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死的时候是很不甘心的。因为曹操给了他一个空盒子,他懂了曹操的意思,就自己饮鸩身亡了。
荀彧资格很老,又出自著名的颍川荀氏,一直很受曹操重用。在曹操阵营里,荀彧的地位始终是第一位的,类似于萧何之于刘邦。
至于很多人说的郭嘉什么的,地位都远不如荀彧,唯一接近荀彧的是他的侄儿荀攸。荀彧死后,接替他的位置的也是荀攸。
再往下是贾诩,贾诩多奇计,在重大问题上曹操也很重视他的意见。但是贾诩毕竟是半路上才投降曹操,和荀彧这种创业元老没法比。
曹操几次比较大规模的出征,留守后方的都是荀彧。刘备大规模出征的时候,留守后方的一般是谁呢?前期是关羽,后来是诸葛亮。
荀彧和曹操手下的其他谋士相比,还有一个不同的地方,是荀家本来就已经是当时的顶级豪门了,出过几位三公。
所以荀彧对他和曹操的关系的理解,也和别人不同。其他人都知道自己和曹操的关系是打工人和老板的关系,曹操就是自己的老板,汉朝对他们来说是虚无缥缈的东西。
荀彧不然,他认为他和曹操是合伙人关系。他的家世让他加入曹操阵营的时候就是带资入股的,而且他也给曹操推荐了不少人才。
毕竟颍川文士唯荀氏马首是瞻,他是颍川文士的领袖人物。曹操兴起的两个原始股就是颍川文士和谯沛宗亲,谯沛的主要是曹操的族人,夏侯惇夏侯渊兄弟,曹仁曹洪等等。
所以荀彧觉得他和曹操是合伙人,就算曹操是大股东,荀彧是小股东,他也是股东,和普通的打工人不同,是有股份的。
这个区别在哪里呢?打工人只能指望着公司上市之后,老板给他们分配股份,而小股东无论大股东给不给分配,他都是本来就有股份的。
所以,荀彧的想法和其他人也不同,这个区别主要是曹操死后,他的政治遗产由谁来继承?其他人都可以接受曹操的儿子继承,荀彧不接受,他希望其他原始股东轮流做庄。
而且,荀彧和其他人还有一个不同之处,曹操把汉献帝迎奉到许都之后,荀彧就担任了尚书令,当时汉献帝的朝廷没有太尉,曹操担任司空,司徒是充数的吉祥物。
所以,如果曹操死了,按照正常的规矩,就是荀彧接替。曹操在进封魏公的时候,就曾经希望荀彧日后担任司徒,但被荀彧拒绝了,因为荀彧反对曹操进封魏公。
按照刘邦在白马之盟和功臣的约定,非刘氏不得王,非功臣不得侯,作为臣子,只能封侯,不能封公爵,否则就是逾制。曹操公然进封魏公,就打破了这个规则,篡汉之心昭然若揭。
这样,荀彧和曹家的关系就变了。本来是平等的合伙人,都可以在董事会上桌子,曹操称公称王,地位就不一样了,荀彧的原始股实际上就没有了,要等着曹操给他重新分配股份。
但是,从曹操的角度看,荀彧这个理解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你虽然跟随我比较早,但那也是打工人,而不是合伙人,并没有什么股份。有没有,都是曹操说了算,不是你说有就有。
这也是为什么开国之君经常要诛戮功臣的原因,其实就是要消灭那些自认为自己从一开始就是小股东的人,这样他们自己才能定于一尊,凌驾于其他所有人之上。
老板们其实也一样。打工人觉得自己付出了多少,没有自己就没有公司,其实都是误会,在老板眼里,除了他自己,其他人都是工具人,并不是非你不可的。
即使你在某个阶段对公司有重大贡献,那也是可以用工资高低衡量的,而不能用股份去酬谢。也因此,即使某个人对公司有重大贡献,也不意味着你是公司的主人,你始终都是打工人,工具人。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荀彧就是一个没有找准自己位置的打工人,队自己和老板的关系认识不清楚,最后和老板硬刚,结果自然是他自己碎了一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