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三国,不得不谈论起来的就是曹操,不仅可以带兵上战场打仗,更是精通兵法谋略,同时在对于能人异士更是非常的尊重,求贤如渴,在文学方面的造诣也是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实在是一个全能的优秀人才。关于他的儿子们,也是个个都非常的厉害,但是最最经常被人们提起来的就是曹丕和曹植两位了。
关于曹植,他最优秀最突出的点就是在文学领域方面,留下了许多流传千古的名作,特别是表达兄弟情义的《七步诗》和表达爱情的《洛神赋》是一直流传的佳作,第二个更是将爱情的凄美表达的淋漓尽致,更是因此生出了很多其他版本的爱情故事。而相对于曹植来说,曹丕的文学造诣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虽然也是一个诗人,但是程度上是无法比的,他更擅长的还是在军事方面。但是只是一个文学家的曹植,曹丕为什么如此忌惮,非要想方设法的处死呢?
按照常理来推算的话,曹植更像是一个文弱的诗人,曹丕没有害怕他的理由的。当然曹丕忌惮的也并不是曹植的文学才华,虽然弟弟有这些优点会更让人喜欢,但是这并不是成为一个帝王必须要拥有的条件,曹丕对弟弟最最无法忍受的当然会是与政治军事方面的事情。在皇位之争的过程中个人都是在明争暗斗,尔虞我诈,特别是这两个人。每个人也都有输有赢,但是当年司马门事件,曹植直接将自己给作死了,也让曹丕对他心生忌惮。
司马门是曹操当年修建的洛阳城的宫禁之门,而且整个洛阳城都是按照皇室的规模来打造的,看来他也是早早的就已经是对皇位有所惦记了。然而曹植却胆敢擅自闯入司马门,这无疑不是对曹操权势的一种无视,也让人们看到了曹植内心深处对权势的一种渴望,彻底暴露出来之后,曹操当然是大怒,从此对这帝位的继承候选人就不再考虑他了。这也不是说因为曹丕的太过于精明算计,只能怪他自己,将自己给作成这个样子,看来有的时候知道适时的收敛才是最好的。再加上曹植受命南中郎将之时不知道多家防备,就被曹丕给陷害了。曹丕也只是小试牛刀,以兄弟践行的名义将他给灌醉,让其延误军事,彻底的破坏他在中兵将心目中的良好形象,致使最终彻底的丢掉了兵权。
曹丕对弟弟的处处赶尽杀绝,好多人会认为这对一个文人来说毫无必要,并且对他也没有任何的威胁,其实只是曹植表现的不够明显,处处隐藏心中的欲望,但是因为多次染指兵权,最终还是被亲兄弟给看穿了,触碰到这么敏感的事情,曹丕当然是容不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