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表也是乱世群雄之一,为何历史上对刘表的评价不高

刘表也是乱世群雄之一,为何历史上对刘表的评价不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一丫文史阁 访问量:4607 更新时间:2024/1/29 0:31:29

刘表枉为群雄之一,进不能与曹操等人争天下,退不能守疆辟土,最后自己捞个忧郁而终的结局。他在群雄眼里就是个“漂亮的草包”,中看不中用,也是一个偏于一隅,苟且偷安的“鼠辈”。这也是历史对他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

第一,刘表胸无大志,苟且偷安,被天下人耻笑。

刘表这个人胸无大志,没有大志向,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之人,更没有什么紧迫感和进取心,曹操的谋士郭嘉,就曾经讥笑过刘表,说他只是一个言过其实的诸侯。

刘表这个人,最大的愿景,就是守好他的一亩三分地,所以,不管谁和谁发生了矛盾和战争,他都安然不动,作壁上观,一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样子,在官渡之战的时候,袁绍曾经派人向袁绍求助,请求他率兵偷袭曹操的后方,刘表表面同意,实则按兵不动,也不帮曹操,后来曹操征伐乌丸,刘备劝他突袭许县,他也不听,依然我行我素,按兵不动,结果错失良机。

《三国志*郭嘉传》郭嘉:表,坐谈客耳。

所以说,刘表的胸无大志,采取了苟且偷安的政策,致使自己在东汉末年的诸侯们的眼中只是一个漂亮的“草包。”

第二,刘表是一个没有度量的诸侯,不听忠言,是一个刚愎自用之人。

官渡之战的时候,刘表坐山观虎斗,他的谋士韩嵩和刘先就劝刘表起兵,争取天下,而不是一味地采取“自保”,的模式,给他指出了两个作战方针,要不趁机发兵,干他一把,抢夺地盘,要不就支持一方,选择立场,但是,刘表一句都没听,依然我行无素,这个时候刘表手下的一员大将站了出来,谈了自己的观点,于是乎,就派韩嵩到曹操那里探个虚实,韩嵩回来后,对曹操是一顿称赞,使的刘表心里很是不痛快,怀疑韩嵩要背叛了自己,所以要杀韩嵩,后续刘表派人调查了下韩嵩,发现没有问题,才作罢。

说实话,刘表这件事情,做的一点度量都没有,《后汉书》记载,韩嵩临行前,是有言在先的,韩嵩对刘表说,自我看来,曹公,英明大义,必将取得天下,将军如果要打算投靠曹操,派我出使,本人是极度愿意的。

但是如果心存犹豫,那就非常不合适,因为韩嵩一到京师,皇上说不定会对我进行封赏,给我个一官半职,我能够推辞,自然是好事,但如果我推辞不掉,从此韩嵩就成了天子的臣下,将军的故吏了。以后就不能为将军效力,因此将军要考虑好。

韩嵩,这个话说得实在透理,然而刘表却没当回事,坚持要求韩嵩出使,果不其然,汉献帝封韩嵩为侍中,韩嵩也站在了朝廷和曹操的立场上说话,刘表一看大怒,早都把韩嵩先前讲的话,全都抛到脑后了,执意要杀韩嵩,韩嵩一看情形不好,又把临行前的话又说了一遍,刘表的夫人也出来劝说,刘表还是怒气未消,把韩嵩下了狱,后来经过调查,也没有发现什么问题,话说韩嵩这个人,等到刘表死了,曹操拿下荆州的时候才被放出来。

《三国志·卷六·魏书六·董二袁刘传第六》:太祖与袁绍方相持于官渡,绍遣人求助,表许之而不至,亦不佐太祖,欲保江汉间,观天下变。从事中郎韩嵩、别驾刘先说表曰:“豪杰并争,两雄相持,天下之重,在於将军。将军若欲有为,起乘其弊可也;若不然,固将择所从。将军拥十万之众,安坐而观望。夫见贤而不能助,请和而不得,此两怨必集於将军,将军不得中立矣。夫以曹公之明哲,天下贤俊皆归之,其势必举袁绍,然后称兵以向江汉,恐将军不能御也。

通过这一个事例就可以看出,刘表是一个没有度量之人,也是一个没有承诺信用之辈,但凡一个成就霸业者,必须具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而刘表绝对没有。

第三,刘表只是一个拥有一线实力,二流"资质"的东汉诸侯。

既无大志,又无度量,所以就造成了刘表的第三个问题,不会用人。刘备乃天下英雄,诸葛亮乃在世管仲,两个都在身边,他居然视而不见,中原贤人谋士南下荆州几千人,也只见他光安顿,不重用。

刘表虽拥荆州之地,十万之众,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超级大军阀,但他的用人机制,让人堪忧,身边重用之人竟是些蔡瑁张允之辈,而曹操这边有郭嘉,荀彧孙权这边有周瑜,张昭,这些谋士皆是有乾坤治世的能臣。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就会决定一个人的未来,这也是曹操和孙权为什么走到最后三分天下的主要原因。

所以说,刘表的用人机制,决定了他的一个人生高度,他虽然实力和地盘让他可以混乱的东汉里站稳脚跟,但他贤人不用,只用鼠辈的机制,使他成为了其他诸侯的眼中钉,盘中菜。

第四,刘表“后继无人”,成为了一段“笑料”。

所谓“后继无人”,不是说刘备没有接班人,而是说他的接班人既不中用,又安排失当,刘表有两个儿子,大的叫刘琦,小的叫刘琮,刘琦和刘琮都是刘表的的第一个夫人所生的,但刘表的第二个妻子蔡夫人已经将娘家侄女许配给刘琮,所以她希望刘琮做接班人。

当时的蔡氏族人已经控制了荆州的军政大权,这个人以蔡瑁为代表,因此,刘表没有办法,只好妥协,打破了立长不立幼的规矩,立了刘琮当世子,而长子刘琦为求自保,问计于诸葛亮,诸葛亮建议他远离是非之地,刘琦就率军去江夏,做了江夏太守。

刘表的这个安排,实际上为后来的荆州的分裂埋下了隐患,荆州集团分成了两排,一派是一刘琮为名义的代表,背后的势力是蔡瑁等人,而这些人都是典型的投降派,刘表死后没多久,蔡瑁等人就鼓动刘琮投降曹操,另一派是以刘琦为名义的,背后的势力是刘备等人,而刘备这些人是铁了心的要抗曹的。刘表生前的小心思,既不愿意投降曹操,也不愿意和曹操发生战争,只想保持中立而时变,但他只能生前做自己的主,管不了身后的事情,他的两个儿子最终没有一个成气候的,他的荆州在他身后也易了主,而他的荆州轻易易主的故事,也成了当时的一个笑料。

因此,刘表没有处理好自己的继承者问题,导致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荆州,就在一瞬之间易了主,这件事情也成了刘表一辈子的伤痛。

第五,历史上从来只会记载胜利者,而反观刘表,他不是。

为什么历史上会对三国中的刘备,曹操、孙权,那么着重的在写,就因为他们是那个时代的王者,胜利者,他们三分了天下,而反观刘表,只是一个三国历史上出现的一个人物,说难听点,就是一粒尘沙,历史匆匆过,对于这种人物都是轻描淡写。

其次,以刘表的实力和能耐,除了苟且偏安之外,也别无选择,他的错误在于他的认知上,不明白一个道理,就是单靠防守是守不住荆州的,有时候,还得“以攻代守”。如果说,曹操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的话,那么,刘表就是“治世之贤臣,乱世之庸人”,刘表最大的不幸,是生错了时代,他出生在了群雄逐鹿,弱肉强食的时代,

他的政策和举措,不能让他成为一个强人,毕竟历史的“撰写本”一直都是由强者撰写的。

所以说,刘表没有成为三国的主导者之一,没有成为一个胜利者,他对历史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太小,所以才导致世人对他的评价很低。

综上所述:刘表首先不是一个胜利者,他没有在三国中笑到最后,他只是三国中的一个诸侯,并且三国时期这样类型的诸侯太多了,刘璋袁术,吕布,比比皆是,

其次,刘表对于时代没有贡献性,也没有推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作为一个诸侯,他的人格魅力缺失,也是后世无法对他做出高评价的原因。

标签: 刘表

更多文章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为何刘表没有参加?原因有3个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表

    东汉末年,诸侯讨伐董卓,共计18路诸侯,分别为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鲍信、孔融、张超、公孙瓒、张杨、孙坚、袁绍、曹操、马腾、陶谦。当时,各地的诸侯基本上都站到了董卓的对立面。不过,对于割据荆州的刘表,却没有派出大军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这是为什么呢?一、刘表的官职是董卓册封的

  • 三国蒯氏三杰:两位是刘表的心腹,一位是诸葛亮的姐夫!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表

    东汉末年,荆州内乱不断,但是,单枪匹马的刘表,却顺利平定叛贼,坐稳了荆州牧的宝座,这离不开蒯氏、蔡氏这两大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其中,就中庐蒯氏来说,在三国时期出了三位杰出人物,也即两位是刘表的心腹,一位是诸葛亮的姐夫!一、蒯良蒯良是荆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刘表应朝

  • 刘表临死留下三大猛将,曹操、孙权各得一名,刘备却占尽便宜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刘表

    三国之中,有两个很让人遗憾的人物,第一个就是袁绍,老天爷给了他一套好牌,他却打得很差。第二个是刘表。刘表也很强。光是荆州海军的实力就不容小觑。但是刘表并没有什么大的野心,只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过日子。最后,一切都是他死后为别人做的嫁衣。刘表死前留下了文聘、甘宁、魏延三位名将。文聘的才华不用说大家都

  • 刘表之前的荆州刺史,因和下属交恶,最终被逼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表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董卓的命令下,刘表获得了荆州刺史一职。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的辅佐下,刘表坐稳了荆州之主的宝座。在此期间,刘表不仅和曹操等诸侯相抗衡,还击杀了前来进攻的孙坚。比较有意思的是,刘表之前的荆州刺史王叡(睿),其实就是死于孙坚之手。一具体来说,王叡(?-189年),字通耀,琅琊临沂(今

  • 刘备一生中投靠过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为何无人指责?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刘表

    吕布投靠过丁原和董卓就被视作反复无常,被张飞称为“三姓家奴”。而刘备这一生中投靠过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又背叛了他们,却无人指责,汉献帝没死,刘备就在蜀妄自称帝。按封建的道德伦理来讲,这已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了,但他好像并没受到舆论的谴责,反而更受人拥戴;而一世精明的曹操虽然才华横溢,可是到最后不

  • 刘表去世后,手下3员大将被孙权刘备曹操瓜分,刘备最占便宜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刘表

    刘表去世后,手下3员大将被孙权刘备曹操瓜分,刘备最占便宜导语:都知道东汉末年的时候诸侯混战相互征伐,不是你吞并我就是我吞并你,整个时代整片大陆上都是腥风血雨,除了打仗还是打仗。但乱世中还是有安定的地方,那就是荆州。刘表和刘备一样同时汉室宗亲,当年接管荆州的时候就特别关注民生稳定还有军官培养,这也是荆

  • 刘表的七大猛将,被曹孙刘瓜分,各个都是威震天下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道远文史标签:刘表

    汉末三国,群雄争霸,然坐拥荆州重镇的刘表却不思进取,整天只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来不去想着对外扩充,这样的人在乱世中,被灭只能是时间的问题。若是刘备早年拥有刘表的资本,恐怕三国时期的政局又会是另外一副局面。首先来说一说刘表的实力,他所拥有的荆州,水土茂盛,物资丰富且人才辈出,别的不说,就说当时

  • 下邳陈氏拦堵袁术于淮南,陈瑀被逐出扬州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下三国正史标签:袁术

    下邳陈氏想保住淮南,不让袁术染指,在陶谦的支持下,对落难的袁术落井下石,不料偷鸡不成蚀把米。陶谦为夺豫州霸权,背叛袁术 豫州的霸权本在袁术手里。(豫州原来在袁术的控制范围)192年末到193年初,袁术、公孙瓒、陶谦联合向袁绍、曹操发起了围剿。公孙瓒、陶谦的军队先后被袁绍、曹操击败。193年初,出兵北

  • 袁术得到玉玺而称帝,在他失败以后,玉玺跑到哪里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谷新光标签:袁术

    由于对声势浩荡的“黄巾起义”束手无策,汉廷将兵权下放出去。结果“黄巾起义”是消灭了,但是又形成比黄巾军还要更加危险的群雄割据。后来董卓入京把持朝政;董卓被诛杀以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又继续作乱,奔逃的汉献帝刘协过得比老百姓还不如。在东汉皇室最潦倒的时候,是曹操把他们安置在许昌。不过他也是为了实现“挟

  • 袁术最先称帝,为何没能一统天下,学者:都是“天意”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袁术

    导言袁术称帝的真正原因是什么?一直以来,袁术称帝都被认为是他的一大败招,使他想过一把当皇帝的瘾。结果犯了忌讳,被大家群攻,不敌而亡。袁术真的是这样的蠢货吗?其实,称帝是袁术在当时那个情况下必须做的,如果不称帝,很快也会灭亡,称帝也许还有唯一壮大机会。为什么会这样,要从袁术的总战略说起。三国初期局势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