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赵匡胤设计了不流血的兵变,也设计了宋朝特别的官帽

赵匡胤设计了不流血的兵变,也设计了宋朝特别的官帽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家兴说史 访问量:1164 更新时间:2024/4/12 22:48:30

赵匡胤虽然通过逼迫孤儿寡母而得位有些令人鄙视,但成为宋太祖以后,却给了冷冰冰的历史一丝温暖。他一改五代十国以来残酷血腥的杀戮,将宋朝变为最尊重文人、最开放、最富裕的朝代。

在这个过程中,赵匡胤不是做做样子而已,陈桥兵变以几乎不流血的方式完成了朝代更替;杯酒释兵权以最温和的手段治好了历代开国帝王们最大的心病;三条祖训让宋朝不会走向杀戮;甚至连对待朝臣的交头接耳行为,也采取了最特别的办法。

先说说陈桥兵变,这在古代中国其实屡见不鲜,在五代十国更是常见的剧目。哪怕后周,也是开国皇帝郭威也是在檀州做了一模一样的的事情才得到江山的。陈桥兵变距此不过九年时间。

兵变的目的不是要几个军饷、杀几个权臣,而是直接要建立新王朝,取代旧王朝,这不经历血流成河的惨状是不可想象的。赵匡胤在整个故事中仿佛就是一个被胁迫的大姑娘,万般无奈之下被迫拜堂成亲。

不过根据后来的发展过程来看,赵匡胤不仅在这次兵变中早有预谋,而且计算得滴水不漏。大军出征时,到处又流传“点检当天子”的谣言,让舆论天然倒向于他。在黄袍加身后,他又约束手下将领不得随意杀戮,说出了有名的纪律要求:

太后、主上,吾皆北面事之,汝辈不得惊犯;大臣皆我比肩,不得侵凌;朝廷府库、士庶之家,不得侵掠。用令有重赏,违即孥戮汝。

更为关键的是,他率领大军返回京师时,禁军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人都是他的“结社兄弟”,毫不犹豫的开门迎接。太后没有实权,宰相懦弱无能,皇帝年纪尚幼,一切都在他的算计之内,这天下就轻轻松松改姓赵了。

在整个兵变过程中,只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副都指挥使韩通意欲抵抗,可还在组织兵马的时候就被率先入城的军校王彦升所杀。如果将政变放大来看,尚武的后周只有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及淮南节度使李重进先后起兵反抗,也被赵匡胤轻松解决。

这次兵变就是因为布局之精巧、谋划之详细,将方方面面、前前后后的人物性格、实力都计算得清清楚楚,成为中国历史中的经典范例。宋太祖一介武夫,居然能以如此和平的手段获得天下,简直不可思议。

这是大事,还有一件小事足以看出宋太祖光辉的人性。北宋刚刚立国不久,跟随宋太祖起兵的都是一些莽夫,即使如同赵普一般的重要谋士,文化程度都不高,被人笑称为“半部论语治天下”。

这些元勋一到朝堂开会的时候,就不拘礼节,凡是宋太祖所提的事情,稍不如意,便互相交头接耳,窃窃私语。面对这种无礼的行为,若是遇到了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头落地,又不知道有多少人的性命将会交代了。

但是宋太祖则展现完全不同的政治智慧,他不动声色,只让属官在幞头纱帽的后面加上长翅。北宋最开始官帽当然是沿袭了后周的式样,而后周主要又是唐朝而来的。帽子本来有翅膀,但长翅是由铁皮和竹篾作为骨架,向外延伸一尺多,后来还有越来越长的趋势。

宋太祖自己以身作则,在朝堂之中戴上这样的帽子,而臣子们因而也不得不打扮得如此滑稽。滑稽归滑稽,毕竟是官帽,也没有人会因为不好看而不戴,后来都以能戴上这种长翅帽而自豪。

这种帽子,转过头的时候,极不方便,在平时生活中是不用戴的。但是在朝会时,宋太祖要的就是这个不方面,这就让朝臣们不能随便交头接耳。

其实,这种设计,在中国服饰中早有体现。我们看到过秦汉时期帝王的冠冕,前面都有流苏。流苏的设计思路和长翅帽是异曲同工的,如果帝王不顾自己的仪容,走路太快不合体统,流苏便会摇晃发出声音甚至打到皇帝的眼睛。这样一来,皇帝走路自然注重自己的威仪,同时也潜移默化的改变帝王毛躁的性格。

宋太祖这种靠智谋而非强权的思路,深深影响了有宋一朝的政治、文化、经济和军事,让宋朝成为中国历史上个性最为鲜明,最为独特的那个王朝。

参考资料:《涑水记闻》、《东京梦华录》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赵匡胤给曹彬的手谕,不宣读比宣读出来更管用

    历史人物编辑:动鉴历史标签:赵匡胤

    为什么赵匡胤给曹斌的亲笔信不读反而更有效果?他是不折不扣的武将,他的才能当然不仅仅限于勇,否则,他只是一个勇者,不可能立下大业,也正是因为他的成功经验他出生了。这让他对武将有所戒备,进一步导致了宋朝,尤其是北宋时期少见的武将权势。不过建国初期,还得靠将领。所以,赵匡胤自然有了控将之策。比如他派心腹大

  • 卖茶叶的商贩成了一代明君,可惜英年早逝,否则赵匡胤没有机会

    历史人物编辑:浅谈百科标签:赵匡胤

    五代十国是一个非常混乱的时期,这个时代就像流水线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诞生一个皇帝。不过,这种近乎“量产”一般的割据皇帝,大部分都很平庸,只有少数几个是明君。其中,后周第二个皇帝柴荣就是一个典型的明君。柴荣出生于公元921年,他的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地的富豪。因为时代比较混乱,柴荣出生的时候,家族已经衰

  • 陈桥兵变的发动者赵匡胤被迫黄袍加身,事实真的如此吗?

    历史人物编辑:吴林利说历史标签:赵匡胤

    发动兵变灭旧朝建新朝这件事情来看很明显是精心策划过的。从这位新帝发动兵变开始,就露出了他想更朝换代的想法,只不过是要有一个时机,这个时机就是陈桥兵变。没错这位新帝就是赵匡胤! 赵匡胤为什么要发动兵变呢?坐上禁军统帅的位置还不满意? 当时不仅只有周一个朝代,同时存在的还有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在期间

  • 郑子明如何被赵匡胤灭口的?

    历史人物编辑:奶思时尚潮流标签:赵匡胤

    在演义评书《赵匡胤三下南唐》和《赵匡胤演义》里,赵匡胤陈桥驿黄袍加身坐了皇帝建立大宋,他结拜三弟郑恩郑子明也被封为汝南王三千岁(戏曲中的北平王)。有一天,泼皮无赖出身的韩龙带着妹妹韩素梅,到汴梁找赵匡胤兑现昔日承诺。当年赵匡胤为了韩素梅,争风吃醋“一打韩通”。现在旧日情人找来,赵匡胤封韩素梅围桃花妃

  • 赵匡胤当了皇帝,有3个人不服,挑战赵匡胤,结果1个比1个死得惨

    历史人物编辑:鸿胪长史标签:赵匡胤

    建隆元年正月初一,后周大将赵匡胤,在汴梁城外陈桥驿发动兵变,黄袍加身,成为宋朝开国皇帝,三百年大宋江山由此开始。印象中,赵匡胤夺取江山貌似众望所归,水到渠成,其实真相并非如此。赵匡胤的老上级、周世宗柴荣,英明神武深孚众望,很受部下和百姓拥戴。不仅如此,他对赵匡胤信任有加,委以重任,赵匡胤却忘恩负义叛

  • 赵匡胤50岁暴死,赵光义如何对待24岁皇嫂,各种行为令人不齿

    历史人物编辑:壹周历史标签:赵匡胤

    引言“节物先后南北异,人情冷暖古今同。”古今以来,人们都是以利相交,得势的时候盛友如云,失势的时候门庭冷落,亲情在利益面前也显得单薄,尤其是在皇家。宋太祖赵匡胤在死后独留下年轻妻子与幼子,而赵光义继位后,却是对皇嫂置若罔闻,对侄儿痛下杀手,可见其人凉薄。01宋太祖赵匡胤一生共娶过三位妻子。第一任妻子

  • 赵匡胤御驾亲征北汉,杨家将崭露头角

    历史人物编辑:郭飞龙标签:赵匡胤

    公元969年2月,刚刚从北汉退兵3个月,宋朝皇帝赵匡胤就再次出兵。这次出兵注定了要震惊当时,因为自从建国之初平定“二李”之后,就再也没有亲临沙场的皇帝居然御驾亲征,要以倾国之力来彻底荡平北方的敌国。这时候谜底揭开了,不用石守信,也不用高怀德,更不起用先朝老将张永德、符彦卿,大宋的第一战将,真正百战百

  • 赵匡胤这皇帝当得真容易

    历史人物编辑:呼延犇史标签:赵匡胤

    每个朝代的更迭都离不开大的流血牺牲,毕竟一将功成万骨枯,每个帝王的成功身后都有无数的鲜血流出,中国上下五千年经历了无数的朝代,要说哪个朝代的建立流血最少,我认为应该是赵官家的宋朝。初绽锋芒——殿前都点检作为宋朝的开国皇帝赵匡胤生于洛阳夹马营(今河南省洛阳市瀍河区东关),早期他投奔还是后汉枢密使的郭威

  • 盘点被赵匡胤升入武庙的23名将,是滥竽充数还是武庙遗珠?

    历史人物编辑:摩擦知识火花标签:赵匡胤

    众所周知,武庙历史上最大一次名单变更就是宋太祖赵匡胤时期的那一次,退秦白起、魏吴起、齐孙膑、赵廉颇、汉韩信、蜀关羽等23人,增汉灌婴、晋周访,唐秦琼、刘宋沈庆之等23人。下面我们就来盘点一下这些被升入武庙的23位名将,到底是滥竽充数还是武庙遗珠?赵匡胤是出于公心还是私利?一、灌婴灌婴,位列西汉开国功

  • 不良人:张李二人合伙演戏,子凡登基称帝,赵夫人怀孕疑似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小科记标签:赵匡胤

    张子凡称帝,陆林轩喜提帝后,没想到不良帅李星云和张子凡演技如此之高,竟把李嗣源和漠北王后耍的团团转,张子凡和李星云成为了新的执棋者。可以说不良人第六季第十集的剧情,非常具有迷惑性,真怕张子凡说一句“大唐有我执掌,义父可以放心去了”,完美还原当初李嗣源背刺李克用的名场面。妾还有,有人猜测赵大人的妻子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