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流浪词人柳三变一生四次落榜,不受皇帝待见,却受歌妓欢迎

流浪词人柳三变一生四次落榜,不受皇帝待见,却受歌妓欢迎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郭宁 访问量:4490 更新时间:2023/12/6 15:53:24

柳永原名叫三变,后改为永。人们都知道他是北宋婉约派的代表词人,也知道他大半生流浪,是个“专业作家”。柳三变跟他同时代的几乎所有作家都不同,他虽然也热衷功名,五次参加礼部的考试,但命运偏偏给他开了大半生的玩笑,前四次都让他落榜。到了五十岁的时候,他才考中进士,得以进入仕途。进入仕途后,却长期得不到升迁。他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因为正是落榜,让他到处流浪,不得不靠填词为生,因此成就了他的文名。而也正是因为填词,才让他两次得罪皇上,一次因填词被黜落,一次因填词不得升官,还有一次因为文章风格不合皇帝的胃口而落选。但是在当时的娱乐圈,他却广受欢迎,他填的词被歌妓们广为传唱,成就了无数的名妓,而同时也成就并养活了他自己。

四次落榜,到处流浪

柳三变出身官宦人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做过官,说起来他是官宦世家,所以摆在他面前的路当然是科举入仕。他顺利通过乡试,准备参加1009年礼部举行的考试,从此他别妻离子,踏上了流浪征程。

到了东京,柳三变踌躇满志,在他看来功名唾手可得,因为宋朝建国不久,需要大批人才,另一方面,柳三变对自己的才华充满自信。谁知真宗皇帝考前下诏,对“属辞浮糜”的文章,一律不取,这下柳三变恰巧中招,因为他的所谓婉约风格,正属于浮糜之类。柳三变出师不利,于是作词一首,词牌叫做《鹤冲天》,最后两句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不料这首词经歌妓们传唱,一下子成了流行歌曲,而且长唱不衰,一直到1019年,下一次科考开考的时候,这首歌还在流行。

1019年的考试,柳三变当然要参加,此时的皇帝已经换了仁宗。据说这次考试柳三变还真通过了,临到放榜的时候,仁宗皇帝要对名单过目,一下看到了柳三变的名字。仁宗听过柳三变的《鹤冲天》,知道他写的那两句酸词,于是愤然说道:“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竟然因此把柳三变给黜落了。

这次考试当然给了柳三变很大打击,但是柳三变并未灰心,他又参加了1024年的科考,这一次他同样名落孙山。柳三变仍未放弃考试,又参加了1027年的考试,同样以落榜告终。直到1034年,他才在50岁的年纪考中进士。从1009年第一次考试,到1034年高中,这段时间跨度很大,花去了他整整25年的光阴,他从一个风华正茂的青年,变成了一个迟暮的老人(古代老人的概念要比现在提前很多)。更重要的是他的家在福建崇安,离东京汴梁有两三千里路,当时的交通条件,他要提前好几个月上路,才能赶上考试。所以这些年里,他离开家乡,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他没有功名又没有固定收入,生活的艰难可想而知。

填词作歌,终成词宗

幸而他会写词,古代文人的作品虽然没有稿费,但是柳三变却可以通过写词获得一些收入,并以此维持他在外游离的生活所需。他的收入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来自官方的收入。当时北宋有一个官方机构叫教坊,掌管教习音乐方面的事务,仁宗皇帝喜欢音乐,常常命教坊为新曲填词,教坊发现民间新的曲调,经常找柳三变为之谱词,而这项工作是有酬劳的。另一方面,柳三变还给歌妓们填词,让她们传唱。歌妓们在酒肆歌楼和演艺场演唱柳三变写的歌,往往受到广大市民的欢迎,有很多歌曲都流行一时,为歌妓们带来不菲的经济收入,柳三变当然也可以从她们那里得到一部分润笔。

柳三变最得意的还是给歌妓们写歌,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写流行歌曲。当时的娱乐圈跟现在的没法比,那些歌妓跟现在的歌手可以说是一个地下一个天上。现在的歌手叫明星,那时的歌妓是贱民,生活在社会的最下层,没有地位,没有尊严,属于下九流。当然歌妓跟娼妓还有区别,歌妓只卖唱,不卖身。不管怎么说,当时的娱乐行当还是很发达的,因为当时的北宋赢得了长时间的太平,经济繁荣,社会稳定,这种情况下娱乐业当然会同样兴旺。北宋的都城开封是当时最大的都市,住着上百万的人口,那里既有达官贵人,又有商人、手工业者等各个阶层。这些人都不约而同地产生了娱乐需求,这样歌妓们就有了广阔的市场,也给柳三变这个流行歌作曲家提供了舞台。

柳三变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成为圈子里的权威,他不仅是词作方面的专家,而且还是品评家。他对歌妓们的相貌和才艺进行品题,歌妓如果得到他的好评,身价就会倍增。这种情况过去有个词叫捧角,当然现在的歌手更需要权威人士来捧。因此,很多歌妓都会跟他保持良好关系,并且给他提供资金帮助,而这正是他生存所急需的。

但是柳三变的不幸也因此产生。他整天混迹于歌妓这些贱民中间,是没有成就感的,这跟现在的权威大腕截然不同。作为一个文人,他应该走学而优则仕的路子,但是这个路子走不通啊。然而走不通,他也有别的选择,比如选择回家,选择教书,而不是在娱乐圈里跟一帮下九流的人厮混。但是他偏偏选择了这样一种特殊的生活方式。这样做的结果,是让他在艺术上大获成功,因为他置身于歌妓们中间,他自己的地位也跟她们差不多,所以他就可以跟她们同甘苦,共悲辛,写出至情至美的文字。

所以柳三变跟他同时代的所有作家都不同,比如晏殊欧阳修苏轼范仲淹。这些作家都是高官,他们写文填词,不过是一种闲情逸致,他们没有衣食之忧。而柳三变则不同,他生活在下层,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同时还有生存压力。他跟下层人(包括歌妓在内)同呼吸,共命运,所以他的作品才会呈现出与众不同的风貌。这种情况造成了最为独特的艺术景观,那就是柳词。可以说晏殊们写的雅词柳三变也能写(事实上柳词中也有不少雅词),但是他写的俗调,晏殊们就是想破脑袋也写不出。

金榜题名,沉沦下僚

柳三变在当时的娱乐圈大红大紫,但这并不是他想要的生活。虽然被仁宗皇帝批示之后,他曾经自嘲是“奉旨填词柳三变”,但他做梦都想获取功名,做一个朝廷命官,他一生参加五次科考,就是最好的证明。1034年,他终于迎来了命运的转机,考中了进士。但他最初却被任命为睦州团练使推官之类的小官,按照北宋官制,下级官员经过考核有机会提拔,但是柳三变尽管工作勤恳,也颇有政绩,但一直得不到提拔。后来柳三变想了个主意,就填了一首《醉蓬莱》,通过关系呈给仁宗。仁宗“见首有‘渐’字,色若不悦。读至‘宸游凤辇何处’,乃与御制真宗挽词暗合,上惨然。又读至‘太液波翻’,曰‘何不云波澄’?乃掷之于地。”不用说,柳三变升官的机会肯定泡汤了。

从1034年高中,柳三变尽心工作十多年,竟然没有升职,他把原因归结为自己的名字,因为柳三变在娱乐圈太有名了,而那个圈子给他带来的是负累而不是任何积极的促进因素,于是他改名叫柳永。改名之后,他还真时来运转,官职得到了提升,他终于升成了京官,做了屯田员外郎,但是这个官其实也只是个从六品。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不过世人从此称他柳屯田,他终于有了一个拿得出手的称谓。

综观柳永的一生,他都孜孜于功名,可惜到老他才考中进士,却又多年沉沦下僚。他最好的年华都是在流浪中度过的,他几十年跟那些地位卑贱的歌妓为伍,让他有了不同于其他文人的最独特的经历。这种经历,给了他独特的灵感,让他写成了市井百姓喜闻乐见的俗词艳歌。独特的生活,产生了独具特色的柳词,使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放射出独特的光芒。

作者:土老帽

参考文献:

(宋)柳永:《柳永词集》,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宋)欧阳修、(宋)王辟之:《归田录 渑水燕谈录》,浙江古籍出版社,1984年

谢桃坊:《宋词概论》,四川文艺出版社,2016年

标签: 柳三变

更多文章

  • 柳三变的传奇之路,他死后歌伎相约清明‘吊柳会’

    历史人物编辑:倚梦倾城标签:柳三变

    柳永,字三变,婉约派代表词人,在北宋文学史上是一朵奇葩。记得在高中时候,读了他的《望海潮》和《雨霖铃》之后,对他的喜爱一直没有停止。仕途坎坷/p18岁那年,柳永意气风发,游于苏州、杭州等地,被东南形胜、繁华似锦的美景吸引了。与当地的歌伎打成一片!沉醉于听歌买笑的花花世界。24岁那年,开始进京赶考,可

  • 风流不羁的青楼词人,奉旨填词柳三变

    历史人物编辑:李韶彬标签:柳三变

    柳永,原名柳三变,北宋年间一个重要的婉约派词人。出生于官宦之家,一个典型的官二代。柳永其人,虽出生很好,又颇具才华,但个人命运实在称不上好。一辈子颠沛流离,穷困潦倒,仕途坎何,非常落魄,终其一身,又常出没于花街柳巷与妓女为伴。一个大词人,他的人生为什么会演绎成这样?984年,柳永出生福建崇安,祖父,

  • 天祚帝被女真打跑后,为何很快出现一个北辽政权对抗女真和北宋?

    历史人物编辑:大姐头美食标签:天祚帝

    北宋童贯北伐,实质上攻打的不是辽国,而是一个短暂的政权——北辽。公元1122年,金兵攻占大辽中京,辽国老大天祚帝逃跑。辽国的大臣发动“政变”,拥立耶律淳为皇帝。由于耶律淳和天祚帝是亲戚,这次政变表面原因不是推翻大辽,而是为了有个领导集团挽救大辽,所以各种军政制度和辽国一致,历史上称为北辽。北辽的建立

  • 徽宗打算消灭天祚帝,郭药师一番话,让他感动不已,打消了念头!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天祚帝

    月儿弯弯照九州(二十四)郭药师来朝宣和五年六月,徽宗召见郭药师,礼遇甚厚,除了加官进爵外,还赐以甲第、姬妾。郭药师感激涕零,哭着说:“臣在契丹,闻赵皇如在天上,不谓今日得望龙颜!(1)”徽宗大喜,当即委其守燕重任,郭药师表示愿效死力!为了断绝所剩不多的燕人对辽国故主的怀念,徽宗打算遣郭药师带领兵马去

  • 女真前期有多猛?两万女真大破七十万辽兵,天祚帝疾行500里逃窜

    历史人物编辑:毛姐说历史标签:天祚帝

    很多人看到北宋末年的宋军往往被少于己方数倍的女真士兵追击得仓皇而逃以至于发生靖康之耻时,心中难免会涌现莫名的愤怒,颇有鲁迅先生所说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味道。然而,不仅仅是军备松弛的宋军如此,曾经威压天下的契丹辽国同样如此。公元1114年,不堪辽国凌辱劫掠的女真完颜部首领阿骨打正式起兵反辽,并先

  • 宋徽宗被俘虏,还有辽天祚帝,两人曾彻夜长谈

    历史人物编辑:冯志超标签:天祚帝

    宋徽宗是宋朝的第八位皇帝。宋徽宗是个懒散而浪漫的皇帝。后来,因为宋哲宗很小的时候就病逝了,所以没有留下任何后代。宋徽宗被提升为太后的位置,成为宋朝的新君主。宋徽宗的加入是戏剧性的,也是不可抗拒的。虽然宋徽宗没有表现出他做皇帝的强烈愿望,但在各种政治冲突中,宋徽宗仍然被推到了

  • 天祚帝——一个不知道怎么评论的奇葩!被人踩成肉泥!

    历史人物编辑:蒲昱冲标签:天祚帝

    辽天祚帝耶律延禧(1075年6月5日―1128年),字延宁,小字阿果,辽道宗耶律洪基之孙,辽顺宗耶律浚之子,母贞顺皇后萧氏,辽朝最后一位皇帝,在位25年。耶律延禧生于太康元年(1075年)四月十九日,少年时曾险些被权臣耶律乙辛暗杀,幸得萧兀纳保护才没有遇害,此后曾受封梁王、燕国王等爵位,又历任太尉、

  • 宋夏战争之三川口之战:一万宋军硬刚十万夏军,勇将郭遵千古

    历史人物编辑:朱明桂标签:郭遵

    公元1040年,正在延州城里准备欢度上元节的延州知州范雍得到密报:西夏人正在集结军队准备从卢子关再度入侵宋境!范雍紧急命令他的副手、鄜延路副都部署石元孙带兵前去芦子关堵截李元昊,范雍还紧急派人前去庆州要求鄜延、环庆两路的副都部署刘平火速带兵前来增援,他给刘平的命令仍然是前去芦子关方向堵截李元昊。军情

  • “司马光砸缸”是否真有其事?宰相上官尚光:有,我就是那个小孩

    历史人物编辑:宋丹丹标签:上官尚光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有人说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无论是平凡地走完一生,还是开辟一片星光耀眼的天地,每个人都有着他走一遭的意义。这与所从事的行业,所处于的社会阶级,是富有还是贫困都没有任何的关系。冥冥当中或许总是有着某些巧合在等着我们,而这些巧合看似是不

  •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理学开山鼻祖的《爱莲说》万世传诵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周敦颐

    周敦颐:瓦雀行书案,杨花入砚池时值盛夏,广元南河湿地公园中的荷花开得那叫一个盛,放眼望去,朵朵的荷花,在那一眼望不尽的的荷塘中,紧紧依偎在碧绿滚圆的荷叶中,亭亭玉立,在丝丝细雨的沐浴下,清秀雅洁,很是妩媚可爱。我结识的那一帮舞文弄墨的朋友,几乎个个都写有关于荷花的文字,或摄影,或散文,于是,便忙着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