过自己的人,曹操很是得意,

  • 陈宫叛曹后为何选择有勇无谋的吕布,而不选择大家公认的明主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陈宫

    陈宫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选错了主公。很多人都说陈宫目光短浅,可是陈宫并不是愚昧之人,他既然选择吕布,肯定是有原因的。在史书当中,陈宫背叛曹操,直接原因是曹操杀了与他交好的兖州名士。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陈宫有更大的野心,首席军师甚至更高才是他想要的。其实当时曹操对陈宫非常器重,如果陈宫继续为他出谋划策

  • 明朝方孝儒被诛时牵扯873人,三国陈宫被诛时为何不连累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花语媛暖标签:陈宫

    因为一句不服气的话,八百七十三个亲朋好友,在他眼前被一个一个处死,是忠贞气节,还是不知进退?如果学会闭嘴,那八百七十三条人命,是否能够不被牵连?朱棣靖难成功以后,建文帝下落成谜。然而 ,忠于建文帝的朝臣还有很多。方孝孺被誉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朱棣要登基,想让他来写诏书,这样,可以收取天下士子之心。可

  • 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史料记载:曹操并没杀错,那陈宫为何要反

    历史人物编辑:茶煮历史标签:陈宫

    《三国演义》中曾将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归结于曹操曾错手诛杀了吕伯奢一家。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以后被抓,而陈宫欣赏其壮举将其放走,二人仓皇逃命。恰巧在逃回家乡的途中,曹陈二人遇见了曹父的至交好友吕伯奢。当时吕伯奢十分热情地留曹操等人在自家留宿一晚。后半夜曹操却听见隔壁有磨刀的声音,曹操偷眼观瞧发现磨刀的人

  • 陈宫的诱敌之计如何破之,请看事后诸葛亮来分析!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陈宫

    这集说道曹操在攻取濮阳的时候,连吃两次败仗头疼不已,这个时候陈宫又想了一个计谋,美其名曰“诱敌之计”,然而曹操并没有看破这个计谋,当然郭嘉也没有看出来这个计谋,只有当时刘晔说吕布无谋,但是陈宫多计,还是要多加小心,但是曹操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那这个计谋怎么破呢?如果诸葛亮的话会这么破这个计谋呢?如果

  • 陈宫为何宁愿投靠吕布,也不愿意投靠刘备?这3个原因值得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陈宫

    所谓乱世之中出英雄,但也会出现很多野心家,毕竟处于乱世之中,谁不想成为救世主或者借机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正是介于这样的想法,每一个乱世之中,都会出现很多势力,他们相互之间争夺,为的就是最后能够一统天下。而在这些争权夺利的势力群体中,三国时期的群体留下足够多的历史回忆,比如曹操的奸雄形象,刘备的仁义形象

  • 陈宫在下邳提出分兵之计,为什么吕布没采纳?是个正常人都会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时愿历史标签:陈宫

    三国时期的吕布是一代猛将,奈何他的智商实在是太低,而且贪恋女色,身边儿虽然有陈宫辅佐,但是在后期他不听陈宫的意见,最终在下邳城被抓,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一代猛将以这样的结局收场,实在令人可悲可叹。在吕布被曹操围困在下邳的时候,陈宫给他出过一个计策,这条计策就是分兵之计。大概意思就是让吕布带着骑兵出城

  • 陈宫为何舍弃曹操投靠吕布,失败后还宁死不降,只因想辅助仁君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陈宫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可以说“浪淘千古风流人物”,有的英雄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也有的人选择了殉国。在他们生活的几十年里,这些人运筹帷幄,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危难之际,他以死捍卫人格。陈宫就是这样的人。陈宫是山东人,年轻时结交了很多名人。当时,中原大乱,陈宫目睹了流离失所、尸横遍野

  • 陈宫为何舍弃曹操辅佐有勇无谋的吕布,不愿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陈宫

    陈宫是东汉末年一个昙花一现的小角色,原本跟着曹操好好的,如果陈宫不反曹操,等到日后曹操封公晋王时,陈宫好歹也算个元老级人物位高权重,可陈宫偏偏不识货,放着绩优股的曹操不要,就连刘备这样的潜力股也不选,就选了吕布这个垃圾股,陈宫的眼光真是有问题的。关于陈宫反叛曹操的原因历来就是认为曹操杀了边让以及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