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漫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鞠躬尽瘁,还是独揽大权?

漫谈《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是鞠躬尽瘁,还是独揽大权?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沐沐段子 访问量:2768 更新时间:2024/3/30 10:06:30

《三国演义》中,刘备因报仇心切,不听诸葛亮的劝阻,举倾国之兵讨伐东吴,结果夷陵之战被东吴的陆逊打回了原形。

刘备在夷陵连营七百里,犯了当年曹操赤壁之战打造铁连锁,将战舰连在一起的大忌。陆逊瞅准时机,采用火攻,几乎导致整个蜀汉军队覆灭。

其实这场战役在动之初,就基本上已经决定了其结果。

刘备称帝之后,整个人的心态都发生了巨大变化。这点在《新三国》电视剧中,于和伟所演绎的刘备,表现得更为贴切。刘备本出身寒微,长期处于隐忍、克制的状态,在西蜀称帝之后,权倾一方,不必再看别人眼色行事,这是其一。其二,刘备的集团是非常典型的董事长+总经理的管理模式,总经理诸葛亮是个很有才能的人,刘备能力和水平不够,只好事事听从诸葛亮,这种组合模式在创业阶段一直很稳定,而且刘备的事业发展非常顺利。如今刘备位居九五之尊,心态飘飘然,认为诸葛亮能办到的事,自己也能办到,不想在处处受诸葛亮掣肘,因此借此机会想把军政大权的实际指挥权限收上来。

因此,讨伐东吴的背后,实则是刘备压制多年的权力和野心的一次淋漓尽致的展现,可惜刘备要为之付出惨重代价。这就是一个领导人不能给自己准确定位、贸然揽权的后果。

经过刘备这一闹腾,诸葛亮的心态也在发生改变。

以往刘备对自己言听计从,蜀汉内政、外交、军事一直无往不胜。现在刘备破天荒地要自己“独闯天下”,这也令诸葛亮产生了深深的不被信任感和危机感。这种危机感直到刘备托孤、过世,刘禅继位后,依旧没能消除。

于是便发生了非常奇怪的一:,一向从不缺勤、按时上班的诸葛亮,在五路敌人大军前来进犯蜀汉的时候,居然称病不出,在家休假。

刘禅安排了好几拨人去邀请诸葛亮,诸葛亮无动于衷。

最后,毫无处理事务经验的刘禅不得不亲自登门,问计诸葛亮。

见到诸葛亮后,刘禅也是又惊又喜,喜的是五路大军进犯的危机被诸葛亮早已解除了,但是更令他惊的是,诸葛亮竟然是居家办公,谈笑间就直接调用整个蜀汉的国家资源,去处理这些事务,而他身为一国之君居然一无所知,也就是说诸葛亮连基本的禀报流程都没有走,直接安排的。试想,如果诸葛亮调用这些资源去针对他的话,那夺他的皇位真的是分分钟的事。

诸葛亮如此做,必然是受此前刘备冷落自己的影响,表面看是希望借此危机证明自己的存在感,实则是向幼主刘禅秀了一把肌肉,证明自己在整个蜀汉的巨大影响力和话语权:你老子活着的时候,尚且对我言听计从,现在你老子没了,你一个小屁孩如果不听命于我的话,那我分分钟就可以让你灭亡。

那么,经过诸葛亮给刘禅“上”了这一课,诸葛亮又重新回到了真正意义上的权力巅峰,一个人几乎垄断了蜀汉国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权力,那时候刘备真正意义上的心腹关羽、张飞也已经过世,整个蜀汉基本上都是诸葛亮到位之后招募来的骨干力量,这种统治力是相当恐怖的,因为就连曹丕之于魏国、孙权之于东吴,都无法形成如此高度集中的统治力。

诸葛亮如此为自己争权的目的,固然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兴兵伐魏,报答所谓的刘备对他的知遇之恩,动辄征调几十万兵力,也间接证明了诸葛亮在蜀汉的巨大号召力。

然而,任何事情都是有其不利的一面。

原本诸葛亮能够效仿周公伊尹,悉心辅佐、满满栽培其治国理念,或许刘禅也能有所作为,肩负起一国之君应有的职责。因为诸葛亮独揽大权,造成后主刘禅彻底放飞了自我,当起了甩手掌柜,整日只是饮酒作乐,不理政事。

诸葛亮看似成为了蜀汉实质上的最高管理者,风光无限,将所有事务都揽到了自己身上,其日子过得苦不堪言,待其活了五十多岁就累死在工作一线之上,此后整个蜀汉再也没有给力的人才,刘禅更是玩物丧志,敌人打来的时候,干脆献城投降,将父辈打下的江山拱手相让。

中国有老话:“十分聪明用七分,留下三分给儿孙,倘若十分都用尽,后辈儿孙不如人。”是非常有道理的。

标签: 诸葛亮

更多文章

  • 如果可以空投粮草,诸葛亮北伐能成功吗?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诸葛亮

    古代打仗没有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物资运输以人力为主,牲口能驮但同样要吃粮草,能走水路已是当时最节省成本的运输方式了。《孙子兵法·作战篇》着重讲了这个问题,“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粮不三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吃敌人的粮食),故军食可足也。国之贫于师者远输(远距离运输),远输则百姓贫。”作为军事家,刘备

  • 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是否愧对刘备父子?

    历史人物编辑:豆豆说娱乐标签:诸葛亮

    兴复汉室本就是一个很难完成的理想,而诸葛亮为了完成刘备的遗愿倾尽全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仅没有对不起刘备父子反而是最忠诚的臣子。刘备在投奔荆州刘表之后驻守在新野,此时离刘备起兵已经过去了20多年了。然而刘备依然寄人篱下,身边只有关羽、张飞、赵云等武将和一批老将士,再加上孙乾、简雍、糜竺等一些文臣。

  • 仅从一点,诸葛亮就不能算军事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丰碑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历来受到儒家正统的尊崇,而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更是将其神化为“近乎妖”的算无失策之“智绝”,但是就是从《三国演义》来看,仅凭一点,诸葛亮却也算不上军事奇才。诸葛亮对形势判断正确、明智,确实拥有非凡的战略眼光,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而三分天下,在刘备死后,辅佐刘禅的过程中,积极北伐,“六出祁

  • 如果曹操主动招揽诸葛亮,结局会是怎样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经典沸标签:诸葛亮

    原来如果曹操主动征召诸葛亮,结果会怎样?但是曹孟德爱才如命,比如他还极力拉拢关羽。曹魏麾下有那么多得力将领,曹操为什么不招收诸葛亮,或者曹操主动劝说诸葛亮为自己效力,结果会怎样呢?让小编为你揭秘。首先我的看法是,如果曹操主动征召诸葛亮,不仅得不到卧龙的帮助,甚至会被杀。因为诸葛亮和曹操有仇!曹操是今

  • 为啥诸葛亮躬耕处绝对不可能在河南?

    历史人物编辑:雲在青天水在瓶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躬耕处在河南省南阳市,还是在湖北省襄阳市?有人说:出师表中“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所以跟襄阳有根毛的关系啊!其实,这里有个古代和现代的地理差异问题。“荆襄九郡”在东汉末年其实是“荆襄七郡”,分别是: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并没有所谓的襄阳郡。《汉晋春秋》称:亮家

  • 诸葛亮神机妙算,此2人却骂他“诸葛村夫”,其中1人被他活活气死

    历史人物编辑:无风却起念标签:诸葛亮

    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神机妙算,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可说有如神人般的存在;然而,自古以来,文人相轻,要让自负才气的人,心服口服去敬佩另外一人,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诸葛亮早年在隆中隐居,尊重他的人尊呼他为“卧龙先生”,不过,《三国演义》中却有两人称他为“诸葛村夫”。▲诸葛亮才高八斗,却也有人称他为“

  • 关中还是陇右,诸葛亮北伐的目标是哪里?

    历史人物编辑:地图帝标签:诸葛亮

    从蜀汉建兴六年到建兴十二年,诸葛亮接连北伐曹魏,双方在秦陇之地奋死拼杀,无奈天不佑蜀,诸葛丞相最终在五丈原饮恨而终,北伐大业功败垂成。参考四百多年前韩信暗度陈仓,一战而定三秦的故事,很多人会把蜀汉的这次努力视为对刘邦战略的效仿,毕竟诸葛丞相的大旗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克复中原,还于旧都”。但天下哪有那么

  • 揭秘诸葛亮隆中对中一个极大的错误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诸葛亮

    荆州名士司马徽从前说道“卧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全国”,可是刘备得了卧龙、凤雏两个人,手下还有一帮杰出的文臣武将,又占据汉室正统这杆大旗,仍是没能“安全国”,这是什么原因呢?原因有许多,如关羽丢了荆州,蜀汉人才匮乏,诸葛亮军事上有所短缺等等,但我要说的是刘备集团之所以没能完成灭曹兴汉的希望,是由于他

  • 曹操也知道诸葛亮才智,为何要等刘备抢了诸葛亮才后悔莫及?

    历史人物编辑:自己去旅游标签:诸葛亮

    三国时期都知道一个道理,有智慧的人是很宝贵的,因为三国的时候不缺的就是勇夫,不缺少武将,但是就是缺少的是有大智慧的人,从古至今,都是知道的。打仗如果光靠武力的话,那肯定会输,但是如果打仗有一个智囊相助的话,那么,战争的结果就会完全不一样了。所以说,像诸葛亮张良这类人,都是异常枪手的,曹操其实早就知道

  • 为什么说诸葛亮在三国是个异类?

    历史人物编辑:萧武有话说标签:诸葛亮

    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后,在蜀汉所拥有的权力之大,在三国演义里是很少的。董卓是在废立皇帝之后,曹操差不多是在消灭袁绍之后才有,司马懿是在高平陵之变之后。但是,董卓废立皇帝是为了篡位,曹操也在准备篡位,司马懿也在准备篡位。最明显的迹象,曹操开始称王,并且立储,准备把位置交给他儿子。虽然曹操本人没有完成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