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曹操一生驭人无数,却拿此人无可奈何,荀彧一笑置之

曹操一生驭人无数,却拿此人无可奈何,荀彧一笑置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趣评读史 访问量:3472 更新时间:2024/2/16 9:11:34

文/野史日记

图/源自于网络

欢迎大家关注,一起轻松读历史。会在微头条不定期分享有趣的故事。

曹操的驭人之术

曹操,三国时期的重要人物,大家耳熟能详,不再多做介绍。要说曹操的特点,大家或许会说,他多疑。当然,“多疑”确实是他的一个特点,但是他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驭人。都说刘备收买人心是高手,其实真正的高手是曹操,曹操手底下的降将多如牛毛,投降曹操之后都变成了曹操的铁粉,为什么?正是因为曹操会用人啊!

曹操烧信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官渡之战大败袁绍,搜集战利品的时候发现了一箱书信,正是曹操部将在战前和袁绍的往来书信,书信一出,群臣皆惊,却在颤抖中迎来了曹操一句如同春风般的话语:“都烧了吧。”众武将大惊,因为打开书信,则通敌之人便可即刻知晓。哪知道曹操摆摆手,他仰头看着天空:“大战之前,我都不确定能不能赢,何况他们呢?”于是这一箱通敌的证据就这样被销毁了。那么曹操真的如此大度吗?他就真的不想知道谁在生死一线的时候背叛了他吗?他当然想知道,他恨不得把他们都弄死,谁会不恨出卖自己的人呢?但是他没有,他看着一箱子的书信,又看了一眼众人的脸色,他相信至少有一半的官员都在其中,难道要在大业未成之时,先屠灭半个管理层吗?当然不能,于是曹操把这个委屈含笑咽下,又顺水推舟的做了一件收买人心的事,让更多人才慕名而来,化险为夷。本是“半壁江山”崩溃之局,一个举动就变成了人心所向的好老大,不得不佩服曹操的高明!

曹操的犹豫

就是这样一个高明的统治者,犯难了,建安二十一年,曹操被封为魏王,得居高位,天下定半,他却迟迟没有立嗣。古代立嗣有两种,一种是留下遗诏,等皇帝驾崩了,由大臣宣读皇帝的遗诏,宣布谁是太子,谁可以登基皇帝。秦始皇就是用的这种形式,结果遗诏被权臣篡改了,导致秦王朝短命而终。还有一种就是皇帝活着的时候立下太子,等皇帝驾崩,顺其自然的登基做皇帝,没人能从中作梗。曹操身为魏王,皇帝却只是一个傀儡,他其实就是真正的主宰,所以他更偏向于第二种立嗣的方式。但是他为什么迟迟不立太子呢?原因让人嫉妒,因为他的儿子们太优秀了,他不知道选谁好。其中的佼佼者当属曹丕、曹植、曹彰。曹丕和曹植都属于文武双全的人物,都能统治天下,带兵打仗。曹彰则力大无穷,可徒手伏虎,但是曹彰无心夺权,自知不是帅才,甘心为将。所以这太子之争就落到了曹丕和曹植的身上了。按说古代立嗣都是立长不立幼,所以立曹丕为太子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是曹操没有这么做,而是一再的犹豫,这一犹豫就让群臣起了猜测,曹操心中的人选应该是曹植,所以聪明一点的大臣就都站到了曹植一边,为曹植造势,把宝压到了他的身上,这群人中最主要的是杨修

司马懿的烦恼

此时有一个人是曹丕的属官,这个人就是司马懿。司马懿郁闷啊,他是何等聪明啊,曹操都犹豫这么久都没立曹丕做太子,这立幼之心显而易见啊,眼看着大家都投奔了曹植,他内心不安啊,他也想去投奔曹植,可是没有门路,一个曹丕的属官去投奔曹植肯定要被弄死,万般无奈之下司马懿开始催眠自己,这曹丕就是名正言顺、天经地义的太子,于是他定下心来,死心塌地的辅佐曹丕,把身家都赌了上去,他不断的通过自己的智慧和世家的人脉为曹丕筹谋着,希望自己能赌赢这一把。

司马懿与陈群吴质、朱铄一起在这场夺权之战中拼尽了全力,最后终于赢得了胜利,后世称他们为“太子四友”。

曹操的怯懦选择

曹操内心如何想的?和大家猜想的一样,他更喜欢偏文一些的曹植,他自己也喜爱文学,喜爱修仙,所以他在两个经天纬地之才的儿子中选择了曹植做太子,但是他不敢说,因为立嗣以长这是古来有之的,但是他有不愿意放弃,所以就这么一直悬着了,但是久不立嗣容易生变的道理他懂,于是曹操面临着一个抉择,是力排众议立曹植随自己心意,还是退一步海阔天空求个万全呢?显然曹操选择了求稳,他深知变革将带来什么,他不想面对这样的局面,于是他在建安二十二年,选择了立曹丕为太子。

曹丕登上了太子之位,位高权重,当初政权之时鼎力相助的司马懿获得了曹丕的信任,两人出入成双,形影不离,司马懿也从一个属官摇身一变成了曹魏的红人。这也引起了曹操的注意,他觉得司马懿有狼顾之相,不是什么好人!曹操当然疼爱自己的儿子,就对曹丕说:“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曹操一听急忙为司马懿辩解。曹丕不是傻子,他怎么会不知道司马懿是什么样的人?但是他初登太子,地位不稳,曹植带兵出征,虎视眈眈,在这等时候怎能自断一臂呢?所以他一定要保住司马懿,保全自己的实力,至于司马懿是否会危害江山,等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再说。

《晋书·宣帝纪》:帝内忌而外宽,猜忌多权变。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曰:“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太子素与帝善,每相全佑,故免。帝于是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由是魏武意遂安。

曹操的心思

曹操心中虽然不悦,不过也不影响大局,毕竟一个小小的司马懿还不足以让他曹操心烦,曹操有自己的办法,他把司马懿调离的太子府,任命丞相府的司马,这样既可以使用司马懿的才智,又能时刻监视他的一举一动。这招不可谓不高啊!

司马懿不是简单的人,曹操的举动让他吓的面如土色,从此勤勤恳恳,低调做人,如狗一般讨好着他的主人,把自己的尾巴夹的紧紧的,不露出半点破绽。为了生存下去,司马懿做到了极致,这点杨修拍马也是赶不上的。

曹操觉得,你是龙要卧着,是虎要趴着,所以他想通过时间去把司马懿这头野狼驯化成听话的狗,事实上曹操也做到了,不过很快曹操觉得自己可能失算了。

曹操的担心

建安二十四年,曹操率军攻打汉中,与刘备僵持数月,无功而返,曹操病倒在卧榻之上。病榻上的曹操特别后悔,因为几年前曹操第一次攻占汉中的时候,司马懿曾经建议他趁刘备立足未稳,继续进攻益州,但是曹操没有采纳,回道:“人苦于不知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撤兵后得到消息,益州内频频兵变,曹操错失了良机。

《晋书·宣帝纪》:从讨张鲁,言于魏武曰:“刘备以诈力虏刘璋,蜀人未附而远争江陵,此机不可失也。今若曜威汉中,益州震动,进兵临之,势必瓦解。因此之势,易为功力。圣人不能违时,亦不失时矣。”魏武曰:“人苦无足,既得陇右,复欲得蜀!”言竟不从

司马懿走进权利中心

后来司马懿转任了军司马,建议屯田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司马懿还指出荆州刺史胡修太粗暴,南乡太守傅方太骄奢,不该命他们驻守边防,曹操一笑置之,结果关羽攻打樊城,围困曹仁,水淹于禁,胡、傅二将果然投降了关羽。关羽一时间威震华夏,锋芒正盛,曹操心虚打算迁都避让关羽的锋芒。司马懿极力阻止,他认为迁都是示敌以弱,况且于禁被淹无伤国力,当联合孙权,诛杀关羽,后来孙权派吕蒙进攻公安,俘杀了关羽。

《晋书·宣帝纪》:是时汉帝都许昌,魏武以为近贼,欲徙河北。帝谏曰:“禁等为水所没,非战守之所失,于国家大计未有所损,而便迁都,既示敌以弱,又淮沔之人大不安矣。孙权、刘备,外亲内疏,羽之得意,权所不愿也。可喻权所,令掎其后,则樊围自解。”魏武从之。权果遣将吕蒙西袭公安,拔之,羽遂为蒙所获。

之后曹操认为荆州遗民及在颍川屯田的军民逼近南方的敌对势力,想把他们迁走。司马懿认为,如果迁走,之前逃走的百姓便不会回来了,于是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果然逃难的百姓纷纷回来,增强了曹魏的实力。

曹操的担心成真

后来曹操离世,曹丕即位,司马懿大权独揽,开疆扩土,平定四方,最后与曹爽争权,发动高平陵政变,他死后孙子司马炎接受魏禅称晋武帝。给司马懿上尊号为宣皇帝,称其陵墓为高原陵,庙号高祖。

《晋书·宣帝纪》:晋国初建,追尊曰宣王。武帝受禅,上尊号曰宣皇帝,陵曰高原,庙称高祖。

曹操明知司马懿有不臣之心,却也没能如愿把他驯养为家犬,最终曹魏还是毁在了他这一辈子都没能驯服的人手中!然而看清这一切的还有一个人,这个人就是荀彧,荀彧也看到了司马懿的野心,但是他忠于大汉,并不忠于曹操,所以看见有人能与曹操相争,他也是一笑置之,只要不是危害大汉,他自然不会多此一举的去阻挠司马懿。

标签: 荀彧

更多文章

  • 荀彧收到曹操送来的空食盒,就服毒自杀,是何缘故?

    历史人物编辑:安尘读史标签:荀彧

    说起曹操的谋士,其中早期最厉害的谋士,一个就是荀彧,一个就是郭嘉。今天小编给大家先说一下荀彧(xúnyù)。历史上的荀彧是怎么样的呢?而且最后为何因为曹操送给他一个空盒就自杀了呢?荀彧出身官宦之家,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年少就因为才华而出名,长的温文儒雅,确是如妹妹说的是位“端方的君子”。荀彧及家族到冀

  • 对东汉“正统”忠心耿耿的荀彧,为何当初选择曹操而不是汉室?

    历史人物编辑:王蓓蓓标签:荀彧

    曹操统一北方的第一功臣荀彧,却死在了劝诫曹操不要自封“魏公”,谋权失德一事之上。曹操估计想不到,自己手下这一被委以重任的能臣,真正效忠的并不是自己,而是那大厦已倾的汉王室。为了苟延残喘得延缓东汉王朝最后的一点体面,不惜以自身性命为试探,不顾安危插手曹操登位之路。就是这样一个具有传统“忠君”思想的有才

  • 谋士荀彧,既然忠于汉室,那为何不跟随匡扶汉室的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月光侃历史标签:荀彧

    谋士荀彧,既然忠于汉室,那为何不跟随匡扶汉室的刘备?文|少年带你读历史在三国中,谋士荀彧一直是后人所讨论的对象,在这其中,很多人都觉得他既然忠于汉室但为何还要去辅佐曹操这样的而不是跟随一直说着匡扶汉室的刘备?这其中的原因究竟何在?这并不能说荀彧是一个假汉臣,实际上他是真的忠于汉室,但他这样做也是有他

  • 此地在三国时专出奇才,一个郭嘉,一个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醉轻弦V标签:荀彧

    核心提示:荀彧(yù)力主曹操奉天子到许都,使他迈出了事业成功的关键一步。倘若没有荀彧的坚决主张,后悔莫及的只能是曹操。一曹操一生的最大功业是削平群雄,统一北方。这自然有曹操的个人军事才能,但他那个庞大的谋士集团在键时刻也是十分重要的。而在这个谋士集团之中,颍川(yǐng-河南省中部,因颍水得名)谋

  • 吴用放到三国演义,是什么水平?比肩诸葛亮、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张文博标签:荀彧

    说水浒人物,不能不说吴用。吴用在梁山排名第三,绰号智多星,也叫吴加亮、吴学究。尽管他的设定是军师、谋臣,但实际上吴用会武艺,他擅长用一双铜链,平时藏在袖子里或者腰上,能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他曾用铜链,制止激斗中的雷横和刘唐,显然武艺还可以。当然,因为曾几次出计拉拢其他好汉上梁山,所以吴用在读者印象中

  • 三国群雄传之曹操手下最重要的谋士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早知标签:荀彧

    所以我们看到在汉末三国时期,真正能被称为“君子”的士是不多的,更多的是一些养家糊口的受雇者。这些人靠小聪明出卖智力,根本就没有自己的政治主张和精神追求,典型的例子是贾诩。贾诩虽然有一定能力,甚至是算无遗策,但是他是不具备君子应有的品行的。君子最重要的坚持是“有所不为”,而贾诩恰恰是一个无所不为的人。

  • 三国演义:曹操为何赐死自己最得意的谋士荀彧

    历史人物编辑:崔照国标签:荀彧

    在三国中荀彧曹操最厉害的谋士之一,可以说曹操无论是内事不决还是外事不决都得问荀彧可见荀彧在曹操眼里的分量。那么荀彧是真的效力曹操吗?荀彧从曹操创业初期就跟着他为曹操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可以说曹操的萧何张良,早期协助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一生辅佐曹操打天下按常理荀彧应该忠于曹操才对,然而荀彧晚期却被赐死。

  • 为什么《三国》里曹操送个空盒子,荀彧便自杀了?

    历史人物编辑:浅聊历史斋标签:荀彧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而且在电视剧《军师联盟》中也有细致表现,且加以创造性发挥,但是大多数人可能都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因为这个暗藏文物信息的伏笔确实太过隐晦!我是阳Sir,深耕考古,言之有物,欢迎关注先回答为什么曹操为何送个空盒子,荀彧便自杀了?因为这个盒子不一般,为何不一般,因为它的原型来自马王堆汉墓

  • 荀彧是汉朝最后1位忠臣,曹操为什么要杀害他?

    历史人物编辑:毒辣评车标签:荀彧

    一次早朝上,曹操提出:要晋爵魏王。群臣一片沉默,献帝看向鸦雀无声的朝堂,内心一片冰凉。荀彧拄着拐杖,颤颤巍巍走出来,面向同僚骂道:“衮衮诸公,汉臣,一片枯木败草,无一骨节矣!”当着文武百官,荀彧反对曹操封王。曹操曾经说过:“荀彧之功劳,吾没世不忘!”。可是为了减少篡权的阻力,曹操还是昧着良心,对荀彧

  • 荀彧自称忠于汉室,为什么他选择曹操而不是刘备?

    历史人物编辑:房产新料标签:荀彧

    汉末三国时期,荀子早年被称为“王佐之才”。荀彧初举孝廉,任守宫令。弃官归乡后,率部族避难在冀州,荀彧被袁绍奉为座上宾。然后他去找曹操。在曹操的重要作用下,荀子被任命为尚书令。他在中间保持了十多年的位置。他被曹操誉为“荀令君”,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张良)”。事实上,流行于民间的刘备形象,与历史上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