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三国演义》陆逊,做人的格局,决定了人生的结局

《三国演义》陆逊,做人的格局,决定了人生的结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上的拐点 访问量:1189 更新时间:2024/4/15 6:00:29

《三国演义》中吴国的陆逊没有诸葛亮,司马懿的巨大光环,存在感很低。

其实在正史《三国志》中他是除了诸葛亮之外,唯一有单独传记的将领,可见其历史地位的重要性。

他是一位全能军事将领,夷陵破蜀,石亭御魏,奠定了他吴国社稷之臣的位置。

从一位家破人亡的大族子弟到江东的中流砥柱,他经历过陆氏灭族,寄人篱下,一鸣惊人,终位极人臣。一路走来何其艰辛,孙权把他比做成汤之伊尹和周初之姜,评价之高。

陆逊一生都是以退为进,无论是军事还是在政治,但是他与司马懿的隐忍有不一样,要争之时,他即使拼了命也是要争的。

乱世中一位落魄大族子弟要实现自己的理想,他这一生贯穿始终的是谋、忍、忠。

他的理想就是恢复陆家江东大族的荣耀,施展他儒家的政治理想。

司马迁《史记》中一句话来形容陆逊-隐忍就功名。

三国时期,陆家是江东的四大姓之一,属于本地豪族,在陆逊年少时,父亲去世,他不得不去投奔去庐江太守的从祖父。

年少的偶像将伴随影响他的一生,他渴望追随陆康的脚步,在他胆怯的外表下隐藏着热情的心。

小霸王孙策一路攻城掠寨占地盘,因为陆康的殊死抵抗,活活在庐江耗了两年。

他心里的憋屈和怨恨随着时间发酵,庐江城破,一片血海,赔了陆康一条命,加上吴郡陆氏一半人丁。

江东孙氏初期的策略,为了获得当地大族支持,是放纵豪族发展私人武装占领地盘。

可吴郡陆氏丧失了这个待遇,还被没收了部曲,只剩下了一个空壳子。

孙家与江东大族在早期是合作,但是陆家和孙家之间隔着深海血仇,陆逊作为陆家的子孙必须做一个选择?

是携手前进,还是对抗?

孙权在上台后,为了在江东站稳脚跟,决定与江东大族和解。

陆逊的从父陆绩比他还小六岁,他便自然成了家主,为了家族,必须与孙权和解。

建安八年,陆逊被召入孙权幕僚。也不被重用,在重重的怀疑下做事,夹着尾巴做人。

后陆逊外放,作为代理县令私自开放谷仓,赈济灾民,他冒着被杀头的风险,但是他脑子里闪现的是“恩信为治”四个字,就像陆康一样。

陆逊早就想好要怎么做了,孙策死后才出仕,既是避嫌,也是最后的反抗。

此时孙权做了个出人意料的决定,他将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恩威并重,表面笼络其实是深层次政治目的更多一些。

陆逊讨伐山越叛军时,要靠强征来补充,重新组建部曲。讨伐会稽山贼后,部曲发展到二千余人。

东吴采用的世兵制,在对家族部曲不做限制时,就变得非常荒唐。

于是淳于越站出来弹劾陆逊违法征用民众,他却表扬淳于越,说淳于越视考虑让民众修养生息。

这一举动得到孙权的肯定,他认为一般人做不到,只有长者才能做到。

谋定而后动,不计较一时得失,陆逊走出了坚定的第一步。

朝堂风云变幻,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此时的陆逊一直被孙权提防,他只能伪装自己。

少年的他作为失败者,被监视,被提防。在这种环境中,会养成什么样的性格?

小心谨慎,谦淡冲虚。换言之,着夹尾巴做人。他能骗过关羽,绝对不是意外。

建安二十四年,陆逊去拜访了在芜湖的吕蒙,与吕蒙做了的简单的交流,返京后孙权询问吕蒙谁可担当大都督一职时,吕蒙推荐了三十六岁,当时还不出名的陆逊。

谁能想到东吴新任大都督没有找一个顶天立地的伟丈夫,而是寻来了一朵小心、隐忍的苦菜花。

他写给关羽那些信里,吹嘘关羽的丰功伟绩,让关羽放松了警惕,关老爷一辈子凌上善下,自然也吃陆逊这一套。

陆逊已经习惯如此接人待物了,装起孙子来自然熟练无比,外界对这个没什么名气的书生也没有放在心上。最终关老爷败走麦城,让大家关注到江东这位陆都督。

公元221年夷陵之战爆发,刘备来报仇,带着精锐远道而来气势很强,东吴将领非常气愤,纷纷请战。

陆逊却不以为然,对部将说,我们不要和他们正面冲突,待其疲敝,再做打算。

江东以逸待劳,包括孙恒被围,陆逊也没有出击,他认为孙将军城牢粮多,一时无忧。

江东诸将不配合,指责他,陆逊还是忍着等待时机,终于因为天气炎热,刘备的蜀军进树林避暑,时机到来,陆逊一把大火,火烧联营,刘备丢盔弃甲逃到白帝城。

在军事上打仗也是以退为进,骗关羽,骗刘备,骗曹休。让东吴取得了军事上胜利,巩固了东吴的实力。

同时代忍者也不只江东的陆都督一个,陆逊的忍和司马懿的忍又不同。

陆逊该争的也争,规劝孙登,谏阻孙权报复公孙渊,又帮着孙和去争。正是这样的争,也陷入了皇室内部的矛盾,引起了孙权的猜忌。

为了取得功劳指民为贼,强征暴掠。

在无关家族荣誉的私人场合,他又开仓放粮,救苦救难。

这个人的两种追求是相悖的,于是他用一生的时间,主动地弄脏自己,又一点点擦洗细微处的污垢。

陆逊的隐忍是为了保护自己,在获得机会之后立下无可比拟的功业,将自己家族回归江东士族阶层。

刘备曹操一代枭雄,也败在陆逊无比的忍耐力之下。

吴四姓,就目云:张文,朱武,陆忠,顾厚

史书对陆家的评价就是忠诚,陆逊是一个忠于家族和国家的人。

夷陵之战后,东吴和司马懿和诸葛亮的通信,陆逊都是作为中间人。

孙权将自己的私人印章放在陆逊那里,此时君臣之间一团和气。

陆逊的主要功绩是在战场,政治上的经验比较少,陆逊入戏太深,落入了孙权的政治圈套。

陆逊的性格一直都是谨慎,小心,以退为进。但是他的政治经验不多,入相才一年,他一直以自己从祖父陆康为榜样。这是一个有抱负却不知如何举措的人,如东施效颦般,在愚笨地贯彻理想。

晚年的孙权一直在寻求好的方法去除江东大族的势力,早年大族与孙氏最开始是绑在一起的,在扛过数次外患终于获得较为稳定的局势后,矛盾就开始显露。

主疑臣自古有之,特别是当地的大族,作为早期的合作对象合作很愉快,但是带来的后遗症就是这些大族发展壮大,孙权在晚年不断尝试用各种的方式削弱大族。比如提拔佞臣吕壹,自己发动二宫案。

吕壹本人没什么好说的,他在得到孙权宠信后,就要为主上分忧,完成自己的使命,诬告扳倒几个大族的首领,这个事件并没有成功地打击到大族。最后朱据被孙弘下诏赐死,顾雍的两个孙子和张昭的儿子被流放。

孙权亲自下场炮制了二宫之争,陆逊此时忘记了自己的谨慎,上书孙权。

如果司马懿这样的老狐狸遇到这样情况,一定会冷眼旁观,让太子、鲁王争得你死我活,自己渔翁得利。

有理想,无政治经验的陆逊却被裹挟进去。

上书孙权,“太子正统,宜有磐石之固,鲁王蕃臣,当使宠秩有差”

这些言论引来了孙权的猜忌,一封一封地斥责的信,让陆逊不知所措,他只是想维护正统,发出正义的声音,最终在这场内耗中消亡。

尾声

这位于夷陵力挽狂澜,在石亭旗开得胜的丞相死后,孙权没有给谥号。

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他终于等到了机会,作为丞相,可以暂时放下征战,真的实现心中向往的个人成就。推行儒家德治,理想化的儒家。

陆逊终其一生,用谋,忍,忠就是要实现的是心中的政治理想,他的人生格局不仅仅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族,为了实现自己儒生的理想。

标签: 陆逊

更多文章

  • 孙权为何逼死陆逊——只是因为陆逊参与储位之争?

    历史人物编辑:风趣的历史天空标签:陆逊

    陆逊是三国历史上比较著名的丞相,他曾经统领吴国军政十余年,成为孙权的肱骨之臣。本以为,陆逊会像诸葛亮一样为东吴的江山呕心沥血,但事实上他并没有为自己的军政职业奉献一切,而是因东吴的立嗣之争丢掉了自己的生命。魏文帝黄初二年(221年),孙权为吴王,立长子登为王太子。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建都

  • 陆逊一战成名,却为何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

    历史人物编辑:赵新华标签:陆逊

    在三国时期是一个群星璀璨的年代,五虎上将五子良将都出自于三国年代,随着社会时代的发展,人才会不断地孕育出来,当所有人才都汇聚到一个时代里,那么它们就会上演一场激烈的斗争,三国时期就是这样。司马懿与诸葛亮之间的斗智斗勇,让我们感到惊心动魄,一场空城计更是成为了千古绝响。在三国时期,有很多人物都在历史上

  • 刘备声称斩了张郃胜斩夏侯渊十倍,二人究竟相差多少

    历史人物编辑:康康历史标签:夏侯渊

    在《三国演义》里黄忠定军山斩杀了夏侯渊以后,刘备加封黄忠为征西大将军,设宴庆祝。此时牙将张著前来报告,曹操亲自率二十万大军前来为夏侯渊报仇,还命张郃把粮草从米仓山运到汉水边的北山脚下。诸葛亮向刘备建议派人突袭北山,去烧了曹操的粮草,以挫曹军锐气。刚刚立功的黄忠立刻站出来请命去北山劫粮,刘备这个时候说

  • 曹操最信任的手下,夏侯渊实力被严重低估,只是因为一个老头?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夏侯渊

    #头条中国史#说起夏侯渊,第一时间人们都会想到定军山之战被老将黄忠斩杀,本来很有实力的武将无奈沦为黄忠高升的垫脚石,那有人就会说,连一个老人都打不过,实力也不强,怎么就那么让曹操信任呢?夏侯渊也算得上名门望族,是西汉太仆夏侯婴之后,夏侯婴和刘邦从小便是好友,征战多年,战功赫赫。夏侯渊也是从起兵开始就

  • 曹操手下武将众多,以夏侯渊的武力值,能挤进前五名吗?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夏侯渊

    本文以《三国演义》为背景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人物,在东汉末年,曹操就已经有了起兵征伐天下的打算,而在曹操招兵买马的期间,夏侯兄弟就是首当其冲追随曹操的人。后来曹操也一直任命他们为统领大军的将领,夏侯兄弟也没有辜负曹操的期望,成为名震三国的厉害人物。除了他们两个人,曹操手下武将众多,例如典韦、许褚、庞德

  • 匪夷所思!张飞抢了夏侯渊的小萝莉堂侄女,为何没有遭其报复?

    历史人物编辑:缪帝说史标签:夏侯渊

    夏侯一家没有报复张飞本身就有一种拉拢讨好的意味,与此同时这也反映出被抢女子在夏侯家的地位并不高。这题目容易让人想入非非,没想到大老粗张飞居然好这一口,可真是……人之常情啊!咳咳,言归正传!将时间轴拨回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这时候老张正在颍川郡进行骚扰战,给曹操的后方制造一些麻烦。一天张老张带着大

  • 13岁从女被张飞抢为媳妇,夏侯渊一家为何忍气吞声?

    历史人物编辑:程浩说历史标签:夏侯渊

    导语:建安五年也就是公元200年,刘备因为衣带诏事情败露而出逃投奔了袁绍,随后就引发了袁绍与曹操两方的争斗,官渡之战便发生于这一年。可以说,这一年纷繁复杂,刘关张更是被冲散了,而此后张飞与刘备更是屡次三番地骚扰许都附近,或许便是在此时抢来了夏侯渊的侄女——一个十三四的小萝莉。初,建安五年,时霸从妹年

  • 汉中之战,黄忠斩杀夏侯渊立下大功,刘备为何不高兴?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黑洞BHole标签:夏侯渊

    三国时期曹魏集团谋臣如云武将如雨,其中谋士以荀彧、荀攸、董昭、贾诩、郭嘉为代表,他们帮曹操分析敌我双方优劣,针对性制定克敌制胜的策略,从战略上打击敌人。而武将则以夏侯渊两兄弟、曹仁曹洪兄弟、五子良将为代表,他们各司其职镇守各个关隘要塞,无条件执行军师制定的策略、战术。而夏侯渊作为曹操的本家兄弟,因为

  • 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给曹操带来了什么影响,怎样改变了三国走向

    历史人物编辑:张红燕标签:夏侯渊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攻打汉中。二十四年一月,曹军的汉中主将夏侯渊在定军山战死,此事对曹操的打击十分巨大。从亲情关系上来说,夏侯渊和曹操是一个宗族的兄弟,自小感情深厚,在曹操起兵后,夏侯渊就是曹操最初的班底,为曹操屡建战功。从曹操军事阵营地位来说,夏侯渊是曹操手下有数的大将,能够独当一面。曹操让夏侯渊负

  • 定军山一战,黄忠斩了夏侯渊,造成了多大震撼?曹操:孤好无奈!

    历史人物编辑:澳古说说历史标签:夏侯渊

    定军山一战,黄忠斩了夏侯渊,彻底震撼了曹军。甚至,就连曹操亲征,都没能稳住军心。最后,曹操只能将汉中白白送给了刘备。夏侯渊在曹军中,素有“白地将军”之称。所谓“白地”,就是一片空地,什么都没有,暗谕夏侯渊根本就不懂军事。但是,实事求是的说,这还真冤枉了夏侯渊。夏侯渊为人侠肝义胆,作战勇猛,其军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