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魏肱骨-鬼才郭嘉

曹魏肱骨-鬼才郭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摩擦知识火花 访问量:1188 更新时间:2024/2/14 3:23:38

如果说荀彧是曹操的老朋友,是跟随他多年,矢志不渝,不离不弃的张良,是鼓励与支持,更是一种安心的象征,那郭嘉,对于曹操来说更像是挚友,那种兴趣相投,思路相近而又能后畅所欲言的君臣,我想,曹操一直以来都很欣赏这个聪明机智的年轻人,郭嘉也从来不辜负曹操的信任,屡屡出谋划策改变战局,水淹下邳破吕布,十胜十负安军心,最后遗计安定辽东,可以说是郭嘉的政策在辽东一直实施下去,过了几十年诸葛亮北伐的时候才看到成效,而郭嘉,最让人遗憾的就是英年早逝,那句“明公勿忧,嘉有一计”,曹操再也听不到了。

郭嘉,字奉孝,出身于颖川,却是寒门子弟,和郭图有什么关系也不清楚,年少时候就有大志而且目光长远,看出了汉朝的弊端,于是隐居于山中而秘密结交天下英豪,属于那种不到那个层次而闻所未闻的人,他先是投奔袁绍,一番论断袁绍颇为认同,可惜袁绍麾下没他的位置,毕竟袁绍的方针是联合世家大族来治理天下,一个寒门出身的郭嘉,注定没什么出路,加上袁绍个人性格上的缺陷,让郭嘉明白袁绍并非他的主公,所以他离开了袁绍,回乡赋闲六年,六年后,曹操的谋主戏志才去世,曹操向荀彧求教,于是荀彧把郭嘉推荐给了曹操,曹操和郭嘉交谈后很开心,二人谈论后曹操认为,能帮助我成就霸业的就是他了,而郭嘉也把曹操认为是自己的主公,此后,年纪轻轻,毫无资历的郭嘉就被曹操推上了军师祭酒的位置,作为曹营的军事参谋官跟随曹操征战,因为是寒门出身,甚得曹操信任。197年,曹操征伐张绣先胜后败,那时候北方的袁绍已经势力庞大,曹营中很多人都心有顾虑,曹操自己心里也没底,郭嘉适时的提出了十胜十负论,尽管在荀彧看来没啥用,可实际上是鼓舞曹营士气的一个方法,之后郭嘉等人计划出了曹操的军事计划,而这一举动,也奠定了郭嘉成为曹营核心智囊的地位。198年,刘备被吕布击败,投靠曹操,程昱建议杀死刘备,郭嘉确认为这时候不能杀害名声在外,投靠自己的人,不管是为了名声还是出于形势考虑,曹操也深以为然,不过郭嘉建议囚禁刘备,因为他有关羽,张飞这种猛将跟随,一旦有二心,后患无穷,可惜曹操打算收服刘备,不听他们的话,随后出兵吕布,在陈登等人配合下围困吕布于下邳,半年后士兵疲惫,曹操在犹豫要不要撤军,郭嘉却认为可以一鼓作气,随后水淹下邳,最终吕布麾下承受不住压力,擒拿了吕布而投降,至此徐州安定,之后刘备乘着郭嘉,程昱等不在,向曹操辞别去镇守徐州,然后杀了车胄自立,可惜被曹操迅速讨平,至此,刘备投奔袁谭,而曹操,也和袁绍开了官渡之战。

当时战争刚开始,刘备就在后方举起叛乱的旗帜,曹操在犹豫怎么办,毕竟兵力袁绍占据优势,是郭嘉力排众议,认为袁绍优柔寡断,部下矛盾重重,必然不会有大动作,只要够快,必然可以,于是曹操迅速出兵平定了刘备,之后回来继续对峙,而袁绍果然不出郭嘉所言,没有出兵。麾下有人擅自出兵被于禁等人击退,之后又传来消息,说江东的孙策野心勃勃,想要突袭许都,这时候又给曹操出了个大难题,而郭嘉再次建议,孙策这个人虽然是英豪,却过于自负,出行基本不带护卫,也就是刺客的事儿,我听说许贡的门客一直想给他报仇,不久之后孙策就遇刺身亡,这其中很难说有没有郭嘉的插手,毕竟许贡的影响力,还没有那样大,而这也为郭嘉增添了神秘的一笔,神机妙算,之后破袁绍,威压河北之时,传来了袁绍病故的消息,部下都认为应该乘胜追击,唯有郭嘉认为,袁家二子面和心不和,肯定会有矛盾,如果强攻,会让他们同仇敌忾,不如撤军让他们内斗,于是黎阳一战后曹操撤军,装作出兵刘表的样子,果然袁尚,袁谭内斗不止,甚至袁谭还愿意投奔曹操,换取曹操支援,可见郭嘉的观察力细致入微,之后曹军挥师北上,虽然也费了很大的波折,不过相比强攻,省了不少精力,最终袁谭战死,袁尚逃亡,河北平定,随后曹军继续北上,因此被曹操上表封侯。之后郭嘉建议曹操重用河北四州的英才,安定民心,曹操深以为然,陈琳都被重用,于是河北民心迅速归附,毕竟打着天子名义而且又不扰民,之后帐下众臣又在犹豫要不要出兵讨伐乌恒的袁家兄弟,这时候刘备已经恢复了一定的实力,都怕他在刘表支持下突袭许都,这时候郭嘉再次站出来分析,刘表肯定会制衡刘备,二人也不是绝对的盟友,加上荆州的蔡瑁等世家也排斥刘备,而胡人深受袁绍之恩,必须根除。于是曹操才北伐,那时候已经日行千里,而郭嘉仍然认为进军速度太慢,认为唯有千里突袭,一槌定音才行,于是曹军分兵两路,一路佯装撤军,是主力步兵,另外一路骑兵精锐在张辽,徐晃等曹军名将带领下突袭,最终在白狼山大破乌恒,将匈奴,乌恒,鲜卑等割据势力一举击破,因此张辽成了曹营第一名将,而这背后,都是郭嘉运筹帷幄的功劳,之后袁家兄弟被辽东公孙康斩杀送来,曹营都夸曹操神机妙算,而曹操却说,这是奉孝的计策啊,可惜,这位英才,在征伐途中水土不服,加上常年身体不好,最终病逝于途中,让曹操大哭不已,后来曹操赤壁兵败痛哭流涕,奉孝若在,何至于此。

其实,如果说后来的曹操有一个知己,那就是郭嘉了,不仅仅是政策,计谋上的想通,更是作风相近,而且郭嘉潇洒,把曹操看作一个很好的朋友,曹操对郭嘉也很宽松,这位在洛阳设立五色大棒,不惧怕豪强的人,在有人屡次参奏郭嘉后也只是勉励那人,对于郭嘉依旧不闻不问,而且郭嘉还年轻,以后他还打算让郭嘉辅助自己的后代,可惜,天妒英才,那句明公勿忧,嘉有一计,确实是再也听不到了,所以后来的曹操更加刚愎自用,荀彧,荀攸和他渐行渐远,程昱不会劝阻,贾诩明哲保身,还有谁能劝阻那位刚愎自用的奸雄那?

标签: 郭嘉

更多文章

  • 三国最强武将: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功劳?你看张辽徐晃荀攸干啥了

    历史人物编辑:贺诗庆标签:荀攸

    有人说,关羽是靠偷袭才砍了颜良!还有砍颜良只是关羽一人的功劳?其实小编想说,不,不然你看看张辽徐晃荀攸都干了些啥。理由就是,你读过这样的事情,历史上有记载过几例?只此一例而已。你难道还真以为武侠小说有啥玄功秘籍可以力敌千人?项羽关羽这类人本就少有,千万人中冲杀有这样的情形是少见的。不开玩笑,什么张三

  • 智谋不输于荀攸的曹魏四朝元老,晚年被司马懿当猴耍,最终被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长安内史标签:荀攸

    在陈寿所著的正史《三国志》当中,曹操手下有五位大谋士,即程昱、郭嘉、董昭、刘晔、蒋济都被载入同一篇列传当中。陈寿称赞这五人“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然德行节操不如另一位大谋士荀攸,但就出谋划策的水平而言,则跟他不相伯仲。在这五人当中,尤其以蒋济为曹魏政权效力的时间最长,历事曹家四代主君,时间长达40

  • 三国第一猛将,箭射张辽、枪挑徐晃、力战赵云,被荀攸诱杀

    历史人物编辑:用哥说球标签:荀攸

    在《三国演义》中,关羽为了报答曹操的厚待,先后斩杀了袁绍手下的颜良和文丑两位大将,之后才封金挂印,离开曹操去寻找刘备。说起文丑,南宋的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写过:“颜良文丑知何益,关羽张飞死可伤。等是人间号骁将,太山宁比一毫芒。”文丑是三国时期著名的猛将,他曾经打败过张辽,与赵云战平,差点射死张辽,最终被

  • 三国志战略版:越级逆兵种,战顶配满红吴工具、社稷弓,荀攸五谋臣

    历史人物编辑:听风说雨标签:荀攸

    这半年来三战官方的一系列扶持五谋臣的力度之强大,当初的太尉盾比起现在的Sp五谋臣就像后妈生的。现在战场上的Sp五谋臣多是Sp荀彧+Sp郭嘉+贾诩的组合,这马上又到双十一了,可能绝版卡包又要来了,氪不氪绝版贾诩?如果没贾诩现在能不能玩Sp五谋臣?答案是用荀攸完全可以代替后续会分5期分享带荀攸的Sp五谋

  • 为何曹操谋士里明明荀攸最牛逼,怎么大家总是说郭嘉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骑着毛驴游山涧标签:荀攸

    ?那是因为郭嘉很厉害,死得太早,所以很遗憾,尤其是曹操跟他关系最好,死的时候很伤心。儿子们死了,曹操并没有哭成这样,但让他很难过的是,他手下有很多权势人物。一个是典韦,一个是郭嘉。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而且在赤壁之战中,如果郭嘉在的话,绝对能够劝阻曹操,给曹操一个好办法。说不定曹操就能够在赤壁之战中

  • 三国志战略版:荀攸白板Sp五谋46-47级全过程“撸串骑”(二)

    历史人物编辑:怎么你也一米五标签:荀攸

    有了Sp荀彧和Sp郭嘉后五谋臣不叫五谋臣了,也不叫Sp五谋臣了网友取名叫“富贵骑”就体现一个硬氪起来很难抽到,但不乏很多白嫖到的玩家,比如我,如果按谐音取名的话我觉得还能叫【富贵撸串队】:荀彧/熏鱼、荀攸/熏鱿、贾诩(xu)/甲鱼、程昱/秤鱼、郭嘉/锅架开个玩笑接上期《荀攸+Sp五谋臣45-46级全

  • 曹操礼贤下士爱惜人才,荀攸郭嘉皆为所用,为何不对诸葛亮动心?

    历史人物编辑:旧城闲谈标签:荀攸

    纵观三国历史,刘备,曹操,孙权三人都有一定的识才能力,就曹操个人而言,早在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就发现后者的不凡,当时的关羽只是一个小卒,各路诸侯听闻关羽主动请缨没有一个看得起的,唯有曹孟德见关羽气宇轩昂,日后必成大器,主动安慰他。既然说到打仗,像关羽这样难得的人才定是各政权争夺的对象,曹操曾经为了拉拢关

  • 曹魏阵营最强预言家是谁?谋略比肩郭嘉荀攸,晚景却凄凉落寞!

    历史人物编辑:嘟嘟说电影标签:荀攸

    文:刀与笔(作者原创授权)刘晔作为辅佐曹魏三代的谋臣,对于势、事、人的精确把握难有人可与之匹敌,诸如:对曹操如若不乘攻占汉中之际进取巴蜀则之后不易取蜀的分析,对关羽败亡后刘备必定出兵伐吴的预测,对孙吴集团、孟达、公孙渊将降而复叛的判断,这些都显示出刘晔与众不同的预言家风范。但是,刘晔这位预言家纵然能

  • 一心光复汉室的荀攸,却辅佐曹操成了魏王,晚年不甘又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阅微文史堂标签:荀攸

    引言:关于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荀攸,世人知他大展宏图,凭借自身出众的谋略辅佐曹操称魏王;也知他"大智若愚",凭借自己的大智慧得以在曹操身边"善始善终"。可是却鲜有人荀攸最后的结局是忧愤而死,为什么他最后会落得这样的结局呢?光复汉室是荀攸的人生理想这首先要谈到荀攸的人生理想了,荀攸的人生理想是"想要光复

  • 荀彧、诸葛亮是曹刘的萧何,荀攸、法正才是曹刘的“谋主”

    历史人物编辑:青书上标签:荀攸

    “谋主”说白了就是首席谋士,比如刘邦的谋主是张良。那么曹操、刘备的谋主分别是谁呢?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荀彧、诸葛亮,但其实荀彧、诸葛亮并不算曹刘的谋主。曹操的谋主——荀攸《三国志·荀彧传》记载:是时荀攸常为谋主。由此可见,曹操的谋主是荀攸。许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荀彧?刚开始荀彧的确是曹操的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