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真读三国不看演义:诸葛恪智商超群,为何最终死于非命?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诸葛恪智商超群,为何最终死于非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王涛爱历史 访问量:3535 更新时间:2023/12/15 7:45:52

诸葛亮与诸葛恪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而他其实有个侄子,智商超群,不在诸葛亮之下!这就是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诸葛亮和诸葛恪其实很类似:

其一,诸葛亮与诸葛恪都是托孤重臣:蜀汉皇帝刘备临终之前,托孤于诸葛亮,而东吴皇帝孙权临终之战,则托孤于诸葛恪。

其二:诸葛亮与诸葛恪都是坚定的北伐派:诸葛亮与诸葛恪都一直活跃在对魏前线,并且诸葛恪为了说服东吴群臣支持北伐,写了一封类似于出师表的文章。

其三:诸葛亮与诸葛恪都维护了各自国家的领土完整:诸葛亮平定了南中叛乱,并且成功抵御了曹真的入侵,而诸葛恪则平定了山越叛乱,并且成功抵御了诸葛诞的入侵。

其四:诸葛亮和诸葛亮都天赋异禀: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未出茅庐便知天下三分,而诸葛恪过目不忘,才思敏捷,被称为神童。

其五:诸葛亮和诸葛恪都具有非凡的政治才能:诸葛亮治理国家的能力不需要多说,陈寿已经在三国志中称赞其可比管仲、萧何。诸葛恪执政初期,亦广施仁政,推行了精简官员、减免赋税等有利于百姓的举措,深得民心。

然而,诸葛亮和诸葛恪的结局却截然不同,虽然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但是他毕竟也是善终的,而且诸葛亮已经被称为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相,诸葛恪却是在宴会之中被杀害,而且连吴主孙亮也参与其中,这和始终尊诸葛亮为相父的刘禅形成鲜明的对比,诸葛亮获得了全天下的尊敬,诸葛恪却最终众叛亲离,被夷灭三族,沦为笑柄。

诸葛恪的巅峰——东兴大捷

当初孙权曾经在巢湖构筑东兴大堤,用来停靠战船,但是石亭之战以后,魏国与东吴进相持阶段,除了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时,孙权响应过一次之外,魏吴不再发生大的战争。东兴大堤因此逐渐荒废,孙权病逝以后,诸葛恪重新修筑了东兴大堤,并且深入魏境,在大堤两头各建立了一个军事据点。

当时魏国掌权者是司马师,得知诸葛恪的挑衅行为以后十分生气,再加上孙权刚刚病逝,也算是进攻东吴的好时机。于是司马师派出三路大军共计15万进攻东吴:王昶率军4万进攻南郡,胡遵、毋丘俭率军4万进攻武昌,诸葛诞率7万主力进攻东兴。魏国派出的阵营可谓十分豪华,三路主将都是魏国名将。诸葛恪又将如何应对呢?

诸葛恪率领4万兵马救援东兴,在东兴以少胜多,大破魏军,歼灭数万魏军,打出了比石亭之战更大的胜利!

然而“福兮祸所伏”,这场大捷,使得诸葛恪开始目空一切,认为自己已经天下无敌,这将成为诸葛恪命运的转折点。

诸葛恪之殇——新城之战

东兴大捷以后,诸葛恪自认为自己的军事才能已经是举世无双的:战绩超越陆逊诸葛亮,魏国名将齐出都不是他的对手,于是诸葛恪不顾群臣反对,尽起倾国之兵二十万发动北伐,诸葛恪率军围攻合肥新城,原本即将攻破新城,新城守将张特以缓兵之计骗得诸葛恪停止进攻,却暗中加固了新城的防守,再加上当时气温炎热,士兵多病,诸葛恪进攻新城最终以失败告终。魏国率军救援新城,诸葛恪被迫撤退,让人感到惋惜的是,东吴大多数将士,并非在战场上战死,而是病死的。

新城之战受挫以后,诸葛恪却变得更加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最终连皇帝都对诸葛恪忍无可忍,与孙峻合谋设计在宴会上诛杀了诸葛恪。

诸葛恪的失败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就算智商再高,也不能过于骄纵,不能刚愎自用,否则诸葛恪就是前车之鉴。

参考文献:

《三国志》

标签: 诸葛恪

更多文章

  • 刚愎自用,多谋少断的诸葛恪,从托孤大臣到被灭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诸葛恪

    想想三国时代的诸葛家三兄弟真厉害,后人评价是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辅政大臣,但实际上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在整个东吴的官僚阶层,孙权最信任的就是诸葛瑾。虽然诸葛瑾弟弟在蜀汉丞相,而且二人多有往来,自己儿子还过继给诸葛亮为子。即便如此,诸葛瑾他是东吴第一任大将军。

  • 曹操遇到赵云,让张郃、徐晃双战赵云,为何上双保险?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徐晃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在演义中非常精彩,这里不说正史,只讨论演义。曹操逃命期间,中了孙刘联军的埋伏,多次遇险,差点丧命,先后被东吴大将吕蒙、凌统、甘宁、太史慈和陆逊追杀,仓惶逃命。后来,曹操逃到乌林之西,宜都之北,遇到赵云,曹操下令,让张郃、徐晃双战赵云,他自己趁机逃走。曹操为何让张郃、徐晃一起上?难

  • 同样是摆设背水阵,为何韩信取得井陉之战大捷,徐晃却在汉水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徐晃

    #三国风云录#背水阵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军阵,它在韩信的井陉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将“背水一战”比作孤注一掷和敌人决一死战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中,以描写将军们的谋略见长,背水阵自然也肯定会在书中出现。在书中第七十一回中,就出现了背水阵。在当时,刘备攻打汉中,阵斩夏侯渊。

  • 民间有三国二十四名将的传言,其中徐晃排名比颜良高,有点不科学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徐晃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特别是关于当时那些名将的故事广为流传,尤其经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推广以后使得像蜀国五虎将、吕布这些名将更加走红。听说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就是

  • 文丑与赵云武艺相当,还击败了猛将徐晃,为何却被关羽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徐晃

    (金碧滩原创,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的第26话中找到。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有徐晃、张辽、文丑和关羽。原文如下:文丑大军隐匿。众将曰:贼来!速取马,回白马!”荀攸停曰:“此乃诱敌之法,何退?曹操焦急地看着荀攸,哈哈大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不要说什么。文丑的军队来抢

  • 徐晃明明是右将军,为何却以左将军配享曹魏太庙?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徐晃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243年大权

  • 演义中,谁能打败张辽徐晃联手?这7人可以,4人来自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徐晃

    张辽、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得力猛将,同时也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即使在演义中,张辽、徐晃也都具有一流的武力值。张辽曾带着800兵揍得“孙十万”疯狂跑路,徐晃更在开场就平了战斗力接近五虎将的猛男许褚,他们都是非常不错的勇将。不过延津一战,张辽、徐晃曾联手也打不过文丑,这点让人觉得非常遗憾。其实文丑并非三国时代

  •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徐晃作为曹操派来的援军,为何能够长驱直入?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徐晃

    襄樊之战,是把关羽的名声推到巅峰的一战。此战中,关羽率兵夺襄阳、围曹仁于樊城、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一度逼得曹操想要迁都。相对于关羽这样扬名已久的大前辈来说,徐晃在他面前似乎就是一个后辈。但是,这只是关羽的战绩过于耀眼而已,徐晃实际上来说也是一个实力不俗的武将。在建安二年的时候,徐晃弃杨奉投曹操

  • 三国演义:土山一战,关羽真的打败了徐晃和许褚吗?

    历史人物编辑:撩剧妹妹标签:徐晃

    关羽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同时也是有武圣标签的历史猛将。演义中,经过罗老的润色,关羽的勇猛忠义形象就更加出彩了。关羽在演义里表现得比历史上更加生猛,尤其在土山一战中奋力杀退徐晃、许褚的表现比砍颜良还要突出。要知道,许褚可以和马超单挑200多回合不败,徐晃也有平徐晃的实力,二爷一个人能打败他们联手的战绩似

  • 为什么曹操觉得徐晃的能力,可与孙武和司马穰苴相提并论?

    历史人物编辑:上品电视君标签:徐晃

    公元219年7月,关羽率精兵攻打襄樊。关羽此次要占领襄樊,便让手下将士先围攻襄樊城内。曹仁被困在城中。襄樊无力对抗关羽,只好坚守城门。曹操让于禁率领七路军支援襄樊。可惜于禁带兵驻扎在低水位,关羽又把于禁带的士兵给淹了。为了活命,于禁不得不投降关羽。曹操听到于禁战败的消息,曹操打算迁都。担心关羽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