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被迫归随曹操

徐庶:东汉末年刘备帐下谋士,后被迫归随曹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沐段子 访问量:2747 更新时间:2024/1/24 12:52:53

按【三国演义】中的说法,徐庶之才强于二荀,但在【三国志】中,对徐庶的记述却极少,只说他是诸葛亮少年时的朋友,后来跟随刘备,也没有什么建树,只是推荐了诸葛亮算是功绩。而如果结合裴注中所载【魏略】中的说法,则徐庶的形象就更不那么圆满了:“亮独观其大略。每晨夜从容,常抱膝长啸,而谓三人曰:“卿三人仕进可至刺史郡守也。””——在诸葛亮的眼中,徐庶的才能只能做到郡守,和自己根本就不是一个等级的。而徐庶后来由于襄阳追击战中,老母被捕获,于是就同他的朋友石韬一起跟随了曹操,最后只是做到了御史中丞,似乎也验证了诸葛亮的评论。

因此有人据此就认为历史上的徐庶是一个和【三国演义】中的徐庶完全不同的凡夫俗子,即没有荀、郭之才,也没有鸿鹄之志,对于刘备阵营来说,实际上也是有他不多,没他不少的人物。

但如果我们读史时再仔细一些,就会发现,事实并非如此。

在【三国志】中明确记载徐庶的志向是“与将军共图王霸之业”——和诸葛亮的志向是一样远大的。他跟随刘备后,立刻得到刘备的器重,这个器重是在徐庶推荐诸葛亮之前就得到的,因此徐庶才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而后来,诸葛亮听说徐庶在魏国只作到御史中丞时,又叹息说“魏殊多士耶!何彼二人不见用乎?”,和少年时的评价截然不同。

而【资治通鉴】中的一段记述,更能说明徐庶在诸葛亮心目中的地位:“五月,太子禅即位,时年十七。尊皇后曰皇太后,大赦,改元建兴。封丞相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亮乃约官职,修法制,发教与群下曰:“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若远小嫌,难相违覆,旷阙损矣。违覆而得中,犹弃敝趫而获珠玉。然人心苦不能尽,惟徐元直处兹不惑。又,董幼宰参署七年,事有不至,至于十反,来相告。苟能慕元直之十一,幼宰之勤渠,有忠于国,则亮可以少过矣。””将当时已经在曹魏出仕的徐庶作为道德高尚的楷模提出来,要臣下们向其学习,足见在诸葛亮的心目中,徐庶绝非泛泛之辈。

按【魏略】中的说法,徐庶少年时是一个任侠击剑的狂放少年——或许就是一个强盗,曾经为人报仇(我的理解是杀死了仇人),后来才折节学问,则其弃武从文之时应该不下十五六岁了,而此时向来狂放的徐庶居然能够不理会那些因为他曾经当贼而瞧不起他的同学的白眼,卑躬早起,刻苦读书,很快就在学问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则其志向见识也应该异于常人,似乎是和壮年始学的吕蒙一类的人物。而诸葛亮却将他放到石广元、孟公威一个档次,认为其只能胜任刺史州郡级别的职务,如果属实的话,可能是因为当时诸葛亮和他相交尚浅,徐庶由于求学时间尚短,学问还不很精深的缘故。而后来徐庶学业完成,和诸葛亮相交日深,其志向和道德学问也基本成熟,在诸葛亮的眼里,自然也就非“吴下阿蒙”了。

但从后来徐庶弃刘归曹的情况来看,徐庶与人“共图王霸之业”的志向可能确实并非他自幼的志向,而是他折节向学后,随着学问的增长,其志向才逐渐远大起来的。但因为时间尚短,并不非常坚定,因为母亲的原因不得不投奔曹操后,徐庶对功名之事看的就很淡了,而且曹操帐下英才辈出,也没有徐庶合适的位置——徐庶的志向是与人共图王霸之业,需处于从事、别驾之位才能展现其才华的,致使徐庶最终仅做到御史中丞——实际上这时的徐庶就是一个隐于朝的大隐了。如果徐庶不归曹操而继续追随刘备,其功名虽然赶不上诸葛亮,应该也不低于孙乾简雍之流,或许能够和法正庞统并列吧。

标签: 徐庶

更多文章

  • 汉末群雄:徐庶荐孔明,刘备三顾之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徐庶

    汉末群雄:徐庶荐孔明,刘备三顾之刘备复至新野后,待徐庶益厚,徐庶对刘备道:“南阳有诸葛孔明,世称卧龙,将军亦愿相见否?”刘备忙说:“既有这般名士,怎不愿见?但比君才具何如?”徐庶答道:“孔明尝自比管仲乐毅,如徐庶不才,怎得相拟?”刘备又说道:“君既与彼相知,请即劳君一行,邀与俱来。”徐庶摇首道:“此

  • 徐庶母亲自杀而死,为什么徐庶不再次投奔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徐庶

    三国时期要在诸葛亮之前对刘备贡献最大的人,这个人就是徐庶。他原本是江湖侠客,突然间弃武从文,从此发愤图强成为顶级军师。投奔刘备之后轻而易举地破解了曹仁的八门金锁阵,用事实告诉刘备原来打胜仗那么容易,同时也改变了刘备的人生轨迹,让他知道谋士的重要性,也为后来请诸葛亮出山埋下了伏笔。曹操知道凭刘备的能耐

  • 三国演义之徐庶为什么要化名单福?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徐庶

    刘备在司马徽那里聊了半天“好,好。”回到新野就着了魔,对伏龙、凤雏有了刻骨铭心的需求。从这个角度上讲,司马徽要是卖安利,也能火的一塌糊涂。但是伏龙、凤雏之事目前不着急,有更着急的事亟待解决。 从表面上看,刘备在襄阳吃饭,突然间就跑了,这事得给刘表一个交代啊。刘备赶紧派孙乾去解释,顺便说蔡瑁设计杀刘备

  • 说一说三国演义徐庶诸葛亮鲜为人知的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庶

    三国演义徐庶在《三国演义》中自称单福,徐庶出生寒门,但豪爽仗义,曾替人报仇,但是失手被官府所擒,后被同党所救,改名徐庶。徐庶死后逃生之后,用功读书,而后为了躲避董卓祸乱,逃到荆州,结识了诸葛亮。刘备屯驻新野时,徐庶前去见刘备,得到刘备的器重,而后又向刘备推荐了诸葛亮,就有了后面刘备“三顾茅庐”这一幕

  • 诸葛亮当军师关羽不服,徐庶当军师无人不服,暴露徐庶真实身世!

    历史人物编辑:若木小刀标签:徐庶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军事谋士,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成就千古君臣佳话。但是在诸葛亮出山之初,与张飞,关羽的关系并不融洽,关羽是暗里较劲,张飞是公开挑衅。可是,回首之前徐庶在刘备手下的时候,形成了鲜明对比无人不服,同样都是刘备的谋士,为什么关羽对待二人的态度会是如此

  • 历史中徐庶的结局如何?诸葛亮知道徐庶的官职后连连叹息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揭密标签:徐庶

    诸葛亮是三国时期非常有名的谋士,即使是放到古代史上,诸葛亮的谋略也是超人的。在古代的谋士排行榜中,诸葛亮肯定是能够上榜的。那么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对刘备产生了“质”的影响,当初刘备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从此诸葛亮追随刘备。一直到刘备病逝,诸葛亮都是刘备的心腹,到了刘禅继位后,诸葛亮更是被尊为”相父“。

  • 徐庶去曹营发现被骗之后,为何不再归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原始人侃历史标签:徐庶

    徐庶本名徐福,字元直,生年不详,约于230年去世,颍川人(治今河南禹州)。他是三国时最有智术韬略的谋士之一。因为《三国演义》对徐庶有精彩的描写,使徐庶成了与诸葛亮、庞统并列的最著名的谋士,他的智谋故事传播得很广。 第一,史书上记载的徐庶是怎样一个人呢? 徐庶很有侠义之气,年少时喜欢习武练剑,行侠仗

  • 刘备送徐庶的故事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徐庶

    三国演义中刘备的故事一直受到大家的喜欢,从一个落魄的王爷,建立起蜀国三分天下的局面。可以说是相当的厉害了。刘备送徐庶的故事介绍刘备一生虽然知人善用,但是也错过了不少的英才,比如陈宫、张辽等人,他们大多都是吕布手下的,但是也是刘备可以争取的,然而这些人的错过还不算什么,最遗憾的就是原本就是刘备重要军师

  • 诸葛亮比徐庶更有才,为何关羽喜欢徐庶,却没那么喜欢诸葛亮呢?

    历史人物编辑:社会摇标签:徐庶

    诸葛亮生于公元181年,死于公元234年,字孔明,号卧龙,山东人;徐庶,字元直,徐庶的生卒年都不详,简直就是一个谜,公元208年9月,刘备兵败,尽管有赵云张飞大闹长坂坡,但当时作为随军家属徐庶的母亲,却被曹军俘获了,而《三国演义》里的曹操模仿徐母书信和徐母之死却是子虚乌有的事件。不过,徐庶还真的由于

  • 徐庶临走之前,刘备差点哭过去,徐庶母亲自杀,他为何无动于衷?

    历史人物编辑:史醉今迷标签:徐庶

    我们都知道,刘备最开始的谋士里面,徐庶是他最看重的。他不光是帮了刘备的大忙,带他度过了那一段最为艰难的时期。而在后来离开时,还专门推荐了诸葛亮。如果没有徐庶的推荐,可能刘备后面的成功是不会这么容易就得到的。而如果徐庶后来也一直跟着刘备,那么刘备可能成功地会更早,割据一方的目的也能够早一些达成。说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