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探究诸葛恪的人生悲剧,正确认识人性优缺点,正是值得深思的痛点

探究诸葛恪的人生悲剧,正确认识人性优缺点,正是值得深思的痛点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鸿讲古今史 访问量:2306 更新时间:2024/1/29 14:10:04

【探究诸葛恪的人生悲剧,正确认识人性优缺点,正是当下值得深思的痛点】在三国时代的政治舞台上,诸葛氏是一个异常活跃的姓氏,非常引人注目。如蜀汉的诸葛亮诸葛瞻,东吴的诸葛瑾、诸葛恪父子,曹魏的诸葛诞等,他们各自都在各国担任丞相、将军、重臣等重要角色。诸葛瑾是诸葛亮的哥哥,诸葛恪是他的儿子,诸葛诞与他们是出生于同一个家族的族亲。当时的人们对他们有“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的说法。

下面就专门探究一下诸葛瑾的天才儿子——诸葛恪。

令父亲隐忧的天才少年

诸葛恪与其备尝世上辛酸的父亲诸葛瑾不一样,他是一个受过典型的名门贵族子弟教育的贵公子。而且,诸葛恪自幼就显露出才气横溢的气质,似乎是一个从眼睛到鼻子到浑身都抖着机灵的孩子。首先讲几个与他有关的显示他特别机灵的小故事。

有一次,孙权宴请群臣时,忽然兴起,想在酒席上调侃诸葛瑾助兴酒宴气氛,他悄悄让人把一头驴牵到庭院中。大家一看,驴的脖子上还挂有写着“诸葛子瑜”的牌子,子瑜是诸葛瑾的字。诸葛瑾感到受了戏弄,拉长了脸,在座位上显得很不自在。类似这种有点过分的恶作剧,在三国时代比较常见的。

就在诸葛瑾非常难堪的时候,他身边只有几岁的儿子诸葛恪起身跪到孙权面前,请求允许他在牌子上添写两个字,孙权好奇,点头让他去写,他在名字下面添写了“之驴”两个字,瞬间就成了“诸葛子瑜之驴”。

众人见了人人称奇,继而哄然大笑,诸葛恪的周围响起了一片赞誉之声,孙权见诸葛恪这样一改,驴子竟换了主人,于是顺水推舟干脆将驴子作为赏赐品赐给了诸葛恪父子。

还有一次,孙权又想考验诸葛恪,就问他说:“你认为你的父亲和叔父诸葛亮哪一个更聪明”。

诸葛恪见问毫不迟疑地回答说:“当然是父亲”。孙权听了问:“你为何这样认为呢?”

诸葛恪回答说:“因为我的父亲知道应该辅佐谁,而在这一点上,叔父却显得缺乏见识”。

诸葛恪虽然年少,但这马屁拍得孙权是相当的舒服,听完大为开心。

另外,还有这样一个传说。一次,诸葛恪与太子一起玩闹时,不知为什么,太子生气地大骂道:“元逊可食马矢”。元逊是诸葛恪的字。诸葛恪却并未相让回骂道:“愿太子食鸡卵”。

孙权在旁听了二人的争吵,问诸葛恪说:“他叫你吃马粪,你却说他吃鸡蛋,这是怎样回事呢?”

诸葛恪回答说:“因为它们是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

孙权听了,禁不住大笑起来。孙权喜欢诸葛恪年少而又才华焕发,常常对他的父亲诸葛瑾说:“蓝田生玉,真不虚也!有其父必有其子,因此,孙权对诸葛恪寄以很大的期望。

世上大多数父亲,如果生有这样聪明的儿子,一定非常安慰,并希望他赶快长大。但是,诸葛瑾的反应却恰恰相反,他对这个儿子却有独道的看法。

“瑾子恪,名盛当世,权课器异之,然瑾常嫌之,谓非保家之子,每以忧戚。”

性格醇厚、老于世故的诸葛瑾每次看到儿子那闪烁的才华都担心不是好事,因此,他常皱着眉说:“这小子将来会毁了我一家啊!”。没想到,过不多久,他这个担心就成了事实。

一次失败埋大祸

诸葛恪长大成人后,凭借天生的才气,同时又得益于父亲建立的声望,在仕途的道路上一帆风顺。最初,孙权任命他为管理军粮的官职。因文书往来繁缛,他很不喜欢。不久,机会终于来了。当时吴国在平定山越地区的问题上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诸葛恪自愿请求去平定山越地区的叛乱。结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从这里可以看到诸葛恪是具备一定的军事才能的。

诸葛恪因为这个功绩,被任命为威北将军,封都乡候。大家都向诸葛恪表示祝贺,唯独他的父亲面带不悦,叹日:“恪大不兴吾家,将大赤吾族也!

不久,吴国政治、军事上的最大支柱陆逊去世了,诸葛恪成为继承者,被任命为大将军,掌握军事大权。继而,孙权也于七年后去世了,诸葛恪接受遗诏,在政治方面也得到了最高责任者的地位。这时,他已五十岁了,差不多可以说是度过了顺风顺水的五十年。

诸葛恪总揽国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深得民心的政策,如废除特务机关,免除债务,废止关税等。这些改革使他如愿以偿,声望扶摇直上。据说,当时的吴国人民一看到诸葛恪外出远行,就群集在他周围送行。

诸葛恪主导的新政权就这样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正当新政权面前展现了一条光辉灿烂的道路时。却发生了一件意外事件,即,公元252年冬,魏国利用吴国守制的机会,向吴大举进攻。诸葛恪亲自率军迎击魏的大军于东兴。结果,全面击溃了魏军的进攻,大获全胜。他因这次功绩而深孚众望,自己则更加得意,此刻他的声望也达到了巅峰。

沉浸在东兴胜利中的诸葛格,刚一过年,就着手再次主动进兵攻打曹魏。但是,这次出战却遭到了吴国内部各位重臣的一致反对。反对的理由是,吴国这样屡屡用兵,只能使军队疲劳,而且徒劳无功。但急于求成的恪却无视那些反对意见,坚持下达了出兵的全国动员令。

诸葛恪亲率二十万大军包围了魏的新城。但是,想不到敌人的防守意外地坚固,两个月也没能攻下来。这期间,吴军的士卒日渐疲劳。又因受不了当时的酷暑炎热,士卒只得喝生水解渴。因此,士卒中腹泻,腿上长脓疱等患病者一个接一个。

诸葛恪的部下几乎天天都来报告士兵病倒的情况。但是,诸葛恪却申斥这些部下是胡说八道,甚至把那些报告者斩首。因而吓得再没有人敢报告了。因小城久攻不下,作战失败了,诸葛恪感到有伤大将军体面,常常满脸怒气申斥部下,当然,这样是挽回不了败局的。

诸葛恪久拖不起,只得下令全军撤退,伤病士兵东倒西歪堵骞道路,或倒在沟壑里,或被敌人俘虏、到处都是呻吟声、呼救声,惨不忍睹。尽管如此,诸葛格却仍然满不在乎,自此大失人心。

以“骄”掩败自取灭亡

这次出征战败的结局,给了诸葛恪致命一击,损失了大部分士卒,煞费苦心建立起来的声望也一下子归零,受到朝廷内外严厉的批评。控制近卫军的武卫将军孙峻看到诸葛恪的失败,燃起了争夺权力的野心。他强行说服皇帝孙亮后,由朝廷宴请诸葛恪赴宴,然后,在宴席间击杀了诸葛恪。

诸葛恪掌握国政实权仅一年多就自取灭亡了,并且,其整个家族全遭诛杀。父亲诸葛瑾的担忧竟成了事实。

诸葛恪之功业因一次失败就倾覆了,其原因究竟何在呢?

我们可以看到,他最主要是因为恃才得意忘形而最后栽倒的,而且其结局之惨,使他竟然连补偿一次失败的“德行"都没有积累到。这种只有才气,而不谙人情世故的第二代,在顺利的时候是很好的。一旦碰过一次壁,就可能十分脆弱地彻底失败,诸葛恪就是这样的典型案例。

陈寿评价诸葛恪是:

“才气干略,邦人所称,然骄且吝,周公无观,况在于恪?矜己凌人,能无败乎!”

“然骄且吝”一节,是用了《论语》里的话。在《论语,泰伯篇》里,孔子说:“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

周公是孔子常常作为一个十全十美的现想人物来当作标杆树立的。所以,即使赐给你如周公那样的才能,而你却只会因此而自大起来,又不愿意用自己的才能帮助别人,纵然你还有别的什么长处。那么也将是毫无价值的。

诸葛恪是因骄而自掘坟墓的最典型反例。他的失败,对于持才傲物,而且只管自己出风头的人,无疑也是一个深则的教训。

被誉为“美国现代成人教育之父”的戴尔-卡耐基,是誉满全球的20世纪最伟大的成功学大师和心灵导师,从各界名流到普通百姓,千千万万的人都受到卡耐基思想的鼓舞,重新找到自我,从而改变了命运。如果诸葛恪的时代能够接受这样的洗礼,他可能就不会招致那样惨烈的失败,因为卡耐基写的《人性的优点》与《人性的弱点》正是指导像诸葛恪这样成长起来的人的最佳教材。

这部著作是卡耐基一生中最重要、最生动的人生经验的汇集,也是一本记录成千上万人如何摆脱心理问题走向成功的实例汇集。它是卡耐基成人教育培训机构的主要教材之一,告诉人们该如何摆脱忧虑的困扰并指导人们如何获得快乐,享受快乐的人生。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开下面的链接购买,从中感悟如何认识和调配自己的人性优点和弱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可提醒删除

标签: 诸葛恪

更多文章

  • 真读三国不看演义:诸葛恪智商超群,为何最终死于非命?

    历史人物编辑:王涛爱历史标签:诸葛恪

    诸葛亮与诸葛恪 诸葛亮是中国古代智慧的象征,而他其实有个侄子,智商超群,不在诸葛亮之下!这就是诸葛瑾之子诸葛恪,诸葛亮和诸葛恪其实很类似:其一,诸葛亮与诸葛恪都是托孤重臣:蜀汉皇帝刘备临终之前,托孤于诸葛亮,而东吴皇帝孙权临终之战,则托孤于诸葛恪。其二:诸葛亮与诸葛恪都是坚

  • 刚愎自用,多谋少断的诸葛恪,从托孤大臣到被灭九族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诸葛恪

    想想三国时代的诸葛家三兄弟真厉害,后人评价是蜀得其龙,吴得其虎,魏得其狗。诸葛亮是蜀汉丞相辅政大臣,但实际上诸葛瑾在东吴的地位丝毫不亚于诸葛亮,在整个东吴的官僚阶层,孙权最信任的就是诸葛瑾。虽然诸葛瑾弟弟在蜀汉丞相,而且二人多有往来,自己儿子还过继给诸葛亮为子。即便如此,诸葛瑾他是东吴第一任大将军。

  • 曹操遇到赵云,让张郃、徐晃双战赵云,为何上双保险?

    历史人物编辑:徐鹏元标签:徐晃

    赤壁之战,曹操大败,在演义中非常精彩,这里不说正史,只讨论演义。曹操逃命期间,中了孙刘联军的埋伏,多次遇险,差点丧命,先后被东吴大将吕蒙、凌统、甘宁、太史慈和陆逊追杀,仓惶逃命。后来,曹操逃到乌林之西,宜都之北,遇到赵云,曹操下令,让张郃、徐晃双战赵云,他自己趁机逃走。曹操为何让张郃、徐晃一起上?难

  • 同样是摆设背水阵,为何韩信取得井陉之战大捷,徐晃却在汉水惨败

    历史人物编辑:三读说史标签:徐晃

    #三国风云录#背水阵是中国古代的著名军阵,它在韩信的井陉之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从此,人们将“背水一战”比作孤注一掷和敌人决一死战的代名词。在《三国演义》这部著名的历史小说中,以描写将军们的谋略见长,背水阵自然也肯定会在书中出现。在书中第七十一回中,就出现了背水阵。在当时,刘备攻打汉中,阵斩夏侯渊。

  • 民间有三国二十四名将的传言,其中徐晃排名比颜良高,有点不科学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徐晃

    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特别是关于当时那些名将的故事广为流传,尤其经过古典名著《三国演义》的推广以后使得像蜀国五虎将、吕布这些名将更加走红。听说在民间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这就是

  • 文丑与赵云武艺相当,还击败了猛将徐晃,为何却被关羽秒杀

    历史人物编辑:娱乐经典沸标签:徐晃

    (金碧滩原创,严禁转载)今天的三国成语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的第26话中找到。发生在官渡之战期间。相关人物有徐晃、张辽、文丑和关羽。原文如下:文丑大军隐匿。众将曰:贼来!速取马,回白马!”荀攸停曰:“此乃诱敌之法,何退?曹操焦急地看着荀攸,哈哈大笑。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所以不要说什么。文丑的军队来抢

  • 徐晃明明是右将军,为何却以左将军配享曹魏太庙?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契机电视君标签:徐晃

    《三国志-三少帝纪》记载:秋七月,诏祀故大司马曹真、曹休、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太常桓阶、司空陈群、太傅钟繇、车骑将军张郃、左将军徐晃、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太尉华歆、司徒王朗、骠骑将军曹洪、征西将军夏侯渊、后将军朱灵、文聘、执金吾臧霸、破虏将军李典、立义将军庞德、武猛校尉典韦于太祖庙庭。243年大权

  • 演义中,谁能打败张辽徐晃联手?这7人可以,4人来自蜀国

    历史人物编辑:王庙新标签:徐晃

    张辽、徐晃是曹操手下的得力猛将,同时也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即使在演义中,张辽、徐晃也都具有一流的武力值。张辽曾带着800兵揍得“孙十万”疯狂跑路,徐晃更在开场就平了战斗力接近五虎将的猛男许褚,他们都是非常不错的勇将。不过延津一战,张辽、徐晃曾联手也打不过文丑,这点让人觉得非常遗憾。其实文丑并非三国时代

  • 关羽水淹七军之后,徐晃作为曹操派来的援军,为何能够长驱直入?

    历史人物编辑:巨昕宇标签:徐晃

    襄樊之战,是把关羽的名声推到巅峰的一战。此战中,关羽率兵夺襄阳、围曹仁于樊城、斩庞德、擒于禁,水淹七军,一度逼得曹操想要迁都。相对于关羽这样扬名已久的大前辈来说,徐晃在他面前似乎就是一个后辈。但是,这只是关羽的战绩过于耀眼而已,徐晃实际上来说也是一个实力不俗的武将。在建安二年的时候,徐晃弃杨奉投曹操

  • 三国演义:土山一战,关羽真的打败了徐晃和许褚吗?

    历史人物编辑:撩剧妹妹标签:徐晃

    关羽是三国时代的名将,同时也是有武圣标签的历史猛将。演义中,经过罗老的润色,关羽的勇猛忠义形象就更加出彩了。关羽在演义里表现得比历史上更加生猛,尤其在土山一战中奋力杀退徐晃、许褚的表现比砍颜良还要突出。要知道,许褚可以和马超单挑200多回合不败,徐晃也有平徐晃的实力,二爷一个人能打败他们联手的战绩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