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汉末诛杀董卓的英雄王允,为何掌权没几天,就被董卓余党杀掉了?

汉末诛杀董卓的英雄王允,为何掌权没几天,就被董卓余党杀掉了?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历史琐窗 访问量:3716 更新时间:2024/2/2 16:49:48

东汉末期,由于朝政腐败,国家处于混乱不堪之中,汉灵帝死后,其长子汉少帝刘辩继位,由于皇帝年少,所以宦官集团和外戚集团开始争夺朝政大权。后来外戚大将军何进密诏地方军阀董卓进京,企图借助董卓之力帮助其对付十常侍,没想到董卓还路上时,他就被宦官们杀死了,结果董卓率军赶到后,立即控制了少帝刘辩和朝政大权。当时汉朝中央仍有不少忠于汉室的大臣,他们对董卓的暴行进行了反抗和批判,结果很多人被董卓害死。但有一个人,他见无力公开对付董卓,便采取了暗中谋划的策略,结果还真成功了,这个人就是司徒王允。那么,王允铲除董卓后,掌握了汉朝中央大权,他为何不调集兵力对付董卓的余党呢?主要原因有三点:

第一,董卓虽死,但中央权威低下,地方势力不受控的局面并未改变。

东汉末年,国家政局之所以越来越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央权威越来越低,一些地方势力借助镇压黄巾起义的机会逐渐强大起来,不再完全听命于朝廷的调遣,而且当时的东汉朝廷也的确不值得地方大臣为其卖力,因为实在是太黑暗了。

王允通过迷惑董卓,暗中联络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公业、士孙瑞、杨瓒等人,密商对付董卓的办法,后来他成功说服吕布,促使吕布下决心为朝廷铲除董卓。结果吕布趁董卓不备之机,成功与手下十多名心腹亲兵将董卓刺杀。杀死董卓后,皇帝命王允录尚书事,总摄朝政,吕布也被封为奋武将军,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二人一文一武,本有可能重振朝纲,逐渐挽回朝廷的不利局面。可由于他们当初的合作并不全是出于为朝廷的公心,所以合作成功后,他们并未拿出有效的方案重振朝廷权威,王允虽然做了一些事,但却无力彻底扭转朝廷的不利局面。

第二,王允成功后,居功自傲,没有认识到自己即将遇到的危机。

王允为人“性刚棱疾恶”,灭掉董卓后,他受到朝野上下的赞誉,几乎成了汉室的大英雄,面临这样重大的胜利,55岁的王允开始飘飘然,甚至“自谓无复患难”。王允“不循权宜之计”的做事方法,使他逐渐失去人心,失去了和大臣们推心置腹的机会。王允总摄朝政期间,还干了一件特别失人心的事,就是诛杀了汉末名士蔡邕

蔡邕在董卓擅权的时候,被董卓强行征召为其效力,董卓对他倒是不错,所以,他听说董卓被杀死时,正和王允在一起,这令他感到很突然,不禁为其叹息了两句。王允见状,怒斥蔡邕说:“卓国之大贼,几倾汉室。君为王臣,所宜同忿,而怀其私遇,以忘大节!今天诛有罪,而反相伤痛,岂不共为逆哉?”如果只是怒斥蔡邕,王允做的倒是很得当,可当时已经膨胀的王允,却抓住不放,令人将蔡邕收监下狱,准备处死。蔡邕为了完成编辑“汉史”的任务,急忙向王允请求饶命,以“黥首刖足”之刑惩罚自己,太尉马日磾等人也为蔡邕求情,可王允却以汉武帝不杀司马迁,而使毁谤之书《史记》流传为由,拒绝了众人的求情,最终处死了蔡邕。

蔡邕之死,对王允名声的影响非常坏,人们都认为王允执掌的汉朝廷仍旧是没有希望的朝廷,所以很多有识之士逐渐远离王允总摄的朝廷。当然,王允也并不是什么准备都没做,他提拔同郡人宋翼为左冯翊、王宏为右扶风(汉时将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为三辅,即把京师附近的地区划分归三个地方官分别管理)。但这些准备并不够,人心的离散和军事准备的不足,为其后面被害埋下隐患。

第三,处置董卓余党不当,激发矛盾升级,并缺乏妥善的军事防御。

董卓死后,其手下以李傕郭汜为首的凉州军还在,此时,王允主要犯了两个错误:

一是态度摇摆不定。一开始,李、郭二人曾向朝廷上表求赦,但遭王允拒绝。王允在处置董卓余党的时候,表现出反复无常,始末不一的态度。《后汉书》记载,王允开始时是想赦免董卓余党的,吕布也曾劝他这样处理。可在与大臣们商议时,他又说了一番惹下大祸的话,他说:“此辈无罪,从其主耳。今若名为恶逆而特赦之,适足使其自疑,非所以安之之道也。”核心意思就是赦免他们无罪,不是使他们安心的最好办法,不如让他们接受惩罚。

二是军事部署不利。王允除了没有及早安抚凉州兵的不安,还进行了不妥当的军事部署。本来如果力量允许,惩治一下李傕、郭汜这些首恶的罪人也是正确的选择,但由于上面王允摇摆不定的态度,使凉州出现了朝廷将要杀掉所有凉州人的谣言,激起了他们反抗的斗志。王允试图趁机夺下凉州兵将领的兵权,遣散凉州兵,当时有人向其建议说,凉州人素惮关东兵,可以任命皇甫嵩为将军,让其担任凉州兵的统帅,安抚其军心,再慢慢观察其变化。王允却以这样会引起关东兵不满为由,拒绝了。

李傕、郭汜在贾诩的建议下,聚集了数万凉州兵以为董卓报仇为名杀向长安。王允匆忙间派吕布迎战,可惜兵力不足,后援不济,任凭吕布再怎么骁勇也不是凉州狼兵的对手。当时地方势力也没有多少人真心出兵相助,所以没多久,长安就被陷落,吕布率领残兵打算带王允一同逃跑。王允没有听从,最后被李、郭二人捉拿下狱,为防止王允提拔的宋翼、王宏二人讨伐他们,他们以朝廷名义召宋翼、王宏到长安,将二人与王允一起斩杀,王允时年56岁,同时其十多位族人也遭杀害。就这样,只有对汉朝满腔热情,却无掌控大局才能的王允,最终黯然落幕。

参考资料:《后汉书》

标签: 董卓

更多文章

  • 董卓非常成功的两次瞒天过海

    历史人物编辑:时愿历史标签:董卓

    《三国演义》中董卓的形象,是一个满脸横肉,一身肥肉,无勇无谋的酒囊饭袋。他除了专横凶残,没有其他的本事,只所以能够把持朝政、飞扬跋扈,全都是依靠他的手下。其实不然,历史上的董卓也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物,确切地说也是有勇有谋。董卓生于陇西临洮一户富豪人家,由于当时哪里属于汉朝的边远地区,临近西北少数民族

  • 董卓死后陵墓神奇地消失,他的葬地有两个,秘密藏着这样一件宝贝

    历史人物编辑:周扒皮侃历史标签:董卓

    董卓属于东汉末年既得利益集团的头子,他不仅毒杀了不听话的少帝刘辩,还立汉献帝为“傀儡”皇帝。董卓不是没有军事和政治才华,只是他并无远大的理想,他只是想掌握皇帝,然后利用皇帝这笔稀缺资源,“挟天子以令诸侯”干敛财、得官、手握大权等等的坏事。董卓干的一些坏事,曹操也干过,但为何曹操却被称为政治家,而董卓

  • 董卓为何要招降吕布?不仅因为吕布骁勇,丁原在实力上碾压了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张立豹标签:董卓

    ◆文:刚子聊历史◆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前言导语看过《三国演义》的都知道,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汉灵帝刘宏驾崩后,大将军何进与十常侍的矛盾已经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何进虽然掌天下权柄,却是个膏粱子弟,靠着妹妹何太后才上位成功,为了诛杀十常侍这帮宦官,他竟然轻易听信了袁绍的谄言,召外藩带兵进了京,最先赶

  • 丁原与董卓被吕布所杀,世人都说他无耻,但是这个人更无耻!

    历史人物编辑:记史惜今标签:董卓

    在历史上的三国时期,虽然在征战时期的战略手段上,很多的计谋可以说是用尽心机,但是远远谈不上无耻。不过却有这样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加官进爵,为了利益可以说是最为无耻之人,这个人并非吕布,但是董卓和丁原的这两位历史枭雄的死都和他有关。下面由小编跟大家作一下具体缘由说明吧。这个人就是李肃了,他是一个在三国演

  • 林雪饰演200斤董卓,和5个美女拍亲密戏,心里想的却是吃葡萄?

    历史人物编辑:不该爱的人标签:董卓

    3月9日,在《真·三国无双》中扮演董卓的林雪在一次采访中发表了许多有趣的讲话,引发了网民们的热烈讨论。最有趣的是,当被问及这部电影与其他女演员之间的亲密戏时,林雪说,他和他的妾们躺在床上吃提子风花雪月,但是一个女演员自己吃了好提子,把坏的喂给了林雪。''林雪台说:''很难吃。''从照片中我们可以看出

  • 董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很多人认为,是董卓开启了三国?

    历史人物编辑:DR科技标签:董卓

    东汉末年,战火纷飞,社会黑暗,百姓困苦,朝政腐败。在这样的黑政府之下,贪官虽多,英雄也不少。说到东汉末年,人们总是把这个时期和三国时期混为一谈。严格来说,东汉末年就是东汉末年;而三国时期是新时代新篇章的序幕,只是意义不同而已。那么东汉末章谁赢了呢?谁才是东汉末年真正的终结者?今天我们就来说说东汉时期

  • 吕布杀死董卓后,王允为何不招降董卓旧部?要如何做才能中兴大汉

    历史人物编辑:陈浩标签:董卓

    东汉真正的乱局是从大将军何进被杀后开始的,因为听从袁绍的建议,何进一心打击宦官,不惜把宦官逼上绝路,结果因为大意,何进反而被宦官所杀,何进一死,朝廷群龙无首,袁绍、袁术兄弟趁机率军诛杀所有宦官,东汉历史上称雄政坛一百多年的宦官势力被消灭。何进之死引发了乱局,也带来了更大的威胁,这就是地方军阀凭借武力

  • 吕布其实是董卓随意驱使的棋子,心有怨恨,被王允策反刺杀董卓

    历史人物编辑:王王美食屋标签:董卓

    #头条创作挑战赛#“卓性刚而褊,忿不思难,尝小失意,拨手戟掷布。布拳捷避之,为卓顾谢,卓意亦解。由是阴怨卓。”(《吕布传》)董卓大大咧咧,并不体恤下属,吕布因为一点点失职失责,董卓竟然将随身的防备武器掷向吕布,幸而吕布身手敏捷,差点非死即伤。对董卓的喜怒无常,吕布暗暗怨恨,愤愤不平。191年,讨董最

  • 讨伐董卓的诸侯都有谁?后世名声最大的没参加,曹操也不是发起人

    历史人物编辑:惜缘小历史标签:董卓

    曹操刺杀董卓不成,逃出了洛阳,回到老家后招兵买马,多面手遍发英雄贴,邀各路诸侯共讨董卓。后“十八路诸侯”齐聚潼关,推举袁绍为盟主,对孙坚为先锋,兵发洛阳,才引出了后来的刘关张虎牢关“三英战吕布”、关公“温酒斩华雄”,还有曹操那句著名的“竖子不足与谋”。这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情况,但历史中真实情

  • 董卓为何打秦始皇的主意?他和袁绍曹操争夺天下,军费究竟从哪里来

    历史人物编辑:蹴鞠亚洲女足标签:董卓

    文:龙城胖达(作者原创授权)提起三国,读者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刀光剑影的搏杀抑或尔虞我诈的博弈,本篇,笔者胖达尝试从经济学金融学角度出发,带大家去看不一样的“汉末三国”以及当时的权力搅局者董卓。1、东汉朝廷的怪圈东汉皇朝经常出现一个怪圈,皇帝年幼的时候是太后、外戚把持朝政,要么是太后的父亲,要么是太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