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诸葛亮与刘表有亲戚关系,为何刘表没有将其招揽在自己麾下效力?

诸葛亮与刘表有亲戚关系,为何刘表没有将其招揽在自己麾下效力?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汉字背后的故事 访问量:3378 更新时间:2024/1/25 15:36:15

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在中国远远流传,一千多年来一直成为中国人招揽人才的典范案例。每当谈起这个故事时,很多人要么说到刘备的礼贤下士,也有人对诸葛亮的隆中对表示赞叹。但仔细回顾这段历史,却发现里面有个让人难以琢磨的事情。诸葛亮在当时的荆州已经非常出名了,所以司马徽才将其推荐给刘备。可是如此有才名的年轻人,为什么作为荆州之主的刘表没有将其纳入麾下?最让人感到疑惑的是,诸葛亮和刘表竟然还有亲戚关系。他的岳父黄承彦和刘表居然是连襟,这就更让人难以理解了。

诸葛亮成名极早,在年轻的时候就与庞统并并称为“卧龙凤雏”,是襄阳名士中的佼佼者。水镜先生司马徽称他们有王佐之才,得一便可得天下。司马徽的话虽然过于夸张,但诸葛亮在历史上的表现也的确算得上是惊才绝艳。甚至于在四百年后的唐朝,依然有一大批粉丝团成员,将其捧上的神话的地步。而这些粉丝团中,以唐太宗李世民及其执政团队为主要核心。可以说诸葛亮以他的优异表现征服了整个古代的汉人群体,使其成为汉人文化中智圣的代表人物。可是从三顾茅庐的故事来看,这样优秀的人才,竟然被刘表忽略了。

当时诸葛亮已经二十七岁,在年少成名之后,他居然在隆中过着隐居的日子,实在让人难以接受。对一个正常人来说,年少成名后正是英姿勃发的时候,此时都会想着找机会大显身手,做出一番有为的事业。二十七岁的诸葛亮已经年近中年,反而沉下心里隐居,这就不得不让人多想了。从家族关系上看,诸葛亮并不是普通的平民子弟,虽然家族已经落魄了,但在襄阳还是有很多亲戚的。尤其是他的岳父黄承彦和荆州之主刘表是连襟关系,江夏黄氏是荆州数一数二的大家族。凭借黄承彦的面子,诸葛亮能轻易的在刘表麾下谋个一官半职。

刘表在汉末群雄之中是以好招揽名士而出名的,他的名声极大,很多为逃避北方战乱而南下的名士都托庇于刘表麾下。刘表对他们安排非常妥当,传出了礼贤下士的名声。虽然曹操认为刘表虚名无实,但就对文人的号召力而言,他的确及不上刘表。以刘表这样招揽名士的强度,断然不会错过身边的亲戚。他连小舅子蔡瑁都安排了水军都督,怎么会遗漏诸葛亮这个大才呢?最可让人感到疑惑的是,刘表不仅错过了诸葛亮,还错过和了和诸葛亮齐名的庞统。连和诸葛亮一起求学的,孟建石韬徐庶等人都没有招揽到。

是刘表举贤避亲么?显然不是这样的,刘表也不是有如此道德情操的人。从史料来看,刘表礼贤下士的名声极大,的虚名无实的成分也是极大的。刘表在荆州站稳脚跟后开始培养自己的势力,先和荆州本地的豪强家族联姻,然后有招揽各地的名士。他手下人才鼎盛,在他去世之前,就连曹操也不敢轻易南下入侵。可仔细分析刘表麾下人才的组成部分,可以发先这些人才都是出身于豪强家族的,要么是荆州本地的豪强,要么是南下避难在荆州扎根的家族。比如击败孙策的江夏太守黄祖是江夏黄氏,蔡瑁是荆州蔡氏,蒯氏为南郡望族。

因此说,刘表看中这些名士,不如说是他看中这些名士背后的家族资源。刘表治理经营荆州,实际上就是和荆州的豪强家族进行势力联合,一起来组成统治阶层。这豪强家族之中自然有不少人才的,尤其是在汉末教育被豪强家族垄断的时代,平民子弟想要识字都是很难的事情。所以刘表大量的招揽名士,实际上是将名士的家族留在自己身边,让这些家族给自己提供更多的军事和政治资源。至于这些名士的才华如何,是否真的能承担治理荆州的责任,这并不是刘表首要考虑的问题。在这样想法的支持下,诸葛亮等人便不在他的考虑之中了。

诸葛亮自小父母双亡,是靠投奔叔父诸葛玄才长大成人的。诸葛玄后来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他就带着诸葛亮兄弟二人南下赴任。后来东汉朝廷派朱皓为豫章太守,诸葛玄只能投奔荆州刘表。诸葛玄死后,诸葛亮兄弟便在城里无人依靠,便到隆中躬耕隐居。琅琊诸葛氏虽然是望族,但并不是所有姓诸葛的人都南下了,所以对于刘表来说拉拢诸葛亮的意义并不大。而且拉拢诸葛亮最多就是加强与江夏黄氏的关系,但有了黄祖和黄承彦两个关系链,对于诸葛亮这个外门旁枝的女婿就更没有必要性了。

与诸葛亮的情况类似,他的几个同学也是因为这些原因不被刘表看中。庞统是普通人出身,没有家族势力,对刘表没有利用价值。徐庶、孟建、石韬等人都在襄阳学习的年轻人,家族都不在荆州,几人学成后会回北方去的,刘表对他们就没有什么期望,更不考虑将其留下来。以当时的家族思维来看,子弟的圈子都是围绕着家族圈子展开的,极少有跳出家族的圈子,到外面去打拼的。对于刘表而言,他需要更多的是豪强家族的势力和资源,而不是某个人的才华。所以才华横溢的诸葛亮、庞统都没有成为他首先招揽的对象。

在这样的招揽人才的目标指引下,刘表能够招揽到的符合他目标的人才其实是很有限的,被他错过的人才自然不少。因此,刘表的这种以精英层为抓手治理社会的手段也得不到诸葛亮的认同,甚至两人在政治思想下是背道而驰的。诸葛亮虽然是世家子弟,但幼年父母双亡,跟着叔父颠沛流离,算是吃尽了人间的苦楚。他知道底层人民生活的不易,所以在思想上更接近于孟子的民本思想,这也是他在后世受到广泛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刘表的精英政治理念,本事上是违背民本思想,是帮助精英阶层盘剥荆州百姓的。

刘表的这种想法在政治上是腐朽的,在战略上是短视的,以诸葛亮的才华一眼就能预测他失败的未来。而刘备则与刘表不同,他们虽然都是刘氏子弟,但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造成不同的政治观念。刘备自小贫苦,靠着家族的荫蔽才能读书识字,所以才有了织席贩履的说法。因为长期与底层人民打交道,刘备也甚至社会基层的贫苦,所以在行为上更倾向于民本思想。可以说从思想的出发点上他们两人就找到了共同点。从身边势力来看,刘备远离了老家涿州,不靠家族势力,没有什么精英层利益链的羁绊,也就不会走精英政治的路线。

正是出于这种政治思想上的合拍,所以刘备和诸葛亮最终成为了建立季汉的合作者。诸葛亮一身才华也是想要大放光明的,但是在政治思想背道而驰的情况下,强行加入刘表却不是好的选择,所以他只能在隆中的乡下隐居。刘表吸引天下名士到襄阳,也吸引了天下招揽人才的人到襄阳。诸葛亮隐居隆中与其说是避世,不如说是暗中观察各路人马的动向。可以说从刘备进入襄阳开始,他就受到诸葛亮的关注了,三顾茅庐不过是走走流程而已,最终结果并不会有太大的改变。而诸葛亮的加入,却给刘备带来新的生机,将其从低谷中拉了出来。

站在刘表的角度来看,他对于失去诸葛亮这样的人才并不感到可惜,这正是他虚名无实之处。刘表招揽人才看中名气和家族势力,而对人才本身并无太多的想法。这就像现代很多大公司招人,看中各种履历和学历头衔,对于其本身的能力并不看重。曹操正是看中刘表虚有其表的一面,才得出了虚名无实的评价。曹操也是搞精英政治的,但却远比刘表务实得多。他既要这些人才背后的家族势力,也要人才本身的能力。曹操的能力很强,他有能力率领各路人才不断取得胜利,所以很多人才都主动投靠他,也能够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刘表的失败是他自身狭隘的治国思想所决定的,就算他不在曹操南侵前去世,也难以抵挡曹操的大军,最终只能以兵败而告终。刘表这种任用利用豪门家族治理社会的手段,又没有做到人尽其才,使得地方官府就是个松散的利益团体。一旦面临外部入侵,其压力稍微扩大,组成利益团体的家族就会分崩离析,大难临头各自飞。从根本上看,刘表的荆州团队就是乌合之众,靠着利益捆绑起来的分赃团队。当盘剥百姓和分赃的收益压不住外来的战略风险时,这个团队就只有一个树倒猢狲散的结局。

标签: 刘表

更多文章

  • 刘表也是乱世群雄之一,为何历史上对刘表的评价不高

    历史人物编辑:一丫文史阁标签:刘表

    刘表枉为群雄之一,进不能与曹操等人争天下,退不能守疆辟土,最后自己捞个忧郁而终的结局。他在群雄眼里就是个“漂亮的草包”,中看不中用,也是一个偏于一隅,苟且偷安的“鼠辈”。这也是历史对他评价不高的主要原因。第一,刘表胸无大志,苟且偷安,被天下人耻笑。刘表这个人胸无大志,没有大志向,不是一个有雄才大略之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为何刘表没有参加?原因有3个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表

    东汉末年,诸侯讨伐董卓,共计18路诸侯,分别为袁术、韩馥、孔伷、刘岱、王匡、张邈、乔瑁、袁遗、鲍信、孔融、张超、公孙瓒、张杨、孙坚、袁绍、曹操、马腾、陶谦。当时,各地的诸侯基本上都站到了董卓的对立面。不过,对于割据荆州的刘表,却没有派出大军参加讨伐董卓的联盟,这是为什么呢?一、刘表的官职是董卓册封的

  • 三国蒯氏三杰:两位是刘表的心腹,一位是诸葛亮的姐夫!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表

    东汉末年,荆州内乱不断,但是,单枪匹马的刘表,却顺利平定叛贼,坐稳了荆州牧的宝座,这离不开蒯氏、蔡氏这两大世家大族的鼎力支持。其中,就中庐蒯氏来说,在三国时期出了三位杰出人物,也即两位是刘表的心腹,一位是诸葛亮的姐夫!一、蒯良蒯良是荆州南郡望族之一、蒯家的代表人物,公元190年(初平元年),刘表应朝

  • 刘表临死留下三大猛将,曹操、孙权各得一名,刘备却占尽便宜

    历史人物编辑:阿槐方言配音标签:刘表

    三国之中,有两个很让人遗憾的人物,第一个就是袁绍,老天爷给了他一套好牌,他却打得很差。第二个是刘表。刘表也很强。光是荆州海军的实力就不容小觑。但是刘表并没有什么大的野心,只想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过日子。最后,一切都是他死后为别人做的嫁衣。刘表死前留下了文聘、甘宁、魏延三位名将。文聘的才华不用说大家都

  • 刘表之前的荆州刺史,因和下属交恶,最终被逼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情怀历史号标签:刘表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在董卓的命令下,刘表获得了荆州刺史一职。在蒯氏兄弟、蔡瑁等人的辅佐下,刘表坐稳了荆州之主的宝座。在此期间,刘表不仅和曹操等诸侯相抗衡,还击杀了前来进攻的孙坚。比较有意思的是,刘表之前的荆州刺史王叡(睿),其实就是死于孙坚之手。一具体来说,王叡(?-189年),字通耀,琅琊临沂(今

  • 刘备一生中投靠过吕布、曹操、袁绍、刘表,为何无人指责?

    历史人物编辑:唯物历史观标签:刘表

    吕布投靠过丁原和董卓就被视作反复无常,被张飞称为“三姓家奴”。而刘备这一生中投靠过吕布、曹操、袁绍、刘表,又背叛了他们,却无人指责,汉献帝没死,刘备就在蜀妄自称帝。按封建的道德伦理来讲,这已是大逆不道,罪该万死了,但他好像并没受到舆论的谴责,反而更受人拥戴;而一世精明的曹操虽然才华横溢,可是到最后不

  • 刘表去世后,手下3员大将被孙权刘备曹操瓜分,刘备最占便宜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刘表

    刘表去世后,手下3员大将被孙权刘备曹操瓜分,刘备最占便宜导语:都知道东汉末年的时候诸侯混战相互征伐,不是你吞并我就是我吞并你,整个时代整片大陆上都是腥风血雨,除了打仗还是打仗。但乱世中还是有安定的地方,那就是荆州。刘表和刘备一样同时汉室宗亲,当年接管荆州的时候就特别关注民生稳定还有军官培养,这也是荆

  • 刘表的七大猛将,被曹孙刘瓜分,各个都是威震天下的名将

    历史人物编辑:道远文史标签:刘表

    汉末三国,群雄争霸,然坐拥荆州重镇的刘表却不思进取,整天只想着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从来不去想着对外扩充,这样的人在乱世中,被灭只能是时间的问题。若是刘备早年拥有刘表的资本,恐怕三国时期的政局又会是另外一副局面。首先来说一说刘表的实力,他所拥有的荆州,水土茂盛,物资丰富且人才辈出,别的不说,就说当时

  • 下邳陈氏拦堵袁术于淮南,陈瑀被逐出扬州

    历史人物编辑:白话下三国正史标签:袁术

    下邳陈氏想保住淮南,不让袁术染指,在陶谦的支持下,对落难的袁术落井下石,不料偷鸡不成蚀把米。陶谦为夺豫州霸权,背叛袁术 豫州的霸权本在袁术手里。(豫州原来在袁术的控制范围)192年末到193年初,袁术、公孙瓒、陶谦联合向袁绍、曹操发起了围剿。公孙瓒、陶谦的军队先后被袁绍、曹操击败。193年初,出兵北

  • 袁术得到玉玺而称帝,在他失败以后,玉玺跑到哪里去了?

    历史人物编辑:谷新光标签:袁术

    由于对声势浩荡的“黄巾起义”束手无策,汉廷将兵权下放出去。结果“黄巾起义”是消灭了,但是又形成比黄巾军还要更加危险的群雄割据。后来董卓入京把持朝政;董卓被诛杀以后,他的部将李傕、郭汜又继续作乱,奔逃的汉献帝刘协过得比老百姓还不如。在东汉皇室最潦倒的时候,是曹操把他们安置在许昌。不过他也是为了实现“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