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云一番金玉良言出口之后,刘备面色大喜,心中暗叹:不可重用

赵云一番金玉良言出口之后,刘备面色大喜,心中暗叹:不可重用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文史的意林 访问量:4764 更新时间:2024/6/17 18:32:22

在三国这个人才辈出、群雄争霸的年代,有权、有财、有地是竞争的资本,坐拥大批文武之才也是争霸和称霸的“智囊”和“利刃”。

从桃园三结义开始,刘备就已经开始为自己雄心抱负招揽人才,其麾下的谋士有卧龙诸葛亮、凤雏庞统,武将有张飞、关羽、马超黄忠等人。

甚至曾经投奔公孙瓒的赵云,拒绝袁绍重金相邀,在刘备自立门户后,毫不犹豫地来到刘备麾下。

刘备赏识赵云是不可多得的武将,赵云也因刘备的“明主”气质前来投奔。

但是,在赵云一片忠心耿耿地向刘备进献一番金玉良言后,刘备虽然面色大喜,内心却已将有“常胜将军”之称的赵云划在“不可重用”之列,以至于始终头顶“杂号将军”的头衔。

头顶“杂号将军”,却毫无怨言

赵云能有“常胜将军”的称号,自然有一身高超的武艺。

是金子总会发光,赵云随枪法大师董渊学艺十年后,出山一经亮相就是个“香饽饽”。

最初,赵云跟随公孙瓒,在主仆二人志向理想截然不同的情况下,在自己发展上升的“黄金时期”弃官还乡。

之后更是拒绝投奔势力正强的袁绍,而是心甘情愿来到当时声势甚微的刘备麾下,成为继张飞、关羽之后跟随刘备打天下的嫡系一派,忠心耿耿地跟随刘备。

东汉建安十三年的长坂坡一战中,魏、蜀两军对垒,刘备在魏军攻破城门时“仿效”汉高祖刘邦舍弃妻儿逃命,而赵云正是在此战中立下誓死保护幼主刘禅的功劳。

魏、蜀两军再次对峙的汉中之战中,曹操亲率大军兵临城下,赵云单枪匹马立在城门外岿然不动,上演一场惊心动魄的“空城计”,“吓”的曹军败走南郑。

刘备对赵云此番功绩连连称赞“子龙一身都是胆也”,军中也呼赵云为“虎威将军”。

赵云征战一生,出战25次,杀敌21位将领,如此累累功绩,应当予以显赫的封号。

但是,刘备在汉中自立为王后,“五虎上将”中张飞、关羽、马超、黄忠分别被封为前后左右将军,而赵云是唯一没有被受封的,其官职仍然只是翊军将军这样一个杂号将军。

对于刘备这样的做法,我们不禁会疑惑这难道不会寒了武将赵云的心吗?

但其实,赵云能够成为刘备的“保镖队长”,将自身安危托付在赵云身上,也是对赵云的一种信任。否则,在长坂坡之战中,赵云向着敌营方向奔去时,就在众人以为他要投奔敌军时,刘备却坚信赵云不会弃他投敌人。

而真正令刘备认为赵云“不可重用”,还是与赵云的一番言论有关。

“君”与“民”孰轻孰重

当初赵云弃公孙瓒,拒袁绍的原因,皆是因为他认为刘备所提倡的“匡扶汉室天下,还百姓安定”的规划,正切合自己的理想,是个可以辅佐的明君。作为一名儒将,赵云更支持孟子所言“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

赵云作为武将,本就坦率直言,心里想什么也就无所顾忌地说出来,然而为人臣子,势必要接触官场政治,赵云的这个率真性格却令刘备这样一位凡是权衡利弊的政治家“敬而远之”。

在《隆中对》中,诸葛亮就为兴复汉室提出“跨有荆、益”的计划,赤壁之战后,刘备占有荆州。

在与刘璋争夺益州胜利后,刘备自认为“大业”已经完成一半,便下令将城中的田地、屋舍分封给战功赫赫的文臣武将,以犒劳大家。

而这一行为却引起以“民为贵”的赵云的不满,毕竟夺百姓田产房舍对民不利。

赵云直接拒绝接受受封的房屋和田地,并当着众人的面反驳刘备:“霍去病以匈奴未灭,无用家为,今国贼非但匈奴,未可求安也”。

刘备听后确实采纳了赵云的意见,并没有再进行赏赐,这一举措确实起到了稳定民心的作用。

对于赵云的一番金玉良言,可是刘备当时虽然面色大喜,心中悄然生下疙瘩,暗叹“不可重用”。

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尚且还把北伐的名义定义为“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理所当然地将“君”和“社稷”放在了首位,这是为人臣子的明智之举、务实之举。

“民贵君轻”是多少君主、大臣魂牵梦萦,却又敬而远之的说辞,赵云十分直率地说出自己心中的“大义”,却与当政者的思想相悖,或许赵云不可重用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赵云万事为民着想的理想主义。

施仁政之地,少而难求

刘备对赵云“民为贵”的过分理想主义思想心有不悦,不仅仅是因为他当众以一番言论反驳他,更是因为赵云所追随的可能只是能够施展“大义”的主上,而不是刘备他这个人。

因为,在公孙瓒与刘虞一同攻克乌桓后,二人对待城中百姓截然不同的态度,已经令赵云看清公孙瓒并非自己心中所希冀的“明主”。

尤其是公孙瓒对怀有仁爱之心的刘虞及其全家赶尽杀绝后,赵云可以为了自己的“大义”毫不犹豫地向公孙瓒请辞还乡。

由此可见,赵云最初选择公孙瓒,无非是想找一个能够施展仁政的地方,公孙瓒非明主,才给了刘备一个机会。

来到刘备麾下后,赵云与刘备的思想有一定相悖,但他自始至终对刘备都忠心耿耿,可见在赵云眼里,刘备非穷兵黩武,尚且可施仁政。

刘备作为主上,不可能仅仅因为赵云的一番言论和思想就将他弃之不用,然而赵云始终只有“杂号将军”的称号,也是刘备出于政治考虑,权衡跟随自己的各派系之间的利益,以及赵云在众多功臣面前功绩大小而做出的决定。

因此,我们不能从赵云对刘备的一番言论就管中窥豹,将刘备不重用赵云的原因片面化,而是结合当时三国纷争的时代背景、蜀国内部的自身情况以及当政者的运筹谋略来全面分析。

同时,对于刘备而言,赵云只是“不可重用”,非“不堪重用”,他两次护幼主,屡次冲锋陷阵都是不可磨灭的战绩。

标签: 赵云

更多文章

  • 三家争雄:赵云遇美不动心,刘备暂领荆州牧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赵云

    三家争雄:赵云遇美不动心,刘备暂领荆州牧话说周瑜引兵至南郡,与曹仁夹江相持,曹仁固守勿战,周瑜亦未便急攻;甘宁独请进取夷陵,周瑜乃拨兵三千,付甘宁带去,驶至夷陵,一鼓即下。曹仁闻夷陵失守,分兵往援,竟将夷陵城围住,甘宁向周瑜求救,周瑜欲统兵救甘宁,又恐曹仁出击,累得进退两难。吕蒙说道:“但留凌公绩在

  • 单挑赵云,追杀关羽,击退吕布,这个猛将究竟有多厉害?

    历史人物编辑:超级七品小芝麻官标签:赵云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所谓时势造英雄,一时之间天下出现了许多名将猛人,相信读过《三国演义》的朋友都对东汉末年的英雄猛人如数家珍,譬如跟随刘备的五虎上将,曹魏集团的五子良将等等。在这其中,也有一位这么猛将,他曾击退过吕布、追杀过关羽、单挑过赵云,令世人震撼!那么这个人是谁呢?事实上,这个击退过

  • 赵云作为蜀汉五虎上将,他都参与了哪些重要的战役?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赵云

    赵云(?-229年),字子龙,常山真定人。身长八尺,姿颜雄伟,汉末三国时期蜀汉名将,与关羽、张飞并称“燕南三士”。 赵云去世后,于蜀汉景耀四年(261年)被追谥为“顺平侯”,其“常胜将军”的形象在后世被广为流传。那么,问题来了,赵云作为蜀汉五虎上将,他都参与了哪些重要的战役?一、博望坡之战博望坡之战

  • 三家争雄:赵云单枪救阿斗,长坂桥头张飞吼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赵云

    三家争雄:赵云单枪救阿斗,长坂桥头张飞吼曹操平定河北后,即思南取荆州,因恐朝右大臣从中牵掣,索性奏罢三公,自为丞相;用崔琰为西曹掾,毛玠为东曹掾,司马朗为主簿,司马懿为文学掾。司马懿即司马朗之弟,系河内温县人,司马朗字伯达,司马懿字仲达,崔琰尝谓司马朗不及司马懿,故曹操特此引用;司马懿佯称风痹,不肯

  • 初次北伐的诸葛亮,没派赵云镇守街亭是考虑不周吗?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圈子标签:赵云

    受《三国演义》影响,在很多人心目中,诸葛亮都是一个算无遗策的存在,堪称三国第一谋士。然而,有一件事情,却导致他一直受世人诟病,那就是第一次北伐时,他力排众议,选择让马谡镇守街亭,结果街亭失守,第一次北伐也被迫宣告失败。虽然真实历史上,他“理民之干,优于将略”,最初很少插手军事,但是北伐战争,的确是他

  • 赵云墓出土的赵云枪,赵云墓出土的龙胆枪是真实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聚会旅游标签:赵云

    赵云,常山赵子龙是也,三国时期蜀汉的名将,五虎上将之一。汉朝末年军阀混战社会动荡,赵云带领起义军加入了被称为“白马将军”的公孙瓒,跟随公孙瓒四处征伐并取得了很多胜利。当时刘备也跟随在公孙瓒身边,因此赵云得以与刘备相识相交,成为了彼此的知己。赵云虽然一直跟在公孙瓒身边征战,但始终未得到重用。《三国演义

  • 赵云忠勇双全,亦是蜀汉开国元勋,为何一生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倾城之殇标签:赵云

    每当赵云的名字被提及,人们总会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他单骑救阿斗的勇猛壮举。小说《三国演义》以其略带夸张的笔触,更是为赵云塑造了英勇无敌的战神形象。然而,当我们仔细研究正史时,便会发现,赵云生平最辉煌的时刻,也仅停留在救阿斗一事上。在那之后,刘备似乎并未对赵云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究竟是何缘故呢?英雄惜英雄

  • 赵云忠心耿耿地追随刘备时刻为百姓着想,足智多谋且骁勇善战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赵云

    赵云是三国时期刘备阵营中的一个名将,他一生都在帮助刘备匡扶汉室。赵云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他的战斗力非常强,曾一人带着阿斗冲破了曹军的道道防线。赵云心系百姓,无论在什么时候,他都把人民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赵云也是深得刘备信任的一个人,在蜀营里,赵云的军衔并不算太高,但是刘备却从不担心赵云会叛变。因

  • 赵云长坂坡七进七出到底有几分属实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赵云

    在《三国演义》中,长坂坡之战可以算是赵云的成名战了。此战赵云为了救出阿斗,在曹军重围中杀了一个七进七出,枪刺剑砍,先后斩杀曹将五十多人,这还是在怀抱阿斗的情况下完成的,可以说非常厉害。在正史里赵云在长坂坡救阿斗一事确实有所记载,不过没有描写详细的过程,只是提到当阳战败后,赵云等人和刘备失散后,赵云怀

  • 刘备为何不重用赵云,临终前一番话,道出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大炸烩标签:赵云

    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三国中,赵云是一个特别的存在,他虽比不及关羽张飞的军事才能,更没有诸葛亮的政治谋略,可偏偏喜欢他的人却非常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恪尽职守,身先士卒,又忠心耿耿,不过这样一位勇士,为何一生都未得到刘备重用呢?赵云是在少年时遇见刘备的,两人相见如故,很多观点,想法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