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别人打天下都是兄弟齐上阵,为何袁绍袁术却是阋于墙?

别人打天下都是兄弟齐上阵,为何袁绍袁术却是阋于墙?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元小二说历史 访问量:2883 更新时间:2024/1/28 15:40:16

许多人都读过《三国演义》或看过《三国》电视剧,对其中的英雄人物如数家珍。但是,可能很多人没有注意到,东汉末年乱局伊始,现代人熟知的曹操、刘备、孙权的声望远不及袁绍、袁术两人。

如果将东汉末的纷乱比喻成一个大舞台,那么,袁绍和袁术就是前期的核心人物,彼时的曹操、刘备等人还处在事业草创期,两人就已经凭借其袁氏家族“四世三公”的出身获得天下瞩目。

令人奇怪的是,同出汝南袁氏的兄弟二人关系不佳,在董卓扰乱洛阳,天下大乱之后,二人甚至反目成仇。一对同出一家的兄弟为何走到反目成仇的地步,各种原因值得探究。

一、婢生子与嫡次子:袁绍与袁术的血缘之别

1.袁绍与袁术的身世

《后汉书》记载,袁绍为“逢之庶子,术异母兄也”,此处没有明说袁术嫡庶情况,但根据现代学者研究与袁术对袁绍的鄙视,袁术为袁逢次子,且为嫡子。

后来,袁绍被过继给伯父袁成一房,从宗法关系上不再是袁术的亲兄弟,只是袁术的堂兄弟,两人的关系有所疏远。

但是,真正造成袁术、袁绍不和的原因应该是袁绍的母亲出身低微。

关于袁绍母亲的出身,正面记载极少。幸运的是,在公孙瓒辱骂袁绍的檄文中,我们见到了蛛丝马迹。

公孙家族在东汉末年占据辽东,一度成为地方诸侯。在袁绍与袁术相争之时,公孙瓒曾站在袁术一方。于是,在一次战斗中,袁术请求公孙瓒派人助阵,公孙瓒的弟弟公孙越不幸在这次援助袁术的战斗中被杀,公孙瓒将这笔账算到了袁绍头上。

一怒之下,公孙瓒写了一篇檄文讨伐袁绍的十大罪状,在这篇檄文中,公孙瓒写道“春秋之义,子以母贵。绍母为傅婢,绍实微贱……”(《三国志》)。

这句话是说,《春秋公羊传》中记载,儿子的地位取决于母亲的地位。袁绍的母亲是一名女婢,是家里的下人而非妾室。如此一来,袁绍就是女婢和男主人私通后的生下的子嗣。简而言之,袁绍是一个卑贱的私生子。

2.汉代嫡庶观念与袁术的自傲

众所周知,嫡长子继承制度起源于西周,在秦汉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嫡子地位进一步提高,庶子乃至私生子在家中的地位远不如嫡子。

正如《吕氏春秋》所言“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这句话说的是,一个家庭中的妻妾要各守本分,清楚自己的身份,不然就会扰乱家室。家中的嫡庶不分就会使得整个宗族的传承混乱。由此可见,当时的嫡庶分野受到秦汉时人的重视。

这种嫡庶分野在秦汉各个阶层普遍存在,上到皇位继承,下到普通百姓的家庭传承。

在皇位继承上,汉代彻底实行了嫡长继承制,汉高祖刘邦驾崩之后,继承皇位的并非庶长子刘肥,而是其嫡子惠帝刘盈。此后,汉代的皇位继承大致遵循了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

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嫡长子继承制也较为流行。汉代张家山墓葬竹简《二年律令》记载:“其毋嫡子,以下妻子、偏妻子”。

这句话是说,在继承族长位置之时,一个家庭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优先考虑正室的其他儿子或是偏妻(不与丈夫同居的妻子)的其他儿子。也就是,嫡子在家庭中具有最优先的地位。

这种嫡庶观念深刻影响了袁术对袁绍的看法。此外,袁术本人为人高傲,看不起出身低微的人。当孙坚死后,孙坚之子孙策率其父旧部依附袁术,袁术命令孙策进攻泾县,孙策取得大胜,但袁术对孙策“相待之礼甚傲”(《三国志》)。

在这两种因素的影响下,袁术极度鄙视袁绍。后来,董卓扰乱洛阳,袁绍自立于冀州,袁术更是嫉妒袁绍的成就。所以,面对“豪杰多附于绍”(《后汉书》)的情况,袁术勃然大怒,开口骂道:“群竖不吾从,而从吾家奴乎”(《后汉书》)

也就是说,那帮小子居然不跟从我,而是跟从我家的家奴。可见,在袁术眼里,袁绍作为奴婢之子,与家奴无异。

二、家族之争与权力之争

1.袁绍与袁术的族内之争

袁绍与袁术的结怨不仅仅因为袁绍的庶出身份,还因为两人在家族内部形成了竞争关系。

袁绍身为庶出子,按理说,是没有家族族长继承权的。但是,袁绍在过继给伯父袁成侯后表现优异,且“有姿貌威容”(《三国志》),颇受生父袁逢和叔父袁隗的喜爱。

如此一来,身为嫡子的袁术心理自然不平衡。试想一下,一个婢女之子,长得比嫡子帅,又更讨家中长辈欢心,嫡子能不羡慕嫉妒吗?

除此之外,成年后的袁绍一开始的发展也比袁术要好。《后汉书》记载,袁绍年少为郎,在父亲去世后,行三年守丧礼,隐居于洛阳附近。

这种守丧和隐居的行为在东汉末年大受时人赞赏,由此一来,袁绍博得了极大的声望。《后汉书》记载“既累世台司,宾客所归,加倾心折节,莫不争赴其庭”。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袁绍出身的家族极为显赫,累世做到三公高官,现在的袁绍礼贤下士,对待宾客极为尊敬,于是各方人士争相投奔袁绍。袁绍面对这些士人也很谦逊,与之平等交流。如此一来,袁绍的住所每日都车水马龙,往来人士络绎不绝。

从这些记载中不难看出,在东汉末年的洛阳,袁绍俨然成为名动一时的人物。

与之相比,袁术就显得略为平庸。袁术早年以侠气闻名,后来被举荐为孝廉,担任了折冲校尉、虎贲中郎将等官职。袁术的任职不过是权贵子弟的平常任职经历,相较之下,袁绍的名望更高,更受士人看好。

所以,在袁氏家族内部,袁术与袁绍就此形成了某种竞争关系,双方的关系进一步恶化,埋下了兄弟日后彻底反目成仇的种子。

2.汉末纷乱与权力纷争

血缘差异与族内争端是袁术与袁绍不和的内因,外因则是汉末的纷乱时局给了两兄弟号召人马争夺天下的机会。

东汉末年,为了消灭宦官势力,外戚何进召董卓进军洛阳,结果,何进未能顺利除掉宦官,反而被宦官杀害,董卓带西凉军如约而至,成为京城内外最大的军阀势力,开始祸乱京城。

此后,袁绍与董卓的矛盾逐步升级。在董卓试图另立汉献帝之时,袁绍勃然大怒,大声说道:“天下健者,岂惟董公”。这天下间,雄健的不止你董卓一人,我袁绍也很有骨气。

然后,袁绍就出奔冀州。起初,董卓还派人追捕袁绍,但是,经过袁绍的朝中好友斡旋,董卓不仅放过了袁绍,还将其封为渤海太守。袁绍便乘机以渤海为基地起兵反抗董卓。

袁术与董卓也因为废帝的事情反目,不过,袁术没有向北奔逃,而是向南逃往南阳,占据了南阳郡。

到这时为止,兄弟二人的矛盾尚未公开化。真正引爆二人矛盾的是反董卓联盟盟主位子的竞选。

在袁绍起兵之后,一时之间,袁术、冀州牧韩韩馥、豫州刺史孔伷、东郡太守桥瑁等十数位郡守、州牧起兵响应,“众各数万,以讨卓为名”(《后汉书》)。

反董卓势力初具雏形后,便开始推选盟主。此时的反董卓联军中,声望最高的就属袁绍、袁术两兄弟。当时的袁术自认为袁家嫡子、名门之后,肯定能胜过袁绍,没成想,众人“遥推绍为盟主”(《后汉书》)。

这种结果肯定让袁术怒火中烧,兄弟二人的不和也就此逐步公开化。或许正是因为袁术与袁绍的龃龉,最终,这次反董卓联军不欢而散,并没有取得足够的成果。

此后,袁绍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权势,意图另立宗室刘虞为帝,并派人告知袁术,希望袁术能够给予支持。但袁术并没有同意,《后汉书》记载袁术“托以公义不肯同,积此衅隙遂成”。也就是说,袁术假借忠贞大义拒绝了袁绍另立刘虞的建议,兄弟俩的矛盾越发尖锐。

从此之后,兄弟俩开始拉帮结派,一南一北,互相对峙。根据《后汉书》记载,袁术拉拢地处袁绍地盘北边的公孙瓒,以此牵制袁绍。而袁绍针锋相对地拉拢地处袁术地盘周边的荆州牧刘表,以此遏制袁术,兄弟二人上演一出别样的“远交近攻”戏码。

总结

袁绍与袁术同出汝南袁氏,且为异母兄弟,按理说,二人交情应该不差。但是,由于袁绍的母亲是一个婢女,生性高傲的袁术在长大后越发鄙视袁绍的出身,甚至对公孙瓒说,袁绍就是一个婢女的孩子,是个野种,不配做袁家人。

与此同时,袁绍在袁家凭借自身才华颇受袁家长辈看重。等到袁绍来到洛阳之时,袁绍凭借其守孝三年的行为获得了洛阳士人的瞩目,与众多名士交游,成为洛阳城内外的一大名人。

反观袁术,袁术此时还不过是一个普通中高级官员,只是凭借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名头受人尊崇。这也进一步加剧了袁术的愤懑和不平衡感。袁术身为嫡子,却不如一个庶出子受看重,这必定让袁术怀恨在心。

此后,随着东汉末局势的日益崩坏,袁绍和袁术分别拉起了一支队伍,袁绍在北,袁术在南,二人一同开了逐鹿天下的征程。双方在权力场上成为了对手,二者之间的嫌隙自然进一步扩大。

标签: 袁术

更多文章

  • 袁术和袁绍是亲兄弟,为何不联手对付曹操,反而双方势不两立

    历史人物编辑:汪国庆标签:袁术

    导语: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非常有趣和精彩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中国出现了自春秋战国时代后的又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混乱和大纷争,有趣的是两个时代的纷争根源也颇为相似。东周末年周王室已经没有任何力量控制下属的分封国,而各个分封国也开始了各自为政和相互之间的征伐,这种征伐在春秋时期的表现是为了争夺周王室的

  • 袁绍和袁术都做过皇帝梦,一个前功尽弃,一个兵败身死

    历史人物编辑:图说不语标签:袁术

    三国时代,说到底是一个军阀混战的年代。皇权旁落,汉朝将倾,真正掌握天下实权的是一个个崛起的地方军阀。他们割据一方,手握雄兵,每个人心里可能都会对一统天下有着极强的夙愿。然而,在那个时候,天下四分五裂,汉朝天子仍然存在。虽然天子过得十分凄惨,屡次被人当作傀儡和工具,但是,天子依然有人拥护,有人供奉,甚

  • 袁术和袁绍是亲兄弟,为何不联手对付曹操,反而势不两立呢?

    历史人物编辑:朱玉飞标签:袁术

    袁术与袁绍有隔阂,袁术向公孙港求援,公孙浪派刘备驻守高唐,单经驻平原,陶谦驻守发于,以此来逼迫袁绍。曹操和袁绍联合攻击,都打败了他们。四年春季,曹操驻军哪城。荆州牧刘表切断袁术运粮的通道,袁术率军进入陈留郡,驻守封丘县,黑山军的残部和放夫罗等辅佐他。袁术派部将刘详驻守匡亭。曹操攻击刘详,袁术救援他,

  • 袁绍袁术兄弟关系的真相,陈寿《三国志》隐藏真实情况的无奈之举

    历史人物编辑:百汇平历史标签:袁术

    小A点评三国风云人物:袁绍(二)兄弟真相文:小A斯蒂芬在我们大多数《三国演义》读者的认知里,袁绍和袁术是一对亲兄弟。罗贯中在小说第三回中明确写道“于是袁绍、曹操各选精兵五百,命袁绍之弟袁术领之。”这是我们读者这种印象的根本来源。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袁绍和袁术之间的这种兄弟关系在历史上是有过争议的

  • 同样有着“四世三公”加持,为何嫡次子袁术,干不过庶出的袁绍?

    历史人物编辑:张天祥标签:袁术

    东汉末年,群雄逐鹿,有着家世和名望的往往能在乱世之中先行崛起,袁氏家族二袁就是其中的代表。首先,何为“四世三公”呢?众所周知,汝南袁氏是一个四世三公的家族,可以说是当时最有名望的家族。四世三公说的是在袁术、袁绍之前,袁家一族上下就曾经出现过连续四代人,都位居三公的行列,门生遍布天下,在当时纷乱的社会

  • 袁术和袁绍联合后就是天下最强,为何反而兄弟反目?有五个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宠物小星球标签:袁术

    一、引子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出自《史记》中的这句话可以说一言道尽做人的本质。可以说不论何人,不论谁人处在什么位置,人活在人世间都逃不开名利二字。在古代最大的名,最大的利就是当皇帝!在这最大的名利前,不要说袁绍、袁术这样各自心怀鬼胎的的兄弟,就算是父子又如何?中国历史上为了皇位杀的

  • 三国袁术称帝在意料之中,但此人称帝却贻笑大方!

    历史人物编辑:今人说史标签:袁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汉室羸弱,诸侯割据,不听号令,独霸一方。在古代,帝王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所有有志之士都有称帝之心,但是天下无二主,一山不容二虎,天下之主只能有一人。在这乱世之中,想要称帝的大有人在,独霸京师的董卓,四世三公的袁绍,袁术,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一心匡扶汉室的刘备,雄踞江

  • 为什么说袁术是三国所有人的“爸爸”?

    历史人物编辑:曾金平标签:袁术

    三国时期,群雄并起,各路英雄豪杰都在费尽心思争地盘。那么这些人当中,谁最厉害呢?不是曹操,不是孙权,也不是刘备。而是一个看上去很没本事的家伙—袁术,他是三国所有人的爸爸。说袁术是所有人的爸爸,不是说袁术有多厉害,而是袁术根据亲戚关系,确实是所有人的爸爸。在三国早期,孙策认袁术为义父。周瑜和孙策是义兄

  • 关东大诸侯袁术首先称帝,他为什么这么“豪横”

    历史人物编辑:赵旭莉标签:袁术

    #每天都有新发现#文|四季文史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诸侯粉墨登场。袁术看似无能,手下也并无良将,他居然敢第一个出头来称帝,凭什么?彼时,孙坚是袁术手下,孙坚攻破洛阳,拿到玉玺以后,袁术威胁他交出了玉玺。后来袁术与袁绍翻脸,袁术前期根据地在南阳,是东汉时期首屈一指富庶之地,人才钱粮俱佳。袁术北连公孙

  • 袁绍、袁术兄弟,凭什么觊觎皇帝之位?他们确实有这个实力!

    历史人物编辑:杨小康标签:袁术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割据,似乎又重现了秦朝末年“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局面。袁绍、袁术兄弟在初期可谓佼佼者,其中袁术197年称帝,袁绍也曾准备称帝。曹、刘、孙三人当时都不值一提,那么袁绍、袁术兄弟凭什么认为自己可以当皇帝呢?他们确实有这个实力!四世三公袁绍、袁术的家族是东汉中后期最显赫的世家大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