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灌酒高手”赵匡胤,扮猪吃老虎的权力玩家

“灌酒高手”赵匡胤,扮猪吃老虎的权力玩家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YES星球 访问量:178 更新时间:2024/2/2 10:31:00

说起“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毫无疑问大家都会想到大宋王朝顶层设计者: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原本是后周皇帝周世宗手下的得力大将,南征北战,立下不少战功。

从一个底层小兵到九五之尊,赵匡胤的上位之路看似捡漏,实则离不开他自身的智慧。

不仅兵不血刃登上帝位,还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

就连《宋史》中都评价赵匡胤,说他“面貌雄伟,器度豁如,识者知非常人”。

图片来源网络

宋朝的经济和文化之所以能够达到中国历史上的又一个高峰,与赵匡胤的治国之道有密切的关系。

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赵匡胤都有着极高的成就。军事上的统一征战,结束了五代分裂的局面,内政上的改革措施,革清了五代时期的弊政。

从个人的领导魅力来讲,赵匡胤是德才兼备的宋朝创始人。他的很多治国之道久为后世所推崇,例如他善于发现、培养、利用人才,懂得如何将下属放在最合适的位置。

赵匡胤虽武夫出身,但他拿捏人心的本事,一般人根本比不了。关于用人,他自己有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

对于有才之人是爱戴有加,但又不盲目听从,有自己的主见。他精通用人之道、驭人之术;特别善用软硬兼施、恩威并施、赏罚分明之术;也正因为赵匡胤通过自己的用人之术将众多人才搜罗在自己身边,才使得大宋能够逐渐走向辉煌。

赵匡胤重才更能容才:赵匡胤很有容人的度量,曾经制定下皇帝不能在朝廷上鞭打大臣,不准对公卿辱骂,臣下除了谋反和叛逆外,不得杀戮的祖训。

对待手握重兵的边关将领,两手准备

赵匡胤当皇帝之前就一直在军队里干,他知道他手里军队的战斗力以及每名将领的特点,所以能做到知人善任。

他最担心的就是武将如法炮制再来次黄袍加身,为此果断采取杯酒释兵权的办法将石守信、高怀德等悍将的兵权全部归零,给予这些武将及其后低以高官厚禄良田美宅完成了极为成功的安抚。

石守信等宿将退了以后,兵总是要人带的、仗总是要人打的、边关总是要人守的。

赵匡胤新提拔了一批将领分驻各个军事要塞,这些军事将领在外有很大的权力,可以便宜行事。

为了防止这些将领拥兵自重,赵匡胤把他们的家眷都养在京城,确保他们衣食无忧,这样既能解除边关将领的后顾之忧,也抓住了这些人的命门和七寸。

同时,只要这些将领回到京城,赵匡胤都要一一谈话、赐宴,还要赏赐很多的东西,这也使得这些边关将领没有理由造反,也没有机会造反。

图片来源网络

“杯酒释兵权”后,对付文臣也有一套

文官党争不断结党营私也是对其政权稳定的一大威胁,赵匡胤是这么处理的:

不着急用帮自己夺得天下的心腹大臣来担当中央各级的主要官员,把握核心权力。

而是仍然沿用后周旧臣范质王溥魏仁浦三人来担当宰相,让他们形成权力制衡,在给予其权力和信任的同时,也给予其足够的压力和监督,让其忙得不亦乐乎,难以有机会结党营私,勾心斗角。

这一招成功的将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不仅化解了皇权最大的威胁,同时也巩固了政权。

建立自己的规则,从管理层开始

依照传统惯例,遇到讨论国家大事时,皇帝见宰相,首先得让宰相落座,然后赐茶,规矩走完,才开始讨论正事。唐王朝跟五代时期,仍然沿用。

《见闻近录》记载说:在赵匡胤登基的第二天,宰相提议讨论国家大事。

赵匡胤说:“我眼睛看不清楚,请把文件拿近一点。”宰相们拿到他跟前,赵匡胤早暗中派宦官把他们的座位撤掉,宰相只能站着奏报事情。

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宋朝的宰相拜见皇帝的时候,不会给他们赐座,更不会给他们赐茶,无论从权力本身还是从政治仪式上,皇权都大大提升。

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在椅子上做文章,赵匡胤还在官帽上做起了文章。

据说,有一次,赵匡胤上早朝,听取大臣奏事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

赵匡胤心中相当恼火,但是他不露声色。退朝后,他传旨管理官帽的官员,在纱帽的后面分别加上长翅。

一顶帽子,两边的铁翅各穿出一尺多,而且之后还越来越长。从此之后,大臣上朝,就很难站在一起交头接耳了。

关于赵匡胤会用人的故事不止于此,主要都体现了他有着自己独特的用人之道,在不同的形势与环境下,采用不同的用人策略。选取人才不拘一格,方式多样。

既会唱红脸,又能唱黑脸;有时候睁大双眼,有时候却睁只眼闭只眼……一系列的套路愣是让赵匡胤打成了一套组合拳。虽然满满的都是套路,但是收获了不少人心,实乃扮猪吃老虎的权力玩家!

标签: 赵匡胤

更多文章

  • 赵匡胤的无间道,丑大了……

    历史人物编辑:爱动漫的晓峰标签:赵匡胤

    文/食堂01其养子、外甥刘继恩继位。新皇帝的屁股还没坐热,就挨了一记闷棍。亡国之危,扑面而来。还没等刘继恩喘口气...供奉官侯霸荣率十余人,手持利刃,很不友好地问候了刘继恩。刘继恩毫无防备,裤衩子都顾不上了,绕着屏风跑......被乱刀砍死。刘继恩刚死,宰相郭无为就率兵弄死了侯霸荣。来得也太巧了吧。

  • 为救赵匡胤他身中数箭,结果被人陷害后,赵匡胤却说:赐死

    历史人物编辑:梁志宇标签:赵匡胤

    中国有句古话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虽然没有人要求处于困境中的人发达后一定要报恩,但这已成为一个潜规则。如西汉的淮阴侯韩信,当年穷困时一位漂母曾接济他饭食,他功成名就后就将漂母接到府上,行高堂之礼。在千恩万谢后,韩信还奉上了一千金,这也是“一饭千金”典故的由来。而素来以仁善著称的宋太祖赵匡胤,为何

  • 天道好循环,赵匡胤的弟弟篡位百年后,皇位再次回到赵匡胤的后代

    历史人物编辑:付柳红标签:赵匡胤

    自从秦始皇嬴政一统天下后,他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于是创造了“皇帝”一词来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此后各朝各代的封建统治者纷纷以皇帝自居,但是,“皇帝”这一职业其实非常不好当,甚至可以说只要当了皇帝,那么就已经成为真正的孤家寡人了,枕边人不可信、亲兄弟也不可信、皇子皇孙不可信、有时候就

  • 赵匡胤死后,为何是赵光义继位?真的是赵匡胤的儿子们太无能么?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的评谈标签:赵匡胤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几千年来朝代更迭的事件是你方唱罢我来唱,每次都死伤不及其实,相比而言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就非常牛,兵不血刃的进行了陈桥兵变后就当上了皇帝,很快就统一了中国,为宋朝的经济和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小编认为,赵匡胤非常厉害,他本是文化不高的一介武夫,但却非常具有胆略和见识,仅仅十

  • 是被逼黄袍加身,还是赵匡胤自导自演?赵匡胤本身就有造反之心?

    历史人物编辑:叶银强标签:赵匡胤

    赵匡胤被逼着黄袍加身?别说笑了,所谓的黄袍加身不过是赵匡胤一手导演的一出好戏罢了。赵匡胤本身就有了政变造反的心思。但又担心自己背上造反之名会被人认为是乱臣贼子。因此赵匡胤才和弟弟赵光义以及手下心腹之臣商议出了黄袍加身这么一出戏。其目的就是要表现出自己是被逼无奈从而政变造反的。但事实上赵匡胤黄袍加身究

  • “亲爹也不许进城”,赵匡胤是矫情还是坚持原则?

    历史人物编辑:沐沐段子标签:赵匡胤

    (赵弘殷,赵匡胤的父亲)(一)从低级军官指挥使到高级军官都虞侯赵匡胤一路游历,在后汉乾祐元年(948)投奔后汉枢密使、邺都(今河北临漳)留守郭威,被郭威收留,做了郭威的亲随。郭威取代后汉,建立后周,任命养子柴荣为开封府尹(知府),将赵匡胤派到开封府,做柴荣的部下“马直军使”即开封府所属骑兵部队的“指

  • 开国皇帝谁猛?朱元璋不如赵匡胤,赵匡胤不如他,斩胡人使其灭种

    历史人物编辑:记录幸福生活标签:赵匡胤

    开国皇帝有不少是猛将,谁最猛呢?朱元璋不如赵匡胤,赵匡胤不如他,斩胡人使其灭种!他是谁呢?咱们慢慢说。说到开国皇帝猛将,五代梁的朱温(852—912)、西夏的李元昊(1003—1048)、五代吴越的钱镠(852-932)、后金的努尔哈赤(1559—1626)、后唐的李存勖(885-926)、五代后周

  • 唯一敢跟赵匡胤叫板的名将,其实他的资源比赵匡胤更好

    历史人物编辑:史海无涯标签:赵匡胤

    《宋朝名将系列之三十三·李重进》成王败寇,历来如此。关于李重进,平常人估计是没有什么印象的,即便是史书也只是一笔带过——起兵造反、兵败身亡,仿佛在他身上多留一点笔墨即是大罪过。然而如若细细探究,他这一生颇为传奇,大起大落统统经历过,至少也是跟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较量过的。可惜现实就是这个样子,输了就

  • 刘邦杀功臣,赵匡胤不杀,赵匡胤用6个字评价刘邦

    历史人物编辑:历史守望者标签:赵匡胤

    汉朝和宋朝,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个王朝,其开国皇帝有本质的不同,汉高祖刘邦虽然是小吏出身,但凭借一帮“泥腿子”兄弟,最终打败秦朝势力和项羽,建立巍巍汉朝。而赵匡胤出身军旅,在上司柴荣去世后,发动陈桥兵变,窃取了后周的政权,建立宋朝。相比之下,刘邦得位较正,但赵匡胤却看不起刘邦。赵匡胤称帝后,用6个

  • 赵匡胤的死与赵光义无关?从赵光义对待赵匡胤妻儿的表现便可看出

    历史人物编辑:史张文长标签:赵匡胤

    如果说“斧声烛影”是一个历史迷,总会提醒人们赵光义谋害兄长一事缺乏直接证据,但赵光义登基后,对兄长留下的孤儿寡母的作为,却又让人不得不去怀疑,赵匡胤之死的幕后元凶就是赵光义。公元976年,赵匡胤突然患病。正当壮年的赵匡胤原以为自己不过是一场小病,但随后病情却让他陷入沉思。直到入冬后的某晚,赵匡胤突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