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司马光砸缸”是否真有其事?宰相上官尚光:有,我就是那个小孩

“司马光砸缸”是否真有其事?宰相上官尚光:有,我就是那个小孩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宋丹丹 访问量:4224 更新时间:2024/1/27 19:39:05

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

有人说每个人的出生都是上天最好的安排,无论是平凡地走完一生,还是开辟一片星光耀眼的天地,每个人都有着他走一遭的意义。这与所从事的行业,所处于的社会阶级,是富有还是贫困都没有任何的关系。

冥冥当中或许总是有着某些巧合在等着我们,而这些巧合看似是不经意间的,而在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刻意的安排,安排的也许是身边的人,也许是千里之外的人,也许是上天早已画好的轨迹。而故事中的人无非都是早已写好的剧本,一步步地去演绎而已。

正如我们熟知的司马光砸缸,如果拂去历史的尘埃,或许也要感慨一下,原来这并不是一次偶然间的无意之举。

如果说历史是一座山,那走过的人就是山上的树。有些树长着长着就化作一根枯木,再也长不出嫩芽。有些树无论是经历多少年的风雨,依旧是最为苍翠的松柏。

普通的我们就像是围在树下的草,一茬又一茬迎着春风生,迎着秋风死。而有些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的名字却如磐石一般的存在着,被流传下去,司马光无疑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如果从事古文学研究,势必会研究唐诗宋词,而宋词当中收入了不少司马光的名篇。如果说是一位史学家,那总要翻看一下《资治通鉴》从当中了解一些过去的事。

如果是一名政客,那多少也要关注一下司马光的政治理念,即便是上学也绕不开司马光的名言。所以说,如果中国历史还在延续,那就绕不开这个北宋文坛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和文学家。

司马光是如今山西夏县涑水乡的人,所以他还有个称呼叫“涑水先生”。字君实,号迂叟。所以很多人都喜欢称呼他司马君实。毕竟在古代直呼其名是一种不尊重的表现。

司马光出生的年代,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清明的朝代之一,同时代的人物当中,至今在民间都有着不菲的名声。

这期间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一代文学大家范仲淹,有“日审贪官夜审鬼”的包青天,有北宋文坛泰斗欧阳修,有与之斗了一辈子的政治家王安石。还有一门三学士的苏家父子。

总之,无论是政治上、文化上还是经济上,都算得上历代当中最为耀眼的一个时代,当然军事上就差强人意了,总是被世人所诟病。

司马光是北宋仁宗年间中早期中的进士,然后入朝为官。在神宗年间,因为和多年老友王安石在政治上的分歧,两人分道扬镳。

也正是如此,也引发了北宋后期著名的党争,从政治变革走向权利斗争,导致北宋覆亡。

司马光的确是个老实人,但在政治上也是个比较张狂的人。或许正是这个性格让他成为别人攫取权利的工具,而不自知。

这算是他光辉形象上最大的污点吧,也正因为这个原因,世人对他也是褒贬不一。

不过在另一件事上,却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认可,而且成为后人们学习的典范,那就是有名的司马光砸缸。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多年来一直存在于课本当中,是教育小学学生的好范例。

故事的细节大家也都知晓,无非就是小小年纪的司马光看见同伴掉入了水缸当中。别的小孩都吓哭了,不知道该怎么办,小小年纪的司马光便展现出了比同龄人更高的胆略和智慧。

当周围的小朋友都吓傻了的时候,司马光却沉着冷静,不仅没有害怕,反而在寻找解救小伙伴的办法。情况紧急之下用石头把水缸砸破了,救出了小伙伴。

这无非是教育小学生们遇到事情要沉着冷静,不要惊慌。遇到问题就该去找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而不是躲在一边,无所适从。

这个故事在宋人的野史当中和元朝编写的《宋史》当中都有明确的记载,虽然寥寥数字,但也把这个故事写得通透易懂。

这无非也是史学家惯用的手法而已,通过一个小故事展现出司马光在小时候就与众不同的风范,从而为他后来的成就,找一块合适的垫脚石,为这个人的成功找一个合理性而已。

所以历代以来,都有人怀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从未从任何的史料当中,找到这个曾被司马光救过的人,所以也就怀疑这个故事的真伪,是不是有着杜撰的可能性,毕竟古人在杜撰故事这个途径上还是有着不少的踪迹可循的。

不过后来发生的一件事,却为司马光砸缸的故事提供的佐证,验证了真伪。

在河南省东南部有个不太知名的县城叫光山县,光山县有个上官的家族。

这个家族的祖先是来自于山西夏县,祖上曾是司马光的老乡。只是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从夏县迁往了河南光山县。

上官家族中有一本族谱,族谱中曾经记载了一个故事。这个家族的一个祖先叫上官尚光。更令人惊讶的是这个上官尚光不仅是司马光儿时的小伙伴,还是被司马光“砸”过的那个人,族谱中清楚的记载了上官尚光是如何让司马光给救出来的。

这个上官尚光也是个懂得感恩的人,成年以后他家迁到了一个离家不远的地方。

为了感谢当年司马光的救命之恩,他还在当地修建了一座感恩亭,作为对司马光的纪念。而且这个上官尚光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也是北宋王朝的一位宰相。

只是后来上官尚光的事迹没有被收入到官方的著作当中,所以他的事迹也就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当中。

在修编《宋史》的时候,也没有留下他和司马光的故事。正是这一点的发现,这才佐证了,司马光在7岁的时候,就已经具有了异于常人的胆识和气魄。足以证明,司马光能取得日后的成就,也是理所当然的。

在这个尘世上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但每个人的存在都有他的意义。

谁能想到司马光一个砸缸之举,竟然“砸”出来了一位宰相的。每一个时间,每个动作或许真的都有他存在的意义吧,一个无心的举动,或许就是改变整个世界的开始。

如今我们不知道上官尚光做过什么,但作为一名万人之上的宰相,他的言论肯定左右过当时朝局的发展。

标签: 上官尚光

更多文章

  • 周敦颐: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理学开山鼻祖的《爱莲说》万世传诵

    历史人物编辑:彭鉴之标签:周敦颐

    周敦颐:瓦雀行书案,杨花入砚池时值盛夏,广元南河湿地公园中的荷花开得那叫一个盛,放眼望去,朵朵的荷花,在那一眼望不尽的的荷塘中,紧紧依偎在碧绿滚圆的荷叶中,亭亭玉立,在丝丝细雨的沐浴下,清秀雅洁,很是妩媚可爱。我结识的那一帮舞文弄墨的朋友,几乎个个都写有关于荷花的文字,或摄影,或散文,于是,便忙着去

  • 奇人邵雍的梅花易数,原来是这么来的

    历史人物编辑:孙建安标签:邵雍

    鱼羊史记.看新鲜的历史撰文:风林秀编辑:吃硬盘吧插画:发达蚊大宋,从仁宗皇帝时期到神宗皇帝时期,是群星璀璨的高光时代。仁宗皇帝时期,范仲淹领衔,欧阳修、韩琦、富弼紧随,他们是最早的“庆历四将”。神宗皇帝时期,王安石来了。苏轼、苏辙、曾巩、章惇,一拨年轻人走起。当然,这其中还有一个砸缸的司马光是不能被

  • 日知录丨邵雍:认真拥有 才不会轻易失去

    历史人物编辑:小时悟史标签:邵雍

    日知录人有贤愚,事无巨细。得不艰难,失必容易。——《得失吟》还记得小时上课与同桌偷偷分享的那一包零食吗?还记得期末考试后爸爸买来当做奖励的那块甜点吗?如今,任你尝遍大街小巷无数美食,念念不忘的,仍然是记忆里的那一口甜。只穿过几次的衣服,随手丢弃却不觉可惜,未必因它破了旧了、不够好看,只不过因为它不是

  • 邵雍的神奇预测术为何失传?因为他看透了两个心术不正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晓惊娱标签:邵雍

    现如今,很多人依然详细算命先生,即使是科学发展到今天,它依然有很多解释不了的事情。单单拿算命来说,科学就解释不了,不过,很多人打着算命的幌子,在行骗,这种人在今日也有很多。我国古代,在北宋时期,将理学发展到了巅峰。宋太祖崇尚崇文抑武,因此各个文化发展在这个时候发展到了鼎盛。现如今的很多算命先生以邵雍

  • 千古奇人邵雍,安排后事留下三大祖训,其一为何要寡妇为其送葬

    历史人物编辑:华建超标签:邵雍

    千古奇人邵雍,安排后事留下三大祖训,其一要寡妇为其送葬在我国历史上,说到千古奇人还是有那么些的,比如三国里面的诸葛亮神机妙算,往往出人意料有起死回生之能,还有唐朝的袁天罡,一般人至多听声辨位,他却可以听风声便可段他人凶吉,可谓是各有神通。而今天要说的是邵雍,他也是非常人,据传在他出生前夕就,还在娘胎

  • 千古奇人邵雍的十大预言算尽未来,至今无人能破!

    历史人物编辑:娱美人娱记凌云标签:邵雍

    邵雍是北宋时期著名理学家和哲学家,同时也兼具道士、诗人的身份。北宋时期,理学兴起发展,说到当时的理学大家,观者的第一反应,可能是程颢程颐兄弟以及周敦颐。少年时,邵雍就胸怀大志,发愤刻苦读书,于书无所不读。据《宋史.邵雍传》记载:邵雍“始为学,即坚苦自励,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后来,为了增

  • 北宋易学家邵雍的三层预测境界,最高的竟然是这样!

    历史人物编辑:天心正运文超良标签:邵雍

    邵雍,北宋理学家、数学家、易学家,字尧夫,谥号康节,后人称百源先生。他的预测非常准确,著有《观物篇》、《先天图》、《伊川击壤集》、《皇极经世》、《渔樵问对》等书传世。邵雍站在今天常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讲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人,他平生不做官、不从商、每天就研究易学,从易理中去探索这个世界的变化。他的易学知识

  • 邵雍八字命理解析及传记

    历史人物编辑:琴鹤堂说易标签:邵雍

    琴鹤堂易学/原创艺虽小道,事亦系人。苟不造微,焉能入神。 ——邵雍《小道吟》邵雍(1012年1月21日戌时—1077年7月27日),字尧夫,自号安乐先生、伊川翁等,谥康节。北宋理学家、数学家、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

  • 秦观一次漫无目的地踏春之行,却为我们留下了一首传唱千古的佳词

    历史人物编辑:朝夕说历史标签:秦观

    秦观下面这首《行香子》,大约创作于熙宁年间,当时作者还没有出仕,赋闲在家,某一个春天,秦观乘兴来到一座村庄中游览,被当地的自然风光所感染,于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词作。这是一首描绘春季田园风光的佳作,语言清新生动,自然而又淳朴。这在当时的词坛上,是非常难得的,要知道,唐末、五代的词,多以男女爱情或艳情为

  • 秦观死后,好友黄庭坚寄了首诗给词坛另一高手,开篇就是惊艳之语

    历史人物编辑:近灵说历史标签:秦观

    当年曹丕在《典论》在说道“文人相轻,自古而然”,后世中也有“文人相轻,武人相重”之语,或许这样的说法对于一些肚量小的文人是对的,但是对于那些真正的文坛高手而言,就完全是无稽之谈。唐代李白、杜甫、刘禹锡、孟浩然之间的友谊一直是文坛佳话;而今天小编要说的宋词三大高手——黄庭坚,秦观,贺铸,他们的友谊也足