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关羽是靠偷袭才砍了颜良!还有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的功劳?其实小编想说,不,不然你看看张辽徐晃荀攸都干了些啥。
理由就是,你读过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有记载过几例?只此一例而已。你难道还真以为武侠小说有啥玄功秘籍可以力敌千人?项羽关羽这类人本就少有,千万人中冲杀有这样的情形是少见的。不开玩笑,什么张三丰之流千军万马中都是被碾压的局面。
其实吧,关羽万军中刺杀敌将并不是他自己的功劳,至少有张辽,徐晃,荀攸他们三个的功劳。
(1)荀攸的功劳
为啥这么说?因为荀攸是曹操的总参谋长,曹操每次出兵打仗,都爱带上荀攸为他参谋参谋,荀攸行事周密低调,计谋百出,深受曹操称赞。
荀攸多谋深算,心思缜密,明智而能保守机密,自从随曹操四处征战,常常运筹帷幄,当时很少有人知道他说了些什么。曹操每每称赞他说:“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炫耀自己的长处,不夸大自己的功劳;他的内智别人可以达到,他的外愚别人却达不到,即使是颜子、宁武也赶不上他。”
特别是官渡之战期间,荀攸多次出了奇谋巧计,解白马之围,皆是荀攸妙计连连,使得本来处于主动势大的袁绍军屡屡被曹军牵着鼻子走,屡屡出错,颜良被斩就是其中一个片段。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绍首先派大将颜良围攻白马(今河南滑县东)。四月,曹操亲自率军北上救白马之围。当部队正向前开进时,荀攸认为不能与实力悬殊的强大敌人正面对抗,他分析了当时的形势提出了声东击西、解救白马的作战方略。
荀攸认为袁绍兵多,应设法分散其兵力,于是劝曹操引兵先到延津,伪装渡河攻袁绍后方,使袁绍分兵向西应战,然后再派轻骑袭击进攻白马的袁军,攻其不备,一定可以打败颜良,后来的结果和他预料的差不多。
(2)张辽徐晃的功劳
在《三国志》里面,是这样描述关羽刺杀颜良的: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
在三国志关羽传里,重点提到了张辽,曹操让张辽和关羽为先锋去攻打颜良,注意了,这里划重点了,为何三国志说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而不说关羽和张辽为先锋呢,那肯定是以张辽为主将,关羽为副将,原因这时候的关羽刚刚投降过来,而张辽早就在曹军中站稳了脚跟并立下过功劳,深得曹老板的信任,所以关羽为副将。
曹操听了荀攸的话之后,觉得十分有道理,就依计而行,袁绍果然分兵延津。曹操乘机,率轻兵袭击白马。曹操以中郎将张辽、偏将军关羽为前锋,曹操亲率裨将军徐晃等人紧随其后。颜良兵败,颜良本人也被关羽斩杀。
注意啦,这里又要划重点了,除了张辽关羽为前锋之外,徐晃是曹操中军出击的先行大将,也就是说,张辽关羽一旦冲锋,徐晃他们将会予以配合,机动找机会发起对袁绍的猛攻,全面进攻。
所以说,关羽虽一人冲过千军万马,杀了颜良,但也离不开张辽和徐晃的配合,吸引了袁绍军大部的部队,才让关羽从侧翼轻松得手,这就是总参谋长荀攸布置的灵巧战法。
(3)关羽刺杀颜良的总评
别说张辽有多猛,曹仁一样可以500冲20000。魏骑独步天下只有蜀国步兵能勉强抵挡,别忘了,当时张辽关羽带领的是曹魏精锐铁骑,张辽正攻,关羽侧翼奇袭了颜良,关羽冲入中军刺死了颜良并割去首级,颜良诸将莫当能挡。
在《三国演义》里面,是这样描述关羽刺杀颜良的:关公奋然上马倒提青龙刀跑下山来凤目圆睁蚕眉直竖直冲彼阵。河北军如波开浪裂关公径奔颜良。颜良正在麾盖下见关公冲来方欲问时关公赤兔马快早已跑到面前;颜良措手不及被云长手起一刀刺于马下。忽地下马割了颜良级拴于马项之下飞身上马提刀出阵如入无人之境。河北兵将大惊不战自乱。曹军乘势攻击死者不可胜数;马匹器械抢夺极多。关公纵马上山众将尽皆称贺。公献级于操前。操曰:“将军真神人也!”
当然,关羽先胜在此时的他,正处于武将手艺的巅峰期,除了这点之外,更重要的是关羽的魄力和勇气。
有时候,不是因为你没有能力,也不是因为你缺少勇气,只是因为你付出的努力还太少,“吾观颜良如插标卖耳!”要的就是关羽这种魄力和勇气,所以,若想成功会走向你,而你所需要做的,就是坚定你的梦想,你的目标,你的未来,然后以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那股劲,去付出你的努力,成功就会慢慢向你靠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