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翩翩仙才 三国贵公子曹植

翩翩仙才 三国贵公子曹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李伟侃车 访问量:4598 更新时间:2024/1/22 5:49:10

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局部)中曹植的画像。

那是建安末期的一个盛夏。以博学多艺闻名的邯郸淳,作为曹家三公子的座上宾,正在欣赏一场演出。台上的主角是一个盛装登场的胡人,胡舞《五椎锻》、跳丸击剑、诵俳优小说,十八般技艺看得人眼花撩乱。胡人笑问:“邯郸先生觉得如何?”

邯郸淳正纳闷主人怎么还不露面,却见胡人洗尽妆饰、整理衣冠,变成一个气度翩翩、丰神朗朗的年轻公子。他侃侃而谈,宇宙造化、圣贤、文学政事、兵法谋略无一不精。整个会面,邯郸淳默然不语,返家后惊叹曹公子的才学,直道是无双“天人”。

古代文人中,才华横溢者不乏其人,惊为天人者却屈指可数。清初的王士禛说:自汉魏以来两千年来的诗家,堪称“仙才”的只有三人而已。“诗仙”李白,北宋苏轼,还有一个就是他——魏武曹操的第三子曹植,曹子建。

建安雄才曹公子

魏武曹操有一句名言:“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在三国豪杰中,曹操子嗣众多,优秀的儿子如星汉灿烂。曹植身边的兄弟,武有忠勇无畏的曹昂、志为良将的曹彰,文有神童之称的曹冲、雅好文章的曹衮,还有文武双全、最终成为曹氏继承人的曹丕。而曹植,是其中最杰出、最受父母宠爱的那一个。

曹植提笔一挥而就,不仅描写了铜雀台的巍峨壮丽,还赞颂了父亲的盛德大业。图为民间年画《曹操大宴铜雀台》

曹植是怎样一步步地脱颖而出,独得曹操青睐的呢?曹植在十多岁的时候,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历代辞赋典籍,写得一手好诗文。曹操看了他的文章,惊喜得不敢相信:“你是请人代笔吗?”曹植立刻下跪禀告:“孩儿出口成论,下笔成章,愿父亲当面出题测试,就知道我是不是请人写的了。”

建安十七年(212年),邺城的铜雀台刚刚落成,曹操带着儿子们一同登高游赏。就在大家怜风月、狎池苑,兴致正浓时,曹操出题,让每个人作同题赋一篇,描绘眼前光辉绚丽的楼台。曹植提笔一挥而就,不仅描写了铜雀台的巍峨壮丽,还赞颂了父亲的盛德大业。曹操读罢,立刻大赞他文笔非凡。

之后,曹操经常出难题和他论辩,曹植总能从容应答,充分展现出才思敏捷、才华斐然的天赋,逐渐赢得曹操的宠爱。更难得的是,曹植丝毫没有贵公子的架子,《三国志》说他:“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

曹植的才情和品格,让曹操仿佛看到了年轻的自己,一度视为理想的继承人选,也有意大力栽培。曹植年纪轻轻,就得到平原侯、临菑侯的封爵,做了万户侯;二十三岁在曹操出征东吴时,负责留守大本营邺城。曹操语重心长地告诉他:“我担任顿丘令时,正好二十三岁了。回想当时作为,没什么可后悔的。你现在也二十三岁了,能不努力吗?”

顿丘令,即顿丘县令。曹操担任这个职位不过一年,历史上也没有记载他在任的政绩。然而年轻的曹操,造五色棒、打压豪强,上书言事、抨击弊政,讨董卓、破黄巾,尽显热血少年的英雄本色。

曹操最有份量的一句话,是他公开表示:子建,是我儿中最可定大事之人。这无异于向天下昭告,他确立曹植为世子的决心。在父亲的鼓励下,曹植早早立志,以报效国家为己任。他写下侠气纵横的《白马篇》:“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是他梦想的驰骋疆场之风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是他迸发的舍生取义之豪情。

他写给好友杨修的书信,更是明确表露心迹:“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妙笔生花的曹植,心中燃烧着理想之火,他希望做个身经百战的豪侠或将领,在分裂的乱世中完成统一山河的宏图。

心怀天下 建安之杰

自建安九年(204年)以来,曹操平定冀州,迁居邺城,一方面继续征战,推进统一大业,一方面加强邺城的经营,将其打造成北方的繁荣都市。年轻而才华满腹的曹植,在这里度过了一段春风得意的贵公子生活。

图为金协中彩绘《三国演义》第七十九回插图,兄逼弟曹植赋诗。

“乘辇夜行游,逍遥步西园”,西园的良夜,他款款行吟,潇洒不羁;“丝条垂珠,丹荣吐绿”,清池的芙蓉,他洋洋铺写,形神兼备;“清醴盈金觞,肴馔纵横陈”,盛宴的酒肴,他细细品味,口吐华章。

那时候,众多文人雅士相继齐集邺下,这些人在三曹周围,既是臣属,亦是志同道合的文友。邺城中逐渐形成了以曹氏为中心的文人集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这里仿佛一片乐土,游宴歌舞、论辩谈笑,吟诗作赋、同题创作,动人的诗文流传千古。

这个文人集团,有曹操、曹丕、曹植组成的最核心的“三曹”,也有王粲刘桢等为代表的建安七子。历史上著名的建安文学,进入了繁荣时期;最有才气的曹植,从此开锦绣璀璨的文学道路,最终成为《诗品》中最推崇的“建安之杰”。

作为有志报国的少年,曹植崇尚武勇、渴求贤才,宴饮行乐并不是他创作的全部。曹植随军西征时,途经秦穆公的墓地,有感于子车氏三子殉葬一事,写下凭吊古人的五言诗《三良》。

“功名不可为,忠义我所安”,曹植开篇就提出对功名的独到见解,建功立业非是人力强为,在求取功名的过程坚守忠义,才是吾心安处。“谁言捐躯易,杀身诚独难”,求生是人的本能,三良慷慨赴死,让曹植既感佩又惋惜。“黄鸟为悲鸣,哀哉伤肺肝”,最后他化用《诗经》古意,表达绵延深长的哀悼之情。

大约在曹操颁布三道《求贤令》后,曹植怀着相同的希望,写下以招隐求贤、辅君济世的辞赋《七启》。他遥承《七发》《七激》等汉赋体式,仿作“七体”,虚构了镜机子和隐士玄微子的一场对话。玄微子从饮食、容饰、羽猎、宫馆、声色、友朋、王道等七方面出发,赞颂圣宰的霸业和王道,形成四方贤才靡不归附的盛况。

玄微子领悟入世的积极意义,不再单虚好静、飞遁离俗,从“未暇此游”变为“从子而归”,成为一个真正有担当、有抱负的济世贤才。曹植用宏大整饬的笔法,富丽瑰奇的词藻,勾勒出一个繁华鼎盛的世俗世界。这个世界,象征着曹操治下,彰显着统一气象的北方中原。曹植希望,以此招揽四野遗贤,让他们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做出正确选择,实现士人兼济天下的理想。

壮志难酬 诗赋愈工

曹植因他天纵的才华,得到父亲特别的宠爱,也因为洒脱任性的性情,最终与曹氏继承人无缘。他的人生命运和文学创作,也大致以曹操崩逝、曹丕即位为分水岭,表现出截然不同的两个阶段。

在人生最艰难的岁月里,曹植写出了平生最杰出的诗赋《洛神赋》。图为《洛神赋图》局部

相较于早年踌躇滿志的优游生活,已过而立之年的曹植远离都城,远赴封地,虽是身份贵重的皇室亲王,身历魏朝两代皇帝,但是他终其一生,都无法实现壮志鸿图。在早期诗文中,曹植纯粹而热情地表达他的抱负,对前途充满信心;到了后期,他在作品中表达理想与现实的冲突,风格转向幽邃奇绝、深沉悲远的格调。

“君若清路尘,妾若浊水泥。浮尘各异势,会合何时谐?”他借思妇的闺怨,表达政治失意、功名无望的哀伤。“行云有返期,君恩傥中还。慊慊仰天叹,愁心将何愬。”他用飘摇的命运,表达君臣无间、兄弟和好的祈愿。

他还创作了许多游仙诗,将飞扬的灵思、华美的文采发扬光大,创造出一个个美好纯净、出尘绝俗的神仙世界。在那里,曹植披羽衣、乘飞龙,饱览仙界风光。他欣赏高华的桂树,攀登连天的山岳,追随仙人的指引,聆听高士的教诲。他学会了淡泊无为,学会了忘言忘我,他甚至得到了灵芝仙草,达到长寿无疆的境界。

在这段苦闷的时期,曹植更创作出平生最优秀的诗文,也真正到达了“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文学高度。

在一次从京城归藩的途中,曹植被迫和异母弟白马王曹彪分道而行,在不久前,他的亲兄弟任城王曹彰在京城不幸殒命。亲人的生离死别,激发了他孤寂、忧愤之情,一首抒情长诗《赠白马王彪》由此诞生。

独行的归途中,曹植悲叹:“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他的归路险阻重重,连日的暴雨冲毁山路,无奈登高而行;赶路的骏马身染疾病,一路上还要忍受枭鸟、豺狼的惊扰。但是这些都比不上小人挑拨、兄弟离居带来的心灵创伤。

但是曹植到底不失建安文学的本色,他笔锋一转,吟咏着“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他把郁结的低沉情绪,升华为昂扬豪迈的金石之声,尽显大丈夫之气概。

又一次归藩旅途,曹植路过了洛水。这一次他不去感叹命运的无常、理想的破灭,而是用最浪漫的文笔,描写了人神之间一段唯美的旷世之恋。他伫立在洛水之滨,恍惚间邂逅一位袅袅婷婷的神女。

曹植不惜用大段的篇幅展现洛神宓妃的美丽,其中最经典的要属那一连串绝妙的比喻:“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这大概是,古人赞颂女神最美丽的词句。

曹植和洛神经过短暂的相会和真情告白之后,随即迎来永远的别离。他看到洛神在众仙的簇拥下,演绎一场优美灵动的舞蹈;她离去时,眉目含愁,泪水涟涟,消逝在浩渺烟波之中。洛神的倩影,在曹植心中难以忘却,他忍不住驾着轻舟逆流而上,追寻洛神的踪影。然而人神殊途,洛神终究不再出现,这个故事也在曹植徘徊怅然的身影中收束。

标签: 曹植

更多文章

  • 泰山《飞龙篇》碑刻与“绣虎”曹植

    历史人物编辑:灵幽侃娱乐标签:曹植

    泰山魏曹植的《飞龙篇》诗碑现存于岱庙汉柏院东碑墙上,与东汉张衡的《四思篇》同刻于一块碑上。碑高60厘米,宽110厘米。诗文13行,满行11字,字径4。5厘米,隶书。此碑原在岱庙环咏亭,为明万历年间重修环咏亭时所刻,书写人不详。国民党山东省政府驻泰安时,改岱庙为中山市场,在环咏亭、道院建旅馆澡塘,环咏

  • 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什么斗不过哥哥曹丕呢?政治能力不足

    历史人物编辑:钱冬霞标签:曹植

    曹植虽然才高八斗,但政治能力是比不上曹丕的,曹植的谋臣杨修虽然很聪明,但远不如曹丕的谋臣贾诩老谋深算,在加上曹丕是曹操的长子,在争夺王位上是占有很大优势的。曹操是很喜欢曹植的,因为曹植文学水平很高,在诗词歌赋方面胜过曹丕,曹操建铜雀台,上边的诗词歌赋大都出自曹植之手,所以曹操有意立曹植为世子,曹丕知

  • 曹植明明没有称王的能力,为何曹丕还如此忌惮他?

    历史人物编辑:一零历史标签:曹植

    曹植明明没有称王的能力,为何曹丕还如此忌惮他?说起三国,不得不谈论起来的就是曹操,不仅可以带兵上战场打仗,更是精通兵法谋略,同时在对于能人异士更是非常的尊重,求贤如渴,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实在是一个全能的优秀人才。关于他的儿子们,也是个个都非常的厉害,但是最最经常被人们提起来的就

  • 曹操喜欢曹植和曹冲,为何曹丕不被待见?三个方面道出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侃历史标签:曹植

    三国这段历史一直是受到人们关注的,人们对于三国这段历史也有较多的了解,而其中一支势力更是受到了人们的关注,那便是曹操的曹魏势力,许多人称曹操为一世奸雄,曹操也确实是配得上这个称呼。在三国时期,曹操确实是一位英雄,但是曹操对于自己的儿子的态度却是让人十分的疑惑,曹操的儿子总共有二十几个,但是最著名的只

  • 同样是“枭雄”曹操的儿子,曹丕和曹植对比,哪个人更有才?

    历史人物编辑:王富刚标签:曹植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一个人的才能有很多种体现方式,并不是只有懂得写诗作文的人,才是一个真正有才华的人。一个人的心机和伎俩,也是才能的重要体现,在大多数情况下,一个人写诗作文的才能,远不如一个人的心机和伎俩上的才能更加实用。曹植和曹丕争夺太子失败,就是因为曹植的才能优势仅仅在于写诗作文,而曹丕的才

  • 才高八斗的曹植为何斗不过曹丕?看看他的所作所为,真比不上曹丕

    历史人物编辑:韦继涛标签:曹植

    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同时也是最辉煌的时代之一;说是最混乱,是因为当时各方诸侯征战不休,导致人口锐减,这其中的惨状,只能用曹操《蒿里行》中的诗句来表达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而说辉煌,是因为在当时如此混乱的情况下,却出现很多杰出人才,极大的推动了社会发展

  • 曹植为何败给曹丕?七步成诗,其实是曹丕顾念手足之情有意放过他

    历史人物编辑:伊河史话标签:曹植

    为何曹操不选择性格才学酷似自己的曹植呢?曹丕究竟凭什么击败了曹植呢?曹丕与曹植之间的斗争,曹植的才华一直占据优势,曹操很多次公开的夸奖曹植,表扬曹植非常像自己,很有自己年轻的时候风范,话语之间已经视曹植为自己的接班人。曹植在满朝大臣面前出口成章,侃侃而谈的时候,曹丕又在哪?呆在角落,低头生闷气。谁又

  • 曹植斗不过曹丕,只是曹丕手段毒辣那么简单吗?与曹操关系莫大

    历史人物编辑:丁汉军标签:曹植

    前不久热门综艺《我就是演员》热播,吸纳了无数青年演员前来报名参加。在众多个舞台剧中,最能打动我的就是曹丕与曹植的那一场七步诗的舞台剧。这其实是根据真实的历史事实改编的,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的诗,也是有证可查的。我们只能从这一个片段里看出昔日的兄弟情分,在权力争夺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瞬间化为乌有烟消云

  • 肖说三国2,,曹植争面子、曹丕赢里子

    历史人物编辑:乡姐晓霞标签:曹植

    肖说三国2,,曹植争面子、曹丕赢里子我们应该学习匡衡克服困难,刻苦读书,孜孜以求、锲而不舍的精神,胸怀大志,勤奋学习,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本领的人。这些日子曹丕感觉到压力巨大、心烦不已,因为弟弟曹冲自年初病死,就不断有人散布谣言说曹冲是他加害的,更有人说:“曹冲之死对自己来说是不幸,但对曹

  • 七步诗救不了曹植,救他的是一女子,她跟曹丕有关系,跟曹植也有

    历史人物编辑:钱六六标签:曹植

    谢灵运说:天下文才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占一斗,余者天下共分之。谢灵运这话明显在吹牛,不过只有他自夸的这部分算吹牛,曹子建倒是怎么吹也不过分。曹植的确有才,不过说他独占八斗就有点过了,就才情而言,他的父亲枭雄曹操,在文采方面可是一点都不输给曹植,再有曹植的兄长曹丕其实也算是当世文豪,曹家三父子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