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实力最强的袁绍,为何不听建议迎奉汉献帝?

实力最强的袁绍,为何不听建议迎奉汉献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情怀历史号 访问量:4890 更新时间:2023/12/15 21:25:59

东汉末年,曹操的实力一开始是相对弱小的,其之所以能一步一步地强大起来,离不开挟天子以令诸侯确立的优势。值得注意的是,在曹操迎接汉献帝之前,袁绍的手下也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主张。比如沮授这位谋士,就劝说袁绍迎奉汉献帝,这样能够号令天下。但是,袁绍却没有同意,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在东汉末年,袁绍不仅在实力上更加强大,而且在地理位置上也更加靠近汉献帝,也即袁绍本来有机会在曹操之前就迎接汉献帝的。当然,袁绍错失良机,而曹操则是果断出手。究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

就第一点来说,这是因为即便有了汉献帝,也不能号令天下诸侯。公元196年,曹操迎奉汉献帝,并迁都许昌。不过,自此之后,不管是袁术、袁绍、吕布等诸侯,还是刘备、孙权、刘表等人,都没有听命于曹操。比如在公元198年,围绕着徐州之地,曹操和吕布之间展开了激烈的较量。等到消灭吕布后,曹操又着手对抗袁术、袁绍等诸侯。在这一过程中,汉献帝其实没有起到什么直接的作用。

而更早之前,董卓挟持汉献帝的时候,袁绍也没有拿对方的命令当回事,甚至率领关东诸侯讨伐对方。至于董卓被杀后,李傕郭汜等人也没有因为汉献帝的存在,从而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袁绍看来,迎奉汉献帝的收益是有限的。

那么,既然不能让诸侯听命于自己,曹操干嘛还要迎接刘协呢?对此,在笔者看来,这是因为打出东汉朝廷的旗号后,曹操不仅获得了董昭、钟繇等原汉室臣僚,而且赢得了大批士人的归心。也即在当时的世家大族中,不少还是倾向于尊奉汉室的。毕竟汉朝数百年的余威尚存,而曹操迎接汉献帝后,不少士族和谋士都愿意为曹操效力了。

比如经过荀彧推荐,荀攸从荆州、郭嘉从袁绍处转投到曹操麾下,至于避乱江南的杜袭、赵俨等人,也在不久之后返归许昌。在这些人才的辅佐下,曹操最终击败了各路诸侯,平定了北方中原地区。当然,人才的归附也不仅仅是因为汉献帝,众所周知,曹操求贤若渴,对于人才不拘一格的任用,这也是其能够发挥人才潜力和作用的重要原因。

就第二点来说,袁绍之所以拒绝迎接汉献帝,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袁绍本来就拥有众多士族的支持,手下的谋士和武将更是人才济济。相对于曹操,袁绍出自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因为门生故吏遍布天下,所以,袁绍起兵之后,立即获得了众多士族和豪杰的跟随。

在谋士上,袁绍麾下拥有许攸、郭图、审配、逢纪、田丰、沮授等一流人才,在武将上,袁绍也有张郃、高览、颜良、文丑为代表的河北四庭柱。由此,对于袁绍来说,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价值和作用是相对较低的。也即在曹操苦苦寻求人才的时候,袁绍集团可谓是人才济济,乃至于是人才过剩了。

最后,就第三点来说,则是因为迎奉汉献帝是有利有弊的。就弊端来说,则是汉献帝到来后,自己的手下可能有所分化,一部分人会去拥立汉献帝。而这,无疑会直接削弱自身的实力。对于曹操来说,在取代汉朝的过程中,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弊端日益凸显,成为曹操至死都没有称帝的原因之一。

比如在曹操进位魏公的时候,心怀汉室的荀彧就表达了反对意见。再比如公元218年,太医令吉本、少府耿纪等人就起兵造反,试图帮助汉献帝夺回大权。至于让大家更加熟悉的衣带诏,更是让曹操不得不痛下杀手。

与此相对应的是,就袁绍的兄弟袁术,在东汉末年选择自立为帝。虽然袁绍没有称帝,但是,他也不会甘愿将自己打下的江山送给汉献帝。而在董卓挟持汉献帝的时候,袁绍曾打算拥护幽州牧刘虞为皇帝,以此对抗董卓。在袁绍看来,自己打算拥立其他汉室后裔的行为,也会削弱自己迎奉汉献帝的效果和意义。

总的来说,正是出于以上几个方面的考虑,袁绍在手下谋士提出迎接刘协的主张后,始终没有采纳。与此相对应的是,当时缺乏士族和豪杰支持的曹操,则是主动迎奉汉献帝并迁都许昌。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汉末三国纪》:袁绍大战界桥,刘备北海解围

    历史人物编辑:大胃王标签:袁绍

    河北战事汉灵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汉臣谋杀董卓1.春,正月,丁丑,赦天下。连雨六十余日,王允与士孙瑞、杨瓒登台请霁,复结前谋。士孙瑞曰:“自岁末以来,太阳不照,霖雨积时,月犯执法,执法,星名。《史记》曰‘太微南四星曰执法’也。彗孛仍见,昼阴夜阳,雾气交侵,此期应促尽,内发者胜。几不可后,公其图之

  • 官渡之战,袁绍军事实力远远超过曹操,那么袁绍为何又会败给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静心读史标签:袁绍

    官渡之战,是三国时期著名的三大战役之一,这场战争可以说决定当时国家的命运和前途。作为历史上有名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经典战例,直至今天还有不少影响力。在这次战役中,袁绍自以为实力强大,扬手灭了曹操如同探囊取物,易如反掌,袁绍虽然表现出志在必得的一击必杀的心理,然曹操也是不甘落后,摆出一副只能胜,不能败

  • 三国:袁绍为何被颍川荀氏放弃?某重大抉择失误,让曹操捡了便宜

    历史人物编辑:孤寡老人讲历史标签:袁绍

    在三国时期的曹魏政权中,颍川荀氏家族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士族代表。颍川荀氏是战国著名思想家、教育家荀子的后代,有了这个传承,荀氏天然就能成为让天下士族敬仰的儒门领袖家族之一,且在颍川士族群中也能成为当之无愧的头牌家族。在北方,颍川荀氏的倾向对于试图争霸的诸侯们来说,是不可缺少的,甚至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相当

  • 袁绍麾下有两大顶尖谋士,意见皆不被采纳,若被重用曹操定然大败

    历史人物编辑:客多文史标签:袁绍

    历史上有好多以少胜多的战役,它们有很多相似之处,这其中有许多巧合的因素在左右着战局的成败,如同官渡之战,在当时的情况下袁绍的实力还是很强大的,袁绍手下有许多有智慧的谋士和勇猛的武将,而且他们也提出了许多实用性的意见,只是袁绍并不听取,如果他能够从善如流,那么我们现在看到的结果可能会不一样。据三国志记

  • 吕布凭什么能配上貂蝉?在吕布容貌复原后,我觉得吕布非常帅

    历史人物编辑:肖瑶标签:吕布

    吕布,字奉先,五原人(进内蒙古包头),他是三国时期的著名武将,此人一生中最大的三个成就就是诛杀董卓、击破张燕、大败袁术。吕布此人最大的特点是骁勇善战,虎牢关中一己之力打退刘关张三人,正是因为他的骁勇善战,所以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里能够占据一席之地。同时也是个“三姓家奴”因为他实在是太势力了,一会跟曹

  • 三个人打吕布,可以说已经很不要脸了,为何还称三英战吕布三个人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吕布

    三个知道三国历史的人?也就是刘备、关羽、张飞一起对付吕布。当时,吕布在各路诸侯面前十分嚣张。张飞鲁莽,看不顺眼,便出战吕布。然后他和张飞在约家之战中大打出手,之后刘备佑前来支援,最后和吕布打成平手,他们三人在和吕布交手的时候,也不能偷懒。为什么又叫三国对吕布之战呢?首先是吕布本身就很厉害,被三国群雄

  • 张飞多次怒怼吕布,要与吕布单挑,为什么吕布看见张飞就走?

    历史人物编辑:汽车前一线标签:吕布

    说道三国,那是有数不清的豪杰英雄,数不清的英雄事迹,在小编的印象里是不是所谓的将领什么的都在打仗,指挥,然后没有生活上的事迹,可以说很少有生活上的记载,大多数还是是军事上的记载,三国是个虎狼之地,更是个卧虎藏龙的地方,什么三国志,三国演义,都是历史上最有名的明传,大家对此也是了然于心,对其中的将军和

  • 吕布为何在三国时期被淘汰?吕布有勇无谋

    历史人物编辑:梁心怡标签:吕布

    吕布是东汉的勇将,经过几年的霸权,终于打败了曹操,缢死白门楼,在失败的悲剧命运告终。吕布是在政治斗争中淘汰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氐族吕布出生在早年,从游牧世界,缺乏必要的训练和政治斗争的经验,在斗争中面对逞一时勇气逞一时之气,证明吕布是不是一个合格的政治家。其次,在东汉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吕布没有建立

  • 张飞为何是吕布克星?有两大优势,三次单挑过后,让吕布颜面扫地

    历史人物编辑:付海祥标签:吕布

    一、吕布、张飞,何许人也?吕布何许人也?《三国演义》中的第一名将,所谓:人中吕布,马中赤兔。虎牢关下硬抗关羽、张飞和刘备,虽苦战多时,却还全身而退了。遭遇曹操手下,许褚、典韦、夏侯惇、夏侯渊、李典、乐进六大猛将围攻,依旧毫发无损。因此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别管别人如何打破头,最多也就是争

  • 吕布:吾与玄德旧交,岂忍害他妻子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吕布

    本文取材于罗贯中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第十九回(上)下邳城曹操鏖兵,与正史无关。吕布与刘备之间的爱恨情仇也算是够复杂的了,吕布年长,常呼刘备为“贤弟”。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洛阳城的虎牢关下,刘关张三英战吕布一战成名,刘备成了名,吕布更成名。此战过后,刘备跟随公孙瓒转战河北,吕布跟随董卓撤回关中,两人的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