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百家号历史红馆原创首发,商业转载须授权!
赵云,他的字叫子龙,也就是人中子龙,是冀州常山真定人,想必这些知识大家都知道,但是大家知不知道,为什么历来三国类游戏或者影视剧里,为什么赵云是英武帅气的造型?既然赵云人称“子龙”,当然是“身长八尺,姿颜雄伟,”高大雄伟,面容帅气,不但如此,赵云相比关张马黄四人,不但同样武力惊人,而且有政治谋略,后世多称赞他有“儒将”之名。所以帅气、武力、智谋样样俱全的赵云,可以说堪称完美的偶像、英雄。
赵云是常山正定人,因为他的才华,他受常山郡全郡人民和太守推举,常山郡出钱出兵,赵云出力率领“义从”投入群雄纷争的汉末,赵云的思想是平定乱世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他只愿选择贤明的雄主去辅助,却不想带着“义从”去争雄。
常山郡既然分属冀州,那么冀州起码有两个诸侯,冀州牧韩馥和渤海太守袁绍。韩馥别看是个州牧,可惜他不成大器,连逢纪都说韩馥是个庸才,冀州在韩馥的治下,叛乱连连,所以赵云不会考虑他。
虽然袁绍当时只是一个渤海太守,但是袁绍家世优渥,之前更是当了十八路诸侯盟主,在逢纪的建议下,打败了韩馥夺得了冀州,可谓是名动天下。但是四世三公的家境并没有得到赵云的欣赏,因为袁绍是个典型的贵族,不是赵云心目中忧国忧民的贤主,袁绍入主冀州虽然名动天下,却也让天下人明白袁绍是个枭雄而非英雄。
演义第七回说公孙瓒与袁绍在龙凑发生大战,刘备救援不及,之间袁绍军中冲出一名小将也就是赵云江公孙瓒救下,其实正史中赵云是直接找到公孙瓒的。公孙瓒就很疑惑问赵云:“听说冀州的人都想要依附袁绍,怎么唯独你能迷途知返呢?”赵云回答他:“天下大乱,不知道谁是明主,百姓有倒悬之危,鄙州经过商议讨论,要追随仁政所在,并不是因为我们个人疏远袁绍而偏向于将军您。”没错赵云认为公孙瓒比袁绍要贤仁明义,因为前期公孙瓒表现出俊美雄伟,机智多谋,在幽州抗击北方游牧名族强硬,闯下“白马义从”的赫赫威名,威震边疆。这些优点恰恰合赵云的胃口,所以他就如此直接的投奔公孙瓒。而这句话也是赵云择主原则。
后来公孙瓒派刘备去帮助田楷抵抗袁绍,赵云就在刘备手下当差,这时候求贤如渴的刘备就暗自与赵云结下情义。公孙瓒与袁绍经常开战,造成幽州百姓苦不堪言,刘虞多次压制他,结果公孙瓒反而变本加厉,行为爆裂,加上龙凑子站后,公孙瓒锐气顿减,对敌往往采取自保战略,逐渐失去了部下信任。而刘备一来出身卑微与赵云相仿,二来又是中山靖王之后,汉室正统,三则素有仁义之名,喜好结交名士豪杰,这就非常合赵云的胃口了,赵云要追随的正是:“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县之厄,鄙州论议,从仁政所在。”
后来赵云兄长过世,赵云向公孙瓒辞官回家守孝,刘备很舍不得。到了公元200年,刘备被曹操打败,投奔袁绍,在家守孝约七年的赵云,知道刘备来了,就跑到邺城求见刘备,两人晚上大被同眠,共述思念,刘备不使久居人下的主,赵云就秘密帮他招募军用,以帮组刘备组建自己的势力。赵云就像刘备的贴心小棉袄,私底下帮刘备做了很多事情,这些看似小事,实则作用巨大。
所以赵云最终选择刘备,正是因为他择主原则为:“从仁政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