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韩信和徐晃都是背水列阵,为什么一胜一败

韩信和徐晃都是背水列阵,为什么一胜一败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张秀权 访问量:4510 更新时间:2024/1/22 11:23:35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亡地”与“死地”不是绝对的,“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三国时期,徐晃照搬兵法,背水列阵,非但没有激发出士气,反而士气逐渐瓦解,一战而溃。

赵云用“空营计”哄退并击败曹军以后,曹操恼羞成怒,他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又命令徐晃为先锋、王平为副将,进兵至汉水与蜀军决战。

当徐晃、王平引军来到汉水岸边,徐晃命令前军渡水列阵。王平劝阻道:“军若渡水,倘要急退,如之奈何?”徐晃说:“昔韩信背水为阵,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也。”王平坚决反对这种做法,他认为:“昔者韩信料敌无谋而用此计;今将军能料赵云、黄忠之意否?”

徐晃固执己见,吩咐王平领步军拒敌,他自己引马军进攻。于是,魏军搭起了浮桥,渡过汉水迎战蜀军。徐晃背水列阵后,从早晨就开始挑战,直到黄昏,蜀军一直按兵不动。待到魏军人马疲乏,正要向回撤退之时,黄忠、赵云突然从两侧杀出,左右夹攻。魏军大败,兵士纷纷被逼入汉水,死亡无数。

看到这里,人们不禁会问;韩信和徐晃都是背水列阵,为什么一胜一败?

比较两个“背水列阵”的战役,首先,陈余不听李左车之计,被韩信抓住了有利的时机;徐晃则不仅没有抓住进攻的良机。反而拒绝王平的劝阻,将军队置于不利的境地。其次,韩信不是简单地背水列阵,他同时还派出奇兵袭击赵营,即采用了奇正相生的战法;而徐晃既不问敌情,也不顾客观条件,更没有使用奇正相辅的兵法,只是机械模仿韩信的背水列阵。所以,徐晃兵败成为必然。王平在战前就已料到了这一结局。

孙子兵法·九地篇》中说道:“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这里的“亡地”与“死地”是一种“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境地,因此,“投之亡地”与“陷之死地”实乃大患。

历代兵家正是利用“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的特点,将军士“投之亡地”、“陷之死地”,从而激起将士同仇敌忾、奋力死战的斗志,达到转死为生、转患为利、转败为胜的目的。能否实现这个目的,关键在于军士所置之地、所处之势,能否激发万众一心、决一死战的气概。

韩信的汉军与赵军相比,是孤军深入,在这种情况下,韩信背水列阵,使部队失去了退而求生的希望,其结果必然拚死勇战。而徐晃的军队,虽然背水列阵,但是河上架有浮桥,背后尚有曹操大军压阵助威。所以,每一个将士都有求生之路。这种状况,无论如何也难以激起将士的拚死奋战精神,他们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

此外,徐晃背水列阵,对手始终坚守不战,曹军从早晨拖到了黄昏,已处于“暮气归”的状态。当战火点起以后,徐晃不但未能转患为利、激发士卒的杀敌斗志,反而使自己的军队陷入绝地。

以徐晃背水列阵而惨遭失败的故事中、我们可以得到这样一个示:活用兵法、创新战术是任何将帅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否则,随时都可能葬送自己的军队。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徐晃

更多文章

  • 曹营猛将徐晃居然被一无名小卒斩杀,是否说明五子良将徒有虚名?

    历史人物编辑:旧城闲谈标签:徐晃

    徐晃名列曹操五子良将之中,为人忠勇,艺高人胆大且善于用兵。曹营第一猛将许褚曾与徐晃交战五十回合而不能取胜;樊城解围,面对功力损耗百分之三十的关二爷,徐晃八十回合击败之,并成功解除了樊城之围,为关羽敲响了丧钟。然而,一代名将的归宿却显得虎头蛇尾,追随司马懿讨伐孟达时,徐晃身先士卒,结果被上庸城中的无名

  • 徐晃二十回合败于颜良,让赵子龙上去,会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扬生侃史标签:徐晃

    颜良兵近白马,安营扎寨,与曹军对面相望,曹操见颜良嚣张跋扈,居然对着自己做出一个大拇指朝下的挑衅动作。曹操大怒,令原吕布降将宋宪出马,与颜良只打了一个照面,便被颜良一刀斩于马下,魏续出马为同伴报仇,结果也是一刀被斩于马下。徐晃出马,与颜良二十回合,败归本阵,诸将悚然。这是演义中的描写,作者为了贬低徐

  • 张飞以一敌三:大战许褚、张辽、徐晃,胜负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徐晃

    张飞以一敌三:大战许褚、张辽、徐晃,胜负如何?曹操赤壁兵败,率残兵败将逃走,在半路上,被赵云截住厮杀,徐晃张郃双战赵云,曹操得以脱身,走了不远,遇到了张飞,张飞挡住去路,许褚骑着一匹没有马鞍的战马来战张飞,张辽和徐晃也上来,一起打张飞,最终胜负如何?三个一流上将,三个打一个,张飞不落下风?在正史中,

  • 《三国演义》中关羽在樊城下为何不能击败徐晃,最终败走麦城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徐晃

    关羽水淹七军,击败了于禁所统帅的魏军以后。樊城在关羽围攻之下一再告急。曹操又命徐晃来解围。结果关羽和徐晃在城下大战八十多合不分胜负。最后曹仁从樊城冲杀出来,荆州军两面受敌,败退下去。关羽只能率军退过襄江,前往襄阳。关羽当年和徐晃也交过手。下邳之战徐晃和许褚联手对战关羽却被关羽击败。显然在公平条件下徐

  • 徐晃能解樊城之围,让关羽败走麦城,并非因为他有能力

    历史人物编辑:肖邦青史谈标签:徐晃

    徐晃是三国时期魏国的五子良将之一。他一生战功赫赫,屡次为魏国攻城拔寨,但是他的军事能力与关羽相比,还是逊色一筹。曹仁在樊城被关羽的军队围困时,却是徐晃率领魏军去樊城帮助曹仁解除了围困。徐晃为什么能在樊城战胜关羽呢?其原因有两点。1、有援兵徐晃去解樊城之围后,曹操又增派了援军,去给徐晃帮忙。当时驻守樊

  • 徐晃射出的一支箭,击碎了武圣关羽的不败神话

    历史人物编辑:孙金星标签:徐晃

    关羽,是三国武将之中的代表人物。他不仅是蜀汉武将之中的翘楚之辈,也是整个三国时代武将群体中的佼佼者。他第一个创造了“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战场传奇,在荆襄之战中独当一面,独自发起北伐中原,以一己之力挑战强大的曹操,水淹七军,生擒曹魏名将于禁,打得曹操差点迁都,取得了任何武将都难以望其项背的辉煌功绩。

  • 三国里最悲哀的大将,战平赵云打败张辽徐晃,最后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澄丹彤标签:徐晃

    三国里最悲哀的大将,战平赵云打败张辽徐晃,最后死于非命袁绍作为四世三公的名门望族,又是十八路诸侯的盟主,在三国初期的地位也是非常的高,在刘备不得志曹操挟天子令诸侯的时候袁绍可以说是三国中势力最大的一方,城池最多士兵也是最多,而支撑袁绍有如此功绩的除了和自己的家族有关外,他旗下的两员生猛大将也可以说是

  • 得关云长头,赏金千斤!徐晃下令后猛攻,关羽败退……

    历史人物编辑:小韩韩说娱乐标签:徐晃

    关羽一生军事胜利的顶点,应该是北伐襄樊,降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时之间,都起了要迁都的想法,避其锋芒。我们知道后来,就是吕子明白衣渡江,关云长败走麦城了。其实在这中间,徐晃和关羽也有一次经典的对决。我们知道曹操手下大将中,张辽和关羽的关系非常好。曹操曾让张辽试探关羽,关羽对张辽实话实说,不会

  • 张辽武力,比徐晃若何?关羽的话里有玄机

    历史人物编辑:张勇说历史标签:徐晃

    张辽、徐晃,都是曹操麾下的重要部将,都以能征善战,骁勇果敢著称于世,论功劳,张辽取得天柱山、逍遥津两大战役的胜利,威名赫赫,徐晃也有阻击关羽、夹击马超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的胜利,不遑多让。论职位,张辽是前将军,徐晃是右将军,也是一个级别的。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徐晃以严谨著称,被曹操赞誉为“

  • 多次另谋新主,并斩杀徐晃,命运却被别人掌控

    历史人物编辑:九公读史V标签:徐晃

    计谋算尽太聪明,孟达反复终寿命。孟达为扶风郡郿人,演义中字子庆。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民不聊生,孟达和法正一起逃亡蜀地,前去依附刘璋。后来刘璋为对抗张鲁,邀请刘备入川。法正、张松、孟达等人,认为刘璋昏弱无能,有意让刘备做益州之主。建安十六年(211年),法正、孟达曾迎接刘备入川。刘备让孟达驻守江陵,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