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蜀汉除了魏延之外,还有哪些大将能够抵挡张郃?

蜀汉除了魏延之外,还有哪些大将能够抵挡张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柠重 访问量:273 更新时间:2024/1/24 6:10:30

这个问题可以看成是蜀汉除了魏延后还谁有能独当一面拒曹魏于门外。蜀汉在诸葛亮时期不必多说,曹魏很难越雷池一步,而魏延也是诸葛亮时期的将领,所以魏延也根本没有大展拳脚的机会,诸葛亮死后没多久魏延也跟着去了,魏延还是没有独当一面的机会。

但不能因为如此就否认魏延的能力,因为后诸葛亮时期,蜀汉能屡次抵挡住曹魏的进攻,魏延可以说是功不可没,由此可见魏延的能力很强,那么蜀汉在后诸葛亮时期,还有没有一个能独当一面的人物呢?

汉中都督

蜀汉因为地理原因,常设四大战区,分别是汉中北拒曹魏;永安东抗东吴;南中安定边疆;江州支援四方。

而这四大战区的战区长官分别就是汉中都督、永安都督、庲降都督和江州都督,作为战区一把手,历任都督的能力和资历自是不必多说,而且从历史上来看也都很好的完成了自己任上的任务,所以这四大战区的都督都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而对抗曹魏,自然就是汉中都督首当其冲,所以我们就先来看看历任汉中都督都是谁,他们是否都能胜任这个位置。

第一任自然就是题目中提到的魏延,不过就像文章开头说的那样,魏延属于诸葛亮时期的人物,他的光环大多被诸葛亮所覆盖了,更多的则是辅助诸葛亮。

但魏延在任期间,加强了汉中各地的防御工事,训练精兵,可以说为后来几任汉中都督北拒曹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任就是刘备的大舅子吴懿,吴懿给人的感觉似乎是靠着妹子发家的外戚,事实上当时是刘备为了巴结益州士族主动找上人家吴懿的。

而吴懿能坐上汉中都督的位置也不是靠的关系,人家靠的是资历和能力,公元230年,吴懿就曾和魏延联手击破过郭淮的进犯。

而且在诸葛亮和魏延相继去世,蜀汉政权极度不稳定的情况下,他扛下汉中这面大旗,也能看出其能力出众,且在蜀中的威望颇高。可惜的是吴懿仅在任12年就去世了。在任期间虽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过吴懿却进一步加强了汉中各地的防御,同时对蜀汉政权的稳定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任同样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王平,蜀汉王牌无当飞军的统帅。王平被大家所熟知应该就是马谡失街亭那次,很多人可能会说王平就是一个听诸葛亮话的人,毫无主见。

事实上能成为一军主帅的人,需要的能力是多方面的,冷静的判断力,经验缺一不可,包括服从最高统帅命令也是。

都说蜀汉后期无可用之人,其实并非如此,没有谁是一出生就是统帅,就是猛将的,都是在经过不断的成长后才有了独当一面的能力,包括题目中所说的张郃也是如此。

而王平就是一个这样将领,其出道很早,由于出身不好(东汉出身是很重要的),又没啥文化,他很自卑,话不多,投降蜀汉后,他的这种性格却受到了诸葛亮的关注,认为其是可塑之才,于是就有了后来的王平。

曹魏曹芳继位后,大将军曹爽和司马懿成为了曹魏的实际掌控人,二人相互的倾轧致使曹爽必须要发动一次对外战争来树立自己在朝中的威信,于是矛头就指向了蜀汉。

此时的汉中都督正是王平,面对数倍来犯之敌,王平不慌不乱,稳扎稳打,硬是凭借魏延、吴懿时期的修筑的防御工事以及自己得当的指挥硬撑到了成都援军的抵达。

而且当时就算成都方面的援军没有来,曹爽也已经是强弩之末了,毕竟司马懿会不在后面使绊子?当然,更多的还是正面战场他实在没有办法突破王平的防线。

所以王平绝对是蜀汉能独当一面的将领。

最后一位汉中都督胡济大家可能并不熟悉,他最早是诸葛亮的主簿,别以为主簿只是一个负责起草文件的笔杆子,实际上到了东汉末年,主簿的地位还是很高的,毕竟相当于主官的秘书。当年吕布也干过这个差事。

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政治履历,而且当时胡济也备受诸葛亮赏识,所以王平之后,胡济就接任了汉中都督一职。

可惜胡济毕竟是文官出身,他在任期间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蜀汉的政治斗争当中,不仅没有什么大的军事作为,反而还坑了姜维一次,所以蜀汉四位汉中都督中,也就胡济差点。

其他三大都督

由于人数太多,而且有的人也确实没能力独自扛起蜀汉的大旗,所以这里就不全部介绍了,着重给大家说几个能力和贡献都特别出众的。

当过永安和江州两大战区的都督的李严,同时还是刘备托孤的另一位蜀汉忠臣,这么多光环就足以说明李严的能力了,独当一面是完全没问题的,就算不相信李严的能力也应该相信刘备的眼光。

奈何李严这一辈子都和诸葛亮斗,没有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蜀汉大业上,如果诸葛亮和李严能同仇敌忾,蜀汉应该还能更上一层楼。

而如果蜀汉没有诸葛亮只有李严,就算不能更进一步,保住现有果实李严还是能做到的。

宗预,第三任永安都督,这个人大家可能不是很熟悉,他深受诸葛亮信任,蜀吴之所以能重新修好,宗预可以说是功不可没,孙权对他都推崇备至,甚至到了敬重的地步。

宗预在军事上或许不太行,但很多事情不是只能靠武力来解决,看看战国时期那些纵横家,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就可以化解一场战争或者让两个敌人死磕自己坐收渔利,所以不要小看外交家这个职业。

而宗预正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他身居蜀汉高位,完全可以凭借自己一张嘴就守住北方防线。

马忠,庲降都督。诸葛亮南征的故事我们很熟悉,事实上诸葛亮南征虽然打服了大部分的少数民族部族,但还是有不少部族没事就叛乱,但我们所知道的却是自从诸葛亮南征以后就基本上没在管过南中事物,一心北伐。

这里面正是马忠的作用,其镇守南中期间恩威并施,南中少数民族和汉人的关系得到了妥当处理,这才有了我们所看到的南境和平,并非诸葛亮一次南征就把问题给全部解决了,这是不可能的。

而且通过数次马忠在南中的军事行动也能看出马忠的军事素养极高,就算把他放到汉中去北拒曹魏也是绰绰有余的,可惜蜀汉还需要他在南中坐镇,那些少数民族部族的首领只服他,由此也能看出马忠绝对有独当一面的能力。

其他一些将领

蜀汉也算是人才济济,除了一些身居都督要职的将领外,其实蜀汉还有很多能独当一面的将领,这里也给大家介绍几个。

首先自然是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提到的唯一一个将领向宠,能被诸葛亮亲自提到,向宠的能力相信不用多说,可惜的是他作战总是身先士卒,最终还没有功成名就就倒在了蛮夷叛乱中,向宠的战死绝对是蜀汉的一大损失。

第二个就是黄权,都说法正是刘备身边的智囊,为刘备出谋划策,深得刘备信任,尤其是在汉中一战中的谋划更是让人不得不服。

事实上最早提出汉中之战的人是黄权,而且在汉中之战的过程中,黄权也一直跟在刘备身边,很多重要决策黄权也都有参与,所以在谋虑方面,我认为黄权是不输法正的。

而且黄权的战略眼光虽然不如诸葛亮,但也绝对在蜀汉大部分人之上了,夷陵之战前,黄权就是那个力荐刘备不要出征的人,可惜胳膊拧不过大腿,无奈独领一军跟随刘备出征。

从这一点上看,黄权不仅谋虑过人,还具有一定的军事素养,不然刘备也不会让他独领一军作战,而且在就在刘备被大火烧得嗷嗷叫时,只有黄权一军还有一战之力,最终独木难支,在后路被断的情况相爱无奈选择北上降魏。

黄权投降曹魏可以说也是蜀汉的一大损失。黄权的出走虽然有在蜀汉得不到重用的原因,但更多还是别无他选,毕竟他的家人都还在蜀汉,谁又愿意背井离乡。

而黄权去到曹魏后受到了非常高规格的礼遇,曹魏为了让黄权能死心塌地为曹魏服务,不惜编制刘备将他一家全部处死的谣言,黄权听后只是轻蔑的一笑说玄德公不是那样的人,根本就不信谣言,而刘备也确实了得,不仅善待黄权家人,还说是黄权不能与家人相聚都是被自己所害。

虽然黄权没有被曹魏所诓骗,但依旧受到了曹魏的重用,可见其能力之强,而在蜀汉之所以得不到重用,麻花个人觉得还是因为黄权为人过于耿直,有啥说啥从不避讳。

而刘备虽然能听进去谏言,但刘备也是人,相信没人喜欢身边有个没事就对自己指指点点的人吧。

结语

这里给大家介绍的主要是一些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的蜀汉将领,至于关、张、赵、马、黄、姜维这些蜀汉名将每一个都能独当一面,曹魏一个张郃,他们还真没带怕的。

标签: 张郃

更多文章

  • 张郃武力,比徐晃若何?要以马超为参照

    历史人物编辑:李晋霞标签:张郃

    河间张郃,识机变,善处营陈,料敌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以下皆惮之,是曹魏一等一的大将,入选“五子良将”,被曹操比作韩信,给予了张郃最高的肯定。张郃投降曹操之后,战功屡立,与张辽俱为军锋。汉中大战时,硬撼张飞百十余合,未曾折却半分锐气,主帅夏侯渊战死定军山,张郃临危受命,统领三军,以一己之力挽回颓

  • 官渡之战张辽大战张郃,许褚主动助战,并非张辽不敌对方

    历史人物编辑:徐晓林标签:张郃

    在曹操和袁绍的官渡之战中,曹操首先派上阵去的是张辽,袁绍手下大将张郃上前相迎,两人在两军阵前大战四五十个回合不分胜负。曹操看了暗暗称奇,许褚听了不等曹操下令,就舞刀跃马上前助战,结果被高览拦住,四个人分成两对厮杀起来。曹操又命夏侯惇、曹洪两人各带三千军马冲击袁军,结果被袁军弓弩手射退,曹军大败。这里

  • 张飞勇猛善战闻名天下,张郃不害怕与其对抗,结果也是出人意料

    历史人物编辑:刘帅说历史标签:张郃

    关羽以及张飞等人都已经是非常厉害的大将了,但是有一个人却毫不惧怕,他就是张郃。但他也有非常害怕的人,这个人就是赵云。张飞武力是非常高的,被当时的人们称之为万人敌,曾很多次与吕布单挑还立下过非常多著名的战绩。而张郃的个人武力,是非常不稳定的,有的时候非常的强有的时候又非常的弱,但有一点是非常明显的就是

  • 三国猛将张飞和张郃孰强孰弱,结果早就不言而喻了

    历史人物编辑:晓燕说历史标签:张郃

    三国猛将张飞与张郃,究竟谁更厉害?答案其实古人已经给出了结果,唐、宋时期设立武庙,蜀车骑将军西乡侯张飞赫然在列,但笔者找了一圈又一圈,魏国找到了张辽和邓艾,就是没找到张郃(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撰写的)。张郃虽然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但比起张飞肯定是有差距,两人谁强谁弱一目了然。我们从武力、行

  • 张郃是否是曹魏政权在关中的支柱呢?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张郃

    话说夏侯渊定军山战死,曹操大惊,大惊之余,他想的更多的是谁来接替夏侯渊,在关西主持大计。论统帅之才,除了夏侯渊之外,有很多人也很合适。但是曹操思虑再三,还是任命了张郃。张郃原本是袁绍旧将,跟随曹操后,先是攻克邺城,大破袁尚,后消灭袁谭,远征乌桓的过程里也是立有大功。曹操很器重他,他因功封荡寇将军,偏

  • 三国姓张的名将到底谁最厉害?张郃?张任?张辽?还是张飞?

    历史人物编辑:晓燕说历史标签:张郃

    中国古代真正能打仗的几乎都是文人,大家看孙武,孙膑,李卫公,韩信,王阳明,曾国藩哪个不是文人出身?其他名将除去史书无法证明武艺超群的都是小说艺术加工。武艺超群的都是锋卒,除了项羽,你看到哪个武将是身先士卒,与人单挑的?带兵的是文武全才的,但需要有将冲锋陷阵。韩信带兵,下面是樊哙,夏侯婴,樊哙可是大猛

  • 三国时期,张辽、张郃和张飞相比,谁的综合实力更强?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中郎将V标签:张郃

    如果要在张辽、张郃、张飞之中,分出个高下的话,毫无疑问,张辽最强,而张郃和张飞则是半斤八两。张辽是一个智勇双全的帅才,且为人秉性纯良仁义。张辽跟向来骄矜,看不起士大夫的关羽都能结成好友,可见张辽必有过人之处。张辽曾经孤身劝降被围数月的东海郡昌豨;随曹操征战,灭了袁谭、袁尚兄弟;后又率军平定了赵国、常

  • 三国时期,被忽略的一场战役,张飞对战张郃

    历史人物编辑:宋尚标签:张郃

    汉末三国时期,中原英雄争霸。在激烈的竞争下,不计其数的战斗自然引发。说起三国时期的战役,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官渡战役、赤壁战役、夷陵战役。众所周知,官渡、赤壁、夷陵三大战役直接影响了汉末三国时期的历史走向,最终确立了三国格局。当然,除了这三大战役之外,还有许多战役也是众所周知的,比如襄樊战役、合肥战

  • 黄忠破坏了刘备的围点打援之计:晚两个时辰杀夏侯渊,就能歼灭张郃主力

    历史人物编辑:半壶老酒半支烟标签:张郃

    八十万字的《魏略》比三十六万字的《三国志》还详细,所以有时候我们了解三国历史,能从《魏略》中找到很多有用的资料,比如在汉中之战时,就发生过样样一件事:“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刘备这番话翻译过来是这样的:夏侯渊虽然是以都护将军的身份统领张郃徐晃诸将,但是

  • 假如赵云守街亭,张郃还有没有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一枕残夢标签:张郃

    古来冲阵扶危主,只有常山赵子龙。赵云因忠勇无双,一身是胆,为后人敬仰。三国中赵云身长八尺,容貌雄伟,屡战屡胜,精通用兵,被有大臣局量的儒将。赵云长坂坡救阿斗,面对百万曹军毫无惧色,七进七出,枪挑曹操五十员名将,面不改色,英雄了得。后来孙尚香欲劫持阿斗到东吴作为人质,又是赵云飞马横江将阿斗夺回,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