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绍麾下的一位谋士,后来归降曹操,最终却被曹操处死!

袁绍麾下的一位谋士,后来归降曹操,最终却被曹操处死!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情怀历史号 访问量:3088 更新时间:2024/6/17 18:36:55

作为东汉末年实力最强大的诸侯,袁绍自然是人才济济,比如在武将中,张郃、高览、颜良、文丑等人,就曾是袁绍的部将。而在谋士上,袁绍麾下则拥有许攸沮授田丰、审配等众多谋士。其中,就本文所要说的崔琰,也曾为袁绍效力。当然,崔琰这位谋士后来又归降了曹操,并最终被曹操处死。

具体来说,崔琰(?—216年),字季珪,清河郡东武城(今河北省故城县)人。崔琰年少时性格朴实,言辞迟钝,喜好击剑,崇尚武功。二十三岁时,乡里按规定将他转为正卒,才开始感慨发奋,研读《论语》、《韩诗》。黄巾起义爆发后,为了躲避战乱,崔琰周旋于青、徐、兖、豫四州郊野,向东到过寿春,向南也几乎到了长江、洞庭湖地区。

公元191年,袁绍从韩馥手中夺取了冀州之地。在此之后,袁绍又击败公孙瓒,占据了幽州、青州、并州等地。在此基础上,袁绍听闻了崔琰的名声,所以将其征召到麾下,并任命他为骑都尉。

公元200年,在官渡之战的前夕,袁绍在黎阳县带兵,将部队驻扎在延津渡口。对此,崔琰规劝说:“天子如今在许昌,百姓的愿望支持顺从朝廷的一方,我们不如谨守治境,向天子述职,以便安定这一地区。”当然,袁绍没有听从崔琰的建议,结果在官渡之战中败给了曹操。

等到袁绍病逝后,他的两个儿子互相争斗,争着想得到崔琰这位谋士。崔琰说自己有病,坚决推辞,因此获罪,被关进了监狱,依靠新野阴夔、陈琳营救,才免于一死。

建安十年(205年),曹操夺取冀州后,征召崔琰任别驾从。自此之后,崔琰为曹操效力。建安十一年(206年),曹操征讨并州,留下崔琰在邺城辅佐曹丕。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成为东汉王朝的丞相,崔琰又做了东西曹掾属征事。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任命崔琰为尚书。这时曹操尚未立太子,临淄侯曹植有才华而且有爱心。曹操怀疑犹豫,发出信函命令在外地秘密访探。只有崔琰信不封口答复说:“我知道《春秋》有长子当立的大义,并且五官中郎将曹丕仁孝聪明,应当承继大统。崔琰将用死来坚守这个原则。”

值得注意的是,曹植本是崔琰哥哥的女婿,也即崔琰理应支持曹植。现在,崔琰明确支持曹操册立长子曹丕为太子,这促使曹操十分赞赏崔琰的大公无私和高风亮节。

崔琰体态雄伟,声音洪亮,眉目疏朗,须长四尺,很有威重的仪态,朝廷的文臣武将很是敬仰,而曹操对他也有几分敬畏。崔琰曾经推荐过巨鹿人杨训,说他虽然才能不足,却清廉贞洁,遵守正道,曹操于是以礼征召了杨训。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汉献帝刘协册封曹操为魏王。彼时,杨训上表称赞曹操的功绩,夸述曹操的盛德。当时有人讥笑杨训虚伪地迎合权势,认为崔琰荐人不当。崔琰从杨训那里取来表文的草稿一看,写信讽刺那些批评者好谴责呵斥而不寻求合于情理。

但是,有人却报告说崔琰这封信是傲世不满怨恨咒骂,也即在曹操面前诬陷了崔琰。于是,曹操下令将崔琰关押起来,最终赐死了他。

本来,曹操性格忌刻,凡是他所不能容忍的人,如鲁国人孔融、南阳人许攸、娄圭,都因仗着自己是曹操的老朋友,有所不恭被诛杀。在曹操处死的众多名士中,崔琰最为冤屈,因而历朝皆有文人墨客为之伸冤。 比如《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就表示:“清河崔琰,天性坚刚;虬髯虎目,铁石心肠;奸邪辟易,声节显昂;忠于汉主,千古名扬!”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你的领导是“袁绍”、“刘邦”还是“曾国藩”?他们领导力有何异

    历史人物编辑:绣虎读书标签:袁绍

    曾国藩说:“大抵失败而归咎于谋主者,庸人之恒情也。”这句话的意思是说,领导者要为决策负主要责任,不要出了问题,就把责任归咎于当初出谋划策的人身上,这是庸人的做法,不配做领导。刘邦攻打匈奴,连续打了几次胜仗后,准备端了匈奴的老巢。派了十几拨人前去打探虚实,这些人都回来说:“匈奴全是羸马弱兵,可打。”刘

  • 假如袁绍不发动官渡之战,进行养精蓄锐,袁绍能拖垮曹操吗?

    历史人物编辑:郭运说历史标签:袁绍

    官渡之战是历史上知名度非常高的战役,它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官渡之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说官渡之战是奠定三国的基础性战役之一。对于曹操来说,官渡之战的重要性不亚于一个重要的谋士。通过官渡之战的胜利,奠定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袁绍在官渡之战中失利,给了曹操一统北方的基础。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

  • 袁绍为何甘愿把“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机会让给曹操?

    历史人物编辑:小境界大天下标签:袁绍

    前言:董卓去世后,西凉军内部陷入群龙无首的境地,各部之间动辄大打出手。公元195年,汉献帝趁着“李郭之乱”的机会,由长安东归洛阳,摆脱了西凉军长期以来的控制,不料前脚刚出虎口,后脚又落入狼窝。公元196年,曹操派军入洛阳,挟持天子迁都许昌,开启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时代。当时曹操的地盘主要就是个兖州

  • 东汉末年争霸,袁绍手下能人不少,是袁绍的原因导致死了的么

    历史人物编辑:风雪忆史标签:袁绍

    东汉末年群雄争霸,各路诸侯纷纷崛起,袁绍无疑是其中势力最大的一方,地理位置也处于优越的地方,相较于曹操的小地方小势力,袁绍真的具备一统天下的能力,手下也不缺优秀的谋士与将领,占据这么大的优势,最后还是被消灭了。袁绍手下曾有着四位出色的谋士,田丰、逢纪、审配以及许攸,四个人的能力都很优秀。当年在官渡之

  • 袁绍之所以能在北方迅速崛起,称雄于天下,只因此人太过窝囊

    历史人物编辑:心研墨香标签:袁绍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割据一方,其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河北袁绍了,袁绍坐拥幽、并、青、冀四州,虎踞北方,有俯视天下、南向争雄之意!就是当时狭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也难以与其争锋。袁绍原本不过渤海一太守,何以能在这短短几年的时间里坐拥四州,虎视天下呢?其实,这和一个人的窝囊不无关系!这个人就是冀州牧韩馥,当

  • 官渡战败后袁绍仍然占据冀州,咋就没翻身?问题归结于袁绍身上

    历史人物编辑:沈烈康标签:袁绍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我认为袁绍绝对不会有机会翻身,理由有二:一、袁绍集团内部的分裂这个分裂表现为两个相关方面,即大臣之间的明争暗斗和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作为一个有为的封建政治家、军事家,除了在治国治军方面有卓越才能外,在

  • 袁绍轻取冀州之战,是袁绍跃居中原首强的第一战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袁绍

    导言:公元191年,董卓携西凉兵入京师,把持朝政,自封为太师,位居人臣,汉献帝已经如同虚设,地方上则是群雄割据,韩馥据守冀州,刘虞把持幽州,刘表占据荆州,刘焉占益州,陶谦占徐州,公孙度镇辽东,袁术占南阳,曹操则占据东郡。此时,渤海太守袁绍看到韩馥无能、怕事、便先以小型军事行动来对韩馥造成形式压力,在

  • 官渡之战时,有三人背叛袁绍,他们最终是什么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袁绍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延津县僧固),继而击溃袁军主力。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北方的基础。在官渡之战中,曹操之所以能用3万兵马击败袁

  • 袁绍手下的六员猛将,这阵容丝毫不比曹操的差

    历史人物编辑:小萌宠之家标签:袁绍

    袁绍是东汉末年的最强诸侯,割据河北,四处征战的他手下云集了一大批文臣武将,这些人才是他占据河北最重要的资源,今天就来说说他手下的六员猛将。一、麴义麴义是袁绍手下的猛将,能征善战,屡建奇功,精通羌人战法,被袁绍委以重任,统率着袁绍最精锐的部队,相当于现在的特种兵。在著名的界桥大战中,麴义以800精兵大

  • 袁绍前期那么厉害,他是靠谁呢?袁绍有五虎将吗?

    历史人物编辑:话车点睛标签:袁绍

    无论是曹操或者是刘备形容袁绍的第一句话肯定就是袁绍祖上四世三公,这是一种对于袁绍的描述,但同时也是一种嫉妒,袁绍的出身,实在太好了,在汉朝所有的官吏,如果想晋升的话,就必须得到上级的认可,在这个时候占据着官员最高位的是三公,也就是说,天下所有的官员如果想要晋升的话,那必须得到三公的同意,才能够把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