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袁绍看热闹,关羽不忘本

袁绍看热闹,关羽不忘本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史话笑侃 访问量:228 更新时间:2023/12/11 0:24:44

一、袁绍看热闹

话说曹操发现董承手中的衣带血诏,上边赫然写着刘备的名字,大怒,出兵讨伐。刘皇叔慌了,赶紧派人去找袁绍帮忙,只见袁本初衣冠不整,精神恍惚,鬼哭狼嚎。“啊!我要死了!”众人不理解,问是问什么。本初说自己最疼爱的小儿子得了新冠肺炎,自己心情错乱,根本没有心思去出兵打仗。还对刘备的人说:你回去一定解释好,要是玄德被曹操打败,可以让他带着手下来投奔我,到时候我安排个好位置给他。袁绍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儿子病了,所以不肯帮刘备呢?也许只是个托词而已。不想出兵损伤自己的实力,坐山观虎斗,从中得利才是真正的目的。现实生活中,袁绍的这种心理不少人也有,所以当很多好的机会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总是算小账、贪小利,最终吃大亏。

二、关羽不忘本

袁绍拒绝帮忙,刘备大败,在张辽的劝说之下,关羽无奈投降。但关羽始终不忘与刘备的结义之情,不管曹操对他多好,他都不改初心。曹操送他一件绿色的新衣服,他穿在里面,外边依然穿刘备给他的那件旧的;曹操送他赤兔马,他高兴的一蹦三尺高,还说有了刘备的下落,一天就能见面了;听说刘备在袁绍那里之后,他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去找寻兄长。脑袋天天挂在裤腰带上,还能坚持自己的初心不改变,关羽的这种精神,在战争年代尤其难得。现在很多人很容易忘记初心,富了之后忘记自己曾经穷过,有了权力之后就忘了也曾是鞍前马后的小弟,有了学问知识之后,就嘲笑别人没文化。

三、曹操记笔记

关羽斩颜良、诛文丑之后,曹操惊呆了,一顿暴风骤雨般的表扬。关羽却谦虚起来:我这算什么,我有个老弟叫张飞,在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就像伸进袋子里拿东西一样简单。曹操大惊,十分认知的告诉左右:帮我记着点哈,以后遇到这个张飞的话,一定小心点。还从裤兜里掏出一个小本本,记下一行字:*年*月*日,关羽说,他弟弟张飞很厉害,如果遇见,一定要小心。曹操记笔记这个事是真的,不信去查原著。这是个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要太相信自己的记忆力,曹操的这个举动还可以看出,他对别人说的话非常重视,尤其是关键人物。退一步讲,即使说的有点夸张,也能以防万一。内心长存敬畏之心,这样才能活得长久。曹操一声小心谨慎,最终寿终正寝。

四、胡班悬崖勒马

胡班是荥阳太守王植的手下。关羽千里走单骑路过荥阳,王植安排胡班晚上放火烧死他。久闻关云长大名的胡班,想看看他长什么样子。从窗户缝里看去,关羽正在认真的看书学习,胡班如醍醐灌顶:这么爱学习的人,还能是为非作歹之徒?他放下屠刀,把上司的毒计跟关羽说了,还放走了他们一行人。这件事说得是,不是老板和上司安排给自己做的事情都是对的、都是好事,要有一定辨别能力,不能让你干啥你就干啥。领导和老板也不是万能的,他们可能在眼界方面比较宽,统筹能力强,但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会缺乏相关具体经验。胡班面对上级下达的错误指令,能够及时悬崖勒马、浪子回头,这也需要突破权威的魄力。

五、郭常之子贼性不改

郭常是一所庄园的主人。关羽过五关斩六将之后,来到他的院子里借宿。老人耕读传家,不料生个儿子不务正业,整天在外边游猎。关羽说:乱世之中,学点武艺也不是坏事。郭常说:他要是正儿八经的学点武艺还好呢,问题是武艺不精,还到处胡作非为。关羽叹了口气。半夜被吵醒,起来后才知道是郭常的儿子要偷赤兔马,被马踢了一脚。关公本想一刀砍死他,看在郭常周到的款待面子上,饶了他。没想到,他又跑出去,叫了一帮黑社会,在半路拦截关羽。还来了一段说唱:此山是我开,此树是我栽,要想从此过,留下赤兔马!没想到,那群黑社会(落草的黄巾军)见了关羽就败,姓郭的小伙子一脸问号,仓皇逃跑。这个社会上,像胡班一样浪子回头的有,像郭常儿子死性不改的也有,这样的人不吃大亏,是狗改不了吃屎的。儿子变成这样,郭常也是有责任的。当自己还能管得了儿子的时候,没有严加管教,正确引导,或者太过纵容,最终把孩子送上歧途。

标签: 袁绍

更多文章

  • 袁绍帐下最不受重用的谋士,曾提多个奇策,袁绍一一拒绝酿成大错

    历史人物编辑:何柳静标签:袁绍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那时候的天下大局还没有成立,曹操和刘备、吕布等人势均力敌再加上袁绍等人共同组成了辉煌的三国时代,然而现在来看的话,三国后来的局面还是很可惜的,如果稍微一点点改变,也许最后就是不一样的结局了,比如袁绍!袁绍起初的军事力量就是曹操也是忌惮三分的,更别说被曹操打着跑的刘备了,可是

  • 此人是曹操与袁绍的上司,看不起曹操却听信袁绍,最后栽了大跟头

    历史人物编辑:十一史话标签:袁绍

    陈老师趣说三国第二十三讲,独家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东汉末年,汉朝没落,朝廷腐败,濒临覆灭,而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末代几位昏庸的皇帝以外,还有两瓶非常致命的毒药,削弱这汉朝最后一丝元气,这两瓶毒药,一瓶叫做内宦,一瓶叫做外戚。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外戚派的代表—大将军何进。何进,表字遂高,原本

  • 袁绍取冀州,空手套白狼的经典案例(袁绍具不具备名将的水准?)

    历史人物编辑:石庆松标签:袁绍

    袁绍逃出洛阳后,董卓下令通缉,袁绍留在都城的内应侍中周毖、城门校尉伍琼、议郎何颙等劝董卓说:“袁氏四代广布恩德,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果袁绍招集豪杰,拉起队伍,群雄都会乘势而起,那时,关东恐怕就不是明公所能控制得了,所以不如赦免他,给他一个郡守当当,那么,他庆幸免罪,也就不会招惹事端了。”于是,董卓

  • 本为袁绍帐下谋士,投靠曹操献计打败袁绍,因触怒曹操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谭红意标签:袁绍

    许攸(?-204年),字子远,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本为袁绍帐下谋士,官渡之战时其家人因犯法而被收捕,许攸因此背袁投曹,并为曹操设下偷袭袁绍军屯粮之所乌巢的计策,袁绍因此而大败于官渡。后许攸随曹操平定冀州,因自恃其功而屡屡口出狂言,终因触怒曹操而被杀。公元189年(永汉元年),袁绍从董卓处逃出,投

  • #三国#袁绍一开始就杀了董卓,东汉还会亡吗?袁绍能得天下吗?

    历史人物编辑:快门的疯狂标签:袁绍

    董卓接上少帝刘辨入京师的时候实际兵力只有三千,而此刻的袁绍、袁术两兄弟率领的兵马比起董卓只多不少。也曾有人劝说袁绍动手杀了董卓,很可惜袁绍因为不清楚董卓的真实情况不敢动手,以致后来董卓乱京。如果当初袁绍听了建议,杀了董卓汉朝可以起死回生吗?这要从袁绍的为人去分析。如果此刻袁绍杀了董卓,西凉军会不会给

  • 三国志11洲际争霸:袁绍很不情愿跟曹操合体,共同组成了兖豫联军

    历史人物编辑:奕道君心标签:袁绍

    说到做到,三国志11洲际争霸系列的幽州和冀州阵营介绍都已完结,本期按照纬度的高低顺序,就得安排兖州和豫州势力出来亮相了。尽管兖州作为历史上曹操的发家之地,其武将构成在相当程度上还是以魏国武将为主体,不过这章以籍贯进行角色划分的剧本还是能为我们带来不少的惊喜。由于兖州和豫州的实际地界都不算大,故而三国

  • 曹操是从何时动了灭袁绍的念头应该是袁绍做的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科技达人不凡标签:袁绍

    曹操是什么时候动了灭袁绍的念头的,应该是袁绍做的这件事。曹操几番发表要追打董卓的倡议没有得到任何响应,自己发兵进攻失败未得到任何接应的时候。演义当中写这段的时候,曹操是怒吼,“竖子不足与谋!”这个时候他已经看到袁绍是难成气候的,跟他一起是混不出局面的。但动了灭袁绍的心应该是袁绍做的这件事。什么事呢?

  • 曹操坑杀袁绍七万降卒,暴露一惊人真相,学者:正史大都不靠谱

    历史人物编辑:爱搞笑的毛毛毛标签:袁绍

    上回书说到,曹操突袭袁绍的粮仓——乌巢,把粮食烧了个干净。而此时袁绍的大部队在张郃高览的率领下,正在向曹营发起猛烈的进攻。那么曹操的部将们顶得住吗?第三十章:官渡之战第十三节:决战杀声惊天动地。离官渡四十里外的曹操仿佛也听到了官渡前线的杀喊声。决战开始了!曹操最为畏惧的那一刻终于来了!对于这一刻的到

  • 袁绍是不是被低估了?

    历史人物编辑:彭璐标签:袁绍

    很难说在群雄荟萃的三国时代,袁绍扮演了一个怎样的形象。一方面你可以说他是代表了世界民族利益,足以扭转时代的阶段性主角;但另一方面,袁绍的失败恰恰也从某种角度诠释了历史的洪流绝对不会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但是非常有趣的一点在于,因为袁绍最终失败,所以他的历史形象也展现出了一种吊诡的异常,尤其是随着历史的

  • 他文武双全却不得袁绍重用,被曹操捡宝,成为刘备心患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袁绍

    本来文武双全,却得不到袁绍的重用。他被曹操捡到,成了刘备的心病。他就是张郃,一生从军,为魏国事业立下汗马功劳。接下来,小编就带领大家走进张韵。前期,因黄巾起义爆发,张郃被征召入伍,参与镇压叛乱。后来几经波折,为袁绍效力。官渡之战,曹操率军攻打乌巢。张郃告诉袁绍,曹操兵士勇猛,势不可挡,一定能打败乌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