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应更正一下,是司马世家篡夺了曹家(大魏)的江山,而司马懿终其一生都是魏国的臣子,并未篡逆,而且他的两个儿子师、昭既使再擅权欺主,也在形式上对魏帝执臣子礼,没有取而代之。是懿的孙子司马炎逼魏元帝禅位于晋王,才夺了曹家天下,追封司马懿为宣皇帝。
其次,因为在司马懿得势的年代只有曹家在坐江山,而他能执掌左右朝政,才有这样的机会。他倒是想篡蜀汉的江山,篡孙吴的江山,可惜他边都粘不上一点。他也想篡东汉光武、前汉刘邦,乃至始皇帝嬴政的权,可惜他没生在那个时代!
说点靠谱的,司马篡位也好,其他篡位谋朝的也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居高处危,骑虎难下,进一步化家为国,安享国祚:退一步身丧名败,万劫不复。当初从低位谋高职,处心积虑算计倾轧,不知得罪了多少政敌,埋下了多少隐患:身居高位,手握枢柄,又为固位蓄势,打击或诛杀了多少政敌。这种政治斗争事关个人、家族乃至一个政治集团的根本利益,荣辱生死,瞬息易位,势如在弦,不得不发。一旦获胜居位,势如骑虎,只有努力向前,想全身而退则是奢望梦想。一朝权势易手,虎落平阳,那些受过打击的政敌必然疯狂反扑、血腥报复:而新当政者更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肯定将之作为心腹大患,必欲除之而后安。因此,司马家篡位代魏是一种政治博奕,形势所迫的必然。
当然,皇族宗室的败落无能,政权旁落导致官员、势力的趋炎附势,希望借拥戴新主立业晋身的推动也是一个普遍而重要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