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荀彧为何舍弃袁绍投奔曹操?除了荀彧慧眼识人,还有3个原因

荀彧为何舍弃袁绍投奔曹操?除了荀彧慧眼识人,还有3个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艳芹 访问量:4752 更新时间:2024/1/18 22:34:10

近代历史学家何兹全曾评价: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对此,我非常赞同,而且荀彧和诸葛亮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匡扶汉室之志。荀彧之于曹操的重要性,完全不亚于诸葛亮对刘备的重要性。诸葛亮、荀彧就像三国乱世当中两颗闪耀的明星。

其实最早荀彧是在袁绍手下,为何荀彧后来舍弃袁绍投奔了曹操呢?

荀彧出身颍川荀氏,荀子之后,世代簪缨的大族,少年就被称赞有“王佐之才”。189年荀彧被举孝廉,任守宫令(掌管皇帝的笔、墨、纸张等物品)。接着董卓入洛阳,掌控朝政,荀彧弃官归乡。对父老说:“颍川是四战之地,如果天下有变,那就会经常受到侵略,应该早离去,不能久留。”

但乡人们多怀念故土,不愿离去。当时冀州牧韩馥派人接荀彧(韩馥也是颍川人),却无人相随。荀彧独自将宗族迁至冀州避难。到冀州后,冀州已为袁绍所得,袁绍见荀彧来,待之为上宾。初平二年(191年),荀彧离袁绍而投曹操。曹操见荀彧来投,大悦,说:“这是我的子房啊!”

荀彧离开袁绍,而投奔曹操,在当时看来其实是很难让人理解的。因为从各方面来看,袁绍都比曹操更有有优势:从出身讲,袁绍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曹操则是“阉赘遗丑”;从实力讲,袁绍身为冀州牧,占有一州之地,而曹操只是小小的东郡太守。更何况,在当时曹操其实是袁绍的小跟班……

我们看看史书中是如何记载荀彧离开袁绍,转而投奔曹操的:

彧度绍终不能成大事,时太祖为奋武将军,在东郡,初平二年,彧去绍从太祖——《三国志·荀彧传》

彧明有意数,见汉室崩乱,每怀匡佐之义。时,曹操在东郡,彧闻操有雄略,而度绍终不能定大业。初平二年,乃去绍从操。——《后汉书·荀彧传》

从《三国志》和《后汉书》的记载可以看出,荀彧之所以离开袁绍的原

因很简单“度绍终不能成大事”,荀彧认为袁绍终究不能成就大事。而听说曹操“有雄略”,所以舍弃了看上去更强大的袁绍,慧眼识人的选择了曹操。

其实除了以上所说表面原因之外,荀彧之所以离开袁绍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荀彧在袁绍那里没有“位置”了。荀彧在董卓入京后,料到了天下即将大乱,而颍川靠近洛阳,是四战之地,所以劝说父老乡亲离开故乡避难。正好同郡韩馥任冀州牧,派人来邀请荀彧,虽然父老不愿离开故土,但荀彧还是率领宗族到河北准备依靠韩馥。

结果等荀彧到了冀州,发现冀州牧已经成了袁绍了,这其实是一件非常尴尬的事情。本来荀彧是奔着韩馥去的,结果呢袁绍夺了韩馥的冀州,虽然袁绍对同为士族且天下知名的荀彧非常尊敬,待以“上宾之礼”,但荀彧自己是非常不舒服的。

另外,荀彧这种顶尖人才,他的志向非常远大,他需要充分的话语权。在袁绍阵营里,没有荀彧的位置。且不说沮授、田丰这些河北士族,早早占据了核心地位;就是同为颍川士族的荀谌、辛评、郭图等也早早进入袁绍的决策层。在袁绍那里,荀彧不可能有充分的话语权。

这其实就像诸葛亮后来选择辅佐刘备一样,有人会问诸葛亮为何不选择曹操或者选择孙权?这和荀彧当年的抉择一样,荀彧、诸葛亮他们虽然不会挑头在乱世中角逐,但他们需要能够左右一个集团的走向,也就是“二号首长”的位置,荀彧只有在曹操那里,诸葛亮只有在刘备那里,才可能有这种地位。

第二,荀彧的政治理想是“匡佐汉室”。和诸葛亮一样,荀彧也是心系朝廷的,“每怀匡佐之义”。而袁绍早早的就曾想拥立刘虞为帝,其野心已经表露的非常明显,这和荀彧的政治理念不同,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荀彧当然不会在袁绍那里蹉跎岁月。

第三,曹操是“合适的人”。虽然曹操势力弱小,仅有一郡之地,但曹操手下除了夏侯、曹氏宗亲之外,没有核心的谋士,荀彧的加入,让曹操集团瞬间提升了一个档次。另外,在讨伐董卓的过程中,曹操表现出了“忠心汉室”的大无畏精神,十几路诸侯,只有曹操真正出兵讨伐董卓,虽然惨败,但获得了荀彧的青睐。

荀彧选择曹操后,在战略上为曹操提出深根固本、奉迎天子的规划;战术上,荀彧曾面对陈宫叛乱而保全兖州三城,奇谋扼袁绍于官渡,险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奇袭荆州等。政治上,为曹操举荐了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郭嘉等大量人才。荀彧在建计、密谋、匡弼、举人等方面多有建树,可以说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荀彧的功劳是第一位的。

可惜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荀彧和曹操从一开始的志同道合、互相支持,走向了貌合神离。公元212年,荀彧因为反对曹操晋封魏公被曹操逼死,一代英才就此落幕,实在让人慨叹。

参考资料:《三国志》裴松之注、《后汉书》、吕思勉《三国史话》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荀彧为什么老年背叛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荀彧

    颍川名士荀彧,一个被曹操看做是当代张良的人,一辈子辅佐曹操,为什么到老了,却突然反对曹操,而且还不明不白地死掉了。荀彧的一生,很能代表那个时代,世家大族的沉浮,完全可以看做是,三国乱世的晴雨表,荀彧最终的态度,也很能说明,三国时代名士们纠结和痛苦的内心。荀彧很早就被称为王佐之才,出身名门的他,从小就

  • 荀彧既然自称忠于汉室,为何还要投奔曹操,而不是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荀彧

    民间流传的刘备形象,实际上与历史上真实的刘备差距很大,很大程度上是拜《三国演义》所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将刘备塑造成一个忠贞不二的汉室苗裔,在演义中,刘备礼贤下士,为人谦逊,处处散发着伟大的人性光辉,最重要的是,他还有着高贵的血统——大汉高祖皇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小说中甚至列出了从刘胜到

  • 荀彧之死:和老板一起创业的打工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萧武有话说标签:荀彧

    荀彧死的时候是很不甘心的。因为曹操给了他一个空盒子,他懂了曹操的意思,就自己饮鸩身亡了。荀彧资格很老,又出自著名的颍川荀氏,一直很受曹操重用。在曹操阵营里,荀彧的地位始终是第一位的,类似于萧何之于刘邦。至于很多人说的郭嘉什么的,地位都远不如荀彧,唯一接近荀彧的是他的侄儿荀攸。荀彧死后,接替他的位置的

  • 荀彧,到死也是汉臣!

    历史人物编辑:亮亮老唐标签:荀彧

    近代历史学家何兹全曾评价:沮授、荀彧和诸葛亮一样,都是三国时期第一流的智慧人物。对此,我非常赞同,而且荀彧和诸葛亮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有匡扶汉室之志。荀彧,才是真正的身在曹营心在汉,到死也是汉臣……《三国志》作者陈寿在给荀彧写的传记最后有句评价,“荀彧清秀通雅,有王佐之风,然机鉴先识,未能充其志也

  • 曹操送荀彧一盒子,荀彧打开后发现是空的,却为何服毒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万善门标签:荀彧

    曹操赐荀彧空食盒的事情,发生在建安十七年,即公元212年,不过故事还要从建安十六年讲起。曹操在赤壁战败之后,并没有消沉,而是挥师西进,于建安十六年,逐马超、破韩遂,横扫西戎羌氐诸部,一举平定了关右凉州地区。此时的曹操志得意满。建安十七年,汉献帝为了表彰曹操的功勋,准许曹操“参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

  • 曹操送荀彧一食盒,打开之后是空的,为何荀彧突然服毒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荀彧

    东汉末年,天下三分,曹操占据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作为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军事家和文学家,他的成功是必然的,因为不仅他自己有谋略胆识和远见,身边也聚集了一大批文武贤才。我们不一一赘述,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在曹操征战天下过程中,跟随他时间最久,功劳最大的重要人物,一位忠心耿耿辅佐他的谋士荀彧。二十多年的跟

  • 荀彧辅佐曹操多年,曹操究竟为何要杀荀彧?真相令人感叹

    历史人物编辑:莽原说标签:荀彧

    《三国演义》是四大名著之一,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英雄人物,他们或勇猛或忠义名留青史,如身跨赤兔的吕布,过五关斩六将的关羽,孤身杀敌救阿斗的赵子龙,长坂坡一声暴喝吓退敌军的张飞等等。然而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凭借过人的才华和智谋,为我们留下了许多津津乐道的故事。谋士是当时一个特殊的存在,他们依附在各个势力之

  • 荀彧为什么自杀荀彧是自杀而死吗?

    历史人物编辑:张丽萌标签:荀彧

    汉末时期的荀彧,被人称为拥有“王佐之才”,在曹操统一北方的过程中,他作为首席谋士和功臣,在曹操阵营当中的地位也可见一斑。荀彧作为一名战略家,政治家,曹操也将他称为是自己的张良。但是,荀彧最终的死法,却总是众说纷纭,较为流行的就是说曹操给了他一个空食盒,荀彧因此而自杀。那么,荀彧真的是自杀身亡吗?荀彧

  • 曹操为何要逼死荀彧?其实,曹操早就对荀彧不满了

    历史人物编辑:古藤枯树小桥标签:荀彧

    说起三国里的谋士,就不得不提曹魏的“五大谋士”,他们个个都有经天纬地之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曹操之所以能迅速地统一北方,他们功不可没。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五大谋士”之中的荀彧。荀彧是曹操帐下的肱股之臣,是最早投靠曹操的能臣,他为曹操举荐了大量的人才,比如郭嘉、陈群、司马懿、钟繇等人,读过三国的都知

  • 谁说荀彧是被曹操害死的?为您解密荀彧离世的真相

    历史人物编辑:东南史官标签:荀彧

    荀彧是曹操帐下第一谋臣,辅佐曹操尽心竭力。一直到曹操当上魏王之后,民间传说他和曹操反目,曹操派人把荀彧干掉了。一种说法是赐蒸鹅,因为荀彧生了大疮,吃蒸鹅必死;第二种是送给荀彧一个空盒,荀彧明白空盒的意思,马上自杀。这可真是会编会说!可能这种传说源自于古代说书人的嘴。那时候没有电视,老百姓最喜欢的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