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是三国后期的重要人物,也是推动三国剧情分歧点的重要英雄。他曾经以一封信骗倒了关羽,一把火烧掉了刘备的伐吴大军,号称是东吴最强大都督。其实都督这个词不稀奇,北边的袁绍、东边的东吴都出现过这个头衔。都督不像典军校尉,或者是偏将军,是一个正式的官衔,只要是你的老板信任你,就派去主管某地军事的重要将领,也可以挂名大都督这个头衔。民间传说东吴有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要说他们是东吴的四大天王也是可以的。
《辩亡论》:周瑜陆公鲁肃吕蒙之俦,人为腹心,出为股肱。
至于这四个人并列的典故,则是来自于陆绩的《辩亡论》。实际上这四个人在历史上面真正担任过大都督的也只有陆逊一人。而陆逊的后继者像是朱然,全琮这些将军我认为表现都是逊于陆逊的。虽然周瑜、鲁肃、吕蒙并没有真正担任过大都督,但是他们各自都有杰出的贡献。可以这么说,东吴的霸业成就周、鲁、吕、陆四人都推了一把,今天我们特别挑出陆逊,聊聊他耀眼的智慧光芒。
陆逊的出身
陆逊,字伯言,本命陆议,他是江东的世家大族,主要在孙权主政时期被提拔任官。其实他在孙策时代就有登场,当时孙策曾经在袁术的账下,为了争取兵权奋自告勇带兵攻打庐江,而当时庐江太守陆康很得百姓爱戴也很能打。可惜他遇到的对手是孙策,不幸落败了,而这位陆康其实就是陆逊家族的大长辈,陆逊很早就失去了双亲,所以就从吴郡来到庐江投靠陆康。
《陆逊传》:逊少孤,随从祖庐江太守康在官。袁术与康有隙,将攻康,康遣逊及亲戚迁还吴。逊年长于康子绩数岁,为之纲纪门户。
当陆康决定要以太守的身份死守庐江的时候,因为他的亲生儿子陆绩还太年轻,就直接把“族长”的重责交到了陆逊的肩上。请他带领全家族的人逃到吴郡,延续家族血脉。换句话说,孙策对于陆家来说是有抄家灭族记录的。这也让很多人怀疑陆逊和孙权之间是不是有一个解不开的死结。甚至有可能是他从陆议改名成陆逊的原因之一。不过这一点我们在此不深究。
平定山贼
《陆逊传》: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领县事。
陆逊成为陆家掌门人之后,孙权任命他为海昌的屯田都尉,也兼管县中大小事务。而陆逊上任没多久就遇到了境内的山贼造反。每次遇到山贼大家都会觉得你打赢一个有名有姓的将军,是立了大功。打赢了山贼,那就是理所当然。但事实上当年的江东一带并不像今天这么富庶,一支游击队伍埋伏在山里过生活还和当地的百姓息息相通,人少则数千,多则数万,是非常难以收服的。于是陆逊拟定了一份讨贼计划书,孙权也知道贼兵很难缠,但是看到陆逊的简报之后,心里却意外惊喜。原来陆逊在计划书里面说这些贼兵宜招不宜讨,与其跟他们打打杀杀,还不如把他们招募为己用才是上策。
《陆逊传》:时吴、会稽、丹扬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募焉。
比起用人数或是科技优势去碾压敌人,或是让对手心悦诚服,难度无疑是更高的。这一点诸葛亮在他的南中攻防战当中已经亲自示范过了。但难能可贵的一点是陆逊这时候才20岁出头,他也办到了,而且也瞬间成为了一个拥有两千名私兵的小势力。
《陆逊传》: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擒。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部曲已有二千余人。
因为这一次的战功,孙权给了陆逊定威校尉这个官职,我们也知道孙权是个有心眼懂权谋的人,他发现了陆逊的才华,同时也想起了他的老哥孙策对他们陆家所做的事情,所以决定把孙策的女儿嫁给了陆逊,正是个题外话。孙权经常使用政治联姻手段来巩固政权,但是也因为算计过身留下了不少祸根,陆逊接下来持续发挥他在打山贼上面的才华,也跟孙权进言说,山贼还在我们领地中作乱,如果不平定他们,未来就没有机会航向伟大的航道。
陆逊遇到的第二个对手是丹阳地区的老大费栈,费栈收了曹操的钱联合境内的山贼势力一起造反,人数很多。而陆逊使用了虚张声势的技巧,他在山林里面搭设很多假军营,混淆敌人的视听。接着乘一个夜黑风高的晚上下令士兵敲锣打鼓一拥而上,把费栈打了一个措手不及。陆逊虽然大破敌军,但他并没有赶尽杀绝,他仍然使用了之前的招安心法,把强壮的人抓来当兵,身体弱一些的则派去耕田。战争结束之后清点人数,居然发现士兵多了数万人。
事业起飞
从前面的事例我们可以看出,陆逊是会打仗又会内政的全面人才,但是你要问我孙权有没有防备陆逊,我也必须说绝对是有的。差不多就跟陆逊同一时期打山贼的吕蒙,他也打过丹阳。但是很快就被派往前线荆州和鲁肃、甘宁等人玩得不亦乐乎。而这个时候陆逊已经差不多三十来岁了,东吴的名将大多成名的早,陆逊此时还在建业附近屯兵深蹲,等待春天的那一刻。终于机会来了,吕蒙负责的荆州战线出现了变化,关羽发动北伐,吕蒙称病返回建业。在途中跟陆逊碰了面,两人交换了一下战略上的意见,可以说是英雄所见略同,就在吕蒙的大力推荐之下孙权启用了陆逊,代替生病的吕蒙。陆逊不负众望,骗倒了关羽,在某种程度上也间接摧毁了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美梦,这段故事算是陆逊第一次跟名将对阵。双方各有计中计、碟对碟的精彩表现。
紧接着在吕蒙过世之后陆逊又参与了夷陵之战、石亭之战,以及非常精彩的襄阳撤退战。这些战役很多,陆逊因为这些战功被孙权封为上大将军,地位在原本的三公之上。等到顾雍过世之后又封陆逊为丞相,对外征战,对内治国,陆逊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出将入相,一手包办,很像事必躬亲的诸葛亮。
陆逊经常写信跟皇帝聊天,《陆逊传》的字数之所以很多,就是因为其中大量的字数都是陆逊跟孙权之间的聊天记录、书信往返。在后来的漫画、电玩游戏当中,陆逊的形象经常是一个俊美的小男孩,但是在我心中,他应该是一个滔滔不绝的唐三藏。
让我们举几个例子,如之前在讨伐山越的战略规划当中陆逊;如孙权的二儿子孙虑很喜欢养小鸭子,还做了很漂亮的栅栏给鸭子住,但是陆逊对此很有意见,他认为你是孙权的儿子,好好读书,比玩宠物重要多了。如当时东宫和他一起侍奉太子的臣子当中,有一个叫做谢景的,经常倡议孙虑要重刑法,轻礼法。但是陆逊听了就老大不开心了,他对谢景说:“你是陪太子读书的人,应该要宣扬仁义道德,为什么说刑法至上?我不许你再胡说八道。又如陆逊在驻守外地的时候也屡屡写信给孙权,信上说我觉得现在的法律有点太严苛了,导致犯法的人一堆,虽然公务员犯错本来就该死,但是天下尚未统一,同志仍需努力云云。
晚年不顺
后来等到孙权要出兵夷州远征公孙渊的时候,陆逊也有文情并茂的书信送给孙老板,但是孙权听不听就是另一段故事了。大家刚看到陆逊的上书内容,已经是我精简精简再精简,提炼提炼再提炼之后的版本了,坦白地讲,我看了这些很想要睡。将心比心孙权是作何感想的呢,其实没有一个老板会喜欢臣子三天两头就上书建言的。这就代表我有很多地方做的不好,才需要你一直来纠正我吗?
关于孙权是不是一个好老板的事情,我们可以另开话题讨论,但是如果你去对照蜀汉的诸葛亮和姜维,不难发现刘备跟刘禅父子在面对臣子建言时候的抗压力,则真的是高出了不少。《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陆逊传的尾声时称赞他有先见之明,但是陆逊这种有话直说,不吐不快的个性,也让日后他在太子继承权的斗争当中遇到了不测。在宫斗的那段日子里陆逊的意见不再被孙权采用,孙老板还每天照三餐的辱骂他,而当时六十三岁的陆逊一气之下就病死在了家中。和周瑜、鲁肃、吕蒙相比之下,陆逊崛起的时间虽然比较晚,但是服务老板的时间则更长,他提出的重大决策基本都是命中红星,虽然表达意见的方式有待商榷,以阴谋论来讲,我们也不能排除这跟孙权一直提防陆逊想要替他们家族复仇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