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墓有七十二疑冢?专家表示:纯属杜撰,曹操生前异常节俭

曹操墓有七十二疑冢?专家表示:纯属杜撰,曹操生前异常节俭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蹴鞠亚洲女足 访问量:307 更新时间:2024/1/10 10:24:28

众所周知,曹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奠基者,从零开始铸造了曹魏大业。曹操在军事、学、书法、政治上皆有建树,纵观整个中华历史也是屈指可数的全能型天才。

曹操死亡后其墓穴的位置也引来后世无数人的关注,其中流传得最广的版本便是七十二疑冢。

所谓的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是指:曹操历来生性多疑,大病当头时害怕自己的墓被后人所盗窃,于是连续造了七十二个疑冢,如此一来世人就无法分清楚哪个究竟是他的。七十二疑冢的位置又非常靠近曹魏的旧都,于是该说法就在民间广为流传。

但是,七十二疑冢的疑点非常多,且没有证据能够证实这一说法。虽然曹操生性多疑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但其毕生的精力都花在了建立霸业之上,多疑的性格也只是担心自己的政权受到影响。

换句话来说,对于曹操而言,野心永远大于自身得失。况且曹操病危时更是三国对峙最严峻的时刻,子嗣又在进行着夺位争斗,内外形势都不容乐观。

此时建造七十二疑冢必然要消耗大量的财力、劳力,曹操这样的野心家岂会因为一己私利去拿国家的未来开玩笑?

在后来的考古工作中,史学家也正式确定了曹操墓位于西高穴村。而原先七十二疑冢的说法被完全推翻,经考察得知那其实是北朝墓群,且数量并非七十二,而是高达一百三十四。

七十二疑冢中也曾被部分盗墓贼侵入,这些盗墓贼是最初否定这一说法的群体,墓碑的题字足以表明这些墓穴属于北朝室。七十二疑冢的说法之所以会流传得如此广泛,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三国演义的描写。

虽然三国演义只是小说,但其影响力已经深入人心,且文中大部分内容都有史可考,民间也因而陷入了半信半疑的状态。

那么,曹操墓中的情况又到底如呢?其实曹操墓中并没有像世人所想的那般,拥有大量的金银珠宝当作陪葬,而是一切从简。墓中几乎没有陪葬品,只有简单的一些文物珠宝,对于君王来说这的确清贫得不可思议。

但是,曹操来提倡节俭之风,且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在初期争夺战中就曾当过盗墓贼,利用盗墓所获得的大量金银珠宝来填充军队开销,这也是曹操势力急速壮大的原因之一。

曹操既然当过盗墓贼,那他自然明白陪葬的金银珠宝再多也终有一天会被挖空的道理,所以死后薄葬倒也符合其的做事风格。

只是自古以来都有君王厚葬的传统,就算偶尔会冒出几个特殊的例子世人也不愿相信这是真的。

曹操墓公布于世后,考古学家在墓中除了曹操外只发现了一老一小两个陪葬的尸骨,依官方判断这应该卞夫人和其侍女,此外再无陪葬人员。

墓中损坏情况比较严重,基本可以确定被多次盗过。出土的文物也所剩无几,珍贵品仅有八件。因此,曹操薄葬基本已经实锤,这些陪葬品对于一代帝王来说几乎可以忽视,也恰恰从侧面反映出曹操的人格魅力所在,成大事者不拘小节。

值得一提的是,考古学家发现曹操的尸骨破损严重,且头骨有被利刃劈砍过的痕迹,很显然遭到了报复性破坏。关于此事又有几个不同的说法,其中最让人深信不疑的则是司马家和曹家的恩怨。

该说法是建立在司马家篡权之后,司马家为了削弱曹魏政权的旧党羽势力而故意破坏墓穴,出于政治目的的行为。曹操的墓穴及尸骨被破坏,也象征着曹魏政权的没落。

但也有人认为是盗墓贼看到墓中陪葬宝物如此惨淡而打砸泄愤,亦或是后人对曹操形象的贬低而导致人为潜入并破坏。对此,大家有什么看法?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让曹操都忌惮的军事天才,16岁给曹操献奇计,17岁却被曹操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曹操

    三国时期曹魏的统治者是曹操,他所有的儿子都非常有权势。我们小时候听过曹冲叫象的故事,曹冲也是曹操众多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曹操也非常喜爱曹冲。传给曹冲。曹冲被称为大象的时候,曹冲只有六岁。一个六岁的孩子可以解决大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见他的智商已经超过了很多人。曹冲不仅有小聪明,他还有大智慧,不仅能辨别

  • 曹操为什么总是亲征?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曹操

    曹操一生,都在亲征。自他起兵开始,到其去世的前一年,几乎所有的重大作战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曹操以知人善任闻名,手下人才鼎盛,为何他就不能授权于手下去干呢?派人出征的成绩:很不理想 之所以许多朋友有曹操喜欢亲征的印象,是因为:曹操委将出征的成绩很不理想,最后往往要自己亲自来兜底。1、委曹洪出征。(1)、

  • 这两个家族同时辅佐曹操,一个帮曹操打天下,一个却得了曹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曹操

    三国时期的世家豪族可以说完全统治了汉室的江山,汉末的三国争霸也可以看作是世家豪族之间的理念和信仰之争。而一代枭雄曹操能得天下离不开这两个重要家族辅佐,这两个家族就是荀家和司马家。荀家出来的代表人物荀彧是当时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臣,前期曹操对其推心置腹,极为倚重。他帮助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战略,并且多次

  • 你知道“说曹操,曹操到”的后半句么?曹操一生不愿提及,很丢脸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曹操

    如果让人们说一个形容速度快的俗语,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想到那一句话,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说曹操,曹操到”,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形容出一个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说话者面前,常常给人惊喜的情况。然而,尽管这句话被很多人所使用,但你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么?你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故事,以及这句话之后的句子么?今天小

  • 曹操墓的发现揭示了曹操真实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曹操

    作者:罗桥础,王正方一、惊世发现曹操墓倏然现身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因此被称为一代枭雄。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安葬在河南安阳高陵。然而经历1800年风雨,高陵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高陵到底在哪里呢?2010年元旦

  • 曹操喊住司马懿,他一回头曹操受到惊吓,曹操究竟看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曹操

    曹操和司马懿,是三国英雄中不得不说的两个人。曹操,连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都表示非常佩服他。不过,曹操虽然能力很强,但他却犯下了一个追悔莫及的错误,那就是用饿了司马懿。司马懿出身士族豪门,少有才名,但起初他还不愿与曹操“同流合污”,后来由于曹操越来越强大,司马懿才不得不选择投靠。司马懿虽然站在了曹

  • 枭雄: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曹操

    十七今天带来的是三国中鼎鼎有名的历史人物:曹操。说起曹操有人爱之,有人恨之。有人惊叹于他的权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挟天子以令诸侯;也有人津津乐道于他和小乔大乔之间的八卦故事;更有人欣赏由他和他的儿子曹丕、曹植等人为代表创立的建安文学的诗词。诗作中通过表现现实的纷乱和人民的苦难,来抒发壮志未酬,渴望建

  • 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何一言不发?是他讨厌关羽吗?

    历史人物编辑:谈史论文标签:关羽

    关羽之死,诸葛亮的态度是什么呢?对不起,诸葛亮没有态度,起码我们在史书上根本找不到诸葛亮的态度。实际上,无论从横向还是纵向,关羽之死都没有让陈寿留下当时的刘备集团对此事的反应。无论是记录刘备的《先主传》,还是关羽自己的《关张马黄赵传》,亦或是《诸葛亮传》,以及其他所有人的传记,都没有记载。反倒是曹操

  • 湖北发现“罕见”古墓,内容颠覆历史,专家:高看了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关羽

    古今中外,留下的故事太多,其中描述的英雄人物也不可胜数,,然而由于年代久远,对于这些英雄我们并不能够亲眼目睹其风采,因此,对于他们的了解,我们仅仅只能从死板的文字之中,读出他们气势磅礴的身姿。但是,既然是依靠着这样的道听途说的方式,了解这些古代英雄,再加上千百年的传承修改,以及古人所具有的夸大特性,

  • 浅谈关羽在《隆中对》所扮演的角色:左右难为,难以抉择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关羽

    《隆中对》的双钳攻击,旨在令敌左右不能兼顾。刘备西路主攻,联络东路孙权,二路大钳联攻曹操;刘备从益州攻讨,关羽从荆州征伐,二路小钳合攻中原。大钳之中寓含小钳,遥相呼应,贯彻联合作战精神一致。两路攻击有个好处,敌之备左则右寡,敌之备右则左寡,敌之左右皆备,则因兵分力薄,敌之左右皆寡,被动应战的缺点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