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吗,在当时是否合理?曹操如此残暴为何能成功

曹操屠城是政治需要吗,在当时是否合理?曹操如此残暴为何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飞鱼侃史 访问量:4442 更新时间:2023/12/30 19:45:12

根据史书的记载,三国时期屠城次数最多的就是曹操,前后达十次之多,整个三国时期所有的屠城记录加起来,曹操一方的屠城行为占到90%以上,相比于曹操的屠城,其他诸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孙策与孙权各有一次屠城,而刘备一次也没有。

《后汉书陶谦传》:过拔取虑、雎陵、夏丘,皆屠之。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自是五县城保,无复行迹。

这是曹操第一次攻打徐州的陶谦,攻取了五座城池,全部屠城,前后杀害男女数十万人,尸体丢到泗水中,连泗水都断流了,导致五座城池没有人的遗迹。

曹操

《三国志武帝纪》:夏,使荀彧、程昱守鄄城,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还过郯,谦将曹豹与刘备屯郯东,要太祖。太祖击破之,遂攻拔襄贲,所过多所残戮。

这是曹操第二次屠城,也是曹操第二次东征陶谦,攻下了五座城池,打到了东海与郯城,打败了曹豹与刘备,又趁胜攻下了襄贲,所到之处全部进行残酷的屠杀,也就是屠城。

这是曹操对徐州的两次屠城,整个徐州因为曹操的屠城,被杀了数十万人,诸葛亮就是这个时候跟着叔父诸葛瑾一起逃离徐州的。

曹操前两次屠城的原因与他父亲被杀有着直接关系,父仇不共戴天,但并不是曹操屠城的理由,就算是陶谦真的害死了曹操的父亲,这与无辜的百姓有什么关系?

曹操残暴

易中天教授说曹操是个可爱的奸雄,就我个人来说,只觉得曹操是个奸雄,从来没有觉得曹操可爱过,有时候想想曹操甚至有人格分裂的行为,比如说曹操写过一首诗,诗中有几句是这样的:

《蒿里行》:白骨露於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这几句话的意思是说:尸骨暴露在野外无人收埋,千里之间没有人烟,听不到鸡叫声。一百个老百姓当中只不过剩下一个还活着,想到这里令人极度哀伤。

千里之间没有人烟的悲剧难道不是曹操自己一手造成的?曹操自己在屠城的同时,又感叹千里之间没有人烟,还会因此极度哀伤,有时候实在难以理解曹操这种自相矛盾的做法,但是曹操的屠城行为一直没有停止。

曹操是三国时期屠城最多的人

《三国志张邈传》:太祖攻围数月,屠之,斩超及其家。

这是曹操第三次屠城,背景是曹操攻打徐州时,陈宫联合张邈及张邈的弟弟张超一起拥立吕布为兖州牧,夺了曹操的兖州,并联合起来与曹操作战,曹操打败了吕布与陈宫,并围攻驻守在雍丘的张超,围攻了几个月,然后就是斩杀张超全家及族人,并屠城。

背叛曹操的是陈宫、张邈、张超,与雍丘百姓何干,曹操为了打击背叛自己的人,再一次把无辜的百姓当成了发泄的对象,毫无理由地屠城。

《三国志武帝纪》:冬十月,屠彭城,获其相侯谐。

这是曹操第四次屠城,这一次曹操率军攻打占据徐州的吕布,攻破了彭城,并屠城,俘虏了彭城相侯谐,这是曹操第三次在徐州屠城。

曹操不仅屠城而且还杀降

此外,曹操还屠过邺城、柳城、河池,夏侯渊屠过太原与袍罕,曹仁屠过宛城,在官渡之战大败袁绍之后,曹操还一次性屠杀了袁军的俘虏七万多人。

《资治通鉴》:馀众降者,操尽坑之,前后所杀七万馀人。

可见曹操从来就不是什么可爱的奸雄,这是不折不扣的残暴行为,作为一个成熟政治家的曹操,为何非得用屠城的行为,难道曹操不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吗?

曹操屠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条:

1、报仇。

曹操头两次屠徐州很明显与他父亲被杀有关,当然也不排除曹操利用父亲的死因趁机东侵扩大地盘,曹操当时的根据地在兖州,想要攻打徐州,总得出师有名,当时曹操还没有挟天子以令诸侯,只能利用父亲的死来攻打徐州,一边发泄自己的情绪,一边趁机攻城掠地。

陶谦害死了曹操的父亲

曹操杀张超屠雍丘的行为也是在报仇,报背叛自己的仇,同时也为了严厉打击今后再有人背叛,作为政治家,曹操即使屠城,也是有原因的,并非单纯地一时冲动,而是深思熟虑之下的行为。

2、以残暴的手段来打击敌人。

屠城这种残暴的行为并非是曹操发明的,秦末的项羽也是经常屠城,还有东汉名将吴汉也屠过城,屠城很多时候是为了打击敌人的士气与守城的决心,从而为今后攻城创造便利,要知道攻城战是战损最大的战争。

曹操通过屠城这种手段形成一种高压的舆论,也就是只有投降才不会屠城,如果坚守城池,待到攻破之后,就必须屠城,这样会对守城军民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力,人都是想活下去的,曹操这么做的目的就是减少自己一方的损失,并夺取城池。

曹操企图通过屠城来建立一种恐怖统治

3、以恐怖的手段来统治民众。

三国时期曹操控制区的苛捐杂税是重的,所以经常会有民众与士兵的叛逃行为,曹操为了减少这种行为,就以恐怖的手段来统治民众。

曹操有一种做法,就是士兵在前线作战,他们的家属都是住在曹操的老巢的,一旦有士兵投降,他们的家属就会受到处罚,以此来约束士兵,这是曹操对待士兵的手段。

对于百姓来说,曹操是以屠城这种恐怖手段来统治的,但凡不服从曹操的百姓,就会被曹操消灭,比如曹操屠邺城,邺城原来是袁绍的大本营,曹操攻占邺城后进行了屠城,把忠于袁绍的百姓全杀了。

《后汉书孔融传》: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

曹操是个政治家

邺城是袁绍的都城,城池很大,人口也很多,曹操不可能把邺城的人全杀了,毕竟曹操自己也需要人口来发展,那这种屠城就变成有选择性的,因此曹操把屠杀目标对准亲近袁绍的百姓是没有问题的。

还有个例子是,曹操南下荆州,结果樊城与襄阳的百姓宁愿跟着刘备一起逃离家乡,也不愿成为曹操占领区下的徭役和赋税来源,这说明曹操在当时已经有一个比较残暴的形象了,百姓选择用脚来投票足以说明曹操的残暴和刘备的仁义。

从这些原因来看,曹操的屠城的确是政治需要,但并非唯一的选择,相反,历史上经常屠城的人,极少能够成功建立政权,尽管他们能占据暂时的优势,但绝对不能统一天下。

比如项羽,比曹操还要残暴,军事能力超强,为人残暴,也是经常屠城,结果项羽败在了仁义的刘邦手下,刘邦几乎没有屠过城,并因此而赢得了民心,这也是刘邦打败项羽的原因之一。

经常屠城的政治家很难统一天下

尽管曹操有他自己的屠城原因,但曹操的屠城在当时并不是合理的,有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刘备,刘备一生没有过屠城,他却从势力最弱小的诸侯成为三国三大政权之一,刘备白手起家创造了奇迹,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刘备仁义、得民心。

曹操有家族势力支持,有官宦势力支持,可以说有钱有势力,但刘备除了皇室血脉出身,其他没有任何优势,要钱没钱,要人没人,又没名声,但人家刘备硬生生三分天下有其一,这就是得民心的原因。

曹操虽然建立了强大的政权,并因此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与中原,但是曹操并没有统一天下,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曹操不得民心,这与曹操的残暴是分不开的。

曹操当然也称得上成功,毕竟他建立的魏政权前身是三国最大的势力,只差一点点,曹操就能统一天下,只可惜他败在了赤壁之战,从此失去统一天下的可能。

曹操亲手建立了魏政权

曹操表面上是败在了赤壁之战,被孙权与刘备的联军打败,实际上还是失了民心,因为曹操及其政权一生屠城的行为让天下百姓熟知,直到曹操去世的前一年,曹仁因为宛城的叛乱,就杀了宛城所有的百姓,很多无辜的百姓因此而被杀。

天下百姓不是傻子,谁好谁坏多少知道一些,曹操一生有十次屠城行为,几乎包括了其控制区的各个地方,也让曹操屠城的名声远扬,尽管曹操打着唯才是举的旗号招揽人才,但并没有真正出身贫寒的人才来投靠曹操,这并非偶然的,而是必然的,背后的原因就是曹操的屠城,这项政策导致曹操没能统一天下。

曹操并未统一天下

虽然政治家可以不讲道德,但屠城这种行为,无论在古代还是近代,都是不得民心的残暴行为,即使用当时的眼光来看,曹操的屠城行为也让他在政治上失分不少,对待百姓越是恐怖,越是残暴,就越是得不到百姓的支持,最终在政治上难有更大的成就,这也是曹操不能统一天下的原因之一。

曹操的成功也只是统一北方而已,真正来说,曹操并没有成功,因为他没有统一天下,中国历史上自古以来就有大一统的思想,从秦始皇开始,历朝历代的政治家都把统一天下作为大一统的实现,这才叫成功,而曹操本质上不算真正的成功,他只是三分天下有其一而已。

标签: 曹操

更多文章

  • “说曹操,曹操到”,其实还有下半句,很多人知道却不敢说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曹操

    众所周知,曹操是三国时期的一个枭雄,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和文学家。说到曹操,想必很多人都会想到一个关于他的俗语:“说曹操,曹操到”,其实这句话还有下半句,很多人知道却不敢说。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吧!在东汉末年的时候,曹操利用自己的才能,成为了皇帝,并在其管辖的领土内,实现

  • 他为曹操攻城献了妙计,事成之后,曹操却要取他性命!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曹操

    三国英雄曹操为自己的曹魏政权做出了很多的努力。207年,曹操为了解决一些外部势力,于是决定去乌桓这个地方,他只有除掉了这些外部力量才能够一统北方,他要开始为自己的未来铺路了!其实当时在曹操还没有到的时候,张辽就带着不对把乌桓给灭了,根据历史轨迹来说,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收拾这个地方简直不要太简单了!

  • “不读懂曹操,不足以谈人生”,曹操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

    历史人物编辑:文史的意林标签:曹操

    曹操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曹操的性格就是妒忌、缺乏安全感等等,这使他疑心和残忍。曹操的多疑本性,在杀死杨修的情况下最为犀利。曹操很重视人才,但杨修死了。杨修是个非常聪明的人。后来杨修帮助曹植与曹丕夺嫡,曹丕起了疑心。曹操信奉“宁使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人生原则,杨修只好死。在官渡之战中,曹操杀

  • 曹操墓有七十二疑冢?专家表示:纯属杜撰,曹操生前异常节俭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曹操

    众所周知,曹操是三国时期重要的奠基者,从零开始铸造了曹魏大业。曹操在军事、文学、书法、政治上皆有建树,纵观整个中华历史也是屈指可数的全能型天才。曹操死亡后其墓穴的位置也引来后世无数人的关注,其中流传得最广的版本便是七十二疑冢。所谓的七十二疑冢的说法是指:曹操历来生性多疑,大病当头时害怕自己的墓被后人

  • 让曹操都忌惮的军事天才,16岁给曹操献奇计,17岁却被曹操所杀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曹操

    三国时期曹魏的统治者是曹操,他所有的儿子都非常有权势。我们小时候听过曹冲叫象的故事,曹冲也是曹操众多儿子中最聪明的一个。曹操也非常喜爱曹冲。传给曹冲。曹冲被称为大象的时候,曹冲只有六岁。一个六岁的孩子可以解决大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可见他的智商已经超过了很多人。曹冲不仅有小聪明,他还有大智慧,不仅能辨别

  • 曹操为什么总是亲征?

    历史人物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曹操

    曹操一生,都在亲征。自他起兵开始,到其去世的前一年,几乎所有的重大作战都是自己亲力亲为。曹操以知人善任闻名,手下人才鼎盛,为何他就不能授权于手下去干呢?派人出征的成绩:很不理想 之所以许多朋友有曹操喜欢亲征的印象,是因为:曹操委将出征的成绩很不理想,最后往往要自己亲自来兜底。1、委曹洪出征。(1)、

  • 这两个家族同时辅佐曹操,一个帮曹操打天下,一个却得了曹操天下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曹操

    三国时期的世家豪族可以说完全统治了汉室的江山,汉末的三国争霸也可以看作是世家豪族之间的理念和信仰之争。而一代枭雄曹操能得天下离不开这两个重要家族辅佐,这两个家族就是荀家和司马家。荀家出来的代表人物荀彧是当时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臣,前期曹操对其推心置腹,极为倚重。他帮助曹操制定了统一北方的战略,并且多次

  • 你知道“说曹操,曹操到”的后半句么?曹操一生不愿提及,很丢脸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曹操

    如果让人们说一个形容速度快的俗语,大多数人应该都会想到那一句话,就是我们常常听到的“说曹操,曹操到”,从字面意思来看,这句话形容出一个人出其不意地出现在说话者面前,常常给人惊喜的情况。然而,尽管这句话被很多人所使用,但你知道这句话的出处在哪里么?你知道这句话背后的故事,以及这句话之后的句子么?今天小

  • 曹操墓的发现揭示了曹操真实的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写乎标签:曹操

    作者:罗桥础,王正方一、惊世发现曹操墓倏然现身曹操是中国历史上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成功地实现了中国北方的统一,因此被称为一代枭雄。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安葬在河南安阳高陵。然而经历1800年风雨,高陵早已淹没在历史的烟尘中。高陵到底在哪里呢?2010年元旦

  • 曹操喊住司马懿,他一回头曹操受到惊吓,曹操究竟看到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澜风说标签:曹操

    曹操和司马懿,是三国英雄中不得不说的两个人。曹操,连拥有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都表示非常佩服他。不过,曹操虽然能力很强,但他却犯下了一个追悔莫及的错误,那就是用饿了司马懿。司马懿出身士族豪门,少有才名,但起初他还不愿与曹操“同流合污”,后来由于曹操越来越强大,司马懿才不得不选择投靠。司马懿虽然站在了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