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吕布杀死董卓后,王允为何不招降董卓旧部?要如何做才能中兴大汉

吕布杀死董卓后,王允为何不招降董卓旧部?要如何做才能中兴大汉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陈浩 访问量:1990 更新时间:2024/3/30 1:29:58

东汉真正的乱局是从大将军何进被杀后开始的,因为听从袁绍的建议,何进一心打击宦官,不惜把宦官逼上绝路,结果因为大意,何进反而被宦官所杀,何进一死,朝廷群龙无首,袁绍、袁术兄弟趁机率军诛杀所有宦官,东汉历史上称雄政坛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被消灭。

何进之死引发了乱局,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这就是地方军阀凭借武力掌控朝廷,这在两汉近四百年的历史上是首次出现,董卓就是因为被何进招到洛阳,凭借自己手中的兵力与权术,在朝廷群龙无首的时候控制了皇帝,一跃成为东汉政权的实际控制人。

然而好景不长,董卓虽然控制了朝廷,但由于他所依靠的是残酷的迫害与武力,所以背地里反对董卓的人非常多,就连董卓身边的吕布也开始反对董卓,最终吕布在王允的忽悠下杀死了董卓,吕布与王允联合起来控制了朝廷。

何进

本以为董卓一死,东汉朝廷会再次回到之前稳定的状态,但是王允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居然在赦免董卓旧部的决定上犹犹豫豫,甚至公开表示不愿意招降董卓旧部,这种做法一下子就激怒了董卓旧部,他们在贾诩的鼓动下,联合起来攻打长安城。

李傕郭汜、樊稠、张济、贾诩等人为首的凉州军队很快攻破了长安城,打败了吕布,杀死了王允,控制了汉献帝,本以来董卓被杀后,皇帝可以恢复自由身,没想到了是才出狼窝,又进了虎穴,李傕、郭汜等人又开始了挟天子以令诸侯。

那么问题来了,董卓被杀后,王允只需要招降董卓旧部的凉州兵就行了,这样就没有后来的李傕、郭沁反攻长安,王允也不会死,那为何王允不肯招降呢?

董卓

《后汉书》:允初议赦卓部曲,吕布亦数劝之。既而疑曰: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

最初,王允是准备赦免董卓部将的,吕布也劝王允赦免,但是王允却对群臣解释道:这些人本来是无罪的,只是跟随董卓身不由己而犯了错,现在如果给他们加上恶逆的罪名而特定赦免他们,恐怕反而会让他们产生猜疑和恐惧,心理上会承受不了,所以赦免他们无罪不是使他们安心的计策,还不如让他们承受惩罚。

王允的这个逻辑让人难以理解,前面说董卓部将是无罪的,后面又说赦免他们又让他们产生猜疑,心理上会受不了,这其实是前后矛盾的,如果他们真是无罪的,直接赦免就行了,如果他们真的有罪,你如果不赦免这些人,是会引发动乱的。

王允

要知道当时董卓手下的凉州兵差不多有十余万人,这些军队由牛辅、董越、段煨、胡轸、徐荣、吕布等中郎将统领,除了吕布之外,其他将领都驻守在长安以东的地区,以防范函谷关以东的军队,董卓之所以被杀,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长安城中忠于董卓的军队不多。

换句话说,董卓是把重兵部署在外,导致内部兵力空虚,而被吕布所杀,即使董卓被杀,但是他的部将几乎没有任何损失,成建制的存在,这些人的兵力加起来远远大于长安城的军队,是一个巨大的隐患。

吕布都看到了这个隐患,所以建议王允把董卓的财物拿出来分给公卿与将校,从而拉拢人心,但是王允又拒绝了,他认为没有这个必要,王允甚至直接看不起吕布,因为王允出身太原王氏,是当时有名的世家大族,而吕布则是出身贫寒,士族与平民之间有着严重的阶级代沟。

吕布

王允拒绝招降董卓旧部真正的原因就是阶级认同。士族在东汉是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在汉桓帝与汉灵帝统治期间,发生了两次党锢之祸,大量的士人被定性为党人,并禁止参政,这剥夺了士人做官的权利,引发了士人强烈的对抗。

所以在桓灵二帝期间,士人联合外戚对付宦官,汉灵帝去世后,以袁绍为首的士人集团联合了以何进为首的外戚集团,企图共同铲除宦官,但由于何进犹犹豫豫,被宦官抓住机会杀了,袁绍因此而杀尽了宦官。

就连董卓进京的建议也是袁绍向何进提出的,否则东汉历史上哪有董卓什么事,董卓控制了皇帝与朝廷,等于是抢夺了士人在政治上的胜利,所以以袁绍为盟主的关东联军联合起来反对董卓,董卓因此而迁都长安,并将重兵部署在长安以东防范关东联军。

关东兵

关东联军指的是函谷关以东的联军,是以袁绍为首的,袁绍出自东汉有名的大家族-汝南袁氏,其家族有着四世三公的美名,多年混迹朝廷参与政治,这是所有世家大族的共同理想,士人们想建立一个所有士族参政议政的政权。

袁绍出自汝南袁氏,王允出身太原王氏,两人的出身类似,地位类似,理想类似,因此产生了认同感。

《后汉书》:董卓将校及在位者多凉州人,允议罢其军。或说允曰:“凉州人素惮袁氏而畏关东。今若一旦解兵,则必人人自危。可以皇甫义真为将军,就领其众,因使留陕以安抚之,而徐与关东通谋,以观其变。”允曰:“不然。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耳。今若距险屯陕,虽安凉州,而疑关东之心,甚不可也。

在董卓被杀后,面对如何处置董卓旧部的问题上,王允一直反反复复的,王允企图削夺凉州将领的兵权,并且取缔所有军队,同时还想利用关东联军去控制董卓旧部。

王允与董卓

有人对王允说道:凉州兵素来忌惮袁绍,畏惧关东兵,如果派关东兵去解散凉州兵,凉州兵就会担心性命不保,这样容易引起兵变与动乱,还不如派皇甫嵩去统领凉州兵,以便安抚军心。

这个建议也被王允所拒绝,王允认为:关东兵是反对董卓的义兵,是我们的盟友,现在董卓已经死了,如果把关东兵驻守在险恶的地方,虽然安抚了凉州兵,但是关东将领会疑心我们不重视他们。

王允居然以担心关东将领疑心不重视他们而拒绝了这个建议,这是典型的纸上谈兵,虽然这个建议并不完美,但是有关东兵牵制凉州兵的话,凉州兵断不可能如此容易攻破长安,话虽如此,但是关东兵只是一盘散沙,或者是一个松散的联盟,根本没有心思对付凉州兵。

关东将领们只想着如何去抢地盘,当初董卓在洛阳做恶时,关东兵中除了曹操与孙坚真的出兵攻打董卓之外,其他所有将领,包括盟主袁绍都没有出动一兵一卒,这样的关东兵根本不会为了王允而对付凉州兵,王允认为自己和关东兵站在同一战线,多少有点自卖自夸的感觉。

王允出身太原王氏

政治是复杂的,敌人的敌人并不一定就是你的盟友,王允认为董卓的敌人(关东兵)就是自己的盟友,有些过于乐观了,王允只是从身份地位和家庭出身的角度来看待政治问题,他一厢情愿地认为自己和关东兵是同一战壕的。

事实上,关东兵根本不关心董卓,也不关心朝廷被谁控制,看看关东兵盟友袁绍的表现就知道了,当初关东联军反对董卓没有结果后,袁绍就来到冀州抢地盘去了,他只关心谁能占领河北,根本不关心朝廷是被董卓控制还是被凉州兵控制。

王允没有看到这一切,一意孤行地认为不能赦免凉州兵,再加上消息传递不通畅,社会上起了流言,说王允想要解散凉州兵,杀死所有凉州人,董卓旧部听到这个传言后,就陷入了绝望,人在绝望之下就会拼命,凉州兵认为自己横竖是个死,不如拼命一搏,还有活命的机会,于是在贾诩的劝说下,凉州兵们联合起来杀向长安城。

凉州兵

本来这一切都可以避免,只需要王允以皇帝名义下一道圣旨,内容就是赦免所有凉州兵与董卓旧部,只要这么做,根本就没有李傕、郭汜等人的叛乱,朝廷就会再次陷入被军阀所控制的局面,那样的话,大汉会中兴吗?

东汉走到这一步,永远不会中兴了,只会逐渐衰弱并灭亡。

从何进被杀后,袁绍等人杀死了所有的宦官开始,东汉注定要灭亡,宦官是东汉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的政治力量,是皇帝可以依靠的一个政治力量,在东汉历史上,每当权臣强大时,皇帝都是联合宦官来铲除权臣的,现在宦官没了,士族控制了政权,那皇帝永远只能是傀儡。

士族的力量是强大的,在地方上,他们有庄园经济,把田地租给没地的人耕种,藏匿并养活了大量的人口,他们有话语权,有控制舆论的权力。

王允掌权就是士人掌权

在朝廷中,他们有推荐权,能向朝廷和地方推荐自己人做官,他们有政治权力,能让自己参政议政,并且不同士人之间相互联姻,形成一个巨大无比的士人集团,这是一个政治利益共同体,其力量强大到能与皇权相抗衡。

王允掌权的时候,汉献帝仍然是傀儡,朝政还是王允说了算,王允只是另一种形式的挟天子以令诸侯,至于大汉中兴,那只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即使没有李傕、郭汜等人反攻长安,东汉灭亡也只是时间问题。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吕布其实是董卓随意驱使的棋子,心有怨恨,被王允策反刺杀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王王美食屋标签:董卓

    #头条创作挑战赛#“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拨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吕布传》)董卓大大咧咧,并不体恤下属,吕布因为一点点失职失责,董卓竟然将随身的防备武器掷向吕布,幸而吕布身手敏捷,差点非死即伤。对董卓的喜怒无常,吕布暗暗怨恨,愤愤不平。191年,讨董最

  • 讨伐董卓的诸侯都有谁?后世名声最大的没参加,曹操也不是发起人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董卓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出了洛阳,回到老家后招兵买马,多面手遍发英雄贴,邀各路诸侯共讨董卓。后“十八路诸侯”齐聚潼关,推举袁绍为盟主,对孙坚为先锋,兵发洛阳,才引出了后来的刘关张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公“温酒斩华雄”,还有曹操那句著名的“竖子不足与谋”。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情况,但历史中真实情

  • 董卓为何打秦始皇的主意?他和袁绍曹操争夺天下,军费究竟从哪里来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董卓

    文:龙城胖达(作者原创授权)提起三国,读者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刀光剑影的搏杀抑或尔虞我诈的博弈,本篇,笔者胖达尝试从经济学金融学角度出发,带大家去看不一样的“汉末三国”以及当时的权力搅局者董卓。1、东汉朝廷的怪圈东汉皇朝经常出现一个怪圈,皇帝年幼的时候是太后、外戚把持朝政,要么是太后的父亲,要么是太后的

  • 吕布是董卓心腹,为什么董卓不愿意把貂蝉赐给吕布?原因很简单

    历史人物编辑:袁军标签:董卓

    对于董卓,我们大家都不是很陌生,他率先进京,把控了朝政,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屈从于他,就比如丁原。丁原当时身边有吕布,而且吕布武艺高强,董卓身边没有一个人比得上吕布,最后在自己谋士的建议之下,对吕布进行利诱,最后吕布背叛了丁原,投靠了董卓,成了董卓身边最强大的存在。但是在把貂蝉是否送给吕布的这件事情

  • 董卓于邙山临时起意?或许他骗了所有人-三国人物之董卓(二)

    历史人物编辑:刘明毅标签:董卓

    温馨提示:探究历史真相这种事,不会有定论,而且聊起来既麻烦又枯燥,如果您和我一样闲……不对,如果您也喜欢,并且有时间钻研,那么我想,本文会给您带来一个新的思路,当然,如果您有同样的看法,那咱们也算臭……志同道合了。公元189年八月辛未,董卓于北邙山下接驾进京,开始实现自己的梦。第三天,也就是九月甲戌

  • 董卓拉拢人心不输刘备,政治智慧不亚于曹操,究竟输在哪了?

    历史人物编辑:萌叔说历史标签:董卓

    有这样一个人,他喜欢行侠仗义,好结交朋友,在家种地的时候,有朋友来看望他,他热情的把耕牛杀了款待众人;领兵打仗的时候,大破骚扰边境的胡人,保护一方百姓;因战功得到朝廷的赏赐,尽数分给手下将士,这样的人值不值得尊敬?金庸曾说过,“为国为民,侠之大者”,如果不说这人的名字,单从事迹上来看,完全可以称为大

  • 貂蝉前有董卓、后有吕布,为何没有子女,真相令人细思极恐

    历史人物编辑:曹振标签:董卓

    古代四大美女,要属貂蝉命运最为多舛,沦为男人玩弄权术的工具,如果可以选择,她应该是最不愿拥有倾国倾城姿色的女人。貂蝉一生历经两个男人,凶横残暴的董卓,刚毅勇武的吕布。吕布白门楼被曹操诛杀后,貂蝉也从此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去向成谜。很多人奇怪,貂蝉侍奉过两个刚猛无比的男人,为何没有留下子女,翻开书中记

  • 董卓为何不杀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黎顾百年V标签:董卓

    时间八月二十八日,天子刘辩返回皇宫,剿灭宦官的政变结束。并州牧董卓乘势进京。八月二十九日,董卓官拜司空,得以进入朝廷。董卓与袁绍交恶是在商议废立之事之时,时间推测是当年的八月三十日。次日,即九月一日,太傅袁隗、司空董卓主持废立。陈留王刘协登基,刘辩贬为弘农王。人物关系袁隗:时任太傅,辅佐年幼皇帝,掌

  • 东汉末年,董卓残暴,犯下五条罪状,每一条都超乎你的想象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董卓

    汉光武帝刘秀建立了东汉,这样的一来汉朝得以续命。东汉在历史上存在了一百九十五年的历史,这期间的东汉从建立之初,一直走到了巅峰。可惜的是到了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先是黄巾军起义,其后发生了董卓专政。历史上的董卓还是很有名的,不过他的名气是恶名。董卓是汉献帝时期的权臣,同时也是一个大军阀,官至太师,封郿侯

  • 为什么有人会说“董卓不死便无三国”,历史上董卓有多“强大”?

    历史人物编辑:俊慧文史苑标签:董卓

    若董卓不死,便无三国,这话说得不对。董卓也没有多强大,不过是一个西凉刺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董卓已经到了众叛亲离的地步。董卓以清除宦官、保护皇帝为名,带兵杀进京城,把大将军何进的兵马划归自己所有,篡夺了国家的兵权,从此变得无法无天。他废了皇帝刘辩,杀害了刘辩母子,立陈留王刘协为帝,当时就遭到丁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