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董卓的形象,是一个满脸横肉,一身肥肉,无勇无谋的酒囊饭袋。他除了专横凶残,没有其他的本事,只所以能够把持朝政、飞扬跋扈,全都是依靠他的手下。其实不然,历史上的董卓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确切地说也是有勇有谋。
董卓生于陇西临洮一户富豪人家,由于当时哪里属于汉朝的边远地区,临近西北少数民族羌人的居住地,因此董卓自幼就结交了很多羌族的豪侠。由于家庭的富足,董卓养尊处优却形成了放纵任性的性格,据记载其武艺和马术在当地都是一流的。据《三国志》记载:“卓有才武,臂力少比,双带箭,左右驰射。”是说他能够左右开弓,可见其武艺非凡了。
董卓依仗家世和一身武艺,当地人无不惧他三分,据记载,即使羌人都得和他攀攀关系。而他本人也是非常豪爽,因此在家乡树立起了很高的威信。后来招兵买马,拉起了一支队伍,因他也打了不少胜仗,被封为河东有太守之职。
董卓在河东太守任上时,边章和韩遂在西凉起事,朝廷派董卓出兵镇压,结果董卓大获全胜,韩遂等败走榆中。董卓觉得机会难得,今后追击到了榆中。而榆中在当时是羌人的势力范围,董卓最终被羌人包围,直到军粮殆尽,情势非常危急。此时的董卓并不慌张,他命令士兵在河中筑起了一个很高的大坝,从而截断了上游的河水。羌人以为董卓是没有了粮食,想捕鱼充饥,所以也不在意。然而,董卓此举只不过是瞒天过海,在迷惑羌人,伺机偷偷逃走。当羌人发现董卓的军队不见了,准备追击时,河水已经涨到了有一人多深,根本没有办法渡过去。在这场战斗中,朝廷共派出了六路人马,结果五路均败回,只有董卓一路全军而退。因此,他又再一次得到了朝廷的封赏,官拜前将军,领并州牧。
因十常侍乱,董卓趁机进京。但是董卓刚进京时形势还不太明朗,他本来这次进京就不受欢迎,所以是不会得到朝臣们的支持的。这一点董卓也是看到了,如果没有一定的实力,自己随时都会有危险。董卓是个军人,所以他首先想到的当然是靠军队来进行威慑。可他进京时没有带很多的人马,他的军队大部分都在潼关以西,怎么来解眼下这个危局呢?他又来了一个瞒天过海。董卓每日夜里让他的部队偷偷出城,白天则大张旗鼓地、浩浩荡荡地进城,给京城内百官造成一种假象,他一直在往京城里兵,使京城里图谋不轨的人不敢轻举妄动。
其后,他击败了丁原,收了吕布及丁原的人马,又在附近招集了一些散兵游勇,军事实力才慢慢强大起来。这时候,他才真正地露出了他的真面目,与袁绍等反对派公开摊牌,随后又废少帝刘辩,改立陈留王刘协,即后来的汉献帝。从这些事情上可以看出,董卓其实是个心计很高的人物,而且也很有谋略,只是在政治上还是看得不够远,这才导致了他又很快地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