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孙权晚年真的昏庸无道,连陆逊这样的功臣都要逼死?

孙权晚年真的昏庸无道,连陆逊这样的功臣都要逼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丰碑 访问量:4400 更新时间:2024/6/3 22:35:20

尽管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极力吹捧诸葛亮,极力贬低东吴政权,对周瑜鲁肃陆逊评价不高,然而你真去翻开历史,看看三国形成的三大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东吴是参与两次,获胜两次,成绩摆在那里,你不承认也是不行的。

陆逊在这里面更是扮演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角色,作为一个出将入相全能型的人物,陆逊对东吴的贡献是巨大的,尤其是在东吴的后周瑜时代,陆逊在夺取荆州以及夷陵之战中,都重创了蜀汉政权。

就连摸爬滚打一辈子的刘备,最后也是仰天长叹:“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然而陆逊的结局,却异常悲惨,竟然被孙权多次责问,因受辱气愤而死。

那么,孙权为何对这样一个有功于东吴的陆逊那么残忍,他是脑子不好使了吗?

晚年的孙权脑子到底好不好使了?

曹操一生没有服过几个人,在青梅煮酒的时候,只承认刘备和他是英雄,袁绍、公孙瓒袁术刘表这些人统统不入曹操的法眼,然而当曹操多次南征,对东吴始终寸土未得的情况下,感叹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这大概是孙权对小一辈的人中最高的评价了。

当然,这都是孙权晚年之前,在中国古代帝王所要面对最大的威胁,不是敌人,而是晚年!一旦进入晚年,就容易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孙权更是如此,在对待陆逊的问题上,孙权其实是犯了很大的糊涂的。

当然,以一句孙权脑子不好使,所以逼死陆逊,显然是不能有更大的说服力的,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有着极为复杂的关系,晚年的孙权,虽然糊涂一点,但是不至于疯傻,有些事情可能做的尺度不恰当,但是方向不会错。

搞掉陆逊,应该是孙权长期以来的一种政治趋势,一句话,陆逊不死,他孙权死不瞑目啊!

陆逊太过优秀,甚至有取代孙氏家族的实力

孙权逼死陆逊,那就是因为陆逊你太优秀了!前面已经说到陆逊为东吴政权立下的汗马功劳,这些功劳虽然对东吴政权帮助很大,但是也增加了陆逊的政治威望,假如孙权百年之后,陆逊取而代之,他孙氏一族岂不是要遭殃?

还别说,孙权提防陆逊,不可谓不慧眼如炬,君不见在孙权北面的曹魏政权,最后就被司马家族取代了。

说到家族,要说刘备选诸葛亮作为托孤之臣,那是非常明智的,诸葛家族其实并不具备取代蜀汉政权的实力,但是司马家族可不是吃干饭。

而东吴能够取代孙氏的非陆逊家族莫属了,而陆逊地位很高,又建立诸多功劳,取代孙氏是很正常的情况。

孙氏家族在东吴三代的统治,说到底就是对中央集权的加强,怎么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豪门世族的影响力,但是打仗的时候,又需要他们,这就是东吴政权的内部矛盾。

在孙权越来越老的情况下,他不得不防!

参与到争储风波当中,遭到孙权的猜忌

可以说,陆逊不死,孙权晚上都睡不着觉的时候,陆逊竟然参与到东吴政权的皇位传承中来,这就更容易引起孙权的猜忌。

当然,孙权晚期的皇位争夺战十分激烈,一定程度上也有孙权自己的原因,孙权纵容鲁王孙霸,而对太子孙和造成威胁,孙和因而希望联合朝中大臣陆逊来增加自己的政治筹码。

在皇储争夺的关键时期,孙权正有废除孙和,立孙霸的时候,陆逊不合时宜地提出要“论适庶之分,以匡得失”。直接站到了太子一方,假如孙权真的让孙和即位,那陆逊就有了拥立之功,影响力更可怕。

随后鲁王联合杨竺,开始展开争储的斗争,我想这背后也有孙权的默许,当时杨竺公开诋毁陆逊,罗列其二十条罪状,还抓住了陆逊与太子勾结的把柄。

随后孙权就开战了对陆逊的惩罚,先是将陆逊的嫡系,以及太子的近臣全部流放,并且派内侍多次去责问陆逊,陆逊气愤不过,不久去世。

最后:

其实深入分析的话,这里面还有很多故事,比如陆逊与孙权之间私人关系的演变,陆逊是孙策的女婿,孙权的位子承至孙策,晚年孙权也害怕孙策子孙夺取政权等等,限于篇幅就不展开讲了。

总之,在孙权的晚年,陆逊就像一个阴影,让孙权挥之不去,最终只能选择将其逼死。

标签: 陆逊

更多文章

  • 三国鼎立:陆逊示弱逛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

    历史人物编辑:萧家老大标签:陆逊

    三国鼎立:陆逊示弱逛刘备,火烧连营七百里刘备已到秭归,连接捷报,当然欣慰。嗣闻吴国用陆逊督军,统兵五万,在猇亭东南屯营,料知必有剧战,因令各军严行加防,准备厮杀。待了旬余,不见动静,于是打算亲出攻陆逊;治中从事黄权进谏道:“吴人耐战,我军又沿流直下易进难退,况吴魏近时通和,陆逊多智,未始非待魏进兵,

  • 东吴只有五位大臣有谥号,除了陆逊,你还知道哪一位?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陆逊

    在古代历史上,谥号是用来评价皇帝、诸侯、大臣等重要人物的生平,也即不是人人都能获得的。比如就蜀汉来说,历史上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等十多位大臣获得了谥号。至于笔者今天要说的东吴,获得谥号的大臣则更少了,也即只有五位。一、陆逊陆逊出身吴郡陆氏。东汉建安八年(203年),陆逊历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

  • 陆逊为何能够击败身经百战的刘备?看看他的这些优秀品质

    历史人物编辑:清依说史标签:陆逊

    夷陵之战,陆逊为何能够以弱胜强,击败身经百战的刘备?今天我们来看看陆逊的处世之道,看看他有哪些优良的品质。纵观整个三国,陆逊无疑是后起之秀中十分优秀的人物之一,史书《三国志》专门为陆逊单独立传,足见其在三国的重要地位。陆逊为何能够击败三国里的一代英雄刘备,他是如何处世的,又有哪些优秀品质?心胸宽广,

  • 诸葛亮和陆逊,一样的鞠躬尽瘁,不一样的悲剧人生!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皇宫标签:陆逊

    纵览《三国志》全篇,单独列传的臣子只有两个人,一个是诸葛亮,另一个就是陆逊。很多人可能会质疑,陆逊凭什么和诸葛亮一样单独列传,我想说的是陆逊在吴国,和诸葛亮在蜀国一样重要,陆逊各方面能力可以和诸葛亮相提并论。先来简单的摆摆事实,诸葛亮207年出山辅佐刘备,为刘备规划了隆中路线,可以说没有诸葛亮,刘备

  • 陆逊为孙吴立下汗马功劳,为什么孙权要削陆逊的兵权

    历史人物编辑:西施小女标签:陆逊

    孙权,是东吴的创立者和领袖之一,他在统治时期内实行了许多重要的政策和改革,其中之一就是对陆逊的军权进行削减。那么,孙权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政治需要和个人原因三个方面分析。首先,从历史背景来看,孙权在向中原进攻的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在这个时期,曹魏和蜀汉的势力都非常强大,而东

  • 刘备一生征战,战绩惊人,最终为何会败在年轻的陆逊手中?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陆逊

    三国时期是一段群雄纷争的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诸侯。尤其是董卓之乱时期,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为了各自的利益谁都不服谁,结果就造成了群雄割据的局面,这一时期为三足鼎立埋下了祸患。赤壁之战后,三足鼎立的局面形成了。从此之后,华夏大地陷入了长达百余年的战乱。直到司马懿建立晋朝,三足鼎立的局面才消失。这期

  • 在陆逊北伐当中,诸葛亮跟陆逊到底谁更胜一筹呢?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陆逊

    在陆逊北伐当中,诸葛亮跟陆逊到底谁更胜一筹呢?相信对历史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对于战国时期发生的历史典故也非常的了解。就算是对历史不感兴趣的朋友们,相信也一定对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有所耳闻。其中的一些情节甚至还被写进了我们的语文课本当中,比如说诸葛亮的草船借箭。他在书中的人物形象简直就是聪慧

  • 陆逊跟周瑜同样是救亡图存,但是陆逊在位时间更长!

    历史人物编辑:潘娥标签:陆逊

    战略的可行性,是可以分析的。既然能分析有问题,自然也能评定能力。居然我们都认同这个策略不现实,且有危险,当然可以对其战略眼光存疑。就跟考试一样,对了就加分,错了就扣分,总不能说会做但粗心了,所以不能扣分吧?陆抗只是随口一说,只是想调侃一下陆逊教育能力也强于他们。本来题目也没说什么能力。陆逊跟周瑜对比

  • 《三国演义》陆逊,做人的格局,决定了人生的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上的拐点标签:陆逊

    《三国演义》中吴国的陆逊没有诸葛亮,司马懿的巨大光环,存在感很低。其实在正史《三国志》中他是除了诸葛亮之外,唯一有单独传记的将领,可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他是一位全能军事将领,夷陵破蜀,石亭御魏,奠定了他吴国社稷之臣的位置。从一位家破人亡的大族子弟到江东的中流砥柱,他经历过陆氏灭族,寄人篱下,一鸣惊

  • 孙权为何逼死陆逊——只是因为陆逊参与储位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陆逊

    陆逊是三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丞相,他曾经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成为孙权的肱骨之臣。本以为,陆逊会像诸葛亮一样为东吴的江山呕心沥血,但事实上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军政职业奉献一切,而是因东吴的立嗣之争丢掉了自己的生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孙权为吴王,立长子登为王太子。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