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彧、诸葛亮是曹刘的萧何,荀攸、法正才是曹刘的“谋主”

荀彧、诸葛亮是曹刘的萧何,荀攸、法正才是曹刘的“谋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青书上 访问量:137 更新时间:2023/12/9 15:14:59

“谋主”说白了就是首席谋士,比如刘邦的谋主是张良。那么曹操、刘备的谋主分别是谁呢?可能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荀彧、诸葛亮,但其实荀彧、诸葛亮并不算曹刘的谋主。

曹操的谋主——荀攸

《三国志·荀彧传》记载:是时荀攸常为谋主。由此可见,曹操的谋主是荀攸。许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是荀彧?刚开始荀彧的确是曹操的谋主,《三国志·荀彧传》记载说是:初平二年,荀彧离开袁绍,投奔曹操,曹操大悦,称荀彧为“吾之子房(张良)也”。可见荀彧刚投奔曹操时,曹操就把他当成自己的谋主来看待的。

《三国志·荀攸传》记载:十二年,下令大论功行封,曹操说“忠正密谋,抚宁内外,文若(荀彧)是也,公达(荀攸)其次也。”说明在曹操看来,荀彧的功劳在荀攸之上。既然如此,《三国志》中要说谋主是荀攸呢?《三国志·荀彧传》记载:天子拜曹操为大将军,荀彧为汉侍中,守上书令。常居中持重,曹操虽征伐在外,军国事务皆与荀彧来筹办。

荀彧很有智谋不假,功劳也比荀攸大,但是,这段记载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荀彧的主要工作是留守后方,相当于曹操的萧何。而荀攸是跟在曹操身边南征北战出谋划策的,《三国记·荀攸传》记载:“冀州平定,曹操表封荀攸说:荀攸自开始辅佐我,每次出征都相从,前后克敌,皆荀攸之谋也……”

自公元196年进入曹操阵营后,每次关键大战都有荀攸的身影——曹操征伐吕布时荀攸劝阻了曹操退兵,并献奇计水淹下邳城,活捉吕布。在官渡之战中,计斩颜良,又计斩文丑,又策奇兵派徐晃烧袁绍粮草,又力劝曹操采纳许攸之计奔袭乌巢,又力劝曹洪接纳张郃、高览,皆立下大功。建安八年(203年),刘表强盛,荀攸力排众议,主张趁袁绍诸子不和而先攻河北。

刘备的谋主——法正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诸葛亮似乎就是摇着扇子出谋划策,关羽张飞等人阵前冲杀。正史中并非如此,《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刘备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遣法正迎刘备,使击张鲁。亮与关羽镇守荆州……刘备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

从这几段正史记载,可以看出,刘备常让诸葛亮留守后方,相当于做萧何的工作。对刘备来讲,诸葛亮就像曹操的荀彧。既然如此,刘备的谋主又是何人?《三国志·法正传》记载:刘备以法正为蜀郡太守、扬武将军,外统都畿,内为谋主。可见法正是刘备的谋主。

法正的地位相当于荀攸,刘备取益州,离不开法正为内应;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法正劝刘备进攻镇守汉中的夏侯渊、张郃。刘备采纳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法正随行。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夏侯渊来进攻刘备,法正建议刘备对夏侯渊进行反攻,刘备令黄忠出兵,大破曹军,并斩杀夏侯渊。

刘备夺取汉中后,曹操听说这是法正的计谋,说:”我就知道刘备想不出这主意,一定是有人教他。“可惜,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法正去世了。夷陵之战刘备惨败后,诸葛亮感叹道:“若法孝直还在,便能够制止主上东征;就算不能制止,若随行东征,一定不致大败而归。”法正跟随刘备的时间太短,否则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所谓谋主,在我看来是跟随在主公身边出谋划策,临阵对敌的谋士,荀彧、诸葛亮早期曾经担任过这种角色,但是他们的主要任务是留守后方,调配军粮士兵,维持国家的运转,像汉初萧何一样。

《三国演义》作为经典四大名著之一,几乎是每个人了解三国历史的蒙读物,这本书内容详实,包装精美,价格合适,值得入手常常翻读。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三国演义》

标签: 荀攸

更多文章

  • 曹操的谋主是荀攸,为何很多人却说郭嘉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微聊历史标签:荀攸

    因为荀攸太低调了,低调到把他放在人群中别人都不会多看他一眼的那种,低调到连曹操都对他刮目相看,并说道:“公达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意思是:“公达虽然外表愚钝怯懦,但内心却充满了智慧与勇敢,他从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他的聪

  • 曹操擒获吕布时,郭嘉荀攸等谋士都在身边,却为何只听刘备的意见?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荀攸

    荀彧、荀攸玩的都是战略层面上的玩意,一向就不愿意掺和这种事儿。要不说曹操是个好老板呢,这种事儿都要咨询一下他俩儿,那不是拉低了他俩儿的档次了嘛!而对于郭嘉、程昱来说,怎么打吕布是个事儿,杀不杀吕布那根本就不是个事儿。在他俩儿的眼里,旁边的那个刘备才是个事儿。那时候的各个州牧,其来头都不一样。像陶谦的

  • 荀彧、荀攸、荀衍、荀谌,名字怎么读,他们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述标签:荀攸

    小时候读《三国演义》,不知道有多少人把荀彧(xunyu)读成了苟或,现在还经常有网友拿着个段子来开玩笑。颍川荀氏是东汉时期著名的世家大族,世代簪缨,从他们取得名字可能你也看出来了,一般人真认不全。荀彧(xúnyù),字文若荀衍(xúnyǎn),字休若荀谌(xúnchén),字友若荀攸(xúnyōu)

  • 荀彧和荀攸私底下关系好吗?

    历史人物编辑:刘丽说历史标签:荀攸

    荀彧和荀攸两人的关系当然好,所谓两人“政见不同”,实属误读。荀彧因为反对曹操称公而死,荀攸则是入了曹操的魏国当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是两人“在其位,谋其政”的表现,根本与政见无关。荀彧身居汉廷,守尚书令十多年,他反对曹操称公,是维护汉廷的利益;荀攸则是曹操丞相府的官员,他效忠曹操,是职责和忠义所在

  • 三国毒士贾诩那反复无常的计谋,可以看出他是谋士中的奇葩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青竹标签:贾诩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武将辈出,谋士也是多如牛毛。然而有这么一位谋士,他的谋略很高,但是很多时候都把我们绕晕了,堪称是三国谋士中的奇葩。他就是贾诩!关于贾诩,我们先看看几位大佬的评价。陈寿:荀攸、贾诩,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裴松之:元恶既枭,天地始开,致使厉阶重结,大梗殷流,邦

  • 曹操生性多疑,不信任他人,为什么背叛过他的贾诩还能得到原谅?

    历史人物编辑:微聊历史标签:贾诩

    在三国时期,曹魏曹操被称为“奸雄”,一是因为他反复无常,疑神疑鬼;二则是由于他心狠手辣且足智多谋,他曾说出“宁肯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来,所以背叛过他的人都测测发抖,然而有这么一个“负心汉”,不但活得很好,而且成为曹操手下第一谋士,成为曹魏开国功臣,他就是贾诩。贾诩究竟是何人?做了哪些事?

  • 贾诩有一条谋略,兵不血刃就能灭蜀吴,如今成老美的惯用伎俩

    历史人物编辑:陈坤说历史标签:贾诩

    二战时期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之后发动上百万德军攻打苏联。百万德军在东线战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最终也没能征服苏联。而美国用“和平演变”一招就解决了苏联,可以说兵不血刃就肢解了这个庞大的帝国。“和平演变”是美国原创吗?不,三国时期就已经有人提出“和平演变”的谋略,我们比老美早上千年。这个

  • 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后来才知他的先见之明

    历史人物编辑:李言殊标签:贾诩

    导语:在三国时期,曹魏一方绝对是三国时期实力强劲的一方,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曹操的辛苦经营以及雄才大略。可以说曹操是十分有才能有远见的,在打败了袁绍之后也成为了东汉时期实力最强劲的一方霸主。但是曹操到死都没有称帝曹丕任用贾诩为太尉,孙权大笑:曹魏要亡!后来才知他的先见之明!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曹操的势

  • 三国时期像贾诩这样的谋士在平时不出谋划策时的工作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安西读史标签:贾诩

    汉末三国没有“谋士”这种职务名称,能靠上这个工作性质的只有曹操在建安三年(198年)设的军师祭酒来印证。在汉末征战时,已经出现“参军事”这类职务,可以推为“谋士”的前身。例如陶谦、孙坚担任过张温征西时的参军事。到曹操在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之后,担任司空(三公之一,开公府),领车骑将军(有军

  • 曹操手下五大谋士:郭嘉仅排第二,贾诩排第四,第一实至名归

    历史人物编辑:崔雷标签:贾诩

    三国时期,曹操统治北方,这其中少不了曹操手下谋士的出谋划策。说到曹操的谋士,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郭嘉,曾经有“郭嘉不死,卧龙不出”的流言,都比“卧龙”诸葛亮厉害了,可见郭嘉的谋略多么厉害。说到曹操的谋士,我们还会想到贾诩。贾诩号称“国士无双”,他曾经用“离间计”瓦解马超、韩遂,使得曹操一举平定关中。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