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一叛曹操二叛吕布,历史上的陈宫其实是一个私心极重之人

一叛曹操二叛吕布,历史上的陈宫其实是一个私心极重之人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契机电视君 访问量:2573 更新时间:2024/3/14 20:31:41

陈宫

东汉末年,人才辈出,然"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人才虽多,在这乱世中明主却难寻,若能有幸寻得一位明主,一展自身抱负,那自然是幸运无比,徒留人羡慕,比如刘备之于诸葛亮。然而并不是所有人都似诸葛亮这般幸运,谋士陈宫就未寻得符合他心中"明主"之人。

陈宫先是追随曹操,后背叛曹操入吕布麾下。不过吕布没能带领陈宫谋得一番大业,最后反而双双丢掉了性命,陈宫似乎又选错了"伯乐"。那么,陈宫为何会背叛曹操呢?又为何选择了有勇无谋的吕布跟随呢?

曹操

表面理念不合,实则士族利益最大

要探寻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首先要明确陈宫最初为何会跟随曹操。

公元191年,黄巾军余部进攻东郡,曹操出兵平乱,最后被封为东郡太守,这是曹操的第一块地,而东郡恰好是陈宫的老家。陈宫出身士族,他是一个有抱负的人,见曹操有将帅之才,便决意"辅助"曹操。在此期间,兖州刺史刘岱战死,兖州无主,陈宫、张邈等兖州士族助曹操成为兖州刺史。

边让

曹操担任刺史后,很快地恢复了州内秩序,陈宫乐见其成,更坚定了追随曹操的意念。他认为曹操外可征战四方,有利于自身仕途;内可安定人民,有利于家乡发展。彼时曹操刚起兵不久,因为陈宫的支持,他将其视为心腹。可谁知,后续发生的事情让陈宫对自己的追随产生了怀疑。

事件之一是曹操杀了名士边让。兖州各士族同气连枝,陈宫自然也与各世家大族关系深厚,边让在兖州士族中颇有名望。只可惜边让颇具才气,却是恃才傲物之人。因兖州注重士族门第之分,边让自然是看不起宦官起家的"曹阿瞒",蔑视他的文采不说,还将才华用到了侮辱曹操上。

这些侮辱性的话语经过传话者一番添油加醋之后,渐渐传到了曹操耳中,激怒了他。曹操虽是求贤若渴之人,但处理起这等站在自身对立面的人,也是毫不心软。而且他也清楚兖州士族力量强大,想借机"杀鸡儆猴",于是下令处死了边让。边让一死,在兖州士族间产生了轩然大波,一时间人人自危。

曹操

事件之二是曹操屠徐州。屠城的原因是曹操之父曹嵩死于徐州地界,徐州刺史为陶谦,曹操便一心认为父亲之死是陶谦授意,便率军攻打徐州。破城后,曹军大肆杀戮,所过之处"鸡犬亦尽,不见行人"。此等残忍作风传回兖州,惹得担任东郡守备的陈宫对曹操愈发不满,于是便产生了反叛的心理。

为何陈宫在这两件事发生后背叛了曹操呢?因为他发现曹操的所作所为与他选择追求曹操的原因大相径庭。最初曹操在陈宫眼中,是"外可征战四方,内可安定人民"的英主。可是后来,曹操杀了名士边让,让兖州士族的地位备受打压,同样身为士族的陈宫自然也不例外。他跟随曹操是因为后者有助他"仕途",但是曹操打压士族显然触碰到了陈宫的利益。

此外,曹操任人唯贤的用人之道与注重门第之分的兖州士族理念相悖,这显然动摇了兖州上层势力的利益。所以,与其说是陈宫个人不满曹操的政治举措,不如说是他背后的兖州士族势力对曹操不满。因而可见,曹操的"杀边让儆士族"之举,确实起到了一定效果,不过是反效果。所以陈宫在劝说张邈迎吕布时,张邈会如此痛快地答应,而其他人也少有反对。

兖州

而曹操的屠城之举,也与陈宫最初设想的"内可安定人民"背道而驰。当自己的理念被完全推翻后,陈宫陷入了自我怀疑当中,他无法说服自己跟随这样一位残暴之人,只能另择一人辅助,而吕布出现的恰是时机。

"有勇无谋"的奉先实乃"明主"最佳人选!

吕布的军队正在兖州地界,陈宫便劝说与之交好的张邈,告诉他曹操乃是心狠手辣之辈,不如投靠吕布。张邈此前在吕布落难时曾大加款待过他,相处间深觉吕布是位猛士,便听从了陈宫的建议。随后,陈宫、张邈将吕布迎进东郡,吕布很快占领了兖州诸城,曹操手中只剩鄄城、范县、东

阿三

城。

陈宫之所以选择吕布,并非是一时起意,而是做出过重重考究。他投靠吕布时是公元194年,距离吕布杀死董卓刚刚过去2年,正是吕布声名大噪之时。有骂吕布是忘恩负义的小人,也有赞吕布为除暴安良、"大义灭亲"的。在陈宫眼中,吕布就是后者,他认为吕布的名声配得上自己"辅助"。

董卓

最为关键的是,吕布虽骁勇善战,但"有勇无谋"。相较于曹操入兖州后俨然一副主人公的样子,事事按照自身意念办事,破坏兖州士族利益,吕布这样的莽夫更适合把控。通俗来讲,陈宫是将吕布当作一个"工具人",是帮助他维护自身利益、维护兖州士族利益的"保镖"。

也就是说,其实陈宫并非是死心塌地跟随吕布的,他心中有所求。他大开城门迎吕布,也并非是"投靠"之意,而是平起平坐之意。陈宫手中有地,吕布有兵,二者互有所图,自然一拍即合。

陈宫

可惜陈宫高看吕布了,曹操意识到后方的叛乱后,便展开了一系列平乱工作,不到两年,曹操便收复了大部分失地。陈宫与吕布是同一条船上的人,无奈之下,只得跟随吕布离开。这时,吕布带着大军辗转来到了徐州,赶走了徐州刺史刘备。徐州的地头蛇叫做陈登,陈登此时的角色既是陈宫之前在兖州的角色,此种境况下,陈宫逐渐丧失了话语权。

谋反只有0次和无数次

思量之下,陈宫决定二次谋反,他要夺权。陈宫暗中与和吕布有仇的袁术联系,煽动吕布的部下郝萌造反,可惜造反失败,郝萌被杀。在问及此事起源时,郝萌反对造反的下属说:"郝萌受袁术煽动而造反,陈宫同谋"。吕布听闻后,并未追究陈宫责任,只是从此后再也不重用他了。

吕布

陈宫为何又一次选择了背叛?兖州失势,意味着陈宫能与吕布平起平坐的"地"没有了,二者的关系变成了陈宫依附于吕布。在这样一个刚愎自用、有勇无谋之人手下做事,陈宫并不甘心。他自认为有经天纬地之才,不甘愿做个可有可无的谋士,他一腔抱负无用武之处,于是便有了反叛的念头。

想必陈宫是痛苦的,他背叛的这一刻,等于说是再度对自己的选择产生了怀疑。而吕布之所以不杀陈宫,或许也是知道,对于这些"士族"来说,屈辱的活着比痛快的死掉更为痛苦。

东汉末年

公元198年,曹操的军队围攻吕布所在的据点下邳,吕布不信任陈宫"里应外合"的计谋,听从妻子的意见被动守城,结果连战连败,呈现出了颓败之势。此等必败的情况下,吕布便想向曹操投降,结果被陈宫拦住了,说如今若去投降,无异于以卵击石,性命不保!

吕布复又苦苦支撑1个月,手下将领不堪重负,纷纷叛变投靠曹操。最终,吕布被缢死在城门,曹操有意留陈宫一命,然后者因为"士人的风骨",选择了自杀。

曹操

陈宫从登上三国的历史舞台,到谢幕,只有短短七年时间。他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没有伯乐赏识他这匹"千里马",而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太重。陈宫背叛曹操,是因为曹操触碰到了他背后士族的利益;他背叛吕布,是因为无法再与吕布平起平坐。而最终悲惨的结局,也只能说是陈宫咎由自取。

标签: 陈宫

更多文章

  • 三国人物分析:曾经背叛曹操的陈宫,一句话保住了全家人的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揭秘时空机标签:陈宫

    三国人物分析:曾经背叛曹操的陈宫,一句话保住了全家人的性命。陈宫被曹操抓住的时候他是吕布手下的谋士,由于吕布刚愎自用,不听取陈宫的计谋,以至于最终被曹操击败,陈宫和吕布等都被曹操所擒拿,陈宫和曹操早已相识,当时陈宫弃曹操而去,转而投奔了吕布,如今却这个下场,面对这位昔日背叛过自己的人,曹操很是得意,

  • 陈宫叛曹后为何选择有勇无谋的吕布,而不选择大家公认的明主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陈宫

    陈宫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选错了主公。很多人都说陈宫目光短浅,可是陈宫并不是愚昧之人,他既然选择吕布,肯定是有原因的。在史书当中,陈宫背叛曹操,直接原因是曹操杀了与他交好的兖州名士。而更深层次的原因,是陈宫有更大的野心,首席军师甚至更高才是他想要的。其实当时曹操对陈宫非常器重,如果陈宫继续为他出谋划策

  • 明朝方孝儒被诛时牵扯873人,三国陈宫被诛时为何不连累一人

    历史人物编辑:花语媛暖标签:陈宫

    因为一句不服气的话,八百七十三个亲朋好友,在他眼前被一个一个处死,是忠贞气节,还是不知进退?如果学会闭嘴,那八百七十三条人命,是否能够不被牵连?朱棣靖难成功以后,建文帝下落成谜。然而 ,忠于建文帝的朝臣还有很多。方孝孺被誉为天下读书人的种子,朱棣要登基,想让他来写诏书,这样,可以收取天下士子之心。可

  • 曹操误杀了吕伯奢一家?史料记载:曹操并没杀错,那陈宫为何要反

    历史人物编辑:茶煮历史标签:陈宫

    《三国演义》中曾将陈宫背叛曹操的原因,归结于曹操曾错手诛杀了吕伯奢一家。曹操行刺董卓失败以后被抓,而陈宫欣赏其壮举将其放走,二人仓皇逃命。恰巧在逃回家乡的途中,曹陈二人遇见了曹父的至交好友吕伯奢。当时吕伯奢十分热情地留曹操等人在自家留宿一晚。后半夜曹操却听见隔壁有磨刀的声音,曹操偷眼观瞧发现磨刀的人

  • 陈宫的诱敌之计如何破之,请看事后诸葛亮来分析!

    历史人物编辑:王德友标签:陈宫

    这集说道曹操在攻取濮阳的时候,连吃两次败仗头疼不已,这个时候陈宫又想了一个计谋,美其名曰“诱敌之计”,然而曹操并没有看破这个计谋,当然郭嘉也没有看出来这个计谋,只有当时刘晔说吕布无谋,但是陈宫多计,还是要多加小心,但是曹操并没有听从这个建议。那这个计谋怎么破呢?如果诸葛亮的话会这么破这个计谋呢?如果

  • 陈宫为何宁愿投靠吕布,也不愿意投靠刘备?这3个原因值得深思

    历史人物编辑:春秋录标签:陈宫

    所谓乱世之中出英雄,但也会出现很多野心家,毕竟处于乱世之中,谁不想成为救世主或者借机改变自己的命运呢?正是介于这样的想法,每一个乱世之中,都会出现很多势力,他们相互之间争夺,为的就是最后能够一统天下。而在这些争权夺利的势力群体中,三国时期的群体留下足够多的历史回忆,比如曹操的奸雄形象,刘备的仁义形象

  • 陈宫在下邳提出分兵之计,为什么吕布没采纳?是个正常人都会拒绝

    历史人物编辑:时愿历史标签:陈宫

    三国时期的吕布是一代猛将,奈何他的智商实在是太低,而且贪恋女色,身边儿虽然有陈宫辅佐,但是在后期他不听陈宫的意见,最终在下邳城被抓,还丢掉了自己的性命,一代猛将以这样的结局收场,实在令人可悲可叹。在吕布被曹操围困在下邳的时候,陈宫给他出过一个计策,这条计策就是分兵之计。大概意思就是让吕布带着骑兵出城

  • 陈宫为何舍弃曹操投靠吕布,失败后还宁死不降,只因想辅助仁君

    历史人物编辑:倔强的程序猿标签:陈宫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英雄辈出。可以说“浪淘千古风流人物”,有的英雄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但也有的人选择了殉国。在他们生活的几十年里,这些人运筹帷幄,改变了当时的世界格局。危难之际,他以死捍卫人格。陈宫就是这样的人。陈宫是山东人,年轻时结交了很多名人。当时,中原大乱,陈宫目睹了流离失所、尸横遍野

  • 陈宫为何舍弃曹操辅佐有勇无谋的吕布,不愿辅助胸怀大志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刘培标签:陈宫

    陈宫是东汉末年一个昙花一现的小角色,原本跟着曹操好好的,如果陈宫不反曹操,等到日后曹操封公晋王时,陈宫好歹也算个元老级人物位高权重,可陈宫偏偏不识货,放着绩优股的曹操不要,就连刘备这样的潜力股也不选,就选了吕布这个垃圾股,陈宫的眼光真是有问题的。关于陈宫反叛曹操的原因历来就是认为曹操杀了边让以及部分

  • 为什么像陈宫这样明智的人,不选择曹操做主公?而是去投靠吕布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斋标签:陈宫

    按照企业级理解,又岂止是“明智”,而且还“仁孝、刚毅、正直”!来看裴注《三国志》引《典略》中的一段——陈宫临刑前与曹操的一番“智斗”。下邳兵败后,吕布与陈宫一齐被押上“白门楼”。太祖谓宫曰:卿常自谓智计有余,今竟如何?宫顾视(身旁的温侯)曰:倘若此人能听我言,未必为所禽也。太祖笑道:今日之事又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