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评价曹丕文才不如四弟,武力不如大哥,智能不如五弟,谋略不如曹操,那曹操为何立曹丕为世子。这句话呢看你怎么说,就和曾国藩那句屡战屡败换成屡败屡战一样,我们可以换一种类比,曹丕文胜大哥。武胜四弟,智同五弟,谋类曹操,何以不能为世子?要讲心狠,帝王之家哪个不狠,哪个不毒。无情最是帝王家,如曹丕这样的已经不错了。曹丕最大的政治竞争者曹值死于曹丕之后,曹彰是病死,曹幼年夭折,都和曹丕没有任何关系,如果就谋略和能力而言,曹丕是不如曹操,当比两个邻居同事刘禅和孙权是强多了。
曹操这一辈子一共有儿子25位。曹操儿子长幼次序不可考,没有详细记载,而有资格继承魏王世子之位的有三人:任城王曹彰,陈思王曹植和魏文帝曹丕(为了叙述方便,以最后封号称呼他们),曹冲死的太早也就不在讨论之列。实际上,晚年的曹操也饱受何人继位的问题而感到十分踌躇,但必须说明的是,任城王曹彰根本就不在考虑之列,真正有竞争资格的就两人,一个是陈思王曹植,一个是曹丕。曹丕在建安二十二年(217年),被立为魏国世子。建安二十五年继位。曹丕比曹植大五岁。这一点无疑是曹丕的加分项目,毕竟长子的身份具有不容置疑的地位。曹操曾问贾诩,我二子何人可以为世子,贾诩半晌不言,曹操道:文和怎么不讲话,贾诩道:我在想刘景生(刘表)与袁本初(袁绍)之事,曹操听后大笑道:你个老滑头。显然曹操明白了贾诩的意思,刘表和袁绍最终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没有立长子为世子,从而导致死后诸子争位。但贾诩为人谨慎,不能明说就是了。
曹植没有被立为世子除了不是长子之外,其中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为人轻浮,书生意气太重。就在曹操一要册立世子的那一年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曹植趁曹操外出期间,借着酒兴僭越做王室的四匹马的马车,擅开王宫大门司马门,在只有帝王举行典礼才能行走的禁道上纵情驰骋,一直游乐到金门,这个做法连曹操都不敢,曹操在得到荀彧报告以后,勃然大怒,立即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从此,曹植在曹操眼里就此丧失了继位的可能性,当年十月三十岁的曹丕被立为魏王世子,三年之后,六十五的曹操薨世,曹丕接任魏王,同年篡位登基,曹丕也就成为三国第一位皇帝,魏国的开国皇帝,史称魏文帝,在位六年,四十岁驾崩。可谓英年早逝。
实际上曹丕也许单项实力是不如几个弟弟,但综合素质颇高,曹丕自身文武兼资是肯定的。论文他被后世并称为“三曹”之一,论武也是勇冠三军。曹值武不能上马作战,而曹彰提笔不能言,曹丕以才干取得曹操的信任和喜爱。曹丕更会笼络人心,司马懿,陈群,贾诩这些曹操的重要幕僚都成为曹丕的有力支持者,而曹植身边几乎没有任何一个重臣。还有就是曹丕参与曹操的军政事务,锻炼和汲取了才干和经验。曹操每次出征都是让曹丕留守。《三国志》中记载“世子丕为五官中郎将,置官属,为丞相副”。可见曹操对曹丕的信任。也说明在曹操潜意识里大概率是认可立长的。
曹丕自己是长子,自身实力和条件过硬,为了争夺太子之位,进行了精心的谋划。朝臣支持,士族对曹丕比较认可。实际上,如果曹操长子曹昂与幼子曹冲不死,这二人才是最有资格的。
我是清水阿娇,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